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族端节居然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水族端节居然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节 节庆习俗水族人民不仅有自己的历法,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节日加深了水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和广大水族聚居地区各民族间团结友爱的气氛,展现了水族的精神文明特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于是,朝廷下令,为被杀的这个水族先主恢复名誉。从首批过节到末批过节,一般相隔49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相隔61天。
节庆习俗_中国水族

第九节 节庆习俗

水族人民不仅有自己的历法,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为广大水族人民所喜爱,它是水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的许多传统节日,有的是为了庆祝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后的喜悦;有的是借农闲季节,走亲访友,谈情说爱;有的是对神的感恩;有的是对家庭子嗣幸福安康的祈求。既是欢庆娱乐,也是社交活动。节日加深了水族人民的民族感情和广大水族聚居地区各民族间团结友爱的气氛,展现了水族的精神文明特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水族的年节呈现种类众多,批次繁杂,地域交错,时间不一的缤纷现象。水族的年节有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节、七月半、春节(借荐)等,其他节日有敬霞、清明、端午、六月六、中秋等。水族固定的节日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节日的季节——端节

水族的端节,水语音译为“tsj藜11tw藜33”(解端、借端),有的地区也叫“瓜节”。每年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到二月(农历十月)逢亥日,就是水族过端的日子。各地过端不在同一天,按传统习惯,有先有后。

(一)端节的由来

据传,很久以前,水族一先主在朝廷做官。在亥日举行的百味宴上,北方人说:“羊肉好吃。”南方人说:“海味好吃。”水族先主说:“盐巴最好吃。”结果那位水族先主被朝廷杀了。随后,朝廷派人来调查了解,发现还是有盐巴的菜才好吃。于是,朝廷下令,为被杀的这个水族先主恢复名誉。当问及水族人有什么要求时,水族人民说:“八月亥日是我们先主被害的日子,我们要求在八月的第一个亥日过端节,来纪念我们的先主。”于是,每年八月的第一个亥日便成了水族过端的日子。又说,套头地区的韦孟修是水族中的老大。在水族弟兄们集合的“十六水”会议上确定,由套头大哥先过第一个端节,老二、老三依次序过第二、第三个亥日端节。

另一个民间传说说的是远古时候,水族先祖从广东、广西过红水河,来到三洞一带,日子久了,人丁多了,三洞已不够住,于是水族先民纷纷外出,寻找新的住地。老大去了套头,老二留在三洞,老三奔拉佑和水东,老四到了水婆,还有一支走向水潘。弟兄们平时辛苦繁忙,很少有机会见面,到谷物成熟归仓季节,才有空互相走访,庆丰收,叙家常。因亥日是远祖逝世的日子,为了缅怀先人,慎终追远,于是协定亥日作为彼此相见、祭祖欢娱的日子。根据抓的鱼的大小决定过节顺序,最后套头老大过第一亥,依次是拉佑、水婆、水潘、三洞、牛场、兰岭。端节原来分九批过,目前分七批过。

(二)过端节的批次安排

在过端节的水族聚居地区,按传统习惯,大家分七批轮流过,一般在逢亥日过节。从首批过节到末批过节,一般相隔49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相隔61天。正常年成,第一批由都匀市王司的内外套头地区、丹寨县小羊昌等韦姓为主导的血缘氏族村寨开始过端。第二批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的马连、拉佑,大河镇的苗草,合江镇的尧吕,周覃镇的水东等地韦姓过端。第三批过端者为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恒丰、甲岛、天堂、水龙、石奇等地的韦、王等姓。第三批是最大的一个批次,过端人口最多,范围最广。水潘(塘州)午日端为第四批。三都县的中和、地祥、三洞、九阡及荔波境内的部分水族第五批过端。三都牛场未日端为第六批。三洞的腊领,九阡的水昂、水碾、峦董等地最后一批过端。若水历十二月出现三个亥日,那么第二批过端的拉佑和水东协议分别于第二个亥日和第三个亥日过端,不让端节断开。若水历十二月出现闰月,第一个十二月王司地区家家举行象征性的祭祀仪式,正式过端则在第二个十二月,同时拉佑和水东也必须在第二个十二月才过。不同地区、不同姓氏的水族过不同的亥日,这一情况反映了水族社会曾经历过血缘家族的历史阶段。以血缘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可能形成以一个氏族部落或几个氏族部落为联盟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集团不断壮大,人口多了,生活需求增加了,不得不分散各地。水族分批过端,正是血缘纽带关系在水族社会生活中的历史文化遗迹。

