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我国,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来说,优化其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世界“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正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内。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

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我国,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领导不重视。他们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改革课程体系的重要性。然而,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国外著名的大学校长始终把课程体系改革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例如,美国哈佛大学从1872年至1975年的103年时间内,先后有四位校长亲自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最终形成了以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2)。其次是思维方法。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大多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即缺少系统或整体看问题的方法。由于课程体系犹如森林一般而不是单独的树木,人们缺乏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因而课程体系就显得很抽象,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最后是对课程体系的误解。人们往往只从微观的角度来思考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的体系改革,而忽视了从宏观整体上来优化大学课程体系,把握好人才的培养规格。

所谓的课程体系优化,它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与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相一致的课程结构,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地处理课程结构比例与课程内容的关系,使课程内部结构与课程间的比例达到最优化组合与动态平衡。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的核心和难点。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来说,优化其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就应用型本科课程内容而言,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是否优化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

然而,我国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三层楼”式课程体系,或称作“金字塔”体系,它是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结果。这种课程体系是由课程的科学性、逻辑性而决定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是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然而,有研究者做过调查,75%的受测者认为所学课程或多或少存在信息量少,体系单薄,内容陈旧、重复,理论多实践少等问题。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如果按照传统的专业化的课程体系教学,学生只能获得一些陈旧的知识,而无助于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开阔人生视野、思维与表达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创新能力等。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为这个以创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培养和输送创造性的人才,从知识的整体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思想必须转变,从把知识分割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自身、学生、社会情况的实际,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谓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表现在会做事,而且也表现在会做人,那么就要求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必须优化,培养学生在追求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求善”、“求美”,使得学生人文精神得以唤醒。(www.guayunfan.com)

(1)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划分是学科的划分,而非实践的划分。人类的实践活动要求各门知识共同起作用。在新世界里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促进其繁荣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这些重要论述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的新判断、新论述、新总结,对新世纪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标志着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将会面临一个新的环境,迎来一个新的繁荣与发展时期。

(2)人文社会科学对物质财富的创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对物质财富的创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社会生产力形成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形成,其中最重要是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相互连接等,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社会化大生产,必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才能实现,这些显然也都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没有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技术的运用和支撑,这种现代化大生产的协同劳动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从而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化的大生产,也就不能形成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实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为了避免误解,他特地申明:“我说的科学,当然也包括社会科学在内。”(4)人文社会科学对物质财富的创造不可或缺的作用还表现在它对自然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发挥着导向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导向,自然科学技术不一定是给个人类带来福祉的第一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不幸、甚至灾难是完全可能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5)世界“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正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内。

(3)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也能唤醒人们的精神世界

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领域,也表现在人类精神领域,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人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意志品质、情感世界、交际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养成与建立等,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6)。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它侧重于研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发展方向、社会运作方式提供理论说明和操作方案,是社会思想之源、智慧之库。

回顾历史,我国高校在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处理上出现了“重理轻文”的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里则表现出重视社会科学而轻视人文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又偏重一部分学科而忽视了伦理学、艺术学(音乐、美术等)以及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一系列的片面性在一段时间内到达高峰,并严重影响学校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论上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从反面给了我们许多教训。这种负面的影响和教训,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进行课程体系的分析,从中得出启发,以便我们准确地处理文与理的关系,准确地处理人文课程与社会课程的关系,从而优化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