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丛林诊所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丛林诊所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丛林诊所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由于丛林诊所尚未开建,闻讯而来的病人却很多,施韦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不顾一切地在小木屋前露天的树荫下开始了最初的诊疗工作。施韦泽讶异地说。尽管日晒病的危害如此严重,却根本阻止不了施韦泽救死扶伤的决心。有了临时诊所,明天就可以正式开诊了,施韦泽感到十分欣慰。

丛林诊所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自少年时代起,施韦泽就在梦里与非洲这片土地及这里的人们时常相聚了。“你们若安好,天便是晴朗。”这是他的心声。云端有风,站在离云朵最近的地方,听风的呓语,把一腔心事来倾诉。风雨时,他要为他们撑起一把伞;黑暗时,他要为他们点亮一盏灯;难过时,他要用心安慰他们;生病时,他要用大医的情怀去帮助他们解除病痛。

烟雨人生,一路飘摇。辗转万水千山,施韦泽终于走进了赤道非洲的热带丛林。轻拥岁月的沧桑,燃起生命的激情,从今往后,他要给土著黑人一个健康的承诺。

其实,所有的意愿,既然都已懂得,自是无须多说,更无须表白。就让心与心相互依偎,在时光的流淌中,把一腔热血倾洒,任岁月风雨洗礼,亦不惊不扰。(www.guayunfan.com)

生命里,总有一些暖,因为源自内心深处,也便有了阳光的灿烂。心有阳光,生活就晴朗,再苦再累再忙碌再烦恼,也不会埋怨。不管是缘起缘灭,抑或缘深缘浅,守着一袭星月的神话,终要将这一场献身非洲的志愿服务演绎到地久天长。

由于丛林诊所尚未开建,闻讯而来的病人却很多,施韦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不顾一切地在小木屋前露天的树荫下开始了最初的诊疗工作。赤道非洲的太阳十分毒辣,晒的时间稍长一些,就能对人产生致命的作用,尤其是初来乍到的白人,如果暴露在赤道阳光下的时间稍长,就会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毒辣的赤道太阳直接照射在人头部的话,时间稍长就可以导致脑水肿,从而引起昏迷、痉挛,甚至死亡。传教士克里斯多一次次极其郑重地提醒施韦泽,一定要做好对太阳光的防护,尤其不能让阳光直接照射在头部。

克里斯多告诉施韦泽说:“几年前,曾经有个初来这里的白人在午休的时候,由于屋顶上的破洞没有及时修理,阳光透过破洞照在他的头上,一两个小时后他就开始高烧、谵妄,罹患了日晒病,几经抢救才挽回了生命。”

就在施韦泽十分惊骇的时候,克里斯多接着说道:“另一个白人在乘船的时候,遮阳的帽子不慎被风吹进河里被流水冲走了。尽管他很快就脱下上衣遮住头部,但还是难逃罹患重病的厄运,差一点失去了生命。”

“啊,赤道的太阳如此厉害,真太令人吃惊了。”施韦泽讶异地说。

“对,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你不知道,有时候遮阳帽上一个很小的破洞,都可能使人得日晒病。日晒病的危害如此之大,非亲临其境者是无法想象它的巨大危险的。所以,你们夫妇俩一定要做好防护,一定!”克里斯多一次次提醒说。

尽管日晒病的危害如此严重,却根本阻止不了施韦泽救死扶伤的决心。他早已动了真情,生命的脉搏已经和丛林村民在一起跳动了。为了做好对日照的防护,夫妇俩终日戴着宽边的遮阳帽,选择在浓密的树荫底下给丛林村民看病。尽管赤道炎热潮湿的气候令两人热得满头大汗,但他们依然戴着厚厚的防晒帽,坚持在露天开展医疗活动。

面对这样的现状,传教办事处一再发出通知,要求轻症病人和慢性病人暂时不要来,因为诊所还没有建起来,目前还不具备正式开诊条件,只能在露天先给急诊和重症病人看病。然而,通知发出去后,依然一点用也没有。人们长期以来饱受病痛的折磨,几十年中除了巫师,从来就没有人关心过他们,而今来了救星,他们一刻也不愿再等候了。

于是,各种各样的病人纷至沓来,有的人甚至从几百里外划着独木舟,在半饥半饿的状态下花上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赶来这里。

施韦泽明白,丛林里的土著黑人长期被病魔折磨,他们实在太痛苦了,宁可远道赶来在野外的树荫下露宿等待,也不愿意等丛林诊所建好了再来。目前,他必须立即找到一个能够遮风避雨、挡住日晒的地方,以此作为临时诊疗点,与村民们一起共筑一道生命防线。

