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主持人节目的初创发展阶段

我国主持人节目的初创发展阶段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寿沅君挑选了我国第一位电视男播音员赵忠祥担任主持人。以上这些节目,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出现主持传播的节目。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节目主持人”, 标志着“节目主持人”已得到中央的正式认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二、初创发展阶段

中国的电视屏幕上首次打出“主持人” 三个字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主持人是在这期节目中出镜采访并直接面对观众讲话的资深记者庞啸,第一期节目的名称为《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节目组不得不又做了一期节目回答观众。不过那时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不固定,而且后来并未继续沿用“主持人”称谓。

继《观察与思考》之后,1981年的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推出了《空中之友》节目。这一天,人们第一次听到了一个女性以一种甜美柔和的语调在对听众朋友们亲切地说道:“亲爱的台湾同胞,你们好!我姓徐,名曼。徐是双人徐,曼是罗曼蒂克的曼。从我的名字,同胞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我喜欢到处有自己的朋友,我喜欢宾客聚会,在扑朔迷离的社会中,求索真理之光,今天我能有机会给诸位主持《空中之友》节目,真是感到荣幸。”就这样,“徐曼小姐”一改传统的高调门播音腔调, 以“甜、软、轻、美”的个人化播讲风格和“我在这儿”的强烈的对象感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徐曼,也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节目主持人而载入了中国广播主持传播的史册,并开启了中国主持传播的序幕。

1981 年4 月,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也推出了李一萍、李东主持的《大众生活》。二李聊天式的主持风格很受听众喜爱, 李一萍被青年听众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这样, 刚刚出台的广播主持人节目形成了“北徐南李”的格局。

1981年7月到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每周一场共13场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编导寿沅君在节目中设计了一位类似老师的人,由他来宣布、评判知识竞赛的问题和答案,让节目既有课堂的严肃又不至于死板,既有竞争又有趣味。寿沅君挑选了我国第一位电视男播音员赵忠祥担任主持人。这个节目获得了成功,不仅在全国电视界掀起了长达几年的知识竞赛热潮,也使赵忠祥显示出了他出色的主持才华。

1981 年11 月,我国女排在日本大阪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全国一片欢腾。主持这场球赛解说的宋世雄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国嘴”。此后, 宋世雄跟随女排南征北战, 转播“五连冠”,成为他主持生涯的高峰期。

以上这些节目,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出现主持传播的节目。虽说按今天的标准衡量, 这些节目的稚嫩之处显而易见, 然而它们发掘出的“主持人”这一火种,如今已经燎原。由于当时资讯不发达, 这四个节目都是各自为战, 不约而同地亮出了“主持人”的招牌。这四个节目各有特点: 《观察与思考》播出时间不固定, 主持人是个群体;《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是个临时节目, 赵忠祥当时是新闻播音员,主持这个节目带有客串性质;《空中之友》和《大众生活》是固定节目,比较规范,但其主持形态,尚处于由播音员向主持人过渡的阶段。

直到1983 年元旦, 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为您服务》才正式推出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位固定栏目的专职节目主持人,沈力被任命为栏目负责人(组长)兼主持人,成了我国第一位女性电视主持人。《为您服务》开播一年就收到4万多封来信。沈力也被评为全国优秀专栏节目主持人,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温文尔雅、亲切平易、热情周到的老大姐”形象。 与此同时,上海电视台也推出了少儿节目主持人陈燕华,她先后主持了《娃娃乐》、《燕子信箱》等节目,以鲜明的特点和令人喜爱的“燕子姐姐”形象,受到小朋友的欢迎。之后,采用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从服务类节目、文化专题类节目,到综艺节目、少儿节目、体育节目、各种社教类节目,迅速铺开。

1983 年春节, 一台超大型的综合文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隆重出台。这台晚会不仅恢复了现场直播的快捷方式, 而且开始启用多位知名演员和主持人联袂主持的形式。这台规模最大、演员最多、时间最长、传播最广、收视率最高的晚会经过十几年无数艺术家和电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已不仅仅是一台高水准的富有中国特色和韵味的年节喜庆文艺晚会, 它还成了中国人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新民俗: 吃饺子、守岁、看联欢晚会。

1983 年3 月, 原广播电视部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后,中共中央以37 号文件批转了广电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在谈到“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时,其中提出“要尽可能采取谈心和对话的形式以及节目主持人的形式, 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节目主持人”, 标志着“节目主持人”已得到中央的正式认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1983 年8 月7 日, 中央电视台在长达500 分钟的大型系列专题片《话说长江》里, 设置了两位在演播室与观众交流的主持人。陈铎、虹云的主持使亿万观众为之倾倒,也在专题片的主持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85 年6 月1 日, 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七巧板》改版播出,“鞠萍姐姐”成为千千万万儿童及其家长喜爱的偶像。

与此同时,“主持人现象”也开始引起了广播电视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从1985年起, 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北京广播学院和一些电台、电视台纷纷召开有关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的研讨会,结合我国主持人节目的现状,探讨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后不久,从中央到地方各种类型的主持传播纷纷开办,中国广播电视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