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实践目标: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

行为实践目标: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素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据,而行为是人格素质的外在表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个体目标与行为实践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是指通过政治教育和实践使当代大学生养成某种反复持久的、习以为常的政治行为。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两个目标标准,其一社会目标,它以政治文明为核心;其二为个体目标,它以理想人格为目标,二者区别明显。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实现目标的问题了。这就是要寻找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还必须思考如何制定一个行为实践的目标,从而引导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

无论是社会目标还是个体目标,毋庸置疑,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进一步说,一般情况下人格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素质与人格行为是相互统一的、基本一致的。人格素质是行为的内在根据,而行为是人格素质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人格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往往因为有相应的人格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个体目标与行为实践目标的内在一致性。但是,在有的条件下,人格素质与行为实践也会有差异和不一致。一般地说,好的人格素质会产生好的行为实践,但是,在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好的人格素质也会产生一般的行为实践,还可能产生较差的行为实践。相反,在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人格素质较差的人也可能产生比较好的行为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好人做错事或产生消极行为的事屡见不鲜;而人格素质较差的人,产生积极行为的事业是时有发生。可见,在有的条件下,人格素质与行为实践之间也存在个别的不一致性。这主要是由于人的思想认识具有滞后性、可变性和人的情感、心理可以调适等原因造成的。正因为人格素质与行为实践并不是完全等同的、绝对一致的,因而,要使当代大学生经常产生正确积极的政治行为,圆满完成各种政治实践任务,不仅要下功夫培养高尚的政治品德、政治素质,而且要下功夫引导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实践。对于人格素质好的有必要引导和指导其行为,而对于人格素质较差的人,更有必要引导和指导其行为。舍此,便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完成各种政治实践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个体发展目标与行为实践目标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学校比较强调人格素质目标,其他社会单位比较强调引导行为目标,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无论高校,还是其他单位,还是整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必须包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塑造共产主义理想人格和引导行为实践三项目标,并使这三个方面紧密配合、融为一体。

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是指通过政治教育和实践使当代大学生养成某种反复持久的、习以为常的政治行为。按照行为的定义,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内在人格力量变化的外在表现。这种在一定环境影响和刺激下的内在人格力量变化,就是大学生自身的一种主体行为选择,是大学生在环境给他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中间,进行取舍,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动机,并使其外化为行为。因此,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大学生自身在外界环境给他提供的多种可能中间选择的结果。他选择了哪种可能性,便产生哪种行为。他选择了真善勇美的可能性,便产生真善勇美的行为;他选择了假恶怯丑的可能性,便产生了假恶怯丑的行为;他选择了积极主动的可能性,便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他选择了消极被动的可能性,便产生消极被动的行为。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于自身对环境提供可能性的选择。环境每时每刻都给大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大学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行为选择。不管他选择的结果正确与否,也不管他是否情愿,他都必须在环境给他提供的行为可能性中间进行选择和决策。大学生的行为的本质就是对环境提供的各种可能性的选择和决策。

从根本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政治行为上的目标,就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无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选择正确和积极的政治行为,不选择错误和消极的政治行为。所谓正确的和积极的政治行为,就是真善勇美的行为。选择真的行为,就是选择符合真理和规律的行为,不选择假的和荒谬的行为。选择善的行为,就是选择符合道德原则和政治规范的行为,不选择恶的行为。选择勇的行为,就是选择勇敢进取、开拓创造的行为,不选择懦怯退缩、消极保守的行为。选择美的行为,就是选择符合美的原则和规律的行为,不选择丑的行为。人的行为都是具体的,在每一个具体行为中,正确的和积极的政治行为,即真善勇美的行为都有具体的含义和内容。要使当代大学生在具体环境下的具体行为实践中,选择正确的和积极的政治行为,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判断才行。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是极为复杂、千变万化的,大学生的行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考验。因此,不仅要鼓励大学生靠自身的努力作出正确判断,而且还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其进行具体的、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行为的目标,就是要在具体的、复杂的和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帮助和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和积极的政治行为。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社会整合的效果,它对一个国家社会秩序的和谐、社会制度的稳定以及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的指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向心力,有极其迫切的必要性。它能减低社会协调成本,达到整合社会力量的目的。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不仅仅是教育,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方式。

【注释】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82.

[2]李元书.政治发展的涵义、特征和研究意义[J].学习与探索,1996(6):69-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