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年轻心绪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年轻心绪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年轻心绪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小学的读书时光通常都是漫长的,然而在渴望长大的期盼中,时间的流淌似乎也不算太慢。施韦泽出生的时候,阿尔贝特舅舅已经去世3年了。就这样,阿尔贝特舅舅的故事定格在了施韦泽的记忆之中,即使他早已淡出了生命,但他已经出现在施韦泽的生命中了。施韦泽常常一个人行走在山林中,喜欢到绿荫遮掩的黑堡宫废墟中悠闲地漫步,遐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年轻心绪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小学的读书时光通常都是漫长的,然而在渴望长大的期盼中,时间的流淌似乎也不算太慢。在几个四季辗转的轮回过后,日历很快就翻到了1884年。这一年秋天,最后一个学期结束以后,9岁的施韦泽小学毕业了。

小学4年间,同学们虽然和他相处得不错,与他一起学习,一同玩耍,可他们毫不掩饰地将他看成富家子弟,把他当成另一个阶层的人。所以他表面开心,内心深处其实深藏着一份孤独。好在他是一个心胸开阔、内心强大的人,始终能够抛弃成见,坦然地与同学们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享童年生活的乐趣。

尽管读的是一所乡村小学,但施韦泽依然对自己能在这儿上学感到幸运。回忆是那么绚烂,过去的时光是那样美好。他喜欢小学这几年的生活,喜欢自己这些贫穷的同学,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这是发自他心底的喜欢。(www.guayunfan.com)

事实上,这些穷同学的成绩并不比他这个牧师的儿子差,他们中的一些人好几门功课都比他好。他由此发现,这些身穿补丁衣服的穷人家的孩子,穷的只是金钱,而不是聪明才智。他们年少的心灵同样单纯,一样洁净。

然而,施韦泽很快就发现,这些穷同学小学毕业之后的人生际遇却与自己完全不同。离开小学校后,他升入了明斯特职业中学就读,而此刻,他的好多同学都已辍学。这些农民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已经没钱供他们上中学了,所以他们必须为父母分担,帮助父母务农。

他心中清楚,他们和自己一样,也有着满腔希望和心愿,可是他们却无力拨开遮挡在眼前的雾霾,只好走向残酷的现实,把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深深埋在心底。

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但愿他们今后的命运,会有机会发生改变。愿他们此时的平淡,能够等得彼时的灿烂,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这是施韦泽心里的真实想法,他默默地为小伙伴们祝福,相信他们只要有决心,肯努力,一定会有机会发生命运的逆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一个美好愿望。

小学毕业的时候,一天晚上吃过晚饭,施韦泽将心中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向母亲发问:“妈妈,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给我起名为‘阿尔贝特’呢?”

儿子的提问,勾起了母亲的心事,她的眼睛变得湿润了。沉默了一会儿,母亲告诉他说:“阿尔贝特,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问题呢?妈妈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阿尔贝特,还没有生你的时候他就已经去世了。妈妈心里惦念着他,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纪念你的这位舅舅。”

于是,施韦泽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阿尔贝特舅舅的故事。

原来,阿尔贝特舅舅也是一个基督徒,他在斯特拉斯堡圣尼古拉教堂当牧师,虔诚地布道,宣扬爱的教义。他心地善良,胸怀爱心,又非常正直,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曾长期将自己唯一的一份牛奶送给一位贫困的老妇人喝,宁可自己饿得眼冒金星。类似的善举,还有很多。

在魏森堡战役后,斯特拉斯堡的药品急需得到补充。经过挑选,阿尔贝特舅舅被派往巴黎去领取一批紧缺的药品。可是赶到巴黎后,他并没有及时领到这些药品,而是在各个部门之间被推来推去,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当阿尔贝特舅舅好说歹说,终于拿到了一部分急需的药品后,他立即星夜兼程地赶回斯特拉斯堡,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当他到达城郊的时候,斯特拉斯堡已经被德军团团围住了。就在阿尔贝特舅舅试图进城的时候,他被俘虏了。虽然指挥围城的冯·维尔德将军同意让人将救人性命的药物送进城去,但阿尔贝特舅舅以俘虏的身份被扣留了下来,并且被迫一起参加围城。

