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教育呼唤宽松和谐的环境

创新教育呼唤宽松和谐的环境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教育呼唤宽松和谐的环境人们赞赏逆境成才,社会鼓励逆境成才。因而,我们既要鼓励少数尖子生的超常发展,又要面向大多数,充分挖掘薄弱学校学生和后进生的创新潜能,让所有学生都在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中获得全面、充分和平等的发展。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培植创新人才的土壤。

创新教育呼唤宽松和谐的环境

人们赞赏逆境成才,社会鼓励逆境成才。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可造之才,经得起逆境磨砺而脱颖而出,大多数人天才的火花在燃起冲天大火之前早已熄灭,“泯然众人矣”。因此,尽管我们提倡对下一代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用以强化他们成才的非智力因素,但从总体上说,我们仍然必须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尽可能宽松和谐的成才环境,这应当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科教兴国”的伟大构想,我们的创新教育不是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素质基础的全面发展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设这样一个环境,今天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学校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优化创新教育环境首先必须优化学校环境,实现“三个解放”:

第一,解放校长。我们的中小学校长,相当多数“姓钱不姓教”,整天为钱发愁,为钱东奔西走,有多少心思和精力花在教育教学上?而且一校之长,什么事儿都是“一把手工程”,上头方方面面的“检查”、“验收”、“达标”会议都得应付,因而有几个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和科研的带头人,实实在在地考虑过“创新”的事儿?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如果不真正实现学校后勤社会化,如果不大大减除名目繁多劳而无功的差事,许多中小学校长必然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创新教育”必然是一句空话。

第二,解放教师。“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要有创新型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和造就千百万像湖南长沙第九中学谭迪熬那样的具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强烈的科研意识和很高的创新性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多年来,许多教师像驴马一样,围着应试教育的磨盘转。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职称、工资、名誉、地位,形成了某种惰性,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匠”生涯所消磨,实在有必要砸烂应试教育的精神枷锁,充分调动教师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要通过改革僵化保守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提倡标新立异,保护学术自由,鼓励探索,允许失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待遇,让广大教师放开手脚,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教育的实践。

第三,解放学生。学校教育既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能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几乎变成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和应付考试的机器。为了获得“高分”、“名列前茅”,不少学生唯书唯师唯“标准答案”,“疲劳轰炸”,苦不堪言,虽规规矩矩,却缺少活力。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主动参与权和自由发展权,把师生民主平等还给他们,把双休日、节假日还给他们,把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还给他们,把主体地位还给他们,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异想天开”,允许出错,注重引导,努力培养他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对于自己而言的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因而,我们既要鼓励少数尖子生的超常发展,又要面向大多数,充分挖掘薄弱学校学生和后进生的创新潜能,让所有学生都在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中获得全面、充分和平等(不是绝对平均)的发展。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培植创新人才的土壤。为了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来做培植创新人才的泥土,让亿万株幼苗早日长成擎天的栋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