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和谐周边

营造和谐周边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营造和谐周边周边是中国利益最集中、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周边形势的好坏,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在这里举行。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多边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首任秘书长。同日,设在塔什干的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正式启动。

第三节 营造和谐周边

周边是中国利益最集中、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周边形势的好坏,与中国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环境最为复杂。中国周边聚集了20多个大小贫富强弱各种类型的国家。周边历来问题多,与中国既有历史恩怨,又有现实利益冲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周边各国都在注视和评估中国。中国应该用事实让人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不是威胁,进一步运用市场的力量调动和吸引周边国家,不断扩大与周边的共同利益,减少他们对中国发展的疑虑,逐步使“中国机遇论”成为周边国家对华认识的主流。

在人类历史上,一国同邻国关系出现摩擦和分歧是正常现象。中国一直努力做到妥善处理分歧,尊重周边国家与中国存在的差异,不主动挑起争端。即使出现争端,中国也尽量后发制人,从外交全局的高度,在平等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原则下,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争取同有关国家共同开发有争议海域。中国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着力推动区域合作。面对地区冲突,中国坚持和平谈判、外交磋商。中国倡导和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主张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受灾国,中国尽己所能提供援助。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为此,中国确立了周边外交的四大目标,即逐步把周边地区营造成睦邻友好的地缘政治带、可靠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地、重要的投资贸易市场和稳定的安全屏障。在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了频繁的高层往来和接触,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桥梁,积极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地区(APEC),英文全称是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亚太区域国家与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img120

APEC标识

img121

APEC成员国

1989年11月,首届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外交、经贸部长参加了会议,APEC由此诞生。APEC创始国有12个,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991年11月,经与APEC反复磋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区别主权和国家地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同时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作为地区经济体加入。

img122

APEC标识释义

(资料来源:新华网)

APEC的组织机构可分为工作会议和工作机构两部分。工作会议分为非正式首脑会议、部长会议和高级官员会议。工作机构则包括秘书处、专题工作组和委员会等。1993年1月在新加坡建立的秘书处,是APEC服务性执行机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秘书处执行主任由每年部长级会议的东道主派人担任。

APEC成立之初,基本上是一个松散的区域经济论坛,每年只召开外交、贸易部长会,较少开展其他活动。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APEC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使高官—部长级—首脑会议三个层次的决策机制得以形成。此后,在每年的部长级会议之后都要举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的国际影响也随之增强。

上海合作组织

img123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上海合作组织(SCO)英文全称是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其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会徽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文、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会徽选用绿色和蓝色,象征该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img124

2007年11月2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家饭店门口飘着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的国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在这里举行。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从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六国元首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同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首次会晤。六国总理在会晤中一致决定启动六国多边经贸合作进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会晤,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宪章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组织结构、运作形式、合作方向及对外交往等作了明确阐述,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

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峰会,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首任秘书长。2004年6月17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同日,设在塔什干的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机构正式启动。从2004年开始,上海合作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

SCO的主要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SCO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所有成员国一律平等;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对外开放,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东南亚国家联盟

img125

东盟标识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英文全称是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其前身是东南亚联盟,1961年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曼谷成立。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

img126

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为了加强同这个地区的关系,中国除了继续发展双边关系外,还加强了地区合作,妥善处理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端。从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到确定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目标和原则,再到正式加入《东南亚合作条约》、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标志着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大幅提升。中国同东南亚有关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了协议,加强了互信。中国还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进入全面运作阶段,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

img127

2006年5月17日,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民间友好组织会后签署了《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合作宣言》,承诺将加强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中国—东盟友好深入人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出席了签字仪式。

(资料来源:新华网)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简称“南盟”,英文全称是“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它是南亚国家为加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相互合作而成立的一个非政治性集团组织。南盟的主要机构有成员国首脑会议,由各国外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由各国外交秘书组成的常务委员会等。南盟的常设秘书处设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南盟首脑会议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但根据南盟宪章,如果成员国中任何一国拒绝参加,会议将不能举行。其宪章规定:成员国之间以尊重主权平等、政治独立、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为原则,促进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相互合作。这种合作不讨论成员国双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

img128

南盟标识

1980年,当时的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首先提出开展南亚区域合作的倡议。1981年4月,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7国外交秘书首次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会晤,具体磋商成立南盟的有关事宜。1983年8月,7国外交部长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首次会晤,并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声明》。1985年12月,7国领导人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达卡宣言》,制定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宣布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链接阅读

中印关系

中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两国关系发生过一些曲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有长足提高,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成了印度政府对华政策的主流。1999年印度外长访华,双方达成了两国互不构成威胁、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的共识,强调中印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规划两国关系。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双方发表《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印度首次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在边界争议问题上,双方一致同意该问题不应影响两国关系发展,要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办法,为此双方还任命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

img129

温家宝与瓦杰帕伊2003年6月23日在北京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5年1月,在第七届亚洲安全会议上,印度新政府外交部长纳特瓦尔·辛格讲话指出,用“力量制衡”和“利益冲突”的陈旧观念来看待中印关系的理论已经过时并失去意义了,中印两国已充分认识到和平的周边环境对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双方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意味着中印两国在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双边关系也在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