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时间:2022-05-2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李增生通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10天8个专题的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学校顶层设计后院系的重大责任,必须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3.注重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是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立足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李增生

通过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10天8个专题的学习(第一讲推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现国家教育司顾海良;第二讲全面深化综合教育改革刘自成;第三讲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司刘贵芹;第四讲人才培养南京大学谈哲敏;第五讲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贾益民;第六讲创新创业马莲湘;第七讲创新高校中国工商学院谭向勇;第八讲立德树人陆士桢),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学校顶层设计后院系(二级,下同)的重大责任,必须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我们都知道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体规格为:基础实(有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知识面宽(有利于开拓创新)、能力强(有利于与地方企业融合)、素质高(有利于提高效率,协同发展),要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中的实际问题。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为主。我们的课程体系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生产和管理一线。(www.guayunfan.com)

1.注重工程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在现代技术人员面临的许多工程应用问题中,需要自然科学的综合知识和一定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更要有交流沟通、协作、承受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在知识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修养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文明的行为举止;在能力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注重知识面的拓宽,让学生掌握精简实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在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按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类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培养。确定培养专门工程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学科基础课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相同学科类群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体现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和优化,通识课程平台按一级学科、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按二级学科搭建,体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的要求,为后期专业教育奠定基础。专业课程按专业方向形成多模块。活模块(更加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课群组,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模块的设计使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在大类专业平台上,侧重各自的专业学习,适应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的需要。

3.注重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突破严格的学科理论体系,按照实际工程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和工程应用技术实验体系,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上,要把教学和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上,使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4.注重专业技能提升与综合素质拓展的结合,在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把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素质拓展体系包括社会综合能力训练和专业外延训练,既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拓展,也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分类分层设计(根据学生差异)、分段实施(不分年级)、分项指导(因材施教)、个体建档(重点培养)、择优推荐(激励措施)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学生的认识社会的能力(思想素质)、科学探索的能力(科学素养)、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5.注重选用能够把专业基础理论与企业案例分析紧密结合起来的教材,激励教师与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编写教材,实验指导书,增强专业适应性。要以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为重点,以灵活多样的实用课程为主线,保证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6.注重把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纳入到实践课程教学环节中,强化科技社团建设,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二、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

1.师资队伍。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是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优先地位,通过强化,激励等培养一批能“进”能“出”的师资队伍,吸纳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完善课程体系及课程的研发,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实践环节。除常规实践环节外,大力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产教合作基地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促进各类学科竞赛的健康发展,引入企业工程师与双师双能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机制。

3.创新创业。除人文素质培养以外,还需将工程技能鉴定课程,创新课程等纳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微课建设并开放,吸引学生参与实验管理及实验室建设项目,引入优秀学生重点培养机制。

4.激励措施

(1)优先支持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

(2)在年度津贴中适当倾斜。

(3)在各类奖项和职称评定(讲师)中优先。

(4)对优秀学生优先开放重点实验室。

(5)对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安排专项项目。

(作者: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