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虽然面临巨大的困难,但他不会选择逃避,相信只要用心寻找,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出现。就这样,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他守着夕阳烟火在小木屋的四周开始了一路寻觅,决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现附近的一个荒废的鸡舍拥有一定的空间,虽然已经非常破败,看上去马上就要倒塌了,但如果加以加固、整修、装饰的话,还是勉强可以作为临时诊疗点来使用的。

这一发现令他欣喜,他立即向传教办事处发出了求助。克里斯多也帮他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花高价找到了几个工人,并弄到了一些建筑材料。于是,他立即开始了整修工作,亲自带领工人对鸡舍进行修理,修复了木板的墙壁,爬上屋顶用棕榈叶编制的瓦片盖住了上面透光的漏洞,弄了几个架子进去摆放药品和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放上旧的桌椅,将其摆设成一个临时诊疗场所。

虽然这个临时诊疗场所地方狭小,屋子又没有窗户,里面闷热得令人窒息,条件又简陋,设施极差,可施韦泽依然感到莫名的喜悦,因为这里毕竟不是露天了,而且是他亲自组织人员改建的,因此颇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另外,这些天来他尝尽了露天诊疗的苦头,终日戴着厚厚的遮阳帽,一下雨立即要停止诊疗,马上把东西搬进小木屋里,等雨停了再搬出来继续开诊,一天要经历好几次这样的搬进搬出,令人疲惫不堪。

现在,终于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可以为丛林村民看病了,这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他高兴地把这个由鸡舍改建而成的临时诊疗点称为丛林临时诊所,将其打扫得干干净净。

洁净的夜空,乌云已被驱散。一颗又一颗的星星,陆续在夜空中出现。一闪一闪亮晶晶,仿若他此刻的心情一样,装满了因临时诊所成功设立而滋生的喜悦。

时值雨季,丛林的天气说变就变。一阵风刮过,一朵乌云就带来了一场阵雨。最近这阵子,施韦泽特别讨厌下雨,他每天都饱受阵雨侵袭的苦恼,室外的诊疗工作也一次次被雨水打断。而这会儿,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他却特别开心。

雨水飘飘扬扬,枝叶在风雨中摇曳,他的心也随着枝叶的晃动而翩翩起舞。闭目聆听,听一帘烟雨的吟唱,品雨中花草的柔美,想心中满满的情愫。改建了临时诊所,再不用担心风雨,再不用害怕太阳。

有了临时诊所,明天就可以正式开诊了,施韦泽感到十分欣慰。然而,接下来的诊疗工作该怎样开展?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苦难的黑人服务?对此,他想了整整一夜。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他却不能停下疲惫的脚步,而要沿着生命既定的轨道,永不停歇地一路走下去。

月洒西窗人不寐,一枕星光伴无眠。在他接下来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无眠已属寻常。

暮色渐渐退去,东方出现了鱼肚白,随着晨钟的敲响,临时诊所在晨晓的雾霭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接受过护理专业训练的海伦娜早早就换上了洁净的护士服,做好了开诊前的准备工作。她准备好药品、绷带、清创包等,整理好医疗器械,招呼一大早来的病人坐在诊室门外的板凳上按秩序耐心等候,为丈夫的诊疗工作做好安排。

因为有了海伦娜的帮助,施韦泽的医疗工作变得有序了不少。虽然诊室狭小、闷热,但病人在海伦娜的安排下按秩序一个个进来就诊,相对来说倒也不觉得空间局促。

诊疗过程中,施韦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沟通问题。他想详细问诊,可是由于许多土著村民只会讲部落方言,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法听懂,只能让病人指出不舒服的部位,用手比画患病的情况,再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来确定病人到底患有何种疾病。

为了更好地管理病人,他专门设计了一本病人登记本,对每个前来就诊的病人都做了详细登记。他在登记本上编好号,认真记下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诊断、用药情况,并把一个写有登记号的圆纸盘发给病人。病人下次来复诊的时候,只要根据圆纸盘上的登记号一查,就可以知道他上次的就诊情况了。时间长了,他的一本本记录详细的登记本就成了丛林村民最原始的健康档案了。

在给病人诊疗的过程中,施韦泽发现他给病人服药后,疗效都特别好。细细一想,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长时间没有医生,土著村民也没有机会接受药物治疗,对药物没有任何耐药性。对于这样的病人,疗效自然要比其他地方好。这给施韦泽树立了威信,也增加了村民们对他的信任。

