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战火之殇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战火之殇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战火之殇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心怀大爱,生命则如花;心持正念,岁月则从容。在兰巴雷内这片生命勃发的热带雨林里,在救死扶伤的医疗实践中,施韦泽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新的探究。由于丛林缺医少药的特殊经历,施韦泽的病人对于病痛都有着特殊的体验,他们渴望有人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治病,渴望健康与生命的长久。施韦泽谈到了今天收住的一个肺炎病人。

战火之殇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心怀大爱,生命则如花;心持正念,岁月则从容。

施韦泽是一个心怀大爱的医生,一名心持正念的基督徒,他既不看重名,也不看重利,而是情系人类的命运,同情弱势人群,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人世间少一些不平等,多一些幸福与安宁。

完全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位特别关注人类幸福、重视人类灵魂快乐、渴望人世间消除不平、期盼人类永远和平的信仰家。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弥漫着生命的激情。他用一颗炽热的心,一份火热的爱,珍惜这一段与非洲人民的前世之缘和今生之情。(www.guayunfan.com)

随着与土著黑人接触时间的增多,施韦泽越来越被他们遭受的痛苦触动。为了村民们的健康,他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他的医者之爱,从心底最柔软处溢出,像和煦的阳光一样,向丛林深处弥漫。

是流年太浅,还是相遇太凄美,今生与丛林村民相逢,给了施韦泽一个念念不忘的痛。他们的悲苦,成了他心中的一道伤口。而今,他以一个乡村医生的身份,和丛林村民朝夕相处,和兰巴雷内这块贫瘠的土地结下了情缘。土著黑人艰苦的生存环境,落后的生活习俗,他们的善良、淳朴与痛苦,他们所遭受的疾病折磨,所有这一切,无不在他的心中时时掀起波澜。

施韦泽同情丛林村民,越来越理解他们。他要分享他们的快乐,更要分担他们的痛苦。生命不可重复,他要竭尽全力为他们解除病痛的绝望。兰巴雷内土著黑人的悲苦,成了他忘我工作的动力。在这个与他们同喜、同乐、同欢、同悲的过程中,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兰巴雷内这片生命勃发的热带雨林里,在救死扶伤的医疗实践中,施韦泽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新的探究。他仔细观察病人,与他们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是丛林患者,在他来这里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医疗照护,而今患病之后,他们在丛林诊所里得到了他的精心医治,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人间温情。

由于丛林缺医少药的特殊经历,施韦泽的病人对于病痛都有着特殊的体验,他们渴望有人关注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治病,渴望健康与生命的长久。由此,他觉得自己在这方贫瘠土地上的医疗工作越来越值得,越来越富有意义了。

江山烟雨,云水无尘。在结束一天的忙碌之后,施韦泽和海伦娜互相挽着手,穿过丛林不长不短的小道,回到小山坡上温馨的小木屋里,伸展一下疲惫的四肢,静静地小憩片刻。此时,早已暮色四起,月如弯钩了。夫妇俩用过简单的晚餐,就着月色开始聊天,话题大多与白天的医疗工作有关。

“今天那个患肺炎的妇女,她丈夫划了两天独木舟才把她送来。她的身体很烫,已经发热好几天了,咳得厉害,还有些气急。我给她听诊时,发现她右肺全是湿性啰音,还伴有一些哮鸣音,心率很快,如果再耽搁一天的话,恐怕肺部炎症就很难控制了。”施韦泽谈到了今天收住的一个肺炎病人。

“是的,她已经住下了,”海伦娜接过话题说,“输液用药后她的体温已经有所下降,精神也好一些了。待会儿我们再去病房里看看她。”

自从收治住院病人后,夫妇俩在吃过晚饭以后,不管有多累都要到病房里去看一下病人,一些病情变化也可以被及时发现,予以及时处理。这样的夜查房,其实是医患沟通最好的时机,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谈谈病情,拉拉家常,互相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

来到肺炎妇女的病床前,她的丈夫正陪着她,三个小孩也围在她的身边。施韦泽亲切地和一家人打过招呼,问了病妇一些问题,摸了摸她的额头,用听诊器仔细听了一下她的心肺。随后,他轻手给她整理好衣服,柔声说:“你的体温已经正常了,肺部体征也比白天有所改善。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心接受我们的治疗,好好养病。”

