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印刷科研年发展梗概

我国印刷科研年发展梗概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初期,我国印刷事业百废待兴,印刷的科研主要是由印刷厂的技术科、设备科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更新展开。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伴随我国印刷领域的改革开放,我国印刷科研蓬勃发展,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各地纷纷建立起印刷科研机构,并出版相关杂志等出版物,在印刷行业的技术大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1977年,经文化部批准,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现在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我国印刷科研60年发展梗概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褚庭亮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印刷科研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印刷科研的机构设置、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及自主创新活动都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速,印刷科技领域响应党和国家关于科技面向市场的号召,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印刷科研领域自主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开创了印刷科研的新局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

一、我国印刷科研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过60年发展、变革,我国印刷科研机构的主要组织形态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省、市新闻出版局或科技厅管理的印刷研究所,例如江苏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辽宁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这些科研单位有的还仍然保持事业单位编制,有的已经转企甚至改制成为企业法人或公司法人。

第二类是大学下设印刷科研机构,例如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印刷包装技术研究所,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图像传播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的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一般不是独立法人,是大学教、学人员的科研基地及面向市场服务的窗口。

第三类是企业或企业集团所属印刷科研院所,目前我国比较具有竞争实力的科研机构大部分都可归属于这一类,比如: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技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方正集团所属方正技术研究院,北人集团所属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所属云南省印刷技术研究所,西安航天华阳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所属印刷包装机械研究所,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所属广东省印刷新材料及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这些科研机构有的是由国家部委或省市新闻出版局所属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成为企业或企业集团所属印刷科研单位,有的是印刷企业或印刷设备供应商在本企业技术科等基础上加大投入、发展壮大而成。其中有的是独立企业法人,有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设机构。

第四类是民营、个体印刷研究所、高科技开发公司等,主要是一些专注于特定印刷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机构,有的只是以研究所命名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印刷企业。例如:上海市普陀区精特印刷技术研究所、上海汇潮印刷机械模具研究所、济南开发区利达印刷技术研究所、石家庄康特华特种印刷研究所、润三印刷研究所等。

二、我国印刷科研的发展历程

1.1949~1976年 印刷科研的萌芽

建国初期,我国印刷事业百废待兴,印刷的科研主要是由印刷厂的技术科、设备科等部门结合本单位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更新展开。1956年,在我国印刷事业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开始先后设立独立建制的专业印刷技术研究所。

1956年4月,作为国家印刷产业主管部门的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1958年底,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与北京新华印刷厂、北京美术印刷厂合并,并划归北京市领导,1961年年中又从北京新华印刷厂分离出来,重新独立建制,并回归文化部,后接受文化部新成立的中国印刷公司领导。文化大革命初期,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几乎完全瘫痪,1973年才逐步重新恢复开展科研工作。

1956年8月,上海市印刷工业公司建立了科研实验室。在此基础上,1961年扩充为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直接隶属于上海市出版局。文化大革命初期,改由上海市印刷工业公司领导,1973年以后,又归回上海市出版局领导。

195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北京印钞厂院内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制管理局技术研究所”。1966年至1974年,该所同样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作中断,并最终彻底解体。

在印刷科研机构的初创时期,以上三家具有独立建制的印刷科研机构主要还是围绕印刷企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更新展开工作,重点是收集印刷技术情报、制定印刷科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印刷领域的技术交流、科技普及等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第一本面向印刷行业的正式出版物——《印刷》杂志在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诞生。1957年10月,经中央宣传部批准,《印刷》正式创刊,1958年2月确定为双月刊,同年6月改为月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度停刊,1974年9月以《印刷技术资料》为刊名恢复内部发行。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印刷杂志》也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创刊。

2.1977~1998年 印刷科研的蓬勃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伴随我国印刷领域的改革开放,我国印刷科研蓬勃发展,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各地纷纷建立起印刷科研机构,并出版相关杂志等出版物,在印刷行业的技术大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1977年,经文化部批准,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现在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1979年2月,《印刷技术资料》更名为《印刷技术》,1980年2月由邮局公开发行。

197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恢复了印制局所属研究所,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1982年7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机械工业部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其基础是1968年在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内设立的印刷机械研究室。

1977~1980年,一批省级印刷研究所先后设立,例如:天津市印刷技术研究所、辽宁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山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山东省印刷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山西省印刷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印刷技术研究所、湖南省印刷技术研究所、重庆包装技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

1983年,北京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王选教授带领下,开创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以及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电子出版应用、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视音频技术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等研究。1995年,作为方正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主体,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成立。

在印刷科研蓬勃发展时期,印刷科研机构的数量比初创时期有了大幅增加,同时,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重大科技项目有:已故王选教授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率先完成的平版胶印PS版材国产化项目等。

王选教授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画特性的方法,获一项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代了我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技术革命。王选教授因此被誉为“当代毕昇”,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首届毕昇奖,首届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2002年初,鉴于王选教授在科技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务院隆重授予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PS版的开发研究,1975年建成中国第一条单张式PS版生产线,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之后,能够自主掌握PS版生产技术的国家,该项目因此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84年建成中国第一条卷筒铝板连续PS版生产线,1986年通过了国家经委组织的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打破国际垄断,已经掌握了自动生产PS版的技术并拥有了批量生产PS版的能力。1994年,又建成国产首条工业化大型卷筒铝板连续式PS版生产线,成为中国第二代PS版生产技术的代表。该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生产的星光牌PS版在国内外受到欢迎。

3. 1999~2009年 印刷科研的体制改革与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印刷科研体制面临大变革,伴随国家对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迈向自主创新的新征程。

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200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吹响了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号角,全国许多科研院所开始分批转成科技型企业。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相关部委所属印刷科研机构以及各省市所属科研机构纷纷开始探索印刷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方式是进入大型企业集团,例如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作为第一批转企院所加入北京市北人集团公司。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结合应用型研究所的转制,经上海市有关部门批准,2000年1月,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主体,联合上海出版印刷物资公司、上海印刷器材制造厂、上海字模一厂、上海市印刷十厂等企业组建了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上海地区一家以科研单位为母体的集团公司,将立足印刷新材料、印刷信息、印前制作数码快印等三大领域,并拓展国内外贸易及服务行业。目前,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已从一个单一科研机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多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有相当规模的科工贸联合体。

由于新闻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在整个转企的中央部委所属科研院所中,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转企相对比较晚,直到2003年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转企进入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我国印刷科研发展史的缩影之一。在我国印刷科研的萌芽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印刷科研单位;在印刷科研的蓬勃发展时期,以其最大规模、最多科技成果在印刷科研领域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印刷科研体制改革的大潮中,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也同样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按照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科研业务重组,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先后将印刷版材相关的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产品营销等板块划归北京科印近代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将印刷出版传媒、会展服务等板块装入新成立的北京科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将拥有计算机字库知名品牌的北京汉仪科印信息技术公司的控股权收回;将新的管理理念、人才队伍注入研发部门,并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建成中国印刷集团的工程技术中心,一批新成果将对我国印刷行业作出新贡献,其中,印刷版材生产过程的废酸自动循环再利用项目得到了科技部专项研发基金支持,基于创新的复频谱理论的专色油墨计算机配色系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