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分析

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分析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1.声波的产生机制对声波进行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声波产生的机制。声波在水下传播受水面和海底这两个边界条件限制,使得声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不是一个在空间自由发散的形式,而使得一些声波在水下传播时衰减得很严重,又能使另外一些声波可以高效地传播,从而形成“声道”。实际上,因为浅海条件非常复杂,声道变化很大,多是楔型的,从岸边开始慢慢地越来越深。

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1.声波的产生机制

对声波进行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声波产生的机制。比如在研究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这些技术性的问题之前,就先要理解语音是怎么产生的。现在知道,语音产生的动力源于肺,肺的扩张收缩导致肺部空气运动,产生气流,气流经气管、喉、口腔、鼻腔、牙齿、嘴唇等器官调制以后,再传递到外部环境而产生语音。专业歌手歌唱时,还要使用胸腔乃至身体各部位的空腔产生共鸣。

声波产生机制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流噪声(流致噪声)、结构声辐射和热声学等几个方面。

流噪声研究针对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噪声,应用很广。当前最困难的问题是湍流所产生的无规噪声。计算机中的风扇运行,潜艇在水下的运动,都会导致流动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可以发展成为一系列的涡,涡流变化比较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更加复杂的湍流。现已知道,实际上湍流里面不是无规的,而是有序的,有一定的科学规律,我们称之为混沌现象。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利用声和涡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流场或声场,比如可以利用声波来控制涡的产生和发展,也可以把声能变成涡的能量耗散掉。

热声学研究声与热之间的关系。大家知道,锅炉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噪声。实际上,只要有一个温度的梯度,建立一定的机制,就可以通过热的传导发出非常强的声音。有一个典型的实验装置,就是在管子的下面加热,可以很容易发出一定的有调声音,称之为“瑞可”管。这就是一种热声现象,由于热梯度的存在和某种声场共振的机制,热变成了声。反过来,声音的传播也可以有效地传热或制冷,这种新技术叫声制冷,现在已经用到航天上面,用来冷却红外探测头,其优点是可以产生一般压缩机不可能达到的非常低的温度,比如到10开,就是-263摄氏度。

2.声波在水下的传播和衰减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效率非常高,因而有很多用处。下面先看看声波在水下是怎么传播的。美国从1995年开始筹备,1997年正式启动了一个国际性的声学大洋测温计划,在夏威夷附近的一个小岛边的水下,放置了一个大功率的声源,发出70赫左右的低频声波,然后在大洋的其他地方(包括在我国台湾以东)布置一些接收点,通过测量从声波发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就知道了声波的传播速度,而这个速度与温度有关。通过研究,已经认识了这种速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所以就可以知道从发射点到接收点之间的大洋平均水温是多少。

大家都很关心地球正在变热的问题,即所谓“温室效应”,但是短时间内平均只有不到1摄氏度的变化对测量精度提出很高要求,到底是变了还是没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声学测温对此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办法。声波在水中传播5 000千米差不多需要用1小时,测量的绝对误差大约只有20~30毫秒,相对误差不到十万分之一,足以较准确地测出大洋各处的平均温度。当然,声波在水下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形式,海洋深处存在内波、孤子等各种现象,对声波的传播速度、频率成分的变化和衰减都会产生影响。把这些影响研究清楚,才有可能去发展新的声呐和水下探测技术。

声波在水下传播受水面和海底这两个边界条件限制,使得声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不是一个在空间自由发散的形式,而使得一些声波在水下传播时衰减得很严重,又能使另外一些声波可以高效地传播,从而形成“声道”。认识这样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对于水下信息的传递和探测都非常重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声在水下的传播和声呐技术,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做基础性的工作。当时制定的水声学研究的发展战略是由浅海然后慢慢过渡到深海,今天看,这一战略仍然非常实际、非常有远见。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浅海声学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领先水平,而多数军事强国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才充分认识到浅海声学研究的重要性。当然,由于巡航导弹、潜射导弹的发展,深海声学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浅海声学的研究对发展深海声学有很好的基础作用。实际上,因为浅海条件非常复杂,声道变化很大,多是楔型的,从岸边开始慢慢地越来越深。浅海声学的背景也很复杂,在浅海区域有很多渔船等各种各样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声波怎么传播、怎么衰减,都有一些特点。

