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体验歌德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体验歌德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体验歌德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远行,走过了山长水远,历经了风雨如晦,终能看到最旖旎的风景。随着施韦泽坚守在兰巴雷内当丛林乡村医生的感人事迹被广为流传,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施韦泽的人道献身行为,为他在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出生地法兰克福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这是一份有着无上荣光的奖项,给了施韦泽巨大的荣誉。受法兰克福市政府的邀请,施韦泽前来参加歌德奖的颁奖典礼。

体验歌德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远行,走过了山长水远,历经了风雨如晦,终能看到最旖旎的风景。

随着施韦泽坚守在兰巴雷内当丛林乡村医生的感人事迹被广为流传,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他为土著黑人的倾情付出,视荣华富贵为粪土的崇高品行,志愿服务非洲人民的悲悯情怀,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多的敬意。

施韦泽的人道献身行为,为他在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的出生地法兰克福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曾就读于斯特拉斯堡大学,那是歌德的母校。他非常欣赏这位前辈校友,痴迷于读他的作品。一份感知,若用心,便可谓真正的心相印。事实上,歌德的生活道路就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施韦泽用心读他的作品,读出了高尚,读出了真善美,读出了阳光的味道。(www.guayunfan.com)

在非洲的热带丛林里,施韦泽不但治病救人,造福一方,还在寂静的夜间读歌德、弹巴赫,从伟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世间,物有宿命,人有约定,歌德于不经意间便成了他志愿献身的强大精神支柱。他常这样来表达自己对歌德的崇拜:“有时候,我们心中的火焰熄灭了,但是当我们遇到某个伟大的人物时,它又会在我们的心里再次燃烧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这个重燃我们内心火焰的人心怀最深的感激。”

施韦泽崇拜伟大的歌德。而今,伟人的家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对他的人道奉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把歌德奖授予了他。这是一份有着无上荣光的奖项,给了施韦泽巨大的荣誉。

在德国,歌德是法兰克福的名片;在世界上,歌德是德国的名片。他有着深刻的伦理思想,不但是最伟大的诗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还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德国人。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使歌德一鸣惊人,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诗剧《浮士德》更使他与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齐名,从而永垂青史。

作为具有深刻伦理思想的伟人,歌德对伦理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将生存的目标定位人性的圆满,要使生命变得高贵。施韦泽格外推崇歌德“高贵、真诚、纯净、善良”的人格。他崇拜歌德,深深感动于他的文字,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作品找到了人们灵魂深处的道路”。

在施韦泽眼中,虽然歌德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他时时感到这位伟人就在自己身边,指引自己去追求高贵的生命,时刻激励着自己,影响着自己。夜太凉的时候,读歌德的文字,就有了暖暖的依靠;心很累的时候,想起歌德的人生,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是伟人的灵魂带给了他阳光的色彩,温暖心间,支撑人生。

很多年前,施韦泽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哲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歌德的哲学思想,从而走近了这位历史伟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一起相辅相成地追寻人道的目标。学生时代结束的时候,他读到了歌德自魏玛到戈斯拉尔途中在马背上所写的《1777年冬的哈尔兹之旅》,甚为感动。歌德在这篇文章中,记述了忙碌的他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在雨雾中前去探访一位牧师的儿子,在精神上向牧师的儿子伸出援手的故事。施韦泽为歌德的善良所感动,就此彻底爱上了歌德,坚定了自己志愿服务弱势人群的信念,并将志愿服务当作了自己的“哈尔兹之旅”。

在兰巴雷内湿热的丛林里,施韦泽常常在寂静的夜间想起歌德,想起难忘的“哈尔兹之旅”,一个人静静地与歌德进行心灵的对话。每当这时,他便感觉心中暖暖的。

条件艰苦的非洲丛林,闷热潮湿的恶劣气候,忙碌不堪的医疗工作,常常使施韦泽感到劳累,甚至疲惫不堪。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般人是无法坚持,甚至无法想象的,可施韦泽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中有信念,有歌德这样的人生偶像,有阳光的温暖,于是他便有了支撑的动力。

岁月蹉跎,光阴荏苒。漫漫人生路上,总需要阳光的滋润。艰难的日子里,歌德这位伟人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他,令他变得淡然,变得宠辱不惊,变得信念倍增,变得充满了力量。

心有阳光,世界便是美好的,即使一个人身在丛林,也孤而不单,寂而不寞。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一个人的时候,施韦泽总喜欢静静地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一行又一行文字,记下一点又一点感悟。云水深处,有他不尽的思考。

