首页 名人故事 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记著名夫妻医学家荣独山、林飞卿

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记著名夫妻医学家荣独山、林飞卿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记著名夫妻医学家荣独山、林飞卿在上海医科大学曾经有这样一对夫妇,一位是我国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位则是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热情质朴、勤奋执著,为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他们就是荣独山和林飞卿。1949年初,国防医学院决定全院迁往台湾,要求荣独山、林飞卿夫妇同往并代为购买机票,被夫妇二人拒绝。

悠悠桑梓情 拳拳赤子心——记著名夫妻医学家荣独山、林飞卿

在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曾经有这样一对夫妇,一位是我国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位则是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热情质朴、勤奋执著,为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他们就是荣独山和林飞卿。

夫妻琴瑟和鸣 事业比翼齐飞

荣独山,又名宝严,1901年1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荣巷镇,幼年在本镇的公益小学读书,1915年考入上海华童公学,3年后转入圣约翰大学中学部。1919年春,他因参加爱国运动被迫退学,改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1920年9月,荣独山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读书期间曾参加反对英国在沪暴行的运动。他酷爱文艺体育,喜欢打网球,擅长唱京剧,曾与同学林巧稚一起演过英语话剧《哑妻》等,获得好评。有教授戏称,如果他改行学文艺,必也能出人头地。

1929年,荣独山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荣独山留在协和医院,任放射科住院医师。他工作努力,善于思考,经常参加各科查房,与临床医师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深得各科教授的赞赏和信任。1933年10月,荣独山被派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深造,进修放射诊断。该医学院附属的Barnes医院同时聘任他为临床助教,参与医院日常的X射线诊断工作。因为当时他进修的课题之一为国内最常见的疾病——肺结核,次年他又到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学习肺结核病理。1934年12月,荣独山学成回国,继续在协和医院工作,任放射科主治医师。

当时放射学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荣独山一面致力于放射学教育,一面利用放射学能透过人体观察内脏动态的特点,研究呼吸系统病理生理。1931年,他发表了《手术肺不胀与测支呼吸》的动物实验论文,首次提出了“测支呼吸”的观点,为各国医学界所普遍接受。抗战胜利后,荣独山担任了上海国防医学院放射科主任,开始转向恶性肿瘤的诊治研究。1946年,他再次赴美,到密苏里州立癌病学院研究放射治疗。1952年,荣独山和谢之光、汪绍训教授一起创立了“中华放射学会”,创办了《中华放射学杂志》,在我国放射学科的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他还协助上海精密医疗仪器厂制成了我国第一台200毫安X线机。1953年荣独山撰写了国内第一本放射学专业书籍——《普通X线诊断学》,同时还对当时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矿工职业病矽肺进行了研究。他亲自到淮南煤矿、江西盘古山钨矿深入矿井,实地调查,负责起草和制订了我国矽肺X线诊断分期标准。1956年,荣独山赴瑞典参加第五届国际放射生物学会议,交流学术论文,吸收先进经验,回国后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X线诊断学》,并主编了大型X线专业参考工具书《X线诊断学》上、中、下三册,获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此后,他又主编了《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分册》和《X线诊断学进展》等著作,为我国放射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指导下,上海医科大学放射学教研室在颅脑神经疾病、肺癌、胃癌、肝癌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荣独山还十分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注意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荣独山的夫人林飞卿也在我国医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曾历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微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免疫学会理事、副理事长等职,是我国现代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林飞卿1904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32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一直执教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同时从事微生物的致病与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工作。她对伤寒杆菌和液体菌苗的研究,为国内创用液体培养基制作菌苗,以利于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先例。60年代,林飞卿在国内首先发表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局部免疫特点,并用实验动物研究细菌性痢疾的局部免疫特点,为人类口服减毒痢疾活疫苗提供理论基础。80年代,她研究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的快速诊断,有利于病人的及时治疗。90年代前后,她又与他人合作研究我国鸭类中鸭乙型肝炎感染的检验与去除法氏束后的影响。上述研究成果使林飞卿先后获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一次、国家教委三等奖两次。

倾其心血为医 穷其一生爱国

荣独山、林飞卿夫妇的一生是不懈努力、追求真理的一生,也是甘于奉献、报效祖国的一生。

早在青年时代,荣独山就参加过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大队,一面制订捐购X线机的计划,一面主持训练X线技师,还亲自到各医院为伤员作透视和摄片检查。南京危急之际,中央医院奉命撤退,荣独山主持留守工作,直至南京沦陷前夕方随部队撤离。1937年12月荣独山到汉口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队部,先后任X光队长、医务股主任、代理总队长等职,做了大量工作,并培养了大批具有战地伤外科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1949年初,国防医学院决定全院迁往台湾,要求荣独山、林飞卿夫妇同往并代为购买机票,被夫妇二人拒绝。1949年9月荣独山携夫人林飞卿一起参加了上海医学院的工作,荣独山任放射学教研室主任,兼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抗美援朝时期,作为上海医学院细菌系系主任的林飞卿领导全体同学召开大会,抗议美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并通过了“随时响应祖国号召,与危害人类的阴谋者斗争到底”的决议;荣独山则担任上海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委员会常务委员,去东北慰问。1983年,荣独山夫妇将落实政策时发还他们的在“文革”期间扣发的工资全部捐赠给上海医科大学,设立了“荣林氏奖学基金”。荣独山还将多年珍藏的中外文书籍赠给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捐赠一万元作为图书基金,在放射科建立了“荣独山图书馆”;而林飞卿也在1996年一次捐款数万元建立了“林飞卿奖教金”。

半个多世纪以来,荣独山、林飞卿夫妇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医学人才,桃李遍天下,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各地医学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闻玉梅曾说,在她一生中有三位难忘的恩师:一位是母亲,教会了她如何自强自立;一位是谢少文,教会了她如何发挥创造性思维;还有一位就是林飞卿,教会了她严谨治学。

1987年冬,荣独山体检发现患晚期肾癌,病危之际立下遗嘱,“愿将遗体奉献给医学院,作为对医学事业最后的贡献”。1988年8月5日清晨,这位为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呕心沥血60年的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心脏停止了跳动,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相濡以沫的妻子。10年后,林飞卿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赵路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