(三)端节的主要活动

端节的主要活动包括祭祖、赛马、打铜鼓以及亲戚朋友的拜访与接待活动。

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但不忌鱼,供品中不能有鱼以外的其他肉类,以表对祖先的尊敬。

登高赛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赛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午饭后进行。赛马结束后,人们回到家中大摆宴席款待宾客,开荤畅饮,通宵达旦,整个村寨完全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端节赛马活动都有固定的场所——端坡。赛马是端节活动的高潮,人们吃过年酒后便成群结队地从各村寨赶来这里,端坡顿时人山人海。青年人赶端坡不仅为了看赛马,还把这盛大的聚会看成是物色情侣的好机会。赛马之前也要举行一个简单的祭典。人们在跑道中央或旁边设一供席,上摆各种各样的祭品,由寨老主祭,寨老伫立桌前,神情肃穆,端着斟满酒的酒杯,祭祀开辟端坡的祖先,祈求保佑端坡赛马活动平安无事,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典完毕,寨老跃身上马在跑道上开道,宣告赛马开始。一般来说,来参加端坡赛马的都是具有一定经验的骑手,赛马过程中首先给马匹编号,然后分组进行比赛,最后决赛分出名次。端坡赛马组织者根据捐款多少,适当给予优胜马匹一定的奖金。如果是官方组织,奖金金额一般为几千元。由于奖金额度高,参赛的马匹相应较多,竞争更加激烈。赛场争先,竞技夺魁,充分体现了水族的进取精神和英雄气概。

img99

端节赛马

根据马匹的多少,时间长短不一,赛马一般也是两三个小时,到傍晚时分结束。赛马归来,客人们兴高采烈,成群结队进入过端的村寨,好客的主人酒肉宴请,村村寨寨铜鼓、皮鼓声响成一片,人们饮酒唱歌,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img100

端节演出

一批端节一般要过三天,有的地区持续过五六天。端节以体育和文艺活动为主,其中敲铜鼓庆贺丰收,祈求来年幸福吉祥和敬祖祭祖是一项主要内容。铜鼓系在房梁上,由两人合击,在节日里,铜鼓须长敲不息,鼓声彻夜不绝。有些地区还以皮鼓伴奏,鼓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节日气氛浓烈。

端节遗风——额节。额节水语音译为“借额”,意思是“吃额”。过节的主要为今天贵州省荔波县水扛、拉交、水庆,太吉、德门等地。从过节的时间和内容看,与端节相似,但又有别于端节。过额节的时间比较固定,都集中在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的第一个亥日,与分批分期过端节明显不同。水族过端节的时间前后要持续两个月左右,而额节只持续几天时间。与端节最大的不同是,额节不举行赛马活动,也不敲铜鼓,祭祖多在半夜进行。供品与端节的相同,以素食作供品,鱼虾不在禁忌之列。据说,很早以前过额节时还举行赛马活动,后废止。

二、浪漫温馨的节日——卯节

部分水族不过端节,而是过卯节,即以水历九月或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为节日。过卯节的水族妇女不穿带花边的长衫,与过端节地区的妇女在服饰上稍有差别,语言也有些不同。根据“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说法,庆端节和庆卯节的水族,早期可能是两个不同血缘的群体。

(一)卯节的由来

关于卯节的由来,有种种美妙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九阡水各地方有一对神仙夫妻,男的叫阿腊,女的叫阿向,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得很幸福,还经常用仙术帮助乡亲种好庄稼。暴戾的尖顶王听说以后,下令把这对夫妻赶走。阿腊夫妇舍不得离开乡土和乡亲,于是阿腊变成一个坡,阿向变成一口井。这个坡宽阔平坦,坡上坡下细草如茵,终年常绿;这口井井水甘美,大旱之年也不枯竭。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称这个坡为“阿腊坡”,叫这口井作“阿向井”。并选定每年水历十月辛卯这天拿酒肉来祭拜,唱歌跳舞,延续至今,就成了“卯节”。

