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举世惊叹的进士五兄弟_北宋新喻“三刘”述评

举世惊叹的进士五兄弟_北宋新喻“三刘”述评

时间:2022-08-1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举世惊叹的进士五兄弟_北宋新喻“三刘”述评刘式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相继在朝廷做官。刘立之在任福建路提点刑狱期间,治政业绩最为突出。当时御史中丞考查评比全国提点刑狱,将刘立之列为第一名。刘立之去世后,原籍绩溪的某位进士还曾向刘敞谈起过刘立之办学的业绩,言下颇有缅怀崇仰之意。王蒙正带着大批财物去见刘立之,又称这一请求是太后的旨意,遭到刘立之的严词拒绝。

举世惊叹的进士五兄弟_北宋新喻“三刘”述评

刘式去世后,他的五个儿子相继在朝廷做官。长子刘立本受赐进士出身,其他四个儿子刘立言、刘立之、刘立德、刘立礼都考中了进士,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进士世家,为世人所惊叹。

刘立本,是刘式的长子。咸平三年(1000),以恩赐进士出身。刘敞在《先考益州府君行状》中提到了其伯父被恩赐进入仕途一事:“自尚书薨,公兄弟皆幼,惟伯兄以延赏就仕,其余未有立者。”可见当初刘立本做官时,他的四个弟弟都还比较年幼。

刘立言,是刘式的次子,字禹昌,天禧三年(1019)考中进士。曾为九任地方官,最后官至尚书职方郎中。沈遘在《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说:“公讳某,字禹昌,袁州临江人也。少孤,知自立学问。举进士,天禧三年(1019)及第,为福州怀安尉,杭州仁和主簿。徐爽、胡则等数人荐其材,擢为大理寺承、知越州萧山县,迁殿中丞、知苏州长洲县,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黄汴河催促纲运,赐五品服,都官员外郎、通判杭州,职方员外郎、知兴元军,屯田郎中、知温州,都官职方郎中、知广德军。凡九居官,皆以治行闻。萧山凿郑河数十里,以便转输。兴元,治山道以省栈阁,葺三堰以灌汉中田。”文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刘立言在地方任职的情况和经历。天圣(1023—1031)中,刘立言在萧山任知县,后来庆历三年(1043)刘敔(字和甫)也在萧山县任职,修建了一座岁寒堂,刘敞将其政绩与刘立言相比拟,刘敞在《岁寒堂记》一文中说:“天圣中,伯父为萧山,去十二岁,而吾弟和甫亦为萧山……居数月,作岁寒堂者……始,伯父为萧山,凿郑渠以便国潜,岁省度支钱累百万,而不名其功,君子以为难,百姓歌美之。”说明刘立言在萧山知县任上的政绩是深受百姓的称颂的。萧山知县任后,刘立言知苏州长洲县。嘉祐三年(1058),刘敞在《伯父宝书阁记》文中说:“初,伯父以尚书郎致政归,筑室于苏之长洲,曰:吾昔为之宰矣。”刘立言以殿中丞知长洲县。刘立言知长洲县时,同样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受到百姓的纪念和好评。另外,刘敞在《送从父弟斁序·斁为苏州户曹掾二父旧治也》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犹足恃也,又况泰伯、季子之国,伯父、叔父之所旧治者哉?尔其以此矣。”高度评价了其伯父的为人和政治才干。刘立言以职方员外郎、知兴元军(治汉中)时,在汉中曾修建三亭,刘敞在《汉中三亭记》中说:“五年,伯父以选为兴元,既至,平狱讼,时赋役,协群吏,程百工,政事备举矣。明年,作廉让、弥节、汉三亭。”可知刘立言任地方官期间,治理有方,受到各地百姓的赞誉和怀念。

刘立之,字斯立,是刘式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刘敞的父亲。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历任福州连江尉、梓州中江知县、沪州知州、荆湖北路转运使等职,终于益州路转运使任上。(www.guayunfan.com)

刘敞祖父刘式去世时,刘立之才13岁,全家只有兄长刘立本做官。刘立之发愤苦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考中进士,此后历任县尉、县令、通判、知州、提点刑狱、转运使等职务。刘立之的一生坎坷动荡,官职经常变化,官位也不算很高,但他继承了父亲刘式的精神,勤勉不懈,忠于职守,在秉公执法和为民兴利方面都做出了成绩。

刘立之最初任福州连江县尉时已经表现出清廉公正的品格。他这时负责刑狱事务,总是“穷极情伪,未尝小愧于心”。当地有一起长年不决的争地官司,刘式接手后很快对诉讼双方的曲直做公正的判决,使胜诉者一方大为感激。后来刘立之调离连江县,胜诉者在途中等候,向恩人献上“香料”数斤。刘立之拨去表面的香料后发现下面全是银子,便对来人说:“我岂以公事祈私报耶!”坚决不肯接受。在担任宣州南陵县令期间,刘立之多次顶撞自己的上司、宣州正副知州李阶、朱正辞二人。李、朱以办事精明自负,对下属和百姓过于苛求,各县的官吏都惧怕他们。刘立之按朝廷规定处理本县事务,从不向李、朱让步。这两位上司开始对刘立之十分恼火,后来逐渐了解他的人品,由反感转而敬重,彼此关系也日益融洽。以后李、朱曾向朝廷推荐刘立之,由此可见刘氏的人格力量感人之深。