广袤的热带丛林里,散落着多个部落,博士夫妇拥有高明医术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每一个部落,前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医护人员却只有施韦泽夫妇两人,因此他俩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上午,夫妇俩在闷热、潮湿、拥挤、嘈杂的环境中,要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中午匆匆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后,就又要开始下午的忙碌,直到夜幕降临才能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此刻,还有一些病人没有轮到看病。由于受到会传染疾病的蚊子的威胁,因此天黑以后不能在灯光下给人看病。于是,这些病人只能在大树下宿营过夜,等待明天的到来。

回到小木屋里,沐浴着透窗而入的月色,施韦泽总要回顾一下一天的诊疗经过,规划丛林医疗工作的未来,书写一些文字材料,间或阅读一段歌德的作品,弹奏一首巴赫的曲子。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好在有海伦娜这个好帮手,白天很多治疗工作和对病人的护理都由她包了下来,让施韦泽在百忙之中能够有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样的忙碌是日复一日、没完没了、看不见尽头的,一般人根本无法长期坚持。然而,施韦泽是带着服务非洲人民的信仰来这里献身的,因此无论再忙、再苦、再累,对他来说都不值得一提。作为妻子的海伦娜,能够陪伴在丈夫身边,帮助他完成志愿服务的善举,再苦再累她也心甘情愿。

风懂得云的心事,云懂得月的寂寞,月懂得水的爱恋,她懂得他的追求。纷扰红尘中,有这样一位知心爱人陪伴,守候生命中这一场爱的奉献,一路上有她,他是多么幸运。

就这样,在爱情的滋润下,施韦泽真情守候在赤道非洲的热带丛林里,用医术和爱心竭诚为丛林村民服务。每天的劳累,都在夫妇俩默契的相视一笑中,化作了无比的欣慰。

广袤的非洲丛林充满了生机。施韦泽热爱这方偏远闭塞的土地,爱它的广阔无垠,爱它的生机勃勃,爱它的朴实无华。

为了更好地为非洲人民的健康服务,施韦泽在兰巴雷内热带雨林里,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细致地分析这里的疾病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疾病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诊疗方案。

感冒在这里特别常见,热带医学的教科书里特别指出“暑中最需注意感冒”。施韦泽本来对此颇不以为然,感冒大多是在受寒的时候发生,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人们应该不太会患感冒吧,就算得了感冒,也无须这样大惊小怪啊。直至来到丛林后,他才明白了教科书上这句话的含义。在这里,旱季的晚上是比较凉爽的,有时候气温可以降到摄氏18度,由于当地人家里大多数没有被子,人在潮湿的茅屋里会冷得难以入睡。白天因为湿热而毛孔张开、大量流汗的皮肤,此刻对寒冷特别敏感。当身体虚弱或疲劳的时候,病原体就容易侵入身体,因此经常有人感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这些年里,丛林村民一旦患了感冒,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被耽搁拖延,症状越来越重,常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等,直至不治而亡。因此,对于看似普通的感冒,在这里必须特别注意,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导致不堪承受的后果。

疥癣是丛林里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通常症状都比较轻,但其皴裂发痒的程度很剧烈,甚至令人寝食难安。之前由于没有医生,不懂得治疗,原本很轻的疾病却因病人不断抓痒而导致皮肤破损、溃烂、化脓,甚至引起继发感染和严重的败血症,最终导致病人死亡。而今,施韦泽首先加强了健康宣教,告诫病人切不可用指甲去使劲抓痒。同时,他因地制宜,用硫黄粉末调入一些棕榈油和肥皂,用这种自制的硫黄软膏给病人涂抹几次后,马上就止住了瘙痒,病人也就不再抓痒,从此再也没有严重的后果发生了。

疟疾是热带地方的常见疾病,可以导致可怕的贫血症。它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几乎所有的土著村民都感染过,以致他们把时而发热、时而寒战认为是正常表现。这里最常见的是儿童疟疾,出现贫血症状,脾脏肿大硬化,腹部高高隆起。触摸其腹部时,孩子们会惊恐地用双手掩住凸起的肚皮,挡住别人触碰肿大脾脏的手掌。对于疟疾,施韦泽用奎宁来治疗,效果很好。有些人在服用了几克奎宁之后,体内的疟原虫被消灭了,身体康复了,其他人几乎认不出来他们就是原来的病人。

