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林纾铭文的铜墨盒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林纾铭文的铜墨盒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时间:2022-05-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林纾铭文的铜墨盒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1899年,时在南洋公学译书院的张元济(菊生)先生,读到翻译家林纾(琴南)所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书,称赞不已。林纾曾赠予张元济一只亲笔铭文的铜墨盒,藏在菊老哲嗣张树年先生家,笔者有幸获睹,特作一介绍。铜墨盒上的铭文没有日期,据张树年先生所著《我的父亲张元济》一书披露,此铜墨盒为张元济1918年夏赴京时林纾相赠。

林纾铭文的铜墨盒_关于张元济的故事

1899年,时在南洋公学译书院的张元济(菊生)先生,读到翻译家林纾(琴南)所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书,称赞不已。林得知后,在一封致汪康年的信中说:“闻张菊生颇称吾书。此君品学皆高,恨未之见。”两人相恨视晚,已溢于言表。1903年,林纾与严璩、严君潜合译的《伊索寓言》在商务出版。林纾与魏易合译的英国作家司格特《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先后编入1906年商务《说部丛书》初集、1914年《林译小说丛书》、1931年《万有文库》和1947年《新中学文库》,畅销不衰,影响深远。1907年,张元济又约林纾编选《中国国文读本》,全书共10卷,自翌年5月开始至1910年陆续出书。

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20世纪初,林纾的“林译小说”风靡全国,张元济领导的商务印书馆起了推广作用。林、张两人相交合作20余年,为海上文坛一段佳话。两人的私人交往方面,也值得一书。

林纾曾赠予张元济一只亲笔铭文的铜墨盒,藏在菊老哲嗣张树年先生家,笔者有幸获睹,特作一介绍。铜墨盒9公分见方,2公分半高,盒盖上镌有林的题词和配画,盒底有“松华”二铭文,大约为制作墨盒的商号名。题词为:

候蛩凄影,人语西风岸。月落潮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菊生先生雅鉴。弟林纾写赠。(www.guayunfan.com)画即为词的意境:江边蓬亭内孤身一人,仰望月落,秋水澄净,芦花摇曳……词非林纾自作,乃是南宋词人张炎《清平乐》词的上阕。“候蛩”,蟋蟀也。原词“潮”作“沙”。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词,从肃杀的秋感为景语,引出感叹家国身世的“秋感”为情语。词的下半阙为:“暗教愁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支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生活在南宋灭亡前后的时代,家人曾遭元人的磔杀,家财也被没于元人。他漂流江湖多年,常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词风苍凉、激楚。《清平乐》以秋虫(候蛩)、秋月、秋水、芦花等典型景物,勾勒出一幅“秋晓图”。“暗教愁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句为全词主旨。这里有个典故,“兰成”即南朝诗人庾信,后身陷北朝。张炎分明是寓己之处境,寄托其对故国神州之“关情”。

林纾像

林纾选录这首词赠友人,恐怕也有所寓意的。民国后,林一直以遗老自居,与逊清藕断丝连。当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他又力图复古,与蔡元培、胡适等展开论战。铜墨盒上的铭文没有日期,据张树年先生所著《我的父亲张元济》一书披露,此铜墨盒为张元济1918年夏赴京时林纾相赠。那时林纾正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不过张元济与蔡元培一样,是位“兼容并蓄”主义者,他采用林纾的译作,又不赞成他复古和反对新文化的倾向。对于林纾的后期译作,张也有所保留,并不全部出版。相反,他对胡适、陈独秀十分尊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抱欢迎态度,作为出版家,他还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这就是张元济比林纾胜过一筹的地方。

林纾去世后的1931年10月,张元济与李拔可、林诒书、沈昆三、冒广生、高梦旦、郑孝胥等40余人,发起为林纾遗族募集教育费。募集办法称:“畏庐先生殁已数年,遗孤未成立者尚有六人。同人等为募集教育经费,俾得竟其所学。兹将办法列后,想诸君子风义照人,定必乐于赞助。”先后共募得41户,张元济捐赠100元。

(原载香港《大公报》1998年5月8日,转载于《解放日报·文博》 1998年6月4日,稍有增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