这一段经历使阿尔贝特舅舅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折磨。他是个正直的人,同时也十分敏感,一直担心别人误解他,担心他的教区认为他在最困难的时刻抛弃了自己的同胞。他的身体并不好,患有心脏病。他在遭受了这次打击之后,一直郁郁寡欢,于1872年就英年早逝了。

母亲在讲述阿尔贝特舅舅往事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就流了下来。看得出来她是很爱自己的这位哥哥的。失去的太美好,也太短暂了,所以就有了怀念。施韦泽出生的时候,阿尔贝特舅舅已经去世3年了。给儿子起名为“阿尔贝特”,母亲这一份爱的思念就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就这样,阿尔贝特舅舅的故事定格在了施韦泽的记忆之中,即使他早已淡出了生命,但他已经出现在施韦泽的生命中了。施韦泽非常敬佩舅舅的为人,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像舅舅一样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让一个活在母亲心中的人体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将他的优良品德发扬光大,这样的想法深深激励着少年施韦泽。

秋风静静地吹拂着大地,叶儿在风吹中渐渐泛黄,光与影的交错,织成了自然最美的一季,惹得望见她的人都留恋不舍。那曾经的满目葱绿,在季节的更迭中变成了缕缕金黄的思念,在质的蜕变中,让生命变得丰盈。

在这个葡萄种植迎来了又一季大丰收的时节,看着高天上流云的聚散,闻着酒庄里飘溢出的葡萄美酒的芳香,施韦泽成了明斯特职业中学的一名中学生。这是一所新式、宽松的学校,学生在这里不必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学费也比普通中学要便宜很多。

学校所在地明斯特,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古城。这座美丽的城市位于根斯巴赫南部,离施韦泽的家约3千米远。施韦泽每天沿着山脚下的山路来回走读,由于身边没有也要走山路的同学,因此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行走,但他一点也不觉得寂寞,因为沿途的风景美得令他沉醉。

每天早晨上学或下午放学后,施韦泽轻快地行走在山路上。路的两旁是一片片的树林,枝叶茂密郁郁葱葱。山谷里,有一个挨着一个的葡萄园和蛇麻草园,谷底菲希多河的清流日夜不息地潺潺流淌着。施韦泽常常一个人行走在山林中,喜欢到绿荫遮掩的黑堡宫废墟中悠闲地漫步,遐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当一场潇潇细雨下过后,满山呈现出一片刚刚清洗过的新绿。空气清新极了,浓郁的树叶味扑鼻而来。他喜欢这好闻的大自然的味道。一股股山泉在林壑间淌过,留下一连串叮叮咚咚的旋律,音乐般轻轻叩击着他年轻的心扉。

随着季节的变换,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换色彩。橡树叶、槭树叶渐渐变红,松树叶却固执地不肯卸去绿装。这样的时节,施韦泽更是惬意地在层林尽染的树林中流连忘返。山野的美丽风光,对他来说拥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新吐绿的枝条,萦系着飞扬的青丝生生不息。祥云凝碧的河面,片片落红随着波浪起伏。蓝天下的一切实在太美,给了施韦泽太多的遐想。在村外树林的清新空气中,在一碧如洗的草地上,在结满果实的葡萄园里,在清风微拂的每一个日子里,他都可以恣意地与大自然对话,尽情释放自己年轻的心绪,不辜负这美好的光阴。

人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探求,都是一种经历,一种修行,一种成长。他也有少年人的冲动,大自然的美触动着他的心灵,他想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于是,他开始写诗,可是每当写完诵读的时候,自己都不满意,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基本上没有表达出来。

于是,他又拿起了画笔和调色板,想用色彩定格下家乡的美景和心中的情愫。可是每当画好以后,自己都觉得这样的作品太过平常,很难拿出来向人展示。至此,他停止了这方面的努力。懂得放弃,及时转身,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音乐——这才是他的最爱。他爱听音乐,更爱亲自弹奏键盘乐器。静听一首好听的曲子,仿若静夜听雨,听它轻柔的絮语,像在吟唱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与四季温情。亲自弹奏一曲,仿佛在竹丛花间浅唱低吟,在月色下面起舞弄影。

