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心态

三、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心态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不同。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又可以分成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心态,取决于自我抱负和自我期望,特别是受到个人对自己成败归因的影响。因此,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心态。

三、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心态

(一)影响人的心态的因素

心态就是一个人在一定时期表现心理生活全貌的一种暂时特征,是兴趣、爱好、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集中反映。心态通常分两种: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人们在一定时期只能保持一定的心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心态会不断发生变化。

一般来讲,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人的抱负。二是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不同。所谓归因就是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的因果解释。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也都在企图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失败寻找有关能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又可以分成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最基本的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将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生的满意感较少,也不能增强人的自尊感和自信感,只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

(2)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从而发愤图强,积极去争取成功。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3)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该受到鼓励。

(4)取得同样的成功,能力低的人和付出更大努力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心态,取决于自我抱负和自我期望,特别是受到个人对自己成败归因的影响。不同的归因导致了不同的心态:满意、侥幸、羞愧、气愤或者绝望。这些主观体验决定了个体在成败之后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破罐子破摔,还是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或者是破釜沉舟,反败为胜……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够正确、适当的解释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遭遇到的失败甚至比成功和失败本身更重要。

事实上,我们在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并不总是既符合逻辑又符合情理的。所以在归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归因偏差。为了纠正归因偏差,要培养良好的归因风格。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通常情况下,内部归因风格的人倾向于从自身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将成功归因于努力或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等。内部归因的人非常注重自身的内部因素在成功和失败中的作用。外部归因的人常常从环境和他人身上寻找自身行为结果的原因。外部归因的人,失败时常常愤愤不平,怨天尤人,成功也并不能带给他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为了纠正人们的归因偏差,培养良好的归因风格,心理学家们设计出了许多的归因训练方法。归因训练是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各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正确和适当的归因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因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良好的归因教会我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使我们懂得怎样去迎接成功之后的彩虹。

(二)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

1.加强自身修养

世界观和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最高层,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而且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事实上当我们从深层次挖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道德素质较差、心理问题增多、人际关系失和等各种问题的原因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某些社会因素外,其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导致其人生困惑的重要原因。因此,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待成功与失败的心态。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对周围世界有适度的心理反应,才能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从而矫正不良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修养是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及知识方面进行长期培养和锻炼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修养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水平都会对人的心态产生影响。修养主要表现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知”指知识的修养,包括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积极、乐观、有理想,用科学思想充实自己;“情”指情绪和情感方面的修养,包括宽广的胸怀,加强情绪的控制与调节,学会制怒、消愁、摆脱烦恼,培养责任感、自尊感等;“意”指意志方面的修养,包括培养毅力,提高自我控制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行”指付诸实践的行为方面的修养,通过实际行动来克服平时生活中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2.培养健康的情绪

人的一生中常常在情绪中生活,被情绪所支配着。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良好情绪,一类是不良情绪。当人处在良好情绪中时,就会精神愉快、头脑清醒、干劲十足、朝气蓬勃,这种良好情绪能促使人积极向上、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不良情绪中,就会精神紧张、苦恼烦闷、反应迟钝、灰心丧气,什么事也干不好。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情绪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有效途径。那么,大学生如何才能驾驭情绪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呢?

第一,要确定合理的需要和抱负。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的基础是需要,需要得到满足,就能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但任何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及满足方式,都受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要获得乐观的情绪,应该把自己的需要和抱负定得切合实际,这样就会有成功的体验,会为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而快乐,容易心情舒畅。

第二,要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情绪往往是由某种客观刺激引起的。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就会使人经历长时间的情绪波动。因此,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我们推荐下列几种方法:(1)认识生活的复杂性。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聪明的办法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想办法解决它。(2)正确地估价自己。要意识到有些事别人行我也行,但有些事别人行而我不行,也有些事我行别人不行,这是非常正常的。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能事事逞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3)不要自卑、消沉。一个人遭遇不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对不幸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4)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容忍和体谅不仅能使你和他人和睦相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也不至于苛求。(5)以诚待人,加强交往,从友情中获得欢乐。(6)畅所欲言,坦诚和直率能消除许多障碍压力

第三,健全心理防卫机制。挫折和失败会使自我受到威胁、伤害并可能引起焦虑、自卑和痛苦。这时人的内心会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焦虑、痛苦,以适应挫折。防卫机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当尽量采用积极的防卫机制:(1)升华法。即当个体受到挫折,产生压力时,及时将压力转移,将其引向高尚的、对社会有创造性和建设性作用的工作上去。(2)幽默法。一个人遭受挫折和面临困境时,要善于运用幽默法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幽默感体现了人的自信和镇定,它并非生而有之,它与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有关。(3)补偿法。常言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便是一种补偿作用。它指的是当最优动机受挫时,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用其他方面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此外,还有一些属于消极的防卫机制,但在特定场合和特定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如合理化,心理学又称其为文饰作用。它是一种心理上的“开脱”办法。通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心理。虽然某些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在第三者看来是不客观的或不符合逻辑的,但这是人的一种防御机制,是人由于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而采取的回避或否认的策略,目的是用来安慰自己,使内心获得平衡。

第四,借助外界力量调节情绪。(1)环境调节法。环境对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人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人的心境平和欢畅;阴雨绵绵,冷风飕飕则让人心情沮丧,兴趣索然。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变环境,这对调节情绪是很重要的。(2)咨询疏导法。有时不良情绪仅靠自己调节还不够,还需要他人的疏导。培根曾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朋友倾吐,你就只剩下一半的苦恼了。”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状态时,应有节制地发泄。

总之,就像有人说的,社会是个磨盘,生活是个熔炉,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经受各种研磨和冶炼,大学生也不例外,面对如此独特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自己,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起伏,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和困难,用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