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要义的分析介绍

大学生就业要义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大学生就业的重心放在定义为“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是就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与大学生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这一过程性特点,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要义

上大学不是目的,这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在经历大学几年的锤炼之后,除少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将走向社会就业,在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或高职高专)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后,进入社会,寻找并谋得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最终获得一个发展自我的职业平台的过程。

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可以把大学生就业理解为是一个从就学到就业再到择业的过程,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过程。“就学”阶段主要指大学1~3年级。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主要是为自己将来择业做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准备,如有可能,还应该做一些实习方面的工作,积累一些专业实践方面的经验。“就业”阶段主要指大学4年级和毕业后5年内的时间段。这一阶段是准备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并不断适应工作要求、不断发现自我、调整职业心态的过程。这一阶段,由于工作经验缺乏、职业心态不稳定,势必造成个人收入偏低、工作不稳定、失业风险增大等问题。这一阶段的“就业难”现象就显得很突出。“择业”阶段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已经度过了就业的不断尝试和选择之后,开始进入就业相对稳定期。这一阶段,他们的工作经验相对成熟、收入也相对较高或者已经脱离了生存危机和压力期,可以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适合自己的,或者未来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胡鞍钢教授也把大学生就业分为“就学”和“就业”两大类,并按年龄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17岁~19岁不涉及就业的阶段;20岁~24岁在学、毕业和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阶段;25岁~29岁就业非稳定期;30岁~34岁就业稳定期。

将大学生就业的重心放在定义为“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是就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现状与大学生的实际状态而提出的。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发展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流动性是其特征之一,它允许人们通过流动来不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也需要经过“试”的经历来认知自己,不可能一次就业定终身(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是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分配机制)。如果抱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势必在求职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等”的现象,总是在期待“下一份工作可能会更好”的心态中耗费着时光、消磨着意志。

除此之外,就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系统,包括工作信息搜寻、目标锁定、工资福利户口谈判、工作成本核算(如果首份工作不满意,还包括离职成本核算、与原单位交易成本核算)等过程和环节。这些因素均决定了今天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一个不断搜寻、适应、权衡、确定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宽的“实习”平台和足够长的“试验”时间。大学生就业的这一过程性特点,也是造成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