在音乐方面,他拥有极高的天赋。因为喜欢,所以他学得十分刻苦。天才加勤奋,注定了他在音乐领域的杰出成就。还在3岁的时候,他跟父母去教堂做礼拜时,只要听到大风琴声庄严地响起,就会立即停止东张西望的好奇,全神贯注地倾听,深深地陶醉。

在施韦泽的家族中,父亲擅长钢琴,祖父辈的几个兄弟都是一流的风琴手,外祖父更是将一生精力都花在了管风琴演奏和制作上。5岁的时候,施韦泽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弹钢琴了。上小学以后,他特别喜欢音乐课。当双声部的歌曲《我恬静地坐在那边的磨坊下》或《谁有你,美丽的树林》开始演唱时,他就会激动起来。他尤其醉心于管风琴演奏,每当成功弹奏完一首曲子,下面掌声响起的时候,他却还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中。

“音乐实在太美妙了,它包含着人间最真的情感,可以潜移默化地美化人的心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丰盈生活,”他常常这样对自己说,“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灵魂的家园”。

事实上,音乐伴随了他一生,陪伴他坚守在荒蛮的兰巴雷内,为他筹得维持丛林医院开支的一部分款项。在他后来的音乐世界里,他把家乡的美丽风光,把非洲丛林的风土人情,把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善良的追求,都完美地融入了音乐之中,深深激励了自己,也激励了他人。

流年的脚步匆匆,追逐着如水的眷恋。风中晃动的风铃,宣告了一段悠闲时光的终结。

施韦泽在明斯特职业中学只就读了一年,就突然结束了在这里的学业,令他有些始料不及。可细细一想,却又好像是预料之中的事。

是父亲做了安排,让他去转读米尔豪森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属于旧制中学,教学课程中有希腊语和拉丁语,毕业后可以去考大学。

上大学,这是施韦泽的梦想,将使他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转学仍然令他感到难过,因为他再不能自由自在地徜徉于山林之间了。为此,他还偷偷地哭了好几个小时。

对于这样的山林漫步,他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种自由散漫的舒心和惬意。一个人无忧无虑地往返于林中小道,走过一道风景,迎来另一道风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尽情地享受静谧与安宁,恣意地与森林对话,尘世的烦恼被洗濯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心情,是多么澄明,他甚至想做这山上的一棵树木,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在这里永久驻守。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办法了,父亲早已给他办好了转学手续。在米尔豪森普通中学,牧师的儿子能够申请免费就读。虽然小学时同学们把他当成富家子弟,其实他明白自己家里并不很富裕,父亲只是一个乡下小教堂的牧师,收入有限,家中兄弟姐妹又多,对于想上大学的他来说,能够免费就读于普通中学,真是一件大好事,他没有理由拒绝。

他毕竟是个聪明人,向往美好的明天。很快,他就彻底想通了,愉快地听从了父亲的安排,接受和适应生活的转换,于1885年秋天来到米尔豪森普通中学上学。他相信这一次转学,可以为人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只要努力,就可以去上大学,收获更多的知识,打开更广阔的眼界,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施韦泽能到米尔豪森普通中学读书,完全得益于叔祖父路易斯。路易斯长期从事儿童教育,是米尔豪森小学的校长,非常欣赏施韦泽的才华,认定他如果能够得到良好教育的话,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于是,在某一天和施韦泽的父亲闲话家常聊起这孩子的时候,路易斯发话了:“阿尔贝特天资聪慧,将来必定前程远大。我看,让他去米尔豪森读普通中学吧,这样的话中学毕业后可以去大学里进一步深造,将来获取功名,为社会多做贡献,否则就太可惜了。”

“你说得非常对,我也不想把阿尔贝特给耽搁了。可是,我们出不起昂贵的学费啊,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要抚养。”父亲无奈地回答道。

“我已经打听过了,米尔豪森普通中学有专为牧师子女设立的奖学金,可以让阿尔贝特去申请奖学金嘛,这样读书就不用交学费了。至于住宿,这个你不用操心,就让他住我家里吧。我们家没有孩子,他来了还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哩。”

路易斯夫妇没有孩子,长期两个人生活,让施韦泽住在自己的家里,倒真的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既解决了施韦泽求学的住宿问题,又能给老两口带来家庭的乐趣。听到路易斯这么说,父亲的心里非常感激,连忙应道:“是嘛,那就太好了,只是阿尔贝特要给你们夫妻俩添麻烦了,我怎么过意得去呢。”

