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

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_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孙中山上书失败,改良的要求受到打压。条约规定承认朝鲜“自主独立”,从此中国不再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和侵略中国乃至亚洲的桥头堡。会议推举孙中山为“兴中会”主席,规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兴中会的宗旨,并通过了孙中山拟定的章程九条。

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_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

创建“兴中会”,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

孙中山上书失败,改良的要求受到打压。严酷的现实更激发了孙中山的革命意识。就在孙中山酝酿开展武装反清斗争的时候,1894年7月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加速了孙中山建立革命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步伐。

甲午战争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蓄谋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作为资源贫乏的小岛国日本,对资源、资本和市场充满狂热的渴望,对外扩张进行掠夺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在政治上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的殖民道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控制东北亚,矛头首先对准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控制朝鲜半岛,是他们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甲午战争以前朝鲜是中国的附庸国,所以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是从中国手中夺取对朝鲜的控制权开始。取得制海权也是岛国日本对外扩张的必须,因此甲午战争分别以陆战与海战同时进行,早期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展开,海战则是在黄海海域进行。从1894年7月到9月,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海战和陆战均以清朝军队失败告终。第二阶段,日本军队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进攻中国大陆,清军对日作战迭遭失败,九连城、金州、旅顺大连、威海卫等战略重地相继陷落,黄海海战后撤至威海卫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抗战,以赔款割地为条件向日本乞和。

在洋务运动中于1888年建立起来的北洋舰队,曾经是清政府特别是洋务派的骄傲。它先后从英国、德国这些列强国家订造了25艘战舰,拥有官兵4000余人,海军军官多数留学英国海军学院。这支舰队曾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强。但舰队建立起来以后,被列强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套着脖子的清政府已没有多少钱来加强国防,不多的军费还被腐败的统治者挪作别用。如北洋海军的军费,就为了庆贺慈禧太后的60大寿而被挪作修葺颐和园。多年没有增添更新舰船,原有的战舰年久失修;武器缺乏或形同废铁;官兵疏于管理和训练。据说曾有外国人到船舰上参观,只见船舰内四处堆积着垃圾,不少官兵游手好闲甚至打牌赌博。这些官兵最希望冬天来临,舰队移驻上海黄埔港,他们可以在这个开放了半个世纪的现代港口寻欢作乐。如此的军队,在黄海战役中,虽有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殊死战斗,但少数爱国官兵的英勇奋战,却抵不过整个清朝体制的腐败,失败是必然的。

1895年4月,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大致包括:(www.guayunfan.com)一、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

二、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台湾澎湖的中国居民,两年内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被视为日本臣民。

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以三年为期限。(后来俄、德、法三国为保护自身在华利益,逼迫日本退还占领的辽东半岛给中国,日本以此为由,又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还费”)。

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五、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

六、给日本以片面最惠国待遇

七、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八、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及输入各种机器,将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九、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湾办理移交手续。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速了中国走向民族灾难的深渊:巨额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当时清朝全国三年的财政收入——像沉重的枷锁套在中华民族的脖子上。而日本从战争中掠夺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七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偿还“赔款”,只能向英、法、德、俄等列强借贷,不但利息极高,还要以关税、国家重要税收、财政管理等主权作为抵押,清朝的财政主权尽失。更严重的是,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东北属俄国;长江流域属英国;山东属德国;云南、两广属法国;日本除得到割地外,还将福建纳入势力范围。而美国则取得“利益均沾”的更多权益。条约规定承认朝鲜“自主独立”,从此中国不再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和侵略中国乃至亚洲的桥头堡。

孙中山在隆隆的炮声中,在清军节节败退之时,在弥漫清廷的一片妥协的阴霾中于1894年10月去到檀香山,在那里联络华侨建立革命团体,进行武装推翻腐败的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组织和策划。

孙中山少年时代在檀香山接触和了解了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由衷地认为共和制度大大优于专制制度。檀香山当时有华侨2万多人,孙中山的乡亲也不少。他们多数出身贫苦,不得不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出卖劳力谋生。孙中山了解他们吃苦耐劳、质朴坚忍的品质。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勤劳致富,但他们热爱家乡,关心祖国,希望祖国进步,所以孙中山选择檀香山作为建立革命团体的第一个基地。