他从“人要高贵、乐于助人和善良”“倾心于自然神秘的独特生命”“不以正义为代价去做有能力做到的事”“在实际行动和精神创造的并存中实现人格的统一”这四个方面,对以“将生存目标定位为人性的圆满”为核心的歌德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说:“我们越前进就越认识到,歌德是一个深刻而广泛地体验了他的时代、为其担忧,并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人。”

他还从“伟大的诗人、伟大的自然研究者、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人”这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歌德的理解,他说:“他把自己的力量积极地付诸现实,以最有活力的方式参与和体验了他生活于其中的整个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他的人格特征和人性理想。他要做一个理解时代和胜任时代的人,并由此养成了伟大和创造性的人格,成为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

实际上,歌德并非过着一种成功而轻松的生活。他一生努力,不懈追求,从容地走自己的道路,对真正的人性上下求索,努力做一个符合自己本性的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的“高贵、真诚、纯净、善良”的人性理想,永远是施韦泽一生追求的人生方向。

施韦泽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可对于自己获得歌德奖,他感到了无上荣光,但同时又觉得受之有愧,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稍稍安心。他在自己行动的人道志愿服务中感受着歌德的人性理想,将其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他说:“只有感受到歌德人性理想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歌德,并从中汲取力量。”

受法兰克福市政府的邀请,施韦泽前来参加歌德奖的颁奖典礼。临行之前,他走遍了丛林医院的每一间屋子,与每一个住院病人暂别,对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做了详尽关照。临行之前,他站在丛林医院之前,深情凝望原始森林边缘这些非洲风格的建筑物,久久,久久。

法兰克福作为歌德的诞生地,这里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深深打上了歌德的烙印。这次应邀前来领奖,施韦泽专门参观了歌德故居,这是他心所向往的地方。站在歌德写作的书桌前,看着歌德的一部部伟大著作整齐地放在眼前,他的心中充满了敬意。

就这样越过了时空的篱笆,施韦泽与歌德一次次相遇,使他能够把握生命的节奏,跨越生活的沟沟壑壑,在光影交错中用真情书写人生的篇章,于不惊不扰间坚守那一份心的澄净,坚定地将自己的志愿服务之路走到终点。

1928年8月28日,隆重的纪念活动开始了,法兰克福市长在主席台上向大家热情地介绍施韦泽,对他在非洲丛林的人道主义善举做了高度评价,称赞了他的伟大人格,盛情邀请他上台领奖,并请他发言。

施韦泽身穿西服,打着蝴蝶状的漂亮领结,健步走上讲台,微笑着向台下听众挥了挥手,开始了他的精彩发言。他深情地说:

本人以参加歌德颁奖典礼的第一个获奖者的身份,谨向法兰克福市致以诚挚的谢意。你们将本人选为本年度的得奖人,给了我无比的荣誉和喜悦。市长先生刚才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能在往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从事我为社会而做的事情——只要我尚有力量,就会全力以赴地将善举做下去。

今天,我这颗卑微的小星,正在自动地被歌德这个太阳吸引。在这里,我要简单地向大家汇报我是如何接近歌德,并因他而体验到什么。

我第一次明确自己对歌德所采取的立场,是在哲学领域。通过了解歌德的哲学思想,我领悟到哲学有两个流派,它们并存不悖。一切哲学的目标,都在使思考的我们理解我们应与宇宙保持怎样的知性或者内心的关联,并因而一面受到刺激,一面如何活动。

在我的学生时代告终时,我与歌德有了另一次相逢。那时,我偶然读了《1777年冬的哈尔兹之旅》。我心目中的这位奥林帕斯的居民,在11月的雨雾中旅行,前去探访一位牧师的儿子,想在精神上向牧师的儿子伸出援手,这使我深为感动。蓦然间,在我的面前,奥林帕斯的神以一个有着深深的朴素之心的人出现。我开始爱上了歌德。其后,在我生命的航程中,当我为需要援助的一些人负起服务之责时,我便每次都告诉自己:这就是你的哈尔兹之旅。当我为了服务别人而不得不远远离开已经证实过的我的才华,以及我通过努力并取得了成绩的工作之时,歌德成了一个安慰者,给了我帮助与激励。

当周围的人,连对我最熟悉的人都一起来责难我改学医学,反对我,告诉我那不适合我,太冒险,而使我感到烦恼的时候,我想这样的冒险行动,如果是那位伟人,便不以为是多大的冒险吧。

然后,当我为了新从事的活动而开始学习必需的技术时,我又与歌德相逢了。因为我选择了行医之路,所以必须从事自然科学。这时,我想起了歌德也是一面从事精神方面的劳作,一面进入了自然科学。在我这边,过去是专门从事精神方面工作的,如今非以自然科学为对手不可。我就在那儿领悟到歌德为什么会沉湎于自然科学,不想离之而去。