“看你说的,我们都是自家人,哪里用得着这么客气。阿尔贝特能读普通中学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他将来能有大出息。”

在叔祖父爽朗的笑声中,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人生就是这样,关键时刻若遇贵人,便将深深地影响其一生。正是因为有了叔祖父这位贵人,有了这个看似不经意间做出的决定,才让施韦泽的人生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人生就像一场旅程,每迈出正确的一步,离前方美丽的风景也就越近了。

很快,施韦泽就以牧师子女的身份申请到了米尔豪森普通中学的奖学金,寄宿在米尔豪森的叔祖父家里,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阶段。为了他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健康地成长,叔祖父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叔祖父说:“阿尔贝特,你已经不小了,是个中学生了,很多事情都应该好好思考清楚,这关系到你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中学的学业,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学到知识,健康地成长。”

施韦泽对这位认真又严厉的叔祖父从心底里有点害怕,他怯怯地说:“亲爱的叔祖父,您说得很对,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把一些事情想清楚,按您的吩咐去做,请您放心。”

叔祖父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继续说道:“你这么说,我很高兴。你要记住,现在是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你一定要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

看到叔祖父慈爱的笑脸,施韦泽一下子就放松了不少,连连点头:“嗯,我记住了。”

叔祖父说:“好,下面的话你要给我好好听进去,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认真听课,及时完成每天的作业,考试成绩要保持在良好以上。”

施韦泽答道:“请您放心,我一定努力每一天,取得好成绩。”

叔祖父说:“在家里,你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空时多读书看报,也可以出去活动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

看到施韦泽听得十分认真,叔祖父很欣慰:“我知道你喜欢音乐,每天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弹一会儿钢琴。音乐是好东西,会对你终身有益的。”

施韦泽感激地应道:“我喜欢音乐,一定按您的嘱咐去做。”

叔祖父最后又以强调的口吻说:“生活中,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最重要。做人要低调,要知足,做事、做学问要不知足,全力以赴去做,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施韦泽望着叔祖父智慧的眼睛,不停地点着头,心中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听叔祖父的话,努力每一天,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小城故事多,见证了少年施韦泽的悲与喜、甜蜜与苦涩、迷惘与努力、进步与成长。人生可以平平淡淡,亦可以异彩纷呈,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用心,上天就不会将你辜负。

整整8年时间,认真而固执的叔祖父对施韦泽进行了严厉的管教,为他立下了这样那样的规矩。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十分有益,让他安全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青春叛逆期,学会了读书、写作、学习,养成了勤俭、节约、朴素的好习惯,懂得了怎样去做人、做事、做学问,并于1893年6月18日获得了中学毕业文凭。在叔祖父的家里,他领受了巨大的恩惠。

同时,由于来到了米尔豪森小城,他有机会跟随圣史蒂芬教堂的尤金·孟许老师学习管风琴演奏。孟许是一位音乐天才,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极度崇拜巴赫,音乐是他生命的全部。一些机遇,无须刻意,施韦泽能够师从这位年轻的管风琴大师,完全是命运对他的垂青,是他的人生之幸,也是他日后能在音乐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一个真正起点。

在孟许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施韦泽在有三段琴键的巨型管风琴上苦练弹奏。他喜爱音乐,拥有天赋,并且十分勤奋,而今得遇名师,更是如鱼得水,演奏技巧有了快速提高,对巴赫的音乐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除了巴赫,他还学习演奏莫扎特、肖邦、门德尔松、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等大师的作品。拜师仅仅一年,他就可以代替老师在礼拜中担任司琴一职了。

很快,在老师亲自指挥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的表演中,他被安排担任管风琴伴奏。站在庄严的舞台上,在无数双眼睛的注目下,他的双手在琴键上自如地弹奏着,一颗心也随着音乐起起伏伏,蛰伏在心底的情感彻底被激发了出来。他全身心投入,用音乐诠释着人世间最美的乐章。

遗憾的是,他与孟许老师缘分不深,没过几年,老师便因伤寒英年早逝了。

阡陌红尘,烟雨人生,有多少遇见可以沁入心扉?老师的猝然离去,令他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和生命的脆弱。为了纪念老师,他将老师生前的种种事迹写成了《尤金·孟许》一书,不署名出版。这是他生平第一本著作。

