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而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要以科研人员能量的高效释放为目的。从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来说,它是符合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的。

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科学研究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科学研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它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是科研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前提和基础。而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要以科研人员能量的高效释放为目的。

我们认为,针对社科研究部门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主要是指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这两个基本点。

从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来说,它是符合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问题、事关重大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方针规定了社会科学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调研交流的环境。在具体课题运行中,实行“软性干预”或目标管理,它不应该着眼于将科研人员管束服服帖帖,循规蹈矩,而应该着眼于科研人员能量的高效释放和能级的不断提高。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又是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社会科学具体课题的研究是科研人员个人的学术理论思维创造、不允许个人创造程序被随意打断或硬性干预,他们苦心研究探索的主动精神往往不可扼制地延续到下班后、路途中、交谈间和节假日。

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来说,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对于科研人员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引导科研人员群体志向趋于一致性。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科研人员个人学术理论思维创造,因为社会科学的任何一项研究成果,无论协作的规模有多大,依然要以科研人员个人的大脑思维为依托。由此可见,科研人员是一个相对松懈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劳动方式带有突出的“个体脑力智慧性”的特点,加之科研人员难以平复的社会角色冲突,也常常妨碍或破坏科研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则可使科研人员保持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以沟通为前提的。通过沟通,可以畅通联系渠道,改善人际关系,消除隔阂与误解,形成信任氛围,增进相互理解和团结,保持内部“小环境”的宽松、融洽、和谐,从而加强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内部摩擦、消耗与矛盾,推动事业的发展。

为营造和巩固发展宽松和谐的环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与途径,概括和总结营造宽松和谐环境的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在思想认识问题上—— 抓沟通,达共识。

社科研究部门是高层次的专家学者集聚之地,科研人员都有相当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思想认识问题上,改变过去传统的说教方式,着力抓沟通。例如在如何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问题上,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沟通,使科研人员认识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是难以遇到的最好的机会;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给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带来的困境,要求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甚至是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从而在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

第二,在待人处事问题上—— 析主流,待以诚。

对社会科学科研队伍的主流分析是很重要的,它规定了社会科学实验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例如,一个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如果流向金融部门,他的收入立即可以增加一到两倍。可是一批中青年主要骨干却不为所动,仍是坚守岗位,其中不少曾是出国访问的学者,都能如期回国,明确表示我的事业在国内。这就是科研部门的主流,是科研人员思想行为特点的生动体现。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科研人员同样如此。由于科研的特殊环境,在有些科研人员身上,容易带上这样那样的怪癖,有时还会因此而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对此,提倡谈心与对话,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问题。

第三,在造就人才问题上—— 压担子,促成长。

科研人才的成长需要长期的精心培养和艰苦的实践锻炼,需要给中青年科研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为他们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条件。必须有意识地将科研重担压在中青年科研人员身上,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促其成长。现在,不少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大多是由中青年科研人员挑头负责,并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造就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第四,在任用安排问题上—— 用其长,重信任。

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适才适用,这是用人之道。要做到扬长避短,适才适用,首先,领导者要克服嫉贤妒能等思想障碍,不搞“武大郎开店”;其次,领导者要充分认识人之所长和人之所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才适用;第三,领导者在用人上要放手、放权、放心,鼓励他们大胆负责。

第五,在管理层面上—— 严自律,诚服务。

社科研究部门领导班子大多是双肩挑的科研人员,学科带头人,搞管理势必会影响自己在科研上的发展。这就需要领导者要做出榜样,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带领全体科研人员实现既定目标。

第六,在培养青年问题上—— 抓传、帮,善引路。

社科研究部门在培养青年问题上,要十分注意发挥老专家、学科带头人引导和传、帮、带的作用。青年学生一走上科研岗位,一缺严谨治学的思想准备,二缺科研的实践经验,常为出不了成果而苦恼。可以采取以集体课题为纽带,吸引青年学者参加,在协作研究中,老专家、学科带头人竭尽全力,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青年学者,而且在名与利等方面总是尽可能为年轻人创造条件。他们的为师之道和良好的学风熏陶了青年学者,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也由此而很快地成长。

宽松和谐科研环境的营造为经济所在困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评价这一作用的最可靠的依据则是看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是否促进了出成果、出人才,是否促进了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研究所有近百人,近几年不足40人,人员虽减,但科研成果不减,每年的科研成果数量仍达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的平均数;学术成果在社会上发生了相当有益的影响,1996年和1998年,共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一批中青年科研人员脱颖而出,科研队伍后继有人,全所现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4人;学历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所拥有6名博士、16名硕士,另外还有6名攻读在职博士生,这是一批能干的中青年学者,多已担起经济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大梁。

社科研究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营造宽松和谐科研环境的实践也仅是初创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科研究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