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交的基本礼仪的分析介绍

社交的基本礼仪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介绍与名片1)介绍在社交中,结识新朋友,可通过“介绍”来实现。在介绍他人时,介绍者处于当事人之间。在交际场合,如果想结识某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介绍。在社交场合要想结识某人,还可以通过他人介绍。在未被介绍给对方时,不宜插嘴对方的谈话。以上三种介绍方式,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介绍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三、社交的基本礼仪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按照固定的程序,采取适当的行为方式,遵循共同的礼节和仪式,形成一系列社交的基本礼仪。这些礼仪不仅是各种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多方显示人们的修养、性格、种族和文化背景的窗口。作为高校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的东西,这是培养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1.握手与称呼

1)握手

握手是在社交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适应范围最广的一种礼仪,有着一套完整的要求。

(1)握手要注意姿态。行握手礼时,通常距受礼者约一步,双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微微抖动三四次,后与对方的手松开恢复原状。

(2)握手要先后有序。一般应由主人、长者、身份高者及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应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再伸手。同级同辈见面时,双方伸手不分先后。

(3)握手要掌握力度。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久别重逢的朋友、熟人握手力度可大一些。男性与女性握手时,只要轻轻握一下女方手指部分即可。但如果用力太小,会使人感到你是一个拘谨、傲慢无礼或虚伪的人。

(4)握手要充满热情。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体现出主动、热情和真诚。如果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边握手边看他人他物,这既不符合握手礼仪,也是对对方的不尊和失礼。

(5)握手要讲究卫生。与人握手应注意双手的卫生,湿手或不干净的手与人相握是失礼的行为。握手时,男性不可戴手套,女士所戴的薄手套可以不脱。男性实在来不及脱手套,要向对方表示歉意。

(6)握手要区别场合。握手看似平常,也要分清场合,区别对待。在一般情况下,熟人老朋友相见,握手可随便些。如果重大场合握手的人比较多时,与每位握手时间大致相等,力戒“薄此厚彼”。此外,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或者跨门槛甚至隔着门槛握手。

2)称呼

在社交中,一个热情、友好、得体的称呼,即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使对方顿生亲切、温馨之感,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礼仪修养。

在我国,一直惯用的称呼是“同志”,前面冠以姓氏或姓名或职务。目前,西式称呼也渐渐成为一种得体而优雅的时尚。我国目前称呼主要有:第一,根据年龄来确定,年龄大的可称“老伯伯”、“老先生”或“大爷”、“大娘”,对年龄小的可称“小弟弟”、“小妹妹”、“小朋友”等;第二,根据职业、职称来称呼,如“×老师、×医生、×教授、×总工”等;第三,根据身份来称呼,如对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同志,可用“×老”称谓,称呼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可用“同志”,在业务交往中可用“先生”、“小姐”来称谓;第四,根据亲属关系来称呼,如“×叔叔”、“×阿姨”等。

在社交场合,人们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是十分敏感的,称呼得当,能使双方产生心理上相容,交际会变得顺利。在具体使用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多使用尊称,避免杜绝使用不恰当的称呼语。尊称是指对人尊敬的称呼,如“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大”——尊姓大名、大作;“老”——×老、您老等。不恰当的称呼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专称”用为“泛称”,如将本指向徒弟传授技艺或有手艺活的“师傅”专称,泛称所有有专门技艺的工匠;二是变“贬称”为“褒称”,这主要表现在称呼语的同义选择和语词结构两方面,如称年长的为“老头子”而不尊称为“老人家”、“老先生”等。

(2)称呼有时不易马上搞清楚的,不妨有礼貌地问一下:“请问我如何称呼您?”千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称呼。如对一位年纪较大而又未成婚的女士称“太太”,一定会令她大为恼火。

(3)不要随便称呼他人的外号或绰号,尤其不可称呼他人弱点或生理缺陷的外号。但外号若能显示他的优点,适当的称呼反而会显得活泼、友好而充满敬意。如称会唱歌的同学为“我们的百灵鸟”,对方听了一定会高兴。