烟雨红尘,情深几许?在米尔豪森期间,施韦泽的心里时刻牵挂着根斯巴赫。他怀念故乡的山野清流,常常一个人爬上米尔豪森南部的山麓,眺望家乡山脉,看天上云卷云舒,呼吸从家乡吹来的清新空气。

青松立峭壁,长河衬落日。一样的山水,一样的景色,这儿虽好,却是异乡。

牧师家庭的背景,使施韦泽从小就沐浴在人道、博爱的基督教氛围之中。父亲在教区讲道布道,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便真诚地做晚祈祷。父亲的虔诚信仰和念祷告词时朴实、凝重的神态,给施韦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他终生难忘。

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施韦泽就看不得周围人的不幸,别人过得不好会令他难过。他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精灵般可爱的小鸟,不能忍受可怜的动物受到人类的虐待或残杀。

很多次从河边经过,看到有人将鲜活的蚯蚓截为两段,从断口处将半截蚯蚓钩入钓鱼钩当鱼饵时,他就感到一阵心悸,脸色变得苍白。当鱼儿被活生生地钓出水面,重重地甩在地上,鲜血直流的时候,他更是感到无比心痛,仿佛血滴在自己的心头。

有一次,他看到邻居家的老马驮着沉重的货物回家了,主人正从马背上将物资卸下。他一时兴起,想要骑马跑几圈,邻居爽快地将缰绳递给了他。他跨上马背,脚掌轻踏马蹬,双腿夹紧马肚,收腹挺胸,扬鞭策马,老马立即甩开蹄子大步流星地疾跑了起来。

老马竭尽全力奔跑着,施韦泽紧握缰绳,身子随着马儿的起伏而起伏。他太快乐了,随着风儿在耳边呼呼而过,他用腿拍打着马肚,催促老马越跑越快,顷刻间有了一种主宰一切的感觉。跑了若干圈之后,他兴冲冲地策马而归,翻身下马的时候,突然发现老马正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口中冒出了一些白沫。

“啊,老马太累了,我怎么可以只图自己的快乐,而这样摧残它呢?”一时间,他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自责,心中极度难过。

施韦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体内流淌着基督徒的血液,对基督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善良与博爱构成了他的人生底色。走在生命的长廊上,作为裟婆世界众多生命中的一员,他苦恼地思索着:“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需要尊重与呵护,那么动物的生命呢?植物的生命呢?同样是大自然的生灵,它们的生命难道就没有价值、不该尊重?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应该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利,可是人类为什么要去侵犯它们的生存权呢?人类有这个权利吗?”

这个少年,他尚未经历多少人生的春风秋雨、寒霜冬雪,便已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了。

然而,世事繁杂多变,许多事情,岂是自己所能主宰的。身边,人们依然若无其事地虐待动物,攀折花枝,践踏草木。他无法阻挡别人对生命的残害,除了唏嘘叹息之外,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不残害生命,并在心底为那些被摧残的生命默默祈祷。

10

青山如黛,绿树成林。

白云出岫,倦鸟归巢。

根斯巴赫山村外的雷帕山上,勃发着生命的激情,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学校放假的日子里,施韦泽便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村外爬山。他们年少气盛,精力充沛,一边谈论着有趣的事儿,一边在山坡上追逐戏耍。

山林里的树枝上,到处都是停歇着的鸟儿,他们兴致高时,便会顽皮地掏出自制的弹弓,用小石块对着鸟儿瞄准、弹射。

可是,每当看到有小鸟被打落在地上,或在痛苦地挣扎,或已死去,施韦泽总是无比难过,心头沉重得如坠铅块。

这怎么可以?他多么不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鸟啊,那可是他最爱的小动物,是山林里最美的精灵,是活生生的生命。生命值得尊重,人类有权力残害它们,甚至剥夺它们的生命吗?他心情沉重,痛苦地思考着,隐隐觉得自己的行为正在走向尊重生命的反面。

可是,究竟该怎样对待生命——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他想啊想,就是想不出个头绪来,纷乱的思绪始终难以理清。此刻,他朦胧地感觉到人类有同情人类之外其他生命的必要。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之情,在他的心底萌芽了。