还有一种说法,一天,甲了、水各一带五谷赖以灌溉的水井里冒出一个石头来。石头的形状像人一样,有头、有手脚,头顶上还有个圆孔一直通到肚脐。寨里的老人告诉大家这是水神,于是全寨人敬供石人。消息传出,凡是井水流经地区的人们都来敬供,经过各寨商议,决定在水各寨寨后瀑布后面的洞里供奉水神。在一个百年不遇的旱年,水神被盗,各寨首脑商议继续供奉水神,便请阴阳先生决定开始供敬的日期。阴阳先生拿出个鸡蛋,在鸡蛋上面画个鸡头,又写上十二生肖,再把鸡蛋放到锅里煮,煮熟后捞出来一看,鸡头正把嘴对着卯字,就决定在水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敬供水神。到了这一天,周围寨子的男女老少都来水各大寨背后的山坡上聚会。久而久之,敬供的仪式反倒成为次要的,而人们聚集玩耍成了主要的。于是,十月的第一个卯日就被定为“卯节”,祭神和玩耍的山坡被定为“卯坡”。

(二)过卯节的批次安排

卯节水语音译为“tsjimg10153maau53”(借卯、吃卯),是水族端节以外的又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在农历的五六月过卯,是以水书和水历为依据的。农历五六月是水历的九月和十月,在水书中,把十月喻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季节”,辛卯日是“最顺利的时日”,在分批过卯的周期中,以辛卯为最佳节日,而丁卯则为凶日。如哪个地区轮到过卯的那天是辛卯,就意味着来年风调雨顺、无灾无病、太平康乐、人寿年丰。如逢丁卯过节,则据说预示来年不利。卯节以头一天(寅日)为大年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打扫门前屋后,摆上醇香的米酒佳肴,祭天敬祖,祈祷来年吉祥如意。

跟端节一样,卯节也分期分批过。从地域范围看,过卯节的水族主要分布在龙江上游,即今天荔波县玉屏、水利、茂兰和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周覃等乡镇的水族村寨。每年夏季,当各种农作物都已栽种完毕,三都、荔波两县交界处的部分水族居民在水历九月、十月,逢卯日之际(丁卯除外),分四批过节。荔波县的水利过第一个卯日,城关镇和水尧过第二个卯日,水浦过第三个卯日,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和周覃的部分地区过第四个卯日。过卯节的先后次序和地方,水族民歌是这样唱的:“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水浦的卯;第四卯,九阡的卯。九阡宽,吃卯在后。”

(三)卯节的主要活动

卯节,历时三四天,主要活动是祭祖和卯坡对歌。

卯节的前一天中午,人们便杀猪宰鸡,准备好祭祖所需的供品。晚饭前,祭祖仪式正式开始。卯节期间,除祭祖外,人们还要举行祭祀祖树、稻田和卯坡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祭祀活动已不太盛行,有的村寨只祭祖树,有的只祭稻田,但九阡水各的卯坡每年仍在祭祀。祭祖树、稻田和卯坡一般在卯节的当天进行,祭品有猪肉、糯米饭、米酒、豆腐等。此外,一把谷穗是必不可少的。祖树大多为位于村寨附近的参天古树。水族信仰多神,形状怪异的石头、高大挺拔的树木,往往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而加以崇拜。卯节祭祀祖树一般以家族或一个村寨为单位集体祭祀,其目的主要是祈求树神保佑全家族或全村寨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人们相信这一段时间农作物灾害频繁,进行树神祭祀可以有效扼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效果灵验。过去,水族许多村寨都有一片公共的稻田叫“韵娘田”,祭祀费用均由此出。现在“韵娘田”不复存在,所需费用由全寨各户均摊。祭祀时,由水书先生主持,各户出一人做代表参加,供品主要有肥猪一头,酒、糯米饭以及香、烛、纸钱若干。祭祀当天进入村寨的各路口都插上草标,严禁外人擅自闯入。祭祀活动在被奉为神的大树下进行,众人先生火烧水杀猪,煮猪肉稀饭,然后将煮熟的猪头、糯米饭、猪肉稀饭等摆放在簸箕内供祭于树根下,仪式正式开始。水书先生是祭祀仪式的主角,他要念咒语祈祷一番,燃香烧纸后,还要将酒杯中的酒泼洒在树根下。随后众人在树下聚餐会饮,庆祝祭祀活动圆满结束。村寨祭祀祖树的活动通常要持续一天。