他环视了一下三个孩子,见他们怯怯地站在旁边,便笑着挨个抚摸了一下他们的小脸,并将最小的男孩抱在怀里,笑着说:“看,多可爱的孩子,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啊。我要早点将你治好,好让你们全家早点回家,安享家庭的幸福。”

病妇感激的眼中盈满了泪花,丈夫的双眼也被泪水模糊了视线。施韦泽怀中的小男孩,此刻已不再羞涩,他将自己的小脸紧紧贴在施韦泽的胸前,开心地咧嘴笑着,仿佛依偎在最亲近的人怀里。

夫妇俩来到下一个病人的床边。这是一位骨折术后病人,一条腿上绑着绷带,他的妻子正在照顾他,两个孩子也带在身边。施韦泽解开绷带查看切口愈合情况,看到局部没有感染,切口正在很好地愈合,他很高兴,笑着对病人说:“嗯,恢复得不错啊,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回去休养了。再过半年时间,骨折完全愈合了,你也就完全康复了。不过,回家之后,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嘱咐,坚持康复锻炼,遇到问题及时来诊所找我复诊。”

“好的,真太感谢你了,博士。如果没有你,我这条腿就彻底报废了,我也就成了一个废人。”

施韦泽笑道:“不用谢,我是医生嘛,一切都是应该的。好了,我要查看下一个病人了,你早点休息吧。”

施韦泽来到下一个病人的床边,拉着病人的手,嘘寒问暖,仿佛亲人一般。

夜查房过后,回到小木屋里,施韦泽的身心彻底放松了。这样的时候,他常会静静地坐在靠窗的书桌前,翻看一下他最崇拜的诗人歌德的作品,或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这段日子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丛林的夜风透过半开的窗户吹进来,吹拂着他的脸庞,给他以丝丝清凉。

累了倦了,他会坐在钢琴前,在窗外稀疏星光和月亮清辉的映照下,宛如一尊鲜活的雕像,神圣而庄严。当他用操劳了一天而略显僵硬的手指在琴键上弹奏时,身心便远离了一天的紧张与劳累。随着他手指的跃动,美妙的音乐立即弥漫在小屋里,飘出窗外回荡在丛林空旷的夜空。

这动听的乐声,时而低沉,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高亢,像春天的暖风,似黎明的露珠,多么和美,多么空灵,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思想的跃动,流淌在心间,可以穿透生命的虚无。

海伦娜静静地坐在一边,用心聆听丈夫的琴声。这乐声,令她快乐,令她感动,为她的生命注入了新的动力。她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他,和他所热爱的一切。

心里拥有一朵花,四季芳香;心中揣着一份爱,岁岁安暖。此刻,在爱人指尖流淌出的天籁之音中,海伦娜的眼眸里蕴满了温暖心灵的安恬。皎皎朗月下,她端坐在爱人的身边,宛如又一尊高洁的雕像,清香四溢,花开不惊。

一曲弹罢,再来一曲。时光静好,与君语;流年安暖,与君同;浮云看尽,与君老。今生我来,只为与你相携同行。待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两鬓斑白,步履蹒跚,我和你坐在高高的椰子树下,细数光阴的痕迹,笑谈岁月的过往,此生足矣。

人生最好最美的状态,不是飞黄腾达,也不是灯红酒绿,而是不辜负这美好的年华,不辜负这人生的寄托,精心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一路浅笑,携手永远。

轻携一段美好的时光,怀揣一份不变的至爱,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走进丛林深处的千家万户。执念如初,不为名,不为利,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一生的守候,让生命放歌。

人生在世,一定要心中有爱。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当我们懂得了爱,也就懂得了慈悲。爱若盛开,美景自来。丛林村民是幸运的,因为上苍为他们送来了爱的天使。施韦泽夫妇的到来,让兰巴雷内的土著黑人感受到了爱的温暖。