2.介绍与名片

1)介绍

在社交中,结识新朋友,可通过“介绍”来实现。介绍,是指从中沟通,使双方建立关系的意思。介绍和被介绍是经常采用的社交方式。如果按照介绍者来区分,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介绍他人。在介绍他人时,介绍者处于当事人之间。因此,在介绍之前,介绍者要了解双方各自的情况,同时要事先了解被介绍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2)自我介绍。在交际场合,如果想结识某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时应态度热情,将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告知对方,如有名片递上,效果会更好。

(3)他人介绍。在社交场合要想结识某人,还可以通过他人介绍。做介绍的人一般是主人或你熟识的朋友。当别人为你做介绍时,要主动以礼貌的语言向对方问候或微笑点头致意。在未被介绍给对方时,不宜插嘴对方的谈话。

以上三种介绍方式,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介绍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介绍时,态度要热情,镇定自若,端庄有礼,目光正视对方,略带微笑。先说“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然后按地位高低,将有关人员依次介绍给来宾。第二,为表示对客人、年长者、地位高者、女子的敬重,介绍时应先将主人介绍给客人,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介绍别人再介绍自己,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第三,介绍他人既不能夸张失实让人产生怀疑,也不必有意贬低,违背介绍意图,而应恰当地掌握分寸。介绍他人时,还应当伸手示意,手掌微向上翻,以示尊重。第四,介绍时,除女士、年长者外,一般起立致意或微笑点头。待介绍结束,通常应先握一握手并说“您好”、“幸会”、“久仰”之类的礼貌语。此外,介绍时,要口齿流利、发言清楚。介绍他人时,一般不要称某人为“我的朋友”,因为这样显得很不友好,好像其他人不是你的朋友。

2)名片

名片是现代社交中广泛使用的交往工具之一,具有证明信和介绍信的某种功能,起着沟通和联络的作用,我国目前的习惯是将职务连同单位用较小的字体印名片的左上角,姓名印在中间,名片右下方印有邮编、电话、地址等。现代名片,正面一般用中文,反面用英文书写。使用名片也有一定礼仪,主要有以下方面。

(1)赠送名片。一般由本人当面递交。递交时,双手持名片上方左右两端,上身呈15°鞠躬状,面带微笑,郑重将名片正面递给对方。但必须掌握好赠送名片的时机,既不要错过加强联系的机会,又要注意具有分寸,不可滥发。

(2)收受名片。对方递来名片时,一般也应以上姿势双手接回,并道声“谢谢”。接过名片后,应认真看一遍,轻轻地念一遍,并郑重放入上衣口袋,或置于名片盒内,以示尊重。切忌随手放在一旁,看都不看,也不要在手中随意玩弄,更不要信手将名片放下甚至不慎落地。若自己有名片,也应回送一张。

(3)索取名片。有时,你想得到对方名片,可他没有给你,这时,你不妨以请求的口气:“如果没有什么不便的话,能否请您留张名片给我?”若对方确实已没有名片,一般会婉言说明。

3.电话与拜访

1)电话

电话通话具有传递迅速、使用方便、失真度小、效率高等优点。电话里,无论生人、熟人,应一视同仁地给予热情的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彼此的感情沟通,也体现了通话人的文化素养。因此,掌握电话礼仪也很重要。

(1)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通话时间包括打电话时间和电话交谈所持续的时间。除有紧急要事外,打电话白天应在8点后,假日可在9点后,夜间可在22点前,以免影响受话人及家属休息。至于通话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打公用电话要尽可能缩短通话时间,提高通话的效率。

(2)理清通话要点,即拿起话筒前,首先要明确通话后该说什么、怎么说。如果内容多,时间长,不妨先列个提纲,免得接通电话后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此外,对于比较复杂的谈话内容,应及时做些记录,以便以后查用。

(3)塑造开头的通话形象。电话接通后,打电话的人应首先问一声“您好”,然后再说出要找的人。如果对方不是你所要找的人,应以请求的语气,以求对方帮你传呼一下。切忌用命令的口气,招来对方的反感。接电话一方也应注意礼貌,拿起话筒先回一声“您好”,并报自己单位、姓名,而不应先查问对方。对于对方的询问应尽量给予详尽的回答。如果对方要找的是其他同事,应热情地帮助传呼。

