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工具

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工具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有人把管理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认为研究应当包括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全部现象、历时变化和运动规律。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是有层次的,应当进行分层研究,因此把它区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应根据其目的的不同,来确定其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理论工具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什么,在我国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观点的不同,也就导致了研究框架和路径的差异。

有人认为,管理的核心在组织,管理研究首先应当从组织入手,所以把高等教育管理看作是一种组织的系统控制,试图对这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运行、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系等等进行分析和理论的说明。也有人把管理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认为研究应当包括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全部现象、历时变化和运动规律。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是有层次的,应当进行分层研究,因此把它区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所谓宏观,就是指社会层面的管理活动;所谓中观,就是指学校层面的管理活动;所谓微观,就是指具体操作层面的管理活动。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活动,另一个层次是高等学校的管理活动。

这些看法站在不同的视角,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认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应根据其目的的不同,来确定其研究的对象。本书作为研究生教材,既关注组织系统的运行,也关注管理的活动;既讨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也讨论高等学校的管理问题;既会涉及现实的关系与矛盾,也会涉及价值与规律。对于操作层面的种种管理问题,考虑到研究生的经历的不足、经验的缺乏,不纳入我们的视野。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与知识的归类有关。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应当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其理论基础是高等教育学原理;有人认为,应当是管理学的分支,其理论基础是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学与管理学交叉形成的学科,所以其理论基础应当包括高等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我们更倾向这样的观点,高等教育管理是适应多学科理论综合应用的一个领域,它不仅涉及教育学以及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而且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

当我们讨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权力形式、讨论意识形态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时,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视野;当我们讨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讨论高等院校的经营时,就不能没有经济学的视野;当我们讨论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及讨论大学的治理结构时,就不能没有法学的视野;当我们讨论高等教育公共政策、讨论学校组织的功能时,就不能没有社会学的视野;当我们讨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矛盾和各种关系、讨论价值追求与活动规律时,就不能没有哲学的视野;当我们讨论人本管理和学术生态时,我们还需要心理学的视野;如此等等。

当然,强调多学科的视野,并不否认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基础具有核心成分,即管理学与教育学理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学还是管理学,在科学理论体系中它们仍属于“发展中”的学问。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于元教育学的热烈讨论,充分反映了教育学理论的不成熟。而管理学较之教育学更为“年轻”,在其近百年的历史中,虽然流派纷呈、新论迭出,成为当今社会的“显学”,但是人们认为它仍然不成熟。

章迪诚指出了管理学的若干缺憾[7]:第一,管理学至今缺乏统一的对象。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研究对象趋于综合,但同时又出现了无限扩大研究领域甚至包罗万象的趋向,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学的科学价值,削弱了管理理论对于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二,管理学至今缺乏完整的概念框架,甚至连基本的理论假设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没有形成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假定前提,也就很难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主流理论体系和研究规范。而且,迄今为止,管理学的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对经验对象的描述阶段。第三,管理学至今缺乏自己专属的方法论。这一方面决定于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规定性和权变性双重属性;另一方面,没有统一明确的研究对象,也就难以形成能够反映管理活动过程和职能的共同的和一般的管理范畴,难以建立起由理论范畴组成的逻辑体系及研究规范。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本身的“幼稚”,当然也就增加了其理论化的难度。不过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理论母体的营养供给不足,固然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但也可能激发自身的造血能力。如果我们能够从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总结规律,进行理论概括,就能使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焕发出学术生命力,并丰富教育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