在夫妇俩的不懈努力下,丛林诊所的医疗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效,付出与坚守有了回报,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开始有保障了。夫妇俩的力量虽然并不强大,但只要怀揣一颗大爱之心去努力付出,就能成就一片温馨。

茂密的丛林见证了施韦泽夫妇的艰辛,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无悔付出,撑起了土著黑人一片健康的蓝天。他们将他人之痛当作自己之痛,充分体现了医者的操守和大爱的情怀。

热带丛林的风景虽美,却像一道密不透风的墙一样,把闷热和潮湿留给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来这里工作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在赤道烈日与湿热的侵袭下,像其他初来此地的欧洲人一样,夫妇俩的身体状况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了问题。施韦泽由于体质较好,反应较轻,只是皮肤出现了一些问题,膝部出现了一处脓肿,久治不愈。海伦娜的情况则比较严重,她出现了明显的热带贫血症状,动辄心慌气短、身体乏力,每天都感到极度疲惫。

忙碌了一天之后,夫妇俩沿着一条小径,携手向山坡上小木屋的家里走去。以往,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一天的疲劳就化解在回家的路上了。然而现在,这一条不长的几分钟的上坡路,海伦娜走得十分辛苦,尽管他一路搀扶着她,依然要走走停停。

他听到了她粗重的喘息声,感觉到她剧烈的心跳。

“亲爱的,我们歇会儿吧。”施韦泽体贴地说道。

“好的,我们歇会儿。”海伦娜应道,她已经筋疲力尽,实在走不动了。

施韦泽就地坐下,让海伦娜依偎在自己的身上,他感受到海伦娜的每一次呼吸都是那么费劲,那么困难,那么难受。

顷刻间,施韦泽难过极了。亲爱的海伦娜,她毕竟是个弱质女流,为了他的事业,她坚守在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里,终日陪伴他,将美好的青春年华与身体健康也一并做出了牺牲。这是爱的牺牲,世界上没有一种牺牲比这更伟大了。

施韦泽含着眼泪,搀扶着妻子,一步一歇,慢慢回到了家中。

作为一名医学博士,施韦泽十分清楚,当身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必须马上休息和治疗了,否则将会延误,引出身体更大的问题,直至不可收拾。

为了妻子的健康,也为了更长久的坚守,他现在必须马上带海伦娜离开这儿的湿热环境。

在朋友们的帮助和安排下,施韦泽带着海伦娜离开兰巴雷内,来到了洛佩斯角海湾。这儿是加蓬大西洋沿岸陆岬,在奥果韦河口一个岛的北端,是一个天然良港。这里风景秀丽,终年气候宜人,洁净的海风驱逐了酷暑的炎热,长长的海岸线望不到尽头,大西洋的海浪涌到岸边,抚摩着细软的沙滩,留下无限依恋。

站在金色的海岸线上,面对千层白浪与万顷碧波,倾听满耳不息的涛声,饱览大海的万千风情,一任凉爽的海风将衣襟吹拂。施韦泽陪着海伦娜惬意地坐在沙滩上。

海水慢慢地漫了上来,两人坐在岸边的礁石上,任洁白的浪花濯洗双足,两颗心年轻得如同孩童一般。

这样的时刻,心已与大海一样广阔,人生的烦恼皆已被海风吹得一干二净。大海啊大海,你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知疲倦的日夜奔流,你要去的地方,一定阳光灿烂、四季如春。

在洛佩斯角海湾,夫妇俩于椰风海韵中寻得一份清静与安谧。经过休养和治疗,海伦娜的身体有了一定的恢复,贫血症状明显减轻,走路也不再气喘了。施韦泽腿上的脓肿经一位军医做了手术之后,现在也已经痊愈了。

“亲爱的,你的身体恢复了不少,我真高兴。”海伦娜身体的好转,令施韦泽十分欣慰,他满含深情地对妻子说,“但是,你的热带贫血症还没有完全治愈,我送你回欧洲再休养一段时间吧。”

海伦娜真是个伟大的女性,她的心中挂念着丛林村民,惦念着他们的健康,而今身体已有所好转,哪里肯回欧洲休养,反而催丈夫早点一起回兰巴雷内,不要让期待中的村民们等得太久。

