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口渴难耐之际碰到一个赶骆驼的老人,骆驼上放着一大袋水。于是他们便向老人讨碗水喝。老人却仅给予他们每人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在老人走后,一个劲儿地抱怨老人吝啬,有那么多水,却只给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将半碗水泼掉了。而另一个虽然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解除饥渴,但还是怀着感激之情喝下了这半碗水。他们又往前走了很远,也没有再碰到水源,而前者因为拒绝喝半碗水而死在沙漠中,后者因为喝了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是的,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
请以“拥有感恩的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中国人历来讲究“知恩图报”,主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感恩”的范围是广泛的,但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提示语:“恩惠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接受。嫌弃或者拒绝,不仅会失去帮助,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提示语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立意的方向。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文章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成长;感恩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不要因“恩惠”的小而丧失感恩之心;等等。
范文展示
母亲讲的三个故事
◆余 丹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大都仿佛远行列车上的乘客,渐行渐远,但有三个故事却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它们曾那样深刻地告诉我一个道理:知恩图报。
(一)深海中的鱼
传说在广阔的深海里有一种鱼,雌鱼产卵后,眼睛会失明,不能再去寻找食物。在这期间如果没有食物,雌鱼就会饿死。为了母亲不致饿死,那些刚孵出的小鱼,就成群结队地游到母亲的嘴里,心甘情愿地让母亲吃掉自己。其实,它们何尝不知道这是在用生命奉养自己的母亲?(以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鱼行为的高贵。【反问修辞】)可是,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下去。一个月后,母亲终于复明了。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头英俊的大象,它高大的身子像堵墙,它粗壮的四肢像四根木桩。有一天晚上,它出去散步,碰到一只掉在陷阱里的老鼠向它求救。大象疑惑地说:“你怎么会掉到陷阱里?”“一只野猫追我,我一不小心就掉进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学生张自强说:来了!”老鼠沮丧地回答。“好吧。”好心的大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陷阱,老鼠顺利地爬了上来。“我要报答你!”站在大象的脚边,老鼠大声说。大象哈哈大笑着走了。有一天,大象被猎人网住了,第二天就会被运走,它伤心极了。那只老鼠听说后,集合一群伙伴不停地啃网绳,终于在天亮之前救出了大象。
在写人、写景的时候,我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抓住特定环境的特征,抓住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突出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书生和蚂蚁
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个书生和几位同乡进京应试。他们在一座破庙里歇息并拿出干粮来吃。正吃着,书生发现他的馒头上有一只小蚂蚁,他轻轻地把它捏下来。同伴们都喊:“捏死它,偷吃我们的干粮!”书生摇了摇头,轻轻地把它放在地上,对它说:“去吧,可怜的小蚂蚁!”(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使书生和同伴形成对比,鲜明地揭示了书生善良的品质。【对比修辞】)蚂蚁停留了片刻,飞快地爬走了。考完后,书生突然想起其卷中“主人”的“主”字少写了一点,成了“王人”,气得捶胸顿足,直呼今年无望矣。但榜发下来,这位书生却高居榜首。原来小蚂蚁知道这件事后趴在了试卷上,主考官没看出来。
我常常想起这三个故事,也常常想起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孩子呀,做人要知恩图报。我崇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高尚,我敬佩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意。也许以后的人生路我会走得坎坎坷坷,但无论身处何境,我都不会放弃一种美德——知恩图报。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构思新颖:文章的构思新颖别致。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承、转”之法,而是从容不迫地讲述三个“知恩图报”的小故事,在饶有趣味的叙写中阐明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首尾呼应:文章开头用精练的文字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并紧扣材料提出了观点——知恩图报。结尾引用名言警句,概括故事的内涵,呼应开头观点,使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深刻。
落红的誓言
◆代 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大地的感恩;“羊有跪乳之情,乌有反哺之义”,这是动物对父母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对知音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才创造了人世间许多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充满温情。
我们赚的钱多了,人情味却少了;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通过对比,形象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感恩之心却越来越淡漠的残酷现实。【对比修辞】)
然而,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于人心的荒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一幕幕感恩的动人场景,这些场景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牺牲的战友的感恩;让118名贫困生重返校园,是丛飞对生己养己的父老乡亲的感恩;田世国捐肾救母,是儿女对父母三春晖的感恩;带着病残之躯日行百里,对伸手援助自己的人说声谢谢,是黄舸父子对付出关爱的人的感恩……
正是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传承着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传统。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绝的风情。感恩是一首古老的歌,唱起来才知道清韵袅袅;感恩是一杯醇香的酒,品完后才知道余味无穷;感恩是一把风雨中的伞,撑开后才知道无风无雨。(以三个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整齐,感情强烈,形象地写出了感恩的力量。【比喻、排比修辞】)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懂得感恩,学着去感恩,冰冷的世界才变得温暖,单调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学着去感恩,回应着恩情,将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传递,让每一个苦难的心灵接受爱心的滋润,这世界将因感恩而美丽!