img102

卯坡对歌

三都水各和荔波的水利设有水族传统的卯坡。这一天,男女青年都穿起节日盛装,去卯坡唱歌和对歌。每年卯节的这一天,水各的卯坡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与端节到端坡赛马一样,上卯坡对歌之前,也要由寨老主持隆重的祭祀土地神仪式后,众人方可上山唱歌。参加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只有已婚妇女按习惯不能参加对歌,男子不受限制。对歌时,男女双方各有一主唱,其余歌手只是助唱附和,观众们层层围拢,为歌手们鼓掌叫好。有些未婚青年,在对歌中产生爱情,互道衷肠,互相馈赠,有的就在这天定下终身。对歌的高潮往往是在夜晚,当明月临空时,山坡成了歌的海洋。卯坡上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卯节又被誉为水族的“歌节”“东方情人节”等等。卯坡对歌结束之后,人们还感到意犹未尽,夜晚还要在村寨的歌堂继续对歌,这种对歌活动常常通宵达旦,持续两三天。在卯节对歌,谁的歌声最优美动听,谁就能得到众人的大力赞赏,如果歌手是未婚男女,往往还会赢得异性歌手的爱慕,若双方情投意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之后,双方就会结为秦晋之好。因而又有人说“卯节是年轻人的节日,卯坡是年轻人的媒娘,歌声是年轻人交往的桥梁”,确实是非常贴切的。

卯坡多坐落在傍水的高坡上,是传统的歌会场所,地势宽畅,坡顶平坦,可容纳数万人。

过卯时,各村寨铜鼓声声,高昂远扬。水族男女都会敲击铜鼓,三人一组,两人握棒打鼓,另一人把比铜鼓略小的圆木桶塞进铜鼓腹腔内,随鼓声节奏伸缩,引起共鸣,使鼓声更加悠扬动听。

在过卯节时,水族家庭里天天高朋满座,热情宴请。男女宾客各由男女主人分别陪席。主客按长幼次序入席,传饮交杯酒,气氛热烈动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族与汉族接触往来日益频繁,前三批的卯节(都集中在荔波县)萎缩趋势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已放弃过卯节改过汉族的春节。但九阡的卯节,即第四批卯节,却保存相当完整。时至今日,每年九阡地区水族过卯节仍然是热闹非凡,卯坡上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

img103

水族卯坡——歌的海洋

三、苏宁喜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和勇乡吴姓村寨、相邻的恒丰乡部分村寨,以及独山县塘立乡毗邻的一些村寨,在水历四月(农历十二月)丑日这一天过苏宁喜节,作为年节。据说,水历四月丑日,生母娘娘发送许多婴儿去人间做人家的子嗣。和勇地区吴姓水族为求人丁兴旺,所以定于这天过年。