在哥哥孙眉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华侨中聚会,揭露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宣传祖国面临的危机,号召组织起来推翻清朝的统治。但一开始,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的进展并不顺利,虽然多数华侨曾深受清政府压榨,对苦难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国家的积贫积弱,使他们在国外备受欺负和屈辱,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执行排华法案,使华工的财产任意被剥夺,面临随时被驱逐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反对朝廷和各级官吏,就是犯上作乱,一旦发现,就要被杀头抄家甚至灭族,因此多数人不敢认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甚至躲避犹恐不及。但孙中山并不气馁,经多方串联反复宣传,他的思想终于逐渐取得爱国华侨的认同。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联络了20多名爱国华侨,聚集于美国卑涉银行的华人经理何宽的寓所,召开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大会。出席成立大会的有何宽、李昌、程蔚南、邓荫南、郑照、宋居仁、许直臣等。会议推举孙中山为“兴中会”主席,规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兴中会的宗旨,并通过了孙中山拟定的章程九条。会议还选举何宽与永和泰商号的司理刘祥为兴中会檀香山分会的正副主席,又作了各个人事安排和分工。之后,神圣的时刻到来了:各入会会员填写入会盟书后庄严宣誓,由李昌领诵,其余各人将左手放置于《圣经》上面,右手举起朝天,跟随高声诵读誓词“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在孙中山领导下,中国第一个公开宣言推翻专制,创建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由此诞生。他们在近代中国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孙中山手书兴中会入会誓词

◎兴中会檀香山旧址

在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痛斥清廷的专制腐败,丧权辱国:“中国积弱,非一日 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塗(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痛切指出祖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的亡国灭种的空前民族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以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大声疾呼号召爱国志士“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指出成立兴中会是为“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特别强调兴中会成立的目的是“专为振兴中华”。

兴中会的成立,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中,第一次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诉求,并且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把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表达了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正确方向。兴中会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民间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宗旨的政治集团。兴中会虽然只是初具雏形,但大致具备了资产阶级政党的属性。它的纲领开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原则,它的主要活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开展武装斗争,在正规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初阶段,有着划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孙中山在檀香山发展组织的工作并不顺利。他在哥哥孙眉的帮助下,孜孜以求。12月,分别在檀香山的茄荷蕾埠建立了以孙眉为负责人的兴中会分会,又在百衣建立了以邓荫南为负责人的兴中会分会。到年底,大概发展了兴中会会员120余人,半数以上是香山籍华侨。

◎兴中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孙眉

为了准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在发展组织的同时,又集合会员成立兵操队进行军事训练。当时队员有20余人,聘请一位丹麦人为军事教官。然而一切都在草创阶段,而华侨人士大多要就业谋生,军事训练难以继续进行,兵操队成立不久就解散了。

直至清朝专制统治被推翻之前的十数年间,孙中山的活动实践,主要集中在组织、扩大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和发动武装斗争三方面。

兴中会各地组织情况一览表

檀香山毕竟远离祖国,武装起义的组织发动有一定困难。孙中山在檀岛拓展兴中会组织的时候,国内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节节败退,继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山东的威海卫及辽宁大片领土相继失守,京津地区岌岌可危。接踵而来的就是议和——用赔款割地换取停战。清廷的腐败暴露无遗,百姓人心激愤;知识分子及其精英大声疾呼救亡;各地秘密会党活动更加活跃,给清政府的地方政权不断打击,国内形势有如干柴烈火。孙中山在上海的同志宋耀如分析形势之后,去信檀香山促孙中山迅速回国发动反清起义。

◎宋耀如

正准备到美洲各地宣传革命和筹集经费的孙中山审时度势,立即准备归国开展武装斗争。他先致函陈少白,告以将抵香港,请他约集同志,以便筹划。为了解决革命经费问题,孙眉变卖了部分家产。邓荫南更将商店农场变卖净尽捐作起义经费,随孙中山一起归国并肩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