拂去世俗的尘埃,让我们尘封已久的感恩之心焕发它的光彩。
只有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方可欣赏、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
携一颗感恩之心上路吧,学会感恩,让感恩后的幸福长留心中,纵然有一天成了落红,我依旧要化作护花的春泥!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立意高远:文章以优美的笔触写出了感恩的作用,揭示了现代社会对感恩的渴望,在文章的结尾以“纵然有一天成了落红,我依旧要化作护花的春泥!”抒发了对感恩的向往,立意高远。
(2)语言优美:在文章的表达过程中,作者不但通过引用的修辞手法来阐释感恩的内涵,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大地的感恩”;还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拥有感恩之心的重要作用。整篇文章文采斐然,生动优美。
幸福荷包蛋
◆姚雁晓
小时候,我被外出打工的爸妈寄养在伯母家。尽管伯母一家对我很好,但爸妈不在身边,我的感觉很微妙:孤独时有一点怨,怨爸妈远离;更多的时候,年少不知愁的心却馋着荷包蛋,妈妈做的白是白、黄是黄的荷包蛋,那可是伯母家从未有过的美味啊!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每天都会为我煎两个荷包蛋。每次我都吃得差点连舌头一块吞下去。妈妈做得一手好饭菜,而最绝的就是荷包蛋。
每天早晨,我跟在妈妈的身后,看她熟练地系上围裙,架起铁锅,打蛋,起锅,单面六秒,双面九秒,摊出来的鸡蛋,白是白,黄是黄。(通过描写妈妈做荷包蛋的动作,形象地写出她高超的做饭技术。【动作描写】)
之后妈妈就会端着盘子走到餐桌边。常常是妈妈刚一放下盘子,我就抓着筷子到了。来不及脱鞋,迫不及待的我就爬上了椅子,由于个矮,跪在椅子上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甜香而不油腻的荷包蛋,真是世上顶级的美味。
爸妈走后,我在伯母家,有很长一段时间吃不到妈妈做的荷包蛋,我就像突然间丢失了自己最心爱的洋娃娃的小女孩,情绪低落。
后来,我想到了安慰自己的方法:自己来做荷包蛋!
于是,瞒着伯母一家,我悄悄地买了一个小平底锅,在伯母家人都外出的时候,找出鸡蛋,偷偷地试做。我想,凭我的聪明和灵巧,一定也能做出妈妈做的那种好吃的荷包蛋来!
待到动起手来,才发现自己笨手笨脚的。手忙脚乱的我差点被滚油烫到。但是,我没有丝毫泄气。当我终于将那堆勉强称为荷包蛋的东西装上盘子的时候,我已经能体会到妈妈每天做饭的辛苦和不易。妈妈,女儿不会再怨你,等你回来,让女儿为你煎荷包蛋。
几次练习后,我做的荷包蛋已经不错了。当我能在伯母家公开自己的手艺时,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每个周末有空时,我都会自告奋勇地下厨,为伯母家每个人煎上两个荷包蛋,可是,我自己却从来不吃。尽管端上桌的荷包蛋也能得到他们的夸赞,我却知道和妈妈做的还有很大差距。究竟差的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自嘲道:“姜还是老的辣啊!”
终于有一天,妈妈回来了,我也吃上了久违的荷包蛋。对,是甜,这种甜在我做的荷包蛋里是没有的。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我先把糖化开放在油里,之后再煎鸡蛋。甜味入蛋,却没有丝毫的糖粒。我试验过了,这需要在一个星期前备好加糖的油,这样才会甜而不腻。”(通过对妈妈做荷包蛋放糖这个细节的叙述,写出了她对“我”细腻周到的爱。【语言描写】)
我的心一颤,我想妈妈,妈妈却在回来的前一星期已经备好这样的油。这一勺油做出的荷包蛋承载了妈妈多少的爱啊!
从那以后,过去丝毫不过问家事的我变了。我细心制作,让妈妈也能吃上一流的荷包蛋,我给它起了名字,叫“幸福荷包蛋”。因为我发现,当我怀着感恩的心去做,先用一勺油化开一勺糖,做出的荷包蛋甜味更入心!不然,妈妈为何笑得那么甜蜜呢?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感情真挚:作者记叙了自己学着妈妈做荷包蛋的故事。虽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文章的语言中融入了对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真挚自然,让人怦然心动。
(2)细节描写:文章的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感情激荡的抒情,但是却能打动读者。这源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在细节中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对妈妈做荷包蛋过程的描写和“我”听过做法后的心理描写。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真实而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