3.声波的接收

声波的接收首先要研究听觉的机理,它是声学里面最让人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直接与人有关(见图11-8)。人感受到声音首先是通过耳朵,所以听觉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也是声学里唯一产生过诺贝尔奖的分支学科。

img148

图11-8 听觉系统

宏观上讲,听觉机理包括几个学科的交叉。首先,外面有声音传播进入到耳朵里来是一个物理过程:声波从外面的一个扰动,传播而进入了人的耳朵,然后在鼓膜上产生响应,带动耳膜后的耳骨运动,耳骨的运动在耳蜗——也就是在一个像蜗牛形状的结构中产生一个响应,耳蜗周围有一些细胞,会刺激里面的皮层,然后产生电的响应。到了这样的层次,就变成了一个生理的过程。也就是说,声波传播到了耳蜗这个地方,就到了一个生理声学研究的范畴。

再进到里面,声信号变成了电信号,进入人的大脑,产生的响应就变成了心理的东西,后面的研究属于心理声学研究的范畴。听觉的机制研究是从物理到生理,然后到心理,是交叉性非常强的一个学科,很容易取得研究成果。

当然,现在研究声波的接收,更多的时候不是用耳朵,而是用话筒,专业上称为传声器,研究怎样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研究声和电之间是怎么样转变的,什么样的材料会产生这种变化,什么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这种变化。

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会产生新的声音成分,这称为声音的调制,也是声学研究关注的内容。图11-9中,A、B两个振动源发出的波形在空气媒介中相遇,发生空气分子级的调制合成,使听音者能听到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

非线性声学也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非常高强度下的声场及其作用,一个非常高的声级的声场,对它里面的一些设备,或者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由于声音的作用会产生结构的振动,这个振动可能会破坏掉这个结构。现在卫星上天之前,首先要检查它的一些仪器设备,是否经得住高声强的振动作用。这称为声振实验或声疲劳实验。若是某个结构被振裂,或者某个元器件被抖掉,卫星即使上了天也做不了任何事。另外,高声强声场本身的研究也很有意思,要建立这么一个高强度的声场并不容易,往往需要用流场的能量来建立高强度的声场,因而先要认识声场和流场的相互作用。

img149

图11-9 声音的调制

声波和燃烧之间的作用也很有意思,燃烧会产生声音,声又会反过来影响燃烧。由于燃烧产生了声音,在火箭的发动机里面,就有可能在局部产生非常强的声音,以至于把火箭的结构给破坏掉,产生裂纹,使火箭脱离正常的运动轨迹,带来严重的后果。研究还发现,在一个燃烧场里面,加入适当的强声波会产生一定的促燃作用,破坏燃料表面的附面层,使得外边的热空气直接和里面的燃料接触,提高了燃烧的效率。这样的过程,都非常有用,有非常强的应用背景。

非线性声场的控制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比如,在新材料的研究中,低频时能量耗散和衰减非常小,怎样通过材料设计,使得低频能量转移到高频上去,使某个频段的能量很容易衰减掉,这种材料就需要一个非线性机制。声场与这个材料作用的结果,很容易把声波衰减掉,按这类设想做出来的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就可以很有效,也能做得很薄。

在声学效应研究中,声空化也是一个基础。在液体中,由于声波或者流动的作用,会产生一些气泡,研究发现,这些气泡在声波的作用下会发光,在破裂的瞬间还会产生非常高的温度,甚至产生非常强的电磁场,预计这个温度可以达到上千摄氏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何建立它的描述方程并主动控制它,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前沿探索性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