“苏宁喜”是水语“su33njen31hi35”的音译,意为水历四月丑日节。过去水族聚居地区普遍在这一天举行供祭生母娘娘的活动,后来合并到春节除夕供祭。以此节为年节的村寨依旧保留古老的过节日期与习俗。关于苏宁喜节有个传说,在古代,水族地区生男育女挺不容易,生下的婴儿大多因病死去,有些村寨多年听不到婴儿的啼哭声。死去孩子的母亲天天趴在孩子的坟头上痛哭,阴惨之气笼罩上空。正巧主管生育的仙女牙花散和牙花恋、牙花离、牙花术从上空飞过,就下来看个究竟。仙女们十分同情人间的遭遇,就使个法术把一个个纸人塞进这些哭泣的妇女怀中,并叫她们在水历四月丑日前后等消息。妇女们等着盼着,不少人果真在这天生下健壮的孩子。人们为了感激仙女,家家户户都剪小纸人贴于壁上,用上好的饭菜供祭。由此渐渐演化成节。这个传说折射了在科技水平十分落后的远古时代,水族先民缺医少药的悲惨命运。她们除了尽自己的努力与病魔作斗争之外,就是祈求生母娘娘怜悯赐福。这种观念直至今日,以至在往后很长的时期内都可能会存在。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剪许多彩色纸人贴在生母娘娘供桌旁的墙上。全寨儿童提着特制的小竹篼,结队逐家去讨吃象征幸福长寿的花糯米饭、花鸡蛋、肉片等食物,被乞食的人家都热情接待。节日中,妇女也分外受到尊重,祭典由她们主持,所以有人把苏宁喜节称为水族的“妇幼节”。

四、春节

水语音译为“解(吃)荐(正月)”,就是汉族的春节。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有几个村寨,还有周覃地区、阳安地区的某些水族居民,既不过“端”,也不过“卯”,而是跟汉族一起过春节。其中历史最久的要数阳安的谢姓居民。据传,这部分水族原是唐应州刺史谢元深的后裔,至今这些人不仅在节庆方面与一般水族不同,在丧葬与语言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可能是三都县境内早期水族居民中的一个单一的氏族群体。九阡地区的一些寨子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早,清代中叶,就有法国传教士在这儿盖了教堂,并开办教会学校,因此这些居民不仅在节庆方面仿效汉族,丧葬习俗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水族。这是水汉两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文化交融的结果。

清朝以后,随着大批汉人的迁入,水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节日习俗方面,汉族的春节已逐渐引入水族聚居地区。清朝初年,由于“改土归流”,水族聚居地区全部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汉文化对水族的冲击尤其明显。清中叶以后,汉族的春节已成为除端节和卯节之外水族的另一个较大的年节,有的地方甚至把汉族的春节当成最大的年节来过。比如三都县塘州乡板良村的吴姓水族和九阡镇的部分潘姓水族就只以春节为自己的年节,而不像其他地方的水族过本民族的年节。荔波县的部分水族原来以卯节为年节,后来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改以春节为年节。至于既过端节又过春节或者既过卯节又过春节的水族村寨则更是十分常见。在水族聚居地区,春节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逐渐取代水族传统的节日已成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后,过春节在水族聚居地区越来越普遍,其原因除汉文化影响加强外,与水族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大批水族干部得到培养也有很大的关系。参加工作的水族干部往往文化知识水平要高于一般的水族群众,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与当地汉族干部完全一样,春节以及“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他们都是最先认可并乐于接受的。春节期间,他们回到农村老家,总是会备上一些年货,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跟汉族一样度过春节。春节期间,人们除了燃放鞭炮、祭祖(祭祖不再忌荤)外,大年初一还要拜石神菩萨。节日期间,人们也串门拜访。

五、六月六温泉洗澡节

在玉米成熟的时候,独山县温泉乡的水族居民迎来了另外一个传统的节日“六月六”,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水历十月初六)。这一天,水族同胞要从五六十里地以外赶到温泉乡的一口温泉洗澡。人数多则上万,少则几千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常。节日期间也祭祖,也有男女对歌,但不如卯坡对歌那样热闹。

