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克服心理障碍

二、克服心理障碍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不失败并不等于成功,因此羞怯心理让人在交往中容易遭受失败,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羞怯大多由自卑等心理不平衡状况所导致。然而,不论产生的原因是否正当,嫉妒心理都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二、克服心理障碍

初来乍到的人际交往中,常常因为一些心理障碍,诸如羞怯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及自卑感等,让自己做出与愿望相违背的事情。例如,在心中准备了好久向某位同事请教某一问题,但是,走到他面前时又因为羞怯心理而不知如何开口,最后是无功而返。羞怯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及自卑感等心理障碍给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阻碍。接下来将介绍如何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一)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就是害怕和人打交道。其表现是:在与他人面对面交往时,感到紧张、拘束和尴尬,甚至面红耳赤、局促不安。例如一些人刚开始工作时,个人独自工作时很平静,但是一遇到与领导或同事打交道的情境就手足无措,这是一种典型的羞怯心理的表现。羞怯心理使个体由于拘谨而不能清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让自己处于很被动的境地里;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是考虑如何成功,而是考虑如何避免失败。然而不失败并不等于成功,因此羞怯心理让人在交往中容易遭受失败,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

羞怯有时使某些人显得更可爱、更讨人喜欢,因为他们在群体中往往不爱出风头,从不抢人话题,于是他们就显出具有谦逊稳重又富有涵养的品质。羞怯并不是引起人们亲近和喜欢的原因,这些与羞怯相联系的品质才是真正让人们喜爱羞怯的人的原因。其实,这些优良品质完全可以在不羞怯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倘若一个人既不羞怯、又具有如上优良品质,这样的人更会引起人们的亲近和喜欢。

那么,如何克服羞怯心理呢?

我们先来看看羞怯心理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羞怯心理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只求太平,不敢冒风险。他们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思考多于行动。对他们来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时刻关注和评价着。他们总把别人当作是他们的“法官”,这样一来,他们与别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老不自在、缺乏自信、过于自卑、怯于担风险。这些又使羞怯者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同时又使羞怯者很难与他人亲密相处。

鉴于羞怯心理的各种原因,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克服羞怯心理的具体方法。

(1)松弛训练方法。当心里感到紧张、心跳过快的时候,可以转换一下视线,变换一下姿势,说两句寒暄之类的话,这样可以克服心理上的紧张。

(2)认知平衡法。羞怯大多由自卑等心理不平衡状况所导致。在由自卑而导致胆怯的时候,可以在内心进行认知的自我平衡,不要对自己作否定;相反,多想想如何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3)气氛转换法。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使人们难以启齿,从而产生心理紧张、脸红。这时可以迅速转换话题,使气氛得到缓和。待气氛有利于使你说出真情时,你可以心情平静地向他人说明你的来意。

(4)模仿法。经常注意视察和模仿一些泰然自若、善于交际、活泼开朗的人的言谈举止和风度,对照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并根据自己的气质养成自己的风格。有人发现,害羞的人同外向性格的人交朋友可以变得开朗。这就是自觉与不自觉模仿的结果。

(二)嫉妒心理

初来乍到的人还容易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是嫉妒心理。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才能、地位、容貌及境遇的一种既羡慕又敌视,破坏他人优越境况的非正当且让自己不愉快的情感。它常在看到与自己有相同目标和志向的人取得成就时产生。如,对于同一个班里的彼此差不多的同学,或是对同时进入同一工作职位的人,有的在职业生涯里发展顺利,有的则波折重重,这时后者对前者易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在所有人身上都有所表现,有的人一发觉自己有嫉妒心理之后就开始调节,将嫉妒心理及时扼杀掉;有的人则不易发觉自己的嫉妒心理,或是发觉之后也任其发展,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最终因违背道德或是法律而受到人们的谴责或是法律的制裁。

那么,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如果对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加以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它有如下几个方面。

(1)虚荣心。虚荣心甚强的人,假如他看到别人在一件事件上强于他,他会为此产生嫉妒心理。

(2)邻近性。在同事之间当有人被提升的时候,容易引起嫉妒心理。因为如果邻近的人由于某种突出表现而得到提升,就等于对比出了其他人在这方面的无能,从而容易刺伤他们。同时,彼此越了解,这种嫉妒心越强。正如培根所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3)相同的目标。即使不在身边而在他处,如果两个人存在着相同的目标,一方取得了成就,也容易引起另一方的嫉妒。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虽然改变了,但一方的进步还是会使另一方觉得仿佛被降低了。

(4)自身的缺陷。无论是由于虚荣心、邻近性,还是由于相同的目标而产生嫉妒心理的人,他们自身都必然在某方面存在着缺陷,诸如生理上、能力上、成就上、道德上等。正如培根所说;“德行不好的人必然要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分,就必然要找别人的缺点来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找不到别人的缺点,因此他只能用嫉妒来安慰自己。”

