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职业选择的素质准备

一、职业选择的素质准备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做好职业选择的准备十分重要。职业选择虽然是毕业前的事,但职业准备却贯穿在大学整个阶段之中。我们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进行职业准备,都是在积累职业选择的本钱。懂得职业道德要求,对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最后,要淡化单位“身份”,重在学以致用。

一、职业选择的素质准备

职业生活是人类及人生活动的主体内容,社会财富都是人们通过职业劳动创造出来的。职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因此,做好职业选择的准备十分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对每个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是短暂的。职业选择虽然是毕业前的事,但职业准备却贯穿在大学整个阶段之中。我们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进行职业准备,都是在积累职业选择的本钱。尽管当代社会为人的多次职业选择提供了条件,但第一次选择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应当为第一次成功的选择而精心打造自己。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职业以及事业所要达到的某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理想,希望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二是在职业成就方面的理想,即希望通过职业活动来发挥自己的爱好、专长和潜能,以求达到某种水准,取得某种成就,这一点是职业理想的核心。在职业日益分化、就业岗位日益多样化和变化不定的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不在于一生中只选取某一种最理想的工作,而在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它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并努力达到理想的境界。并非只有热门职业才有资格成为人们的职业理想,多种多样平凡的工作岗位也可以成为人们的理想。只要符合社会需要,也是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不断取得更大成绩,这就是在职业方面有理想,有抱负。我国有调查表明,很多孩子的职业理想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较少有孩子职业志向是司机、护士、售货员等等。这能否说明前一类孩子有职业理想,而后一类孩子没有职业理想呢?不能。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选择干一些热门的、体面的职业,容易形成好高骛远的作风,如果不遂意,可能就会感到失落挫折;而较少豪言壮语,但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具有职业理想的表现。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我们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职业道德要求,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懂得职业道德要求,对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必要的准备。那种认为自己尚无职业,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为时尚早的看法是片面的。我们高职高专学生,要成为未来职业岗位的技术骨干,就要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优秀技术人才。

(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要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首先,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从事现代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其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从进入大学就要开始认真准备;其二,应打下宽厚、扎实、系统、严谨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功底,为未来的发展攒足后劲;其三,要掌握一技之长,打造专业特色,努力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其四,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竞争力;其五,要适时吸纳、储备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准备条件。

其次,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种提升和飞跃,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努力。培养能力要从基本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根据新情况新形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行为的适应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见解、观点等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书面两种表达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特别是解决矛盾、增进团结的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大学生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助研、助管、助学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加快知识能力的转化,为未来的就业准备良好的能力基础。

(三)转变观念,调整好心态

良好的择业心态需要对自己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要明白自己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什么。在求职过程中,择业目标要恰当,期望值要适度,定位要准确。要克服虚荣心和侥幸心理,要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切忌盲目攀比,不切实际。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歪门邪道上,而是要在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从容自信地迎接社会的选择。

择业过程中,“一次定终身”的观念是不正确的。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规律在市场中发挥着作用,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现象是正常的。我们要坚信“西方不亮东方亮”,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要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做好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从而客观面对社会的挑选。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改变“一步到位”的思想,走出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最后,要淡化单位“身份”,重在学以致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身份”日渐淡化,单位的性质对就业影响进一步缩小,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就业单位是否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利,发展空间有多大,这既是当前就业的“行情”,又是应转变的一个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