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表述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行为目标的表述问题,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是自行为目标的主张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领域,特别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可以说有多少赞成者,就有多少反对者。反对行为目标者认为,使用行为目标会忽视重要和不可预期的学习成果,妨碍偶发教学,遗忘学生行为改变以外的目标,完全以成果评定教师绩效,机械地测量行为会降低人性,精确计划行为结果会造成不民主。

二、行为目标的表述

关于行为目标的表述问题,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问题有行为目标表述需要包含的要素,行为目标的优、缺点,以及行为目标表述的方法等。

(一)行为目标包含的要素

行为目标应当包含哪些要素,人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两要素说”、“三要素说”和“五要素说”等不同看法。

1.两要素说

泰勒提出:“教育目标最有用的形式,是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又指出该行为可运用于哪些生活领域或内容中。如果你曾考察过很多有关教育目标的陈述,它们看起来既清楚又能对教育计划的制订起指导作用,那么,你就能注意到,其中每一种陈述确实同时包括了有关目标的行为和内容两方面。”[35]例如,“培养对现代小说的鉴赏力”这个目标,“培养鉴赏力”指明了一种行为,同时,提到“现代小说”,又指明了在什么内容中运用鉴赏力。

2.三要素说

马杰认为,有效目标的表述仅仅包括行为和内容是不够的,应该包含“行为”、“情境”和“标准”三个要素。[36]其中:“行为”是指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学生在学习的终点所表现出来的,如“说”、“写”等;“情境”是指行为所发生的背景,包含时间的限制、使用的材料与设备、特别的指示和说明等,如“在1小时之内”、“不得参考任何资料”等;“标准”是指衡量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成功与否的依据,如“部分答对”、“熟练背诵”等。

3.五要素说

基布勒(R.L.Kibler)等人进一步提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括五个要素[37]:①行为的主体——学生或学习者;②实际的行为,例如写出、列出;③行为的结果或内容,例如一篇文章、小说;④行为的条件,例如1小时的平时测验;⑤成功与否的标准,如答对了90%。

台湾学者饶朋湘等人曾依据行为目标表述的要素,编写出了目标范例:①能说出(行为)三角形的特征(结果);②能在15秒内(标准)跑完(行为)50米(结果);③能用笛子(条件)吹奏(行为)国歌;④能用自己的步长(条件)测出(行为)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结果);⑤能利用字典(条件)在10分钟内(标准)查出(行为)本课所有的(标准)生字字意;⑥能运用三原色(条件)调出(行为)四种以上(标准)的中间色(结果)。[38]

(二)行为目标的长处与不足

主张行为目标的人都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必须写出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还应是具体的、特殊的、可以观察的,所以要摒弃含糊的、概括的行为动词。但是自行为目标的主张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领域,特别是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中,可以说有多少赞成者,就有多少反对者。

反对行为目标者认为,使用行为目标会忽视重要和不可预期的学习成果,妨碍偶发教学,遗忘学生行为改变以外的目标,完全以成果评定教师绩效,机械地测量行为会降低人性,精确计划行为结果会造成不民主。不但大众不易理解,而且由于表述不易,教师也甚少使用,尤其在艺术及人文学科中表现明显。

但是,忽视重要及不可预期的学习成果,是因为教师未做适当的选择,自己局限于基本目标;精确目标并未限定方法,偶发教学的使用仍取决于教师的经验、能力;学校旨在教导学生,能引起学生行为改变,教师便成功了;目前已有的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的研究,忽视了人性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民主固然重要,社会并不希望青年越出“常轨”,故必须有计划地引导其发展;精确表述目标,可使大众知道教育工作者的所作所为,以便进一步抉择;教师很少用行为目标,并不意味着应该不用,表述上的困难可以设法解决,可以设想组织邀请专家建立目标库,供教师参考使用;人文、艺术科目也有判断标准,教师仍有责任建立明确的目标。

总之,人们指出的行为目标比较严重的问题有误解学校教育功能、忽视表现性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目标精细层次的选择、忽视情境领域目标和其他领域的高层次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