与欧洲相比,这里风湿病的发病率要高很多,所有患了慢性疟疾的病人都同时有关节酸痛肿胀。奎宁和水杨酸类药物在治疗这些病人的时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热带溃疡在这里也很常见,而且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这是一种急性特异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后形成的溃疡,多发生在膝关节以下,很容易变成慢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常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坏疽等。有些病人热带溃疡迁延不愈,最终转化为鳞状细胞癌。重型病例病情不断进展,可导致死亡。面对这样的病人,施韦泽总是十分耐心,清洁创面、上药、更换敷料,通常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用去整整一箱纱布,才能治好一个患者。

非洲昏睡病也是一种极难对付的热带疾病,它是雨林里的一场灾难。一种比普通苍蝇大一倍半的采采蝇,可以穿透任何厚布料吸食人血。它们叮咬人体后将锥体寄生虫注入皮下,锥虫遂在该处发育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然后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继续分裂繁殖,播散到全身,造成人体损害。这时候,病人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如高热、头痛、乏力、贫血、昏睡、多脏器衰竭,很快死亡。当时,对于此病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做一些对症治疗,用碳酸氢钠、溴盐和安眠药来减轻其痛苦。而一个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穿上白色衣服,因为白色可以使采采蝇不敢靠近,以此来防止被它叮咬。接诊这类病人时,施韦泽时常听到令人心碎的哀号:“我头痛死了,受不了了,求求你快救救我吧!”这令他感到十分难过。病人往往越睡越沉,丧失记忆力,背部出现溃疡,整个人蜷曲起来,然后长眠不醒,最终死亡。

昏睡病必须及早发现和治疗,但其早期症状只是发热。因此,要早发现,必须对每个发热头痛病人的血液都做显微镜检查。然而,这种白色寄生虫极其微小,长度只有八万分之一毫米,对于每个需要检查的病人的血液,施韦泽必须花一个多小时来进行观察,才能做出最后的诊断。在每天都要接诊大量病人的现况中,很难完全做到。

当地因感染丝虫而引起的象皮肿病人也很多,而且多是变形肿胀的双脚象皮肿。每天都可以见到好几个象皮肿病人。有些病人双脚已经肿得非常厉害了,到了抬不起来的地步,只能艰难地拄着拐杖勉强走路,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牙病在这里也很常见。由于牙龈感染化脓,导致牙痛厉害,许多人的牙齿因而松动了。施韦泽发现,与欧洲相比,这种牙病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他在一杯水中加入几滴麝香草酚,做成一种酒精溶液,让病人每隔2小时便漱一次口,一周之后就显效了,而且大多不会复发。

除此之外,施韦泽还发现这里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病人很多,他开始寻找原因,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方向。最后,他发现丛林村民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整夜抽烟,以此来麻痹自己。正是这种烟草的刺激,导致了胃肠道功能的失调。于是,当他接诊胃肠功能障碍或便秘的病人时,便发问道:“你昨天一定抽烟了,说实话你昨天抽了多少烟?”然后就是耐心的解释、劝解,在配药的同时叮嘱他们一定要减少抽烟的量,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不要抽烟了。许多人在他的劝导下,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习惯。

丛林之夜是静谧的,也是单调的。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之后,回到小木屋的家里,夫妇俩已十分疲惫。一进家门,海伦娜顾不得休息就开始准备简单的晚餐了。

此刻,白天的喧嚣沉寂了下来,寂静的夜晚拉开了帷幕,远处连绵的山峦被夜色勾勒出一条美丽的曲线,在月色星光下绵延起伏。

每当这时,施韦泽便走到阳台上,呼吸着丛林湿润的空气,眺望夜色下奥果韦河的一条条支流,静静地回忆白天诊治过的病人,重点回忆危重、疑难病人,完整地思考其病情和自己的诊疗措施,看看是否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虽然每一天都很劳累,可他并无怨言。他始终认为,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这是由医生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为了挽救丛林村民的生命,他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睡眠、舒适和利益,包括其他更加重要的东西,甚至生命。

关于用药,他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只要不会对最终结果带来损害,医生必须使用便宜的而不是昂贵的药物。

对穷困的人来说,忽略这一点并在拯救他们生命的同时摧毁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事实上,他对丛林村民的治疗完全是免费的。

在行医过程中,医生必须保持最大的注意力,拥有最好的技术、最强的责任心和最暖的爱心。他不能只是肤浅行事,而应该带着感同身受的同情怜悯之心去做好服务。他绝不能仅仅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工作对象,而应把他看成是一个人——这一自然界的最高生灵。

