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金融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新的金融实验课程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实验室体系的具体设想。金融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我国各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金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金融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王 霞

【摘要】笔者从构建系统科学的金融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的角度出发,认为在我国金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实验教学的侧重点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正确处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新的金融实验课程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实验室体系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金融 实验教学 改革创新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总体上看,金融专业实验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实践,但在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金融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构建系统、科学的金融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我国各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金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侧重点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高等院校所处区域或环境的不同,教学条件的不同,培养对象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然也有所不同。而金融实验教学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其实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一方面,那些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秉承传统精英教育的研究型高校和随着工业化发展而诞生的学术型高校,应注重建立辅助理论讲授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和掌握主要方法的实验课程;应用型和职教型高校,由于其一般立足于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场动手能力,应注重建立以熟悉工作流程和增强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工作程序的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金融实验的内容和侧重点。对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由于其培养目标有很大区别,所以应分别开设不同的实验课程及实验内容。当然,在实践中,由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并未有清晰界线来严格划分不同高校的基本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除了近年新组建的民办高校和由中专升格成立的职教型高校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外,很多高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把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研究型模式与应用型模式交织在一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未有细分,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有准确的定位和统一的模式。有鉴于此,各高校在确定金融实验的培养目标时应把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首先根据学生的层次,然后结合自己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设计金融实验的体系和重点。

二、正确处理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

金融学属于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课程最大的实验室就是社会,社会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或实习。但随着电子计算机软硬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科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专业应用软件的运用和仿真与模拟等新的教学手段的涌现使社会科学课程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成为可能,专业实验室或中心的建设也逐步成为各个高校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目前我国金融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基于校内专业实验室上的案例教学和仿真模拟教学,以及基于社会大课堂上的社会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专业实验室的拷贝和模拟,它比较真实地投射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实践的成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可控性和严肃性,但减少了真正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再加上相关专业软件的开发还不尽人意,因此最终让学生直接走进社会、面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思考仍然是目前经济学科学生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或见习等形式,与校内专业实验课程相比,社会实践教学课程能更贴近现实社会,完成校内专业实验课程不能展开的内容,另外,社会实践教学课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各高校大力开办实验教学的今天,社会实践教学依然不可或缺。但在我国社会实践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单位与实践或实习单位之间普遍还难以形成真正的互利互惠机制,实习基地运作的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实践或实习基地主客观条件经常变化、实习经费紧张等因素,实践或实习计划常常无法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各高校普遍出现了重实验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社会实践甚至于流于形式。应该说,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革新为金融学科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大规模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的同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金融学科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围绕高层次专业实验软件的研发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机制问题展开探讨,一方面高度重视金融学科校内专业实验室或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时革新教学手段,增强执行实践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可控性;另一方面要针对体制改革对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建设带来的种种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真正形成互利互惠机制,提高社会实践教学的效用,最终把金融学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整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综上所述,金融学科实践教学课程是形式多样、内容互补的综合体系,它符合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当反应的认知弹性理论的基本原理,仅仅重视实验教学或社会实践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完整的,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应该并重。

三、构建新的金融实验课程体系

(一)重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金融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一般不在教学计划中单列,实验教学大多按课程设置实验课,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实验教学活动往往依附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之中,授课教师与实验指导教师合为一体,时间安排的随意性较大,理论课讲授时间挤压实验课时间常有发生,学生的实验课表现也很少能得到单独的考核。在这种情况下,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均强调各自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相互之间常发生课程内容和方法上的低水平重复,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今后金融实验课程的开设首先要打破各课程的界限,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适当参照自然科学专业实验课的独立性,按照实验教学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把实验内容重新组合,整合为独立课程。

(二)分层次设置金融实验课程体系

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实验教学的侧重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而异的原则,我国目前的金融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见表1):

表1 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

img20

资料来源:尹惠斌王花球.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不同培养目标的院校通过对三个层面的侧重点的区别,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金融专科教育旨在培养从事最基本、具体化金融工作的操作型、技术型人才,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重”,金融本科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方面的能力,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主要培养投资型、管理型人才;金融硕士研究生应以主攻应用型,兼顾理论型方向发展,主要强化金融企业的管理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金融博士研究生应以主攻理论型、兼顾应用型发展,主要强化其科研能力,强化金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尹惠斌、王花球,2006)。因此,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应根据自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结合上述三个层次再具体确定自己的课程结构体系,以体现出同一层次人才培养的差异,实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宗旨。

四、建设创新型实验室体系

为适应完善金融实验多层次人才培养及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金融实验教学可以按以下四大模块规划建设实验室:

一是公共基础实验模块,如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技术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等软件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与手段;

二是应用型实验模块,如模拟银行、摸拟证券、银行会计业务、信贷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等,主要让学生掌握业务模式和操作流程,进行相关角色体验,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三是理论探究实验模块,如宏观经济研究实验、金融政策研究实验等,主要训练学生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动态的能力;

四是管理与创新模块,如投融资咨询、理财规划、客户关系管理、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实验等,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及管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吴文兵.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理工高教研究.2002(4).

[2]吴文忠.谈全融实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3).

[3]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

[4]尹惠斌,王花球.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