学习时期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我以一个医生的身份前往我从事的事业之地,这时我又一次与歌德相逢。好比说,我是在丛林里与他进行畅谈。我一直都认为,如果我成了一名医师,便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可是开始几年间,每逢有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我便希望能找到更合适的人,把工作推给他。可是不久,我发现这是不行的。不是我找不着这样的人,便是找到了也不能够使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因此,我不得不承担与医师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活儿。

1925年最后几个月,大饥荒使我的医院陷入了危机。我被迫开辟医院用的农地,以备饥荒再来袭时,能够可以稍稍地克服些困难。于是我不得不带头从事丛林的开垦工作。由病患们的陪客组成的劳动队,除了我这位“老先生”的权威之外,他们谁也不服。就这样,有好几个星期、好几个月时间,我站在丛林里,为不听话的劳动者们而苦恼,试着从丛林里赢取一片可带来收获的土地。每当我陷入绝望时,我便想起歌德为了作为他最后的事业而想到的,也是从海赢取陆地,以便人们在那儿定居,并获得粮食。歌德就是这样,成了湿热的原始丛林里微笑的安慰者、伟大的理解者,站在我的身边。

世纪交替之际,一个新的理论得势,那就是,应当实现的事情可以不必顾虑正义。当我自己不知如何面对把我们俘获住的这些理论时,使我深受感动的是发现歌德永远都抱着一个愿望:应当实现的事情,绝不可以牺牲正义而使其实现。我不管在欧洲也好,或是在非洲也好,每逢复活节都要重读《浮士德》。这最后几页的内容,使我深深地洞察到歌德的心中多么强烈的对正义的考虑,以及不致造成损伤而实现非做不可的事情的渴望,这令我深为感动。

这就是我与歌德的接近和相逢。他不是使人狂热的存在,他没有在他的作品中,呈现足可引起狂热的理论。他所提供给我们的一切,是思考与在实际事件中所体验到的。唯有体验,我们才能接近他。只有当我们体验到与他的体验相对应的体验之时,他才能从一个陌生人成为可亲近的人,使我们感到我们能以敬爱之忱与他联结成一体。

由于我个人的命运,我深切地体验到我们时代的命运以及人类的忧虑。明明希望这么多的人们能够自由,可是置身在被狭隘的职业上的工作封闭住的时代里,仍能以一个自由人来体验对时代命运以及人类而忧虑,并且与歌德一样,靠境遇上的侥幸而以一个自由人来为时代而服务,我觉得这正是恩宠,而它正好也缓和了我生活的困难。我所能做的一切劳作与事业,我以为只是对命运所赐给我的恩惠的谢礼而已。

为时代而忧虑、努力,歌德已给我们率先树立了典范。我们应当在各自的生活里,一面从事各自的职业,一面实行、继承并发扬伟大的法兰克福之子的精神。我想,歌德这位法兰克福之子,并非随着今后时光的推移而远离我们,而是愈易与我们接近。我们越是前进,便越能理解歌德实在是又深又广地体验时代,同时为时代而处心积虑,为时代而尽力的人,并且努力于理解时代、做一个时代所需要的人。

歌德的影响是深广的,他不仅影响了那些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人性光辉的人,而且通过其作品影响了无数后来者。施韦泽就是无数后来者之一,他通过伟人的不朽文字和崇高品德,细细品味阳光的味道。想象着心中的偶像阳光般的笑靥,温暖立即就涌上了心头。

1932年3月22日,纪念歌德逝世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法兰克福歌剧院举行。作为知名的人道主义者、1928年歌德奖获得者,施韦泽又一次接到了法兰克福的邀请,邀他前来参加相关纪念活动,并再一次向大众发表演说。

当时,施韦泽正在兰巴雷内丛林医院里忙于医疗服务,他接到邀请后,立即安排好丛林医院的相关工作,又一次作别兰巴雷内,经过几个星期的旅途颠簸回到欧洲,应约来到法兰克福,在歌德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

此刻,德国国内的形势并不是很好,大量的人失业,物资缺乏,人们贫困挨饿,美好的家园已被政治斗争破坏得不成样子了,群众盲目地受到各种煽动,文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施韦泽感觉很伤心,却也很无奈,他是带着严肃的思想来到法兰克福的。

带着心底的忧虑,施韦泽站在台上发言了。他说:

现在,法兰克福市正要开始其最伟大的孩子的逝世百年祭奠,在这艳艳春日里,歌德的同胞们却在这里经历着失业、饥饿和绝望。在这个日子里,聚集在此的我们所带进这房子里的为生存而担忧的忧心之总和,有谁能够测量出来呢?