一个医生只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正是他的行为把他推荐给大众,让大家信任他,承认他。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具备自信心,温文尔雅,表现宽容,富有同情心,对病人充分关心。

对被宣布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延长他们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也是医生的职责和美德。其实,那些在折磨人的痛苦、忧伤和绝望中备受煎熬的不幸的人,比起那些因为有痊愈希望而苦痛减轻的人更值得同情。

思忖间,海伦娜已经准备好晚饭,叫他用餐了。夫妇俩虔诚地祈祷,感谢上帝赐予他们饮食。

简单用过晚餐后,施韦泽常会坐在巴赫协会赠送的那架特制的钢琴前,神情投入地弹奏一阕曲子,很多时候弹奏的是巴赫的曲子。此刻,海伦娜便坐在丈夫的身边,心有灵犀地静静聆听优美的曲调。

寂静的夜间,这一段沁入灵魂的美妙旋律轻轻飘荡在小木屋里,触动着海伦娜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不说,什么都不用说,就这样静静地听你,已是很温暖、很温暖了。”和着优美的琴声,寄无限情意于心上,海伦娜深深陶醉在幸福之中。

简陋的小木屋就这样成了夫妇俩疲惫了一天之后的温馨港湾。两人守着一份简单、一份纯粹和一份真爱,将每一个日子都镌刻成别样美丽的模样。爱,滋润着他们的生活。音乐,让他们感到寂静的长夜也不再单调了。

实际上,音乐不仅让施韦泽在寂寞的丛林里拥有了充实的内心,成为其人道行为的精神慰藉,还在丛林诊所遭遇经济困境的时候,一次次为他筹集到了维持诊所运行所需的一部分资金。

施韦泽献身兰巴雷内热带雨林,每天都忙碌于诊疗工作,虽然十分劳累,但是看到丛林村民的身体健康有了一定的改善,心中自是十分欣慰。事实证明,他选择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作为自己志愿服务的目的地,完全不是庸人自扰、无事失惊,而是太正确、太必要了,这里的人们太需要他了,他在这里是不可或缺的。

一天早晨,送来了一个癔症样发作严重的女病人,但见她双目紧闭,四肢冰冷,牙关紧咬,呼之不应,家里人认为她已经没有救了。施韦泽详细询问了病情,仔细给她做了检查,没有发现阳性体征,认定她是神经官能症,便用语言暗示来安慰她,注射了小剂量镇静剂,并用冷水敷脸。很快,病人就清醒了,稍微讲过几句话后,便安静地睡着了。家里人感到十分惊喜,病人的丈夫感激地对施韦泽说:“啊,博士,你在我们这里真好,这儿的病人太多了,我们太需要你的帮助了。”

“你在我们这里真好!”这简单的一句话,令施韦泽十分感动,进一步坚定了他服务非洲人民的决心和信心。他是一个真诚的、仁爱的、具有医学知识的人,帮助贫病、救死扶伤、奉献自己是他的天职。白天的诊疗工作,再忙再累,于他而言也是充实而富有意义的。

忙碌了一天之后,夜晚回到小木屋中,坐在靠着窗户、上面放着歌德作品的书桌前,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静静地写作。丛林湿热的风儿从窗外吹来,吹弄着桌子上摊开的稿子,拂动了他的心事。窗外树叶簌簌作响的声音,蟋蟀、蟾蜍断断续续的叫声,打破了丛林之夜的宁静。转眼间,铅云低压,一直压到了树梢头。很快,暴雨就倾盆而下,水滴穿窗而进,点洒在他的脸上,纠缠着不尽的记忆。

回想来之前,亲朋好友们劝阻他的行动,总是说他夸大了非洲人民的痛苦,认为非洲缺医少药的实际情况还远远没有糟糕到他所想象的那样。而今,他到了这里,亲眼见证了丛林村民的疾苦,他们几乎遭受所有疾病的折磨,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医生简直就是此生最大的救星。

对于自己来这里的感受,施韦泽在笔记本上写道:“回顾这些日子在这里的医疗工作,我发现对于丛林村民来说,拥有一个医生是多么必要。这里过去几十年里没有任何医疗服务,土著村民的健康无法得到保障。因为我的到来,村民们得到了我的帮助,患病后终于有了医治的地方。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在维护村民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小的。尽管我终日忙碌,十分劳累,精力和体力都消耗极大,但我觉得用我的劳累换取丛林村民的健康,这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情动深深之际,施韦泽推开小木屋的木门,走到了室外。此时,雨儿已经停歇,大地一片湿润。他站在辽阔的非洲土地上,任晚风吹拂脸庞,任思绪随风飞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有了临时诊所,但条件实在太差了。这里闷热潮湿,不通风,不透气,地方狭小,不能实施手术,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因此被耽搁了,甚至因延误而送了性命。施韦泽为此感到十分不安。

