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种新闻图像编辑方式及其比较

各种新闻图像编辑方式及其比较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单对编是自ENG制作方式出现之后建立的“一对一”自编系统。

一、各种新闻图像编辑方式及其比较

自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四磁头二英寸磁带录像机以来,视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号处理方式从复合到分量,设备装置从大到小,从摄录分开到摄录一体。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像、声音、数据、文字等多种信息。90年代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后,极大地丰富了视频节目制作手段,传统的制作方式不断被全新的、充满创造活力的制作方式所代替,非线性编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视频编辑手段中的一颗明珠。

(一)胶片剪辑:电视新闻起步阶段的编辑手段

在磁带编辑出现之前,电视业采用的是电影胶片剪辑的制作方法。胶片剪辑的方法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却有一个磁带编辑所不具备的优点——剪辑的非线性特点。电影胶片剪辑能按任何顺序将不同素材的胶片粘接在一起,可随意改变顺序,随意剪短或加长其中的某一段。这实际上就是低层次的非线性编辑。只不过这种剪辑方法精度较差,效率较低,费用太高,因而最后自然被电子编辑淘汰。

中央电视台建台初期,所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都是先用16毫米摄影机拍成胶片之后,按照传统的电影制作工艺流程在台内进行制作加工的,少不了要经过冲洗、剪辑、制作的若干环节。当时,一般一条新闻从拍摄到录制完成,快则一两天,慢则三五日,经过许多工序后才能与观众见面。由于编辑画面与声音的设备不能同步,胶片与录音带的速度不能同步,声音和画面不一致,口型对不上声音的情况司空见惯,所以当时的新闻节目不论其内容是否需要,一律配上背景音乐,用以转移人们对口型与声音是否同步的注意力,直到1978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ENG设备为止。而各省电视台取消使用胶片录制新闻节目的时间则是1981年7月1日以后的事情。

(二)磁带简单对编:电视新闻编辑迈出的重要一步

经过胶片阶段之后,线形编辑技术被发明和应用,电视编辑手段出现重要变化。线性编辑指的是磁带编辑方式,又称为电子编辑。它是指用电子手段按要求将拍摄的素材重新连接成新的连续的画面。该种编辑的执行系统可以是一录一放加编辑控制器,也可以是多部录像机加特技动画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工作过程通常是先用“组合编辑”将素材按顺序编成新的连续的画面,然后再用“插入编辑”对某一段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但是想要去除、缩短、加长中间的某一段就不可能了。除非将那一段以后的画面全部抹掉重录。这个过程就好比打字。用打字机打的文稿,中间是不能像计算机那样进行插入和修改的,因此这种编辑方式称为线性编辑,线性编辑是由处理信号的模拟性和存储介质的线性特性决定的,其最大的缺陷是修改不便和多代复制后母片损坏的不可避免。

简单对编(线性编辑的一种)是自ENG制作方式出现之后建立的“一对一”自编系统。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的ENG设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胶片式电视新闻制作方式,完全采用电视特有的编辑方式,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目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磁带简单对编是基本层面的“一对一”自编系统,主要是对前期采录的原始素材进行一般性的编辑和剪接,或者完成其他格式、制式新闻的转录,以便统一播出线上的放像格式。在对编系统中先后有模拟复合VO/BVU、分量Betacam/M2两种系统构成。现在我国以Betacam以及数字系统DVCOM、DVCPRO占主导格式。

以简单对编为起点的传统线性编辑,是录像机通过机械运动使用磁头将25帧/秒的视频信号顺序记录在磁带上,在编辑时也必须按顺序寻找所需要的视频画面。在新技术不断被用于电视新闻编辑实践的今天,对编技术并未被淘汰,不过一般只是用于初编,也就是说初步地把所需的素材进行采集和整理,其方法是先在机器上设置一个入点,然后按播放键,播到你认为可以的地方,再按下出点,中间的一段素材就是你所需要的画面,你就可以采下来备用了。

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在插入与原画面时间不等的画面,或删除节目中某些片段时都要重编;而且每编辑一次视频质量都会有所下降。

(三)磁带复杂编辑:电视新闻编辑的二次飞跃

磁带复杂编辑原理与磁带简单对编原理并无二致,只不过磁带复杂编辑是指多机联动的“多对一”的编辑系统。它由两台以上的放像机、一台录像机构成。该系统是对“一对一”编辑系统的发展。在“多对一”编辑系统/特技系统中,可以考虑选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动画工作站系统,这样,制作人员可以及时地制作配合新闻播出的地图、示意图、表格、图片等预播内容。这使新闻信息和节目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大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较好地体现编辑对节目结构的设想。