物质上的生存和精神上的生存,同样受到了威胁。今日,只因袭向我们头上的苦难与忧虑是这么重大,所以我们甚至怀疑默默无言地送走这一天是否更好?今天我们是用一种特别的内心纠结,来为歌德祝祭。但是同时,我们禁不住反躬自问,他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成了异乡人?

歌德是仁慈而富有同情心的,他从不对有求于他的人瑟缩而退,尤其当他面对精神与灵魂有苦恼的人时,一定伸出援助之手。歌德晚年将一笔钱交给了他的医生佛格尔,让他用这笔钱给贫穷的患者义诊。歌德实现了他自己所说的话:“崇高,仁慈,善良。”他给人的印象是多么伟大。

今天,人类正面临可怕的窘境。歌德对我们负有使命。歌德对今日人们的使命,与当时的人们乃至一切时代的人们都相同,即“向真正的人性努力,成为你自己,将自己内在化,以适合自己天性的方式来做一个行为的人”。

如今,歌德逝世届满100年,而个人的物质精神的独立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此刻,我们想起了歌德,没有比他更适合的诗人与思想家,在这样的命运时刻来告诉我们一些话,他是向我们的时代提出忠告的最合时宜的人。

他说:“在现代的舞台上扮演的可怕戏剧,只有现代将一直委身过来的经济魔术、社会魔术排斥,忘却迷惑根源的符咒,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决心恢复与现实的自然关系时,始能告结束。”

他对各个人说:“不可放弃人格的个性,即令这可能使人忤逆现代的事情。不能承认这理想的败北,即令想使精神顺应于单纯的物质的时潮主义理论。已经断定这理想不能支持。你当保持你自己的灵魂,勿成为合乎集团意志,与集团意志同一步调的机器人。”

在历史之流中,并非如肤浅的观察所想,一切都服从于不停歇的变化。而承担永恒真理的诸理想,与变迁不已的事态对决,在其中主张自己,加深自己,才是在历史中应当发生的事。人格的人性之理想,也就是这样的理想。如果放弃了这理想,人类精神便将灭亡,并且也就是文化与人类的灭亡。

今天,我们把眼光集中于真正高贵人格人性的告知者歌德,让他的思想经由种种途径扩展到人们之中,实在是饶有意义的事。从他的思想所传出来的教训“你应当是你自己”乃是人类在这命运时期的口号。但愿它能使我们奋起,抵抗时代精神,在这无比的难局中,为我们自己,也为别的人们,保持真正的人性,将朴素的人性思想即“人应该崇高,应仁慈、善良”转化为行动,存在于我们之中。

在发言中,施韦泽反复谈到了可怕的当下,感叹今天这个世界的混乱和人道理想的缺失,呼吁人们仍然应该忠实于18世纪歌德的伟大人道理想,保持真正的人性,将“崇高、仁慈、善良”化为行动。他坚信,歌德生平和思想中所放射出的人性光辉和人道光芒,将永远照耀着生活的道路。

对于法兰克福的现状,施韦泽毫不掩饰地指出,这个城市在表面的风光之下,蕴含着巨大的苦难,包括失业、饥饿和绝望等。但是,歌德的精神告诉人们要坚信未来,乐观地面对困苦,积极地看待人生。只要不放弃思想和自由,就一定能够摆脱一切困苦,拥有美好的未来。他的发言,点亮了法兰克福市民的心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使大家对未来又有了信心。

宁静的夜晚,月亮冷清地悬挂在黑色的天幕上,泛着如水的白光。这样的时刻,施韦泽常会翻阅一会儿歌德的著作,弹奏一曲巴赫的曲子,在月光下与伟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从两位伟人身上汲取人生的力量。

人生的使命,一旦驶出了起始的站台,便再也不会折返。就施韦泽而言,他一往无前的志愿服务之旅,就是他履行人生使命的长征。即使走过荆棘万千,也要以终为始,坚持到底,绽放生命的美丽,让人生变得崇高。

完全可以这样讲,施韦泽之所以能够坚守在非洲丛林里,除了志愿服务、奉献爱心的初衷外,巴赫与歌德是他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使他有了构成生命的强大而精彩的元素,能够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可以正确地面对,勇敢地搏击。也许明天还会刮风下雨,还会荆棘满地。只要心中有了精神依靠,有了强大的生命元素,就能无所畏惧,一路向前。

施韦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人,他崇拜歌德,处处以歌德为榜样。努力在当下,他寄情于明天,放飞在未来。面对清晨升起的太阳,他就有了新的一天的内心喜悦。一程山一程水,一阵风一阵雨。前行之中,他留下了自己精彩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