她说:“我们离开之后,丛林里又没有了医生,村民们得了病又没法看医生了。他们太苦了,正等着我们回去呢。现在我已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施韦泽很感动,但他还想再劝一下妻子,便说:“要不,你一个人回欧洲,一路上我就不陪你了,我直接回兰巴雷内去,回去后丛林诊所马上就开诊,这下总可以了吧。”

“你一个人太辛苦了,我舍不得你,而且我也舍不得丛林村民。我们准备一下,选个日子就一起回去吧。”

海伦娜的一片真情深深感动了施韦泽,他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答应了妻子的请求。1914年8月4日,夫妇俩作别美丽的海湾,携手回到兰巴雷内,在丛林诊所里继续全身心地为土著村民的健康服务。

时光静好,终是沧桑;岁月无言,不堪展望。

正当施韦泽的丛林诊所越来越受人信任,病人越来越多,真正成为人道主义的救治场所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了。

随着硝烟战火的弥漫,战争变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

随着一战的爆发,欧洲成了杀戮的阵地,人类的文明像晚霞一样被黑暗吞噬了,随即而来的是暗无天日的长夜。战火很快就进一步蔓延,欧洲以外的许多地方也成了战场。

战争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施韦泽与欧洲亲朋好友之间的通信都因此断绝,来自欧洲朋友们的援助也随之中断了。虽然丛林诊所的情况一下子变得十分糟糕,困难重重,但施韦泽夫妇依然竭力坚守着。

然而,很快就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又令人气愤的事情。一天,当夫妇俩正忙碌在诊所里的时候,一队士兵奉命到来,喝令两人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回小木屋去不许走动。

虽然这里离战争前线还较远,但由于兰巴雷内是法属殖民地,而施韦泽夫妇是德国公民,德、法两国正处在对立的战争状态,因此施韦泽夫妇此刻已被宣布为战犯,作为战俘被软禁,一切行动必须听从看管他们的士兵的命令,丛林诊所也被迫关门停诊。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者,施韦泽前来非洲的目的是救死扶伤、造福丛林村民,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为了兰巴雷内土著黑人的福祉,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对于这样一位丛林乡村医生的善举,殖民当局却采取了如此不近人情的措施,无不令人感到深深的愤慨和无穷的遗憾。

施韦泽夫妇被软禁在小木屋里,不允许离开自己的住宅。两人互相安慰着,回顾来到兰巴雷内这一年多时间里为非洲人民的健康所做的一些奉献,心里感到一丝安慰。当想到丛林村民依旧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自己却因政治因素不能为他们服务时,两人的内心深处十分痛苦。

生活是一首歌,交织着欢乐和悲伤。施韦泽坐在写字台前,静静地思考着。诊所关门,自己成为战俘,失去了为病人服务的资格,作为一名医生,没有什么比这更痛苦了。前来诊所求医已经成了丛林村民生病时的第一反应。而今,对于许多聚集在诊所附近而无人给他们医治的病人,施韦泽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了。

心存一份信念,用心感受生活的不幸。虽然被软禁在小木屋里,与外界的消息也基本阻断,但施韦泽心里一直没有停止思考。今天的欧洲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爆发战争?人类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为什么要让生灵涂炭?这世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文化偏离?

这时,欧洲开始了扩张和掠夺,欧洲人在亚洲、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一些国家像强盗一样抢夺他国的土地和财富。一些人彻底丧失了人性,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大舞台上肆意作恶。特别令人不安的是,很多人都没有看清事情的真相,不但不引以为忧,反而崇拜暴力,贪图享乐,一步步滑向堕落。

施韦泽作为一名医生,在非洲丛林里救死扶伤。虽然竭尽全力,可医学自有其局限性,他的力量也是微弱的。面对一个个病痛的生命,施韦泽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即便如此,他依然竭尽全力,力争挽救每一个生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就在自己以人道服务人类的时候,现代社会却在非人道的路上狂奔。这一场可怕的战争,在熊熊烈焰之中,又不知将造成多少生灵涂炭?在这个疯狂的社会里,作为一名医生是多么渺小,多么苍白无力!