但是,无论是磁带简单对编还是磁带复杂对编,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1)ENG素材难以共享;(2)新闻编辑程序复杂;(3)信号从开始记录到最终播出产生衰减;(4)播出时磁带录像机一旦出现故障,就必然造成播出事故;(5)新闻磁带不好保存。

(四)非线性编辑:电视新闻编辑走向成熟的标志

非线性编辑(即电视编录的数字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AVID公司于90年代初首次推出了用于电视节目制作的多媒体系统,它是计算机与视频技术数字化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线性编辑系统相比有许多优势:

第一,可以任意反复编辑,多代复制信号损失极小。除编解码、A/D(模/数)和D/A(数/模)转换、压缩与解压、文件格式转换会引起一些信号损失外,其他任何处理都不会使信号质量下降。

第二,由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平台,实现了实时字幕、动画特技处理,所有的处理一次合成,所以能使节目质量保持很高的水平。

第三,由于采用时间码记录检索,实现了素材的随机存取。所以可以方便地浏览素材和搜索编辑点,可以进行任意修改或插入,尤其适应滚动电视新闻播出的需要。

第四,设备实现了一体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和开放式软件设计,比传统线性编辑设备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同时由于硬盘非接触式的读写方式,寿命长,以实现机器的无磨损运行,使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音频信号进行A/D(模/数)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然后进行编辑处理。由于硬盘可以满足在1/25秒内任意一帧画面的随机读取和存储,从而实现视音频编辑的非线性。非线性编辑系统将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机、数字特技、录像机、录音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图形创作系统等设备集成于一身,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像和声音,再将编辑好的视音频信号输出,通过录像机录制在磁带上。能够编辑数字视频数据的软件也称为非线性编辑软件,如Premiere。

非线性编辑与计算机处理其他数据文件一样,在微机的软件编辑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多次反复地编辑和处理视音频数据。在实际编辑过程中是对编辑点和特技效果的记录,因此任意的剪辑、修改、复制、调动画面前后顺序,都不会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克服了传统设备的致命弱点。加上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小型化,功能集成度高,与其他非线性编辑系统或普通个人计算机易于联网形成网络资源的共享。

专业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处理速度高,对数据的压缩小,因此视频和伴音的质量高。此外,高速度还使得专业级的特技处理功能更强。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系统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低档产品已经可以进入家庭,只要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加一套视频模/数转换卡,再加一套编辑软件如Premiere就可以实现。

视频非线性编辑设备随着可录光盘和硬盘的介入,其应用得到了扩展。由于光盘和硬盘是平面检索,寻址快而准确,录放时工作头不接触盘片,没有磨损,反复录放图像质量不会降低。非线性编辑的巨大推动还在于视频码率压缩,码率压缩技术的进步使低码率下仍有很高质量的图像,这样就使光盘或硬盘的容量不再是制约使用的瓶颈。而且码率压缩可以很容易实现时间轴上的压扩。在对存储于光盘或磁盘中的素材进行非线性编辑时,只需要定下素材的长短并按连接的顺序编一个节目表,即可完成对所有节目的编辑。记录在硬盘上的数字信号具有随机存取的特性,节目或素材的搜寻可以瞬间完成。

非线性编辑不仅方便实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编辑质量。过去,想做一些叠加画面较多或者特技效果较多的节目时,常常因操作复杂及多次复制所带来的图像质量下降等问题而苦恼,因而不得不放弃,留下诸多遗憾。有了非线性编辑系统,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目前,美国许多电视台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线和离线非线性编辑来提高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娱乐节目的虚幻性以争取受众。

但是,现在许多电视台仍然使用磁带录制电视节目,因此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掌握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同时,熟练地掌握磁带对编(包括简单对编和复杂对编)技巧。由于传统的新闻制作播出设备一般都为独立的模拟设备,对于新闻制作这样的工作程序,若仅是将相应的模拟设备更换为数字设备,使用独立的单台非线性编辑系统,不仅难以提高效率,反而会影响新闻播发的时间。因为把节目录入硬盘剪辑之后,还要再转录出来串成播出带,工作程序并未简化。只有将数字设备纳入网络化后,才能真正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新闻制作播出的效率,减少错误,降低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