(4)讲究礼貌的通话用语。在通话过程中,也应注意礼貌用语,保持和蔼的通话态度。如果要找的人不在,要先向接电话的人表示感谢。接电话的人不应不耐烦,可说一声“请稍候”,会让对方感受到礼遇。假如拨错了号码或串线了,错拨者应向对方道歉。接到打错电话的一方,应友好地告诉他重拨,而不应恶狠狠将电话一放。当交谈结束,可询问对方:“请问还有什么事”、“还有什么要求”之类的话语,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在提醒、关心对方。最后,双方可说“再见”。

2)拜访

拜访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社交中互访,能够增进了解、密切关系、联系感情、加深友谊,是社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拜访中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初次拜访,应事先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拜访不宜逗留过久,以免没话可说而出现冷场。一般来说,初次拜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以后可视友谊的增长和需要适当延长。

(2)拜访时间最好不要在节假日的晚上,以免影响他人难得的闲暇之乐。此外,要尽量避开对方可能在吃饭或午睡的时间,若晚上到家拜访则不宜太晚。若事先约定时间,应提前几分钟到,以免对方等候。

(3)进行专访,事先应预约,告诉对方自己何日、何时来拜访。并说清拜访的目的,问明对方是否方便,或何时方便,以便对方妥善安排和有所准备。

(4)拜访进门时,别忘先敲门或按门铃,等主人开门或说“请进”后再进去,切忌擅自推门直闯,让主人措手不及。进门后也不应擅自坐下,除非是很熟的朋友。此外,不能目光游离、东张西望,对主人家的东西乱摸乱动。

(5)拜访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要衣冠整洁,不要跷着二郎腿、随地吐痰,交谈时不可高谈阔论,毫无节制地大叫大笑等。

(6)拜访时若有礼物,可在互相问候后或在道别时拿出来给主人。默不作声地送礼物是不礼貌的,会给人没有教养和诚意的感觉。如果主人请吃东西,不可过分推辞;如果你不想吃,也不要做过多解释,应该说“谢谢”。

4.接待

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接待是经常性的事务。对于一个单位来说,一个初来乍到的客人,对该单位的第一印象,就是接待人员给的。对大学生来说,接待也可能是我们接触较少的一项活动,但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走上工作岗位后,自然就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进行一些了解和掌握,以免真正遇到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里对车站、机场、码头接待及一般接待礼仪做些简单介绍。

(1)车站、机场、码头接待客人的礼仪。第一,接待人员必须在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到达前15分钟到达。如果客人与你素不相识,事先要了解一下他的外貌特征,最好手举一块写着“欢迎您,×××先生/女士、小姐!”的牌子。这样,既可防止辨认不出,又能增添客人的自豪感。第二,客人来之后,应先对他说“路上辛苦了”之类的问候话,接着就自报家门,有名片应及时递上名片。介绍完毕应随手接过客人的行李,但客人随身的公文包之类不必代提,因里面可能有客人的贵重物品等。第三,在公务接待中,接待客人后应马上向他介绍膳宿安排、交通情况、开饭时间及其他生活设施问题。然后递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日程表,让客人及早了解活动的过程,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私人活动。第四,为进一步活跃气氛,避免冷场,接待后还可以与客人做些简短交谈,介绍一些客人感兴趣的情况,但时间不宜过长,应让客人及时休息。告别时别忘告诉客人与你联系的方法。

(2)一般接待客人的礼仪。第一,事先知道客人来访,要提前“洒扫门庭,以迎嘉宾”,并准备好招待用品。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接待人员应出门迎接,然后让客人安座。第二,招待客人要笑脸相迎,要亲切,热诚;态度和蔼自然、从容不迫;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不要做作。让客人感到你是诚恳的而不是敷衍的。第三,接待客人服务要周到、亲切。如在炎热的夏天,可递给客人一块毛巾,擦擦汗,房间内有空调或电扇的要打开;若在冬天,要捧上热茶。第四,客人辞别时,应以礼相送。除说些道别的话外,还应注意礼节,与客人握手,亲切话别,送到门口;对初来的客人,应介绍返程的交通工具;客人远去时,可挥手致意,直至看不到客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