关于这个节日,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独山温泉住着一个名叫阿勤的年轻人。一天他上山打柴,看见一位婆婆在路上找东西,他上前询问,婆婆说找失落的金簪,年轻人就帮她找,终于在太阳下山时找到了。婆婆很高兴。忽然小伙子面前出现一位漂亮的姑娘,对阿勤说:“多谢大哥,你帮我家婆婆找到了簪子,婆婆叫我拿50两银子谢你。”阿勤不肯接受,回家路上,他又碰见了那位婆婆,婆婆对他说:“小伙子,你是好人,我把我的宝贝孙女许配给你好吗?”阿勤还是婉言谢绝了。婆婆又说:“好吧,你不要我的报答,那么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就说吧。”阿勤想了一会,开口说:“我们寨上的人经常生疥疮,奇痒难熬,你能帮帮我们吗?”婆婆从头上拔下金簪,递给阿勤说:“天亮前,你拿金簪去对面那座岩山上划几下,就会有热水流出来,用这热水洗澡,身上的疮就会消失。”阿勤拿着簪子按婆婆所说去对面岩山上划了几下,果然岩石缝里流出来一股热水。于是他把乡亲们叫来洗澡,不久,全村人的疥疮都治好了。后来,有一天夜里,人们看见阿勤和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温泉边唱歌,然后携手向月亮山方向飘然而去。这天是六月初六。从此,人们为了纪念他,每逢这一天都来这里洗澡、对歌,形成了今天的洗澡节。

六、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名称,农历三月,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的时节。清明到来,不仅预示着春耕大忙季节已经来到,而且经过漫长的寒冬,人们对清明的来临总是喜出望外、乐在其中。自古以来,汉族就有三月清明外出踏青,享受美丽春色的习俗。后来,这一节气逐渐演变成了上坟祭祖,告慰亡灵的节日。清明节何时传入水族聚居地区,现已无从考证,估计至迟到明代,水族聚居地区就已开始过清明节了。今天的水族过清明节已极为普遍,清明已经成为水族全民性的节日。与同属汉族节日的春节相比,清明节之所以更为广大水族群众所接受,既与水族具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有关,也与水族奇特的鬼神观念有关。

img104

清明祭祖

水族对祖先亡灵持“近亲远疏”的态度。他们认为距离自己三代以内的祖灵对自己的护佑能力最强,特别是距离自己最近的父辈对自己的护佑能力更是其他祖灵所不能比的。与此相反,距离自己越远的祖灵非但有可能不能护佑自己,甚至还有可能祸己。所以,水族对距离自己较近的祖灵特别崇敬。每年清明节期间到坟上祭祖成为一件必做的大事。清明节到来之前,各个家族都要备妥公鸡、糯米饭、酒、肉以及上坟用的纸钱、香烛和用白绵纸剪好的幡纸等,经济条件好的还要买鹅、猪、羊等禽畜做祭品。清明节当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要到祖坟上去祭奠扫墓。祭仪活动由家长主持,主要程序是首先将备办的供品摆放在坟墓前,点上香烛,然后当场宰杀禽畜,用纸钱蘸上禽畜的鲜血在墓边焚化。据说这样做先祖在阴间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后人供奉的祭品。香烛烧尽之后,燃放鞭炮,众人方可回家。回到家之后,还要将坟上宰杀的禽畜煮熟后,拿到神龛前再供奉一次,俗称“回熟”。至此,清明节的祭仪才告结束。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也正是春播的大好时机。水族是典型的农耕型民族,不但从祭祖的角度重视清明,而且从农业生产的角度也十分重视清明的到来。水族农谚“清明撒秧,重阳打米”“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等都能说明这一点。为了不误农时,搞好春播,确保秋粮丰稔,水族在清明期间还有不少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禁忌和祭祀活动。为了得到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的保佑,撒秧或栽秧时,要避开祖父或父亲的忌日。清明祭祖还要祭祀稻种,祈求谷神保佑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禾苗茁壮成长,获得丰收。陆铎公是水族普遍信仰的男神,传说他既是水书的发明者,又是水族的农业保护神。所以祭祀陆铎公也是水族聚居地区清明时节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祀陆铎公的活动由水书先生主持。日子严格依据水书推定,地点大多在禾仓内,用六尺白布铺地,上置供品,供品为六杯酒、六双筷、六条鱼外加一只煮熟的母鸡、一碗糯米饭和一碗米。旁边还要安放六个草凳。一切准备妥当后,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水书先生先念咒语将陆铎公请来入席,再念咒语请他享用供品。之后再杀一头小猪,煮猪肉稀饭上供,最后水书先生再念咒语祈求他保佑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注释】

[1]相当于主持人。

[2]经查证,《蓼莪诗》来源于《诗经》。

[3]经考证,《嘉鱼歌》来源于《诗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