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守学术出版之路,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坚守学术出版之路,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出版社只有走向国际,搭建学术出版国际化舞台,广泛传播中国学者的优秀成果,成为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增强母体大学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切实提升自身在母体大学中的地位。未来我社将顺势而为,坚守学术出版之路,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为增强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而不懈努力!

坚守学术出版之路,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1]

摘要:总结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学术出版和“走出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提出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主力军,应当主动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实现有品牌、有实力、有地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出版发展目标。

关键词 学术出版;大学出版;走出去

一、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主力军

科技类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由于可以依托母体大学丰富的学科和作者资源,因此在学术出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我国学术出版的主力军之一。同时,教育出版已经告别快速发展的时期,迎来相对稳定的阶段,而学术出版则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方向。

图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出版是大学科研和教学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大学出版社可以整合学术资源,带动学科建设,延伸学校边界,促进学校发展,在展示学术成果、弘扬学术成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大学出版社也是传播大学思想文化、扩大大学社会影响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学术出版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逐渐显露出成规模、规范化、数字化、国际化等诸多特点,出版社也从以往的单向服务于教学科研向推动学科建设、引导学术品牌转变。一批有学术理想和文化抱负的出版社,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精心策划重要出版工程,许多优秀学术出版项目和品牌逐渐露出端倪,成为优秀学者的聚集枢纽、学术著作的传播平台、科研成果的发布中心和代表学术水平的文化高地。

近年来,我社主动策划了“江泽民学术著作系列”、“中国学会史丛书”、“大飞机出版工程”、“船舶与船舶出版工程”、“能源与环境出版工程”、“转化医学出版工程”、“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等重点出版项目。先后共有20个出版项目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含补报),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前茅,2012年又有两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些出版项目对接国家科研发展战略,为相关领域科研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支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大飞机出版工程”还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的典范”。2012年,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和选题论证,引进了5种“大飞机出版工程”图书英文版版权,可见该系列著作的学术质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二、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以往,我国的学术著作主要用中文出版,在我国大陆发行,导致很多高水平学术著作没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国际影响力与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并不相称。可以说,“走出去”是学术出版议题中的应有之义。只有走出去,才能被最广泛的学术共同体成员所阅读、参考、引用、讨论甚至质疑,提升作者和出版社在国际学术界的学术地位。

当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一批重点大学的首要任务,而学术出版走出去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大学出版社只有走向国际,搭建学术出版国际化舞台,广泛传播中国学者的优秀成果,成为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增强母体大学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切实提升自身在母体大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我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德古意特出版社等欧美主流出版机构通力合作,联合出版或签约一系列高水平原创英文版学术著作,包括“江泽民学术著作系列”、《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大飞机出版工程”(5种)、“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8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4种)、“中国工程技术专著系列”(19种)、《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等,年版权输出数量达到50余种,2012年有9个项目获得“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同时,我社积极利用国际书展的舞台,2012年4月在伦敦国际书展上举办《钱学森文集》全球首发式,柳斌杰署长莅临讲话,该活动被评为“中国主宾国优秀活动奖”。10月,我社在法兰克福书展(4.2号科技和专业出版馆)首次设立了独立展位,向国际同行展示上海交通大学丰富的学术成果,以及我社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前期工作,并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圣智等签订了6种学术著作的版权输出协议,获得了国际出版同行的良好反馈。

三、学术出版的美好愿景

展望未来,中国的学术出版有着美好的愿景。一是有品牌。未来中国的学术出版,将形成若干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公信力的品牌,成为文化厚重、大师云集、令人向往的文化殿堂,掌握与中国学术成果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二是有实力。未来中国的学术出版业,将会出现若干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出版传媒集团,深度参与国际出版业的激烈竞争。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同时学术出版开始与数字出版、版权贸易嫁接,使得学术出版的赢利能力获得了逐步的提升。这是中国学术出版难能可贵的现象,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让我们对学术出版的前景有了更好的期待;三是有地位。未来中国的学术出版,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将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在整个文化界将拥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会得到国家更大程度的重视;四是可持续发展。学术出版的最高境界是后继有人,未来中国的学术出版,随着品牌效应的凸显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会让从业人员收入更加体面、地位逐步提升,将学术出版职业打造成“金饭碗”,出版社将成为令人向往、人才集聚的文化机构。在学术出版和走出去工作方面,我社与兄弟出版社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我社将顺势而为,坚守学术出版之路,适应学术出版转型,建设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为增强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而不懈努力!

【注释】

[1]本文原载2013年第1期《科技与出版》,作者韩建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