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使用“如果……那么……”的论证形式,把在第四步(文献研究)中获得的诸多论点与第五步(文献批评)相结合,得出一系列结论。试着连接这些相互关联的命题:“如果这就是我们对这一主题的了解,那么根据研究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下述推断。”这些暗含的结论即成为文献综述的主旨论点。链式推理是建立“如果……那么……”式论证的逻辑模式,而文献综述就是依靠这样的论证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运用链式推理的模式(正如第四章所讨论过的那样)来绘制某项研究的两次论证的示意图。论证的情节过程可以用下面的逻辑图来表示(见图5.1)。
图5.1 文献综述案例
图5.1中“如果”部分的论证描述的是第四步(文献研究)中的发现式论证过程。这一步骤收集实证性的数据,以确定有关研究课题的已有知识。发现式论证所得出的论断从本质上来说是中转性质的,它连接发现式论证与支持式论证,构成论证后者的前提。如图5.1所示,C1既是第一次论证的结论,也是第二次论证的前提,同时又将成为本章中文献批评环节的基本论据。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图5.1中“那么”部分的论证。你可以运用前提(即有关已有知识的说明)来回答研究的初始问题: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关这一研究课题的X知识,那么X知识能怎样回答我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即是支持式论证,而其结论(C2)即是文献综述的主旨论点。
图5.2描述了链式推理如何建构“如果……那么……”的推理模式,为文献综述做出论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次论证。其中,在文献研究环节构建的是发现式论证,在文献批评环节构建的是支持式论证。请注意,发现式论证过程所得出的一系列复杂论断,正是文献批评中支持式论证的基本论据。
支持式论证基于“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由发现式论证所得出的主要论断是成立的,那么必须为研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答(论题)。由于支持式论证是一种带有隐含意义的论证,因此论证模式必须证实这种隐含性。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如果下雨,那么带伞”示例中所看到的那样,生活经验的隐含逻辑证实了“带伞去上班”这一命题的合理性。这种生活经验运用“结果”与“方法”的推理模式来论证其合理性,即:“如果现在正在下雨,而我们不希望被淋湿,那么经验告诉我们,带上雨伞是满足这一结果的适当方法。”这个例子说明,支持式论证还需要运用发现式论证所得出的复杂论断回答研究问题。能否成功地证实论点,这取决于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隐含推理是否正确。
图5.2 文献综述研究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