从此,在做晚祈祷的时候,在和父母一起结束祈祷并互道晚安之后,施韦泽继续暗地在心中用自己编的祈祷词为所有的生命祈祷:“亲爱的上帝,请保护和赐福所有生灵,无论是小鸟和小鱼,还是小草和小花,都要保护它们,使它们免遭灾祸并安宁地休息。”

只有为生灵做过祈祷后,他才能安睡。有关生命的哲学思考,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他的思想。他这一份思索,不仅是对生命的善待,更是一种心灵的品德。在这滚滚红尘中,每一个生命都是时间的背影,他要握紧生命的杠杆,去拉伸生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为呵护生命尽心尽责。

11

春寒清冽,空气清新,仿佛滤过了一般。菲希多河两岸盛开的水仙,正散发出诱人的芬芳,弥漫在根斯巴赫幽谧的山林里。

此刻,施韦泽和小伙伴们正戏耍在村外的雷帕山上。风吹树动,枝头轻晃,孩子们早已玩得陶然忘返了。

突然,他们发现前方一棵枝叶稀疏的山毛榉树上,几只金翅雀正在突兀的枝丫上啁啾鸣唱,看上去特别美丽。像往常一样,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悄悄来到山毛榉树前,操起弹弓向树上的雀儿瞄准。

尽管心里万般不愿,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施韦泽还是掏出了弹弓,胡乱地对着树上做瞄准状。由于受到了良心极大的谴责,他发誓把小石块射向树外,决不伤及小鸟。就在这时,村子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声低沉、洪亮的钟声。

“当……当……当……”

那是教堂的钟声,是召唤信徒的“主鸣”前半小时的“初鸣”。

钟声清脆而响亮,朴素而庄严,一声接着一声,弥漫在辽阔的乡间林中,像是基督的声音,一字一句十分清晰,在不停地诉说:“你——不——能——杀——生!”

刹那间,《圣经》里不杀生的戒律,电光石火般掠过施韦泽的脑际。他的思维旋风般极速转动着。

“我——不——能——杀——生!”

施韦泽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像是教堂钟声的回音,清晰而响亮,瞬间弥漫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倏然间,他彻底清醒了,确信这教堂的钟声是在向他发出警告:“生命宝贵,你不可杀生!”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人性善良的底色在刹那间极致绽放,化作一片绚烂。

他再也顾不得小伙伴们的异议,奔到山毛榉树下又蹦又跳,挥舞手臂大声喊叫:“小鸟儿,快飞走,这里危险。”

或许,这世间所有的感动,皆因了一份来自心灵的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于是,眼前这一切,都变得富有了灵性。

在施韦泽急切的呼喊声中,树上的雀儿刹那间呼啦啦全都飞走了,飞向自由自在的天空。

小鸟儿得救了,它们可以继续幸福地相聚,快乐地生活,尽情地鸣唱,惬意地飞翔。施韦泽的内心一阵激动,青春的脸上挂满了泪珠。他对小鸟儿心灵深处的一抹牵挂,即便无言,也暖在心间。这一份温暖,令人感动,足以唤醒沉睡千年的生命。

施韦泽头也不回地向远处跑去,他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奔跑带起了一阵风。欢喜的热泪,在他的脸上长流。耳边,风儿拂过;心底,欣慰无比。在小伙伴们目力难及的远处,他展开四肢,一个人惬意地躺在草地上,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呼吸着芬芳的山林空气,静听风的吟唱,笑看鸟儿飞翔,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教堂的钟声,催醒了施韦泽天性中一心向善、尊重生命的潜在意识。幸运的小鸟儿,成了他善良人生中最美丽的遇见。

当教堂的钟声在大脑里久久萦回不去的时候,他的人生就此有了转折,对生命的价值真正有了深刻的思考。

从生命的不可逆性和教堂钟声的召唤中,施韦泽愈发感到生命的可贵。渐渐地,他有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若无不可避免的因素,决不能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甚至死亡,否则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天地永恒,人生须臾。如果世界没有了生命,将是一片苍白与死寂。生命如此伟大,值得互相珍惜,用心呵护。

从此,对生命的敬重,让生命绽放火花,成了施韦泽的坚定信念,伴随着他一路成长,直至永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