在临时诊所坚持了几个月后,他对现状愈发不满,下决心建一个条件相对好一些、可以开展一些常规手术的丛林诊所,挽救那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的生命。

他找到传教办事处,汇报了目前的医疗工作和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办事处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没有事先为他建造丛林诊所也颇感内疚,因此稍加研究便同意了他的意见,还专门拨给他两千法郎,用作建造诊所的费用。

有了经费和传教办事处的帮助,施韦泽便在离自己住的小木屋几分钟路程的原始森林边缘选定了地址。虽然雇佣工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去笼络人心,想方设法找了一些已经被他治愈了的村民,以及当前一些病人的陪护人员,请他们来为诊所建设出力,自己则一有空就在工地上进行现场指导、监督,并和黑人工人们一起干活。

就这样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经过艰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年底时建成了一幢长8米、宽4米的木屋建筑。屋子被建在坚实粗大的木桩上,墙壁由木板建成,屋顶上盖着被制成了波浪状的铁皮,远远望去还很美观。

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陋的建筑,而且里面的空间也不是十分宽敞,但有限的空间被做了很好的规划,设置了药房、诊疗室、小手术室和消毒间,地上铺了水泥,窗户也开得很大,与之前由鸡窝改成的密不透风的临时诊所相比,这里的条件已改善了许多。

仅仅这一幢房子是不够的,医院还需要建一些辅房。于是,在这个主建筑的周围,施韦泽又另外建造了一些相应的附属建筑、病人的等候室和住院用的病房,它们也都是木结构的。住院病房是按照黑人茅舍的格局,用木头和椰子叶盖起来的,共安置了16张病床。

施韦泽将这些病床设置得很宽,上面可以同时睡3个成年人。床上铺了细软的干草,人睡在上面柔软而舒适。床底下的空间很大,可以让病人放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床上没有挂蚊帐,需要病人来住院时自带。

住院部不分男女,一切就像在家里一样,可以同时收住近50个病人。由于丛林村民不讲究礼仪习惯,家属和陪同人员常常睡在病床上,而真正来了需要住院的病人却无处住。因此施韦泽对他们宣布了一条严格的纪律,那就是“如果病人没有床睡时,绝不允许健康人睡在床上”。另外,他在附近又建了几间比较坚固的病房,用来单独收治精神病人。

考虑到独木舟是原始雨林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施韦泽在距诊所25米处的河湾岸边建了一个小码头,专供运送病人的独木舟停靠。那儿生长着一棵高大的芒果树,枝丫伸展开来犹如一把巨伞,形成了一个天然阴凉的地方,非常适合独木舟的停靠。

流年似水,以一派悠然的姿态,静静地漫步在红尘间。时光无恙,且行且珍惜,

山水迢迢来到兰巴雷内的这些日子,从临时诊所到新建诊所,加上接踵而至的病人,施韦泽的每一天都十分辛苦,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然而,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明确了今生的方向,就义无反顾,一路前行。

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施韦泽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丛林诊所,虽然依然简陋,却是无限心血的凝结,寄托了他的至深情感。

晓月清风里,静听风的私语。站在刚建成的诊所前,凝眸这花费了许多心血的非洲丛林式建筑,任缕缕夜风吻过发梢,让不尽的欢喜随心而舞。

暗夜轻吟,尽享这一份幽谧的时光。他坚信,今生与丛林村民的邂逅,一定是灵魂的隔世重逢。他懂他们的苦,知他们的忧,明白自己默默无语的守候里,潜藏着一份怎样的感情。

此刻,海伦娜依偎在他的身旁,为他分担心事,分享他的快乐。两人执手相待,静看明月星辰。月白风清,花事如梦,她的笑容如此甜美,那一抹嫣红晕染了回眸的笑靥,如朵朵鲜花绽放在草地上,将美丽的丛林装饰成一座春天的花园。

他是她今生永远的骄傲,她是他今生永远的温暖。因为心中有方向,眼里有阳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奉献,再苦再难,也感受着一份温暖,仿佛每天都走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

流年,因爱而温润;岁月,因情而丰盈。这世上最纯的爱恋,珍惜了,便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日日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