真宗后期,刘立之曾任大理寺丞,不久调任婺州金华县知县。他在金华改革吏治,提倡廉洁,使当地的政治风气有所好转。当时太常少卿胡则正在杭州服丧,胡氏在金华的亲属有人犯法,请胡去向刘立之说情。胡则拜访刘立之时,见他只谈家常,绝不涉及公事,知道说情不会有什么结果,干脆不再提起那桩案子。可见,刘立之是一个公私极为分明的好清官。

刘立之在任福建路提点刑狱期间,治政业绩最为突出。当时御史中丞考查评比全国提点刑狱,将刘立之列为第一名。事后刘立之调任开封府判官,以“明习法令,通达政事”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刘式一样,刘立之既有很强的实干能力,又很重视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在他们身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为民众谋福利的淳朴思想并没有随着做官而丧失。刘立之早年曾临时代理绩溪知县。这里的人好打官司,而教育事业却非常落后。刘立之为改变民风,大力倡导文教,兴建学校,聘请老师,不遗余力。长期没有出过人才的绩溪县后来也为封建国家贡献过举人和进士,与刘立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刘立之去世后,原籍绩溪的某位进士还曾向刘敞谈起过刘立之办学的业绩,言下颇有缅怀崇仰之意。

宋仁宗乾兴初年,刘立之调任梓州中江县知县。他调发民工数千人修筑河堤,“较前省工半而筑作精坚倍”。后来李若谷任梓州知州,曾将刘立之的事迹写成文件,分发各县,让各县官吏奉为楷模。不久,刘立之改任泸州通判。泸州(治所在今四川泸州)邻近少数民族居住区,前任长官大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武人,政治混乱,“盗贼时起”。刘立之上任后革除积弊,维护了当地社会秩序的安定。在此期间,财力雄厚的大地主王蒙正在庄献太后(宋真宗皇后)的支持下,请求独占泸州地区的盐井之利,同时提出每年可向国家缴纳高出以前一倍的赋税。本地转运使不敢抗拒,把事情交给泸州处理。王蒙正带着大批财物去见刘立之,又称这一请求是太后的旨意,遭到刘立之的严词拒绝。刘立之认为,尽管王氏提出了优厚的条件(加倍出税),但盐井一旦划归私人经营,众多靠煮盐谋生的贫民必将失业。国家多得赋税只是小利,而贫民失业却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立之为官的深谋远虑,他既看到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又考虑到的了百姓的切身利益。这样为国为民着想的朝臣官员,理应得到皇上的重用和支持。从泸州离任后,刘立之担任过殿中丞、常州通判、国子博士等职,又由国子博士改任知高邮军。这时高邮灾害频仍,小股的农民暴动不断发生。刘立之坚决反对对“盗贼”实行高压政策,在很多官吏不理解的情况下采取了轻办和安抚的措施。他认为农民铤而走险是由于被逼无奈,只要官府积极为暴动者谋取生路,事态就可以逐渐平息。后来的事实证明刘立之的措施是正确、得当的。一个封建官吏能够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能够对揭竿而起的“盗贼”有着比较充分的理解,堪称难能可贵。这一点,与刘式以来该家族世代钻读经史,深受儒家教化理论的影响,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刘立之晚年担任过益州路转运使。上任伊始,他就在朝廷批准后宣布减免益州贡绵79千克,同时又减轻了当地人民的其他经济负担,一时“蜀人大喜”,家家称颂。这一年是庆历八年(1048),刘立之即于该年病逝,终年64岁。

刘敞在为父亲写的行状中曾对刘立之的一生作过如下总结:“公为政,喜兴利除害,无巨细必尽心。上有赋调可免,免之;或不能免,为设方法,使吏无所轻重……专以民为本,事有不可行,虽出上指,或所从来久远,终持之不惮改。及其施功效明白,亦终不自矜。其用刑威而不烦。”联系上述刘立之的事迹来看,刘敞的这番话是肺腑之言,并非溢美之词。

刘立之一生生下了5个儿子:刘元卿、刘真卿很早就离开了人世,刘敞官至翰林学士,刘攽官至大理寺评事,刘放官至风翔府节度推官。其中刘敞、刘攽两人是名重一时的大学者,对新喻刘氏家族的发展贡献最大。古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支刘氏家族到刘敞一代成为名声显赫的大族,正是刘式、刘立之两代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刘立德,字宽叔,是刘式的第四个儿子。天圣二年(1024),刘立德考中进士,累官光禄卿,会旱疏“成汤六事,今验有二。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授以大柄,欧阳修、孙甫列之从官,僭言一入,目为朋党,忠不见信,道不见用,非所以辨邪正、求治道,信夫!谗夫昌,民失职也!”不报。五世孙靖之、清之。(《清江县志》卷十五《人物传》)刘立德曾经做过新定县知县,刘敞有诗《次韵四叔父出守新定寄欧阳一首》:“勾吴半在海山中,闻道驱车更向东。旧治空传汉都尉,遗民无复楚诸熊。文章老去轻时辈,势利恬来付觉雄。卧理便应长闭阁,一方还见古人风。”诗中对四叔刘立德为官守道,不慕势利的孤高品德给予了赞扬。

刘立礼,是刘式的第五个儿子,进士出身,曾任开封府推官。宋庠《元宪集》卷二十二《尚书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刘立礼可开封府推官制》中说:“敕具官刘立礼,神赤之区,海寓同会;赞是尹政,必咨才良。以尔业履竟修,干用开济;早服文馆,有刊伪之勤;屡倅州符,多饰吏之术。迹乃试效,宜于使烦;且医望郎之华,往参内史之剧。勉励风力,以对宠褒。可。”对刘立礼的才能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