他叹息着,冷峻地思考着,敏锐地感到现代文明已经被粗暴地践踏了,战争只是一种现象,背后是文化的衰落和文明的倒退。今天的欧洲,已经失去了伦理的精神文化。

施韦泽用自己哲学博士的头脑缜密地思考着。他的思维越过了战争的表象,对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辨。他用心思考文化的本质,没有简单地把战争与人类的苦难混为一谈。他痛恨战争这一最残酷的暴力手段,坚决反对这种解决社会矛盾的极端方式。

带着悲凉的情感,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施韦泽依然不能停止笔耕,用手中之笔记录下自己的这些想法。他思考人类的生命价值和文化命运,考虑怎样才能让文化得到重生,让社会走上正轨,让人类脱离苦海。

思量未来,人类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思忖间,小木屋外响起了嘈杂的吵闹声。施韦泽停止了思考和写作,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他向外面望去,但见天色灰蒙蒙的,阳光被乌云遮挡住了。小木屋前,一个黑人正在和小木屋的看守激烈地争论着,他的背后挤满了丛林村民。

对于软禁施韦泽夫妇,村民们都非常惊诧,他们都在努力思考,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给他们送来爱的福音的白人,现在却在互相残杀,这可是完全背离了耶稣的教导啊!任凭怎样解释施韦泽夫妇是敌国人,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村民们始终无法理解。虽然这儿是法国的属地,而施韦泽夫妇是德国人,但即使在欧洲,法国与德国开战,也不该把这么一位与政治毫不相干的医生抓起来呀。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做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怎么可能是敌人?对于博士夫妇被软禁,村民们无法想通。

“你们倒是说说看,”这位大声呵斥的村民非常激动,“我兄弟马上就要病死了,你们却不让博士给他看病,你们这是在杀人,你们像话吗?快让开,让我去见博士,让他给我兄弟治病。”

“快让开,快让开,我们要博士为我们治病。”簇拥在屋前的村民们大声应和着,同声指责看守施韦泽的士兵。怒火在他们的胸中熊熊燃烧着。

事实上,这些奉命看守施韦泽的黑人士兵其实也很可怜,他们也不理解囚禁一位可以治病救人的白人医生的行为,他们的亲人生了病也想让施韦泽治疗,可是军令如山,他们除了服从外,还能做什么呢?

“对不起,我们只是在执行命令。只有接到上面下达的指令,我们才可以让博士给大家治病。”一位看守搔了搔头,苦笑着回答道。

“那好,赶紧把你们的上级叫来,我们要直接责问他!”

此刻,看守的士兵脸上再没有任何表情了。他们握着枪,决绝地站在小木屋的门前,任凭人们如何喧嚷,再不发出一声。

此后,一些病情较重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天天聚在小木屋前,与看守的争吵日日不断。很快,当地一些白人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传教办事处和一些社会人士也向政府发出了呼吁。

这时,兰巴雷内法属当局也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他们自己也觉得软禁一个来这里志愿献身的医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在经过慎重讨论后,当局决定给施韦泽夫妇一定的自由,允许他们在士兵监视的情况下继续给病人治病。

就这样,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施韦泽夫妇有条件地重新获得了治病救人的权利。这令他俩十分高兴,再度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救护之中。对于他俩来说,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富大贵,不是权倾朝野,而是献身人类的心愿能够实现。

在战火四起的年代,在生灵涂炭的非常时期,还可以用自己的医术去治病救人,对于施韦泽夫妇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了。在士兵的监视下,夫妇俩又开始忙碌在诊所里了,接诊、配药、换药、拔牙、手术……两人觉得,在忙碌的每一天中,人生的价值又得到了体现。

美丽的奥果韦河见证了施韦泽夫妇的善举。接送病人的独木舟,又在河面上来来往往了。而且,这些看守施韦泽夫妇的黑人士兵,现在也成了他们的朋友。士兵们带着自己的家人前来请施韦泽为他们治病,帮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

有了这么一场经历,施韦泽变得更加睿智与成熟了。尽管于他而言,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但是战争还在进行,人类还在遭受劫难,有关文化、社会、人类的思考依然深深困扰着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