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闻的性质
新闻的性质又称新闻的本质,指从新闻与社会关系方面考察新闻表现人类生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内在属性,在深层次上回答“新闻是什么”的问题。新闻的性质揭示的是新闻内在的东西,即新闻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规定性,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现实观念的原料和社会的公共议题。
新闻提供了事实,而同类事实的多次出现让人们确定一种信念,现代人的观念大都是这样形成的。与其说人们借助新闻形成观念,莫不如说新闻中就蕴涵着观念。当人们互相交换消息时一定要讨论事件的意味,这是新闻的一种副产品。新闻引起讨论,讨论可以促进思想,而思想则是启蒙的力量。公众从新闻中获得事实,引起对事实的种种思考,从而产生观念。新闻如果被放在真理的框架里,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活真谛的认识,其中不仅包含着默思的材料,而且不断证实某种生活观念的正确。新闻产生意见,满足人类探求生活真谛的欲望,完全是由于人类爱好和追求真理的缘故。
媒介遍布各地,让人们每天感受千变万化的各种现象,人们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新闻媒介传播时事、解释事件,引导人们的思想变化,使人对现实事件有了基本理解,形成人类社会的一系列观念。在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无论生活观念、法律观念、经济观念还是文化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媒体和新闻传播。新闻不仅提供事实报道,还赋予事实以意义,不断变化着的新闻事实又给意义提供新鲜的实例,借此推动人们观念的变化。可见,新闻是观念的原料,不断促成个人观念及集体意识的形成。
新闻包含公共议题,甚至是一种公共话题,人们在街谈巷议新闻时就是新闻性质的不言自明。在本质上新闻包含公共的重要性,一条新闻的效力是和它公开报道后引起大量受阅者对公共事件的关注为标准的,至少在某一段时间内它能吸引大众的广泛注意。重要新闻都能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形成社会舆论。
新闻是社会的公共议题这一观点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新闻的内容具有满足大多数公众知悉要求的信息,这一点决定了新闻必定是公众关心的事件,能够成为“公共”议题。其次,新闻具有较大范围传播的特性。一条新闻被大多数人关注就会广泛传播开来,再经过媒介的二次、多次议程设置,议题被媒介放大,便成为广阔社会中的舆论热点。
新闻必须是公众需要知道的东西,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并能赢得与影响公共意见。媒介重视这种公共意见的需求性,使新闻和大众的关切度完全吻合,就产生思想的公共性,其个性也表现得更好。新闻借助有活力的个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披露公众关心的问题,才能不胫而走。某些所谓报道,不为公众关心,只对少数人发生微小的影响,是由于缺少公共性的内容而造成的,甚至它们根本就不是新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