(5)自私心理。具有某种缺陷的人不一定都嫉妒他人,好嫉妒的是那些自己没有而又不让别人具有,或者只许自己有而不许别人有的私心极重的人。大凡好嫉妒的人,他们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就是害怕别人夺了他的名誉、地位,有损他的个人利益。

(6)公平心理。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嫉妒也不能被看成纯粹的不道德行为,人们的公平心理也在起作用。对于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人们一般不会产生嫉妒,因为这种人提升被看成是正当的;那种经过辛勤努力之后才获得幸福或成就的人也不太招人嫉妒,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公平的,人们看到这种幸福或成就是如此来之不易。相反,那些没有能力,而又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人,最招人嫉恨,因为人们认为这种人得到提升是不公平的。

嫉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有“正当”的理由,也有不正当的理由。然而,不论产生的原因是否正当,嫉妒心理都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因此,嫉妒心理还是一个应该克服的心理障碍。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啦,为什么不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跳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所以,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高。

为了克服嫉妒心理,我们不妨采取如下方法。

(1)自我认知法。自我认知法就是通过自我认识,调整自己的意识与行动,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动机与感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某些嫉妒心理,从而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一些烦恼和不安。此时,我们可以冷静地分析一下嫉妒的不良作用,同时正确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嫉妒的锋芒会在这种正确的认识中钝化。

(2)自我转换法。嫉妒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然而如果经过合理的自我转换,也可以改变为动力。很久以来,人们就用把嫉妒转变为比赛和竞争来促进自己发奋提高的。

(3)相互接近。嫉妒常常产生于相互缺乏帮助,彼此又缺少较深感情的人中间。因此,相互主动接近,多加帮助和协作,增进双方的感情,也会逐渐地消除嫉妒。

(三)猜疑心理

猜疑是对某些信息不清楚、不明白或不理解,任由自己在心中主观想象而不去求证就下结论的心理。如果说羞怯心理大多存在于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嫉妒大多存在于与自己相似或相近的人的交往中,那么猜疑心理则大多存在于关系已较亲密、有一定深度的人之间。猜疑心理也是初来乍到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小张刚到公司不久,经过努力与同事小王成了朋友,一日小张在闲谈中向小王请教如何弥补某种工作失误,并请小王为他保密:第二天,小张因这个工作失误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评指责;小张因为这个工作失误除了小王之外没向别的人讲起过而迁怒于小王,认为小王不守信用向领导告密,从此处处与小王作对,以此来报复、打击小王。

猜疑心理的产生,有它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从客观原因上看,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被猜疑者本身的可疑行为。一般来说,猜疑对象亦即被猜疑者本身的可疑行为,是引起猜疑的一个直接原因。例如小张的这个工作失误除了小王之外没向别的人说过,这对于小张来说是小王的最大可疑之处。正是这可疑之处使小张更加恨小王,以至产生破坏两人友谊的行为和报复行动。(2)其他人无意的传闻或有意的挑拨离间。猜疑存在于具体的两个人之间,但其他人的传闻或挑拨离间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导火索或者火上加油的作用。从主观原因上讲,主要是猜疑者缺乏真正的认识和冷静的态度。人们往往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进行猜疑,猜疑是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时的一种矛盾心理的反映。缺乏冷静的态度是猜疑不断升级的一个主观原因。人们对事情不可能全部了解,总有不知道的某些事情。但当发现别人有“可疑”的行为时,如果不听信谣言,而是凭着冷静的态度认真地进行分析调查和了解,真相是会大白的,疑虑自然会解除。

为了正确地对待猜疑的客观原因,克服主观上不正当的猜疑心理,不妨采取如下方法。

(1)自我暗示法。这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积极的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绪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当发现别人有某些“可疑”行为或听到某些谣言的时候,应该暗示自己要冷静。诸如暗示自己要心平气和地去和他(她)谈清楚、提醒自己要全面地去分析和了解。

(2)自我控制法。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当发现朋友有某些“可疑”行为时,亲近的关系在这种意外情况的冲击下可能要在情绪上表现出愤怒,然而此时重要的是让理智控制感情。例如林则徐曾把“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来警戒自己易怒的情绪。自我控制法对于防止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行为来说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3)开诚布公地谈一谈。猜疑产生于对事情缺乏认识和了解。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同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由此解除或证实你的猜疑。猜疑的最大坏处在于它以疑点为中心无限扩散,结果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初来乍到的人际关系中,因为自己对环境的不甚了解,常常会产生误解或误会,导致猜疑心理的产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暗示自己要冷静,开诚布公地谈—谈,是解除误会和猜疑以及避免不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对面试成功有何意义?

2. 如何利用“刻板印象”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

3.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