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4-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公共危机沟通,及时公布公共危机的发生变化情况和应急处置救援情况。因为公民拥有知情权,有权利知道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进展情况、实际效果以及处置措施可能造成的影响。

6.1.2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危机产生的威胁和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如对生命、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在应急处置与救援时要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把挽救生命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高度关注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2)快速高效原则。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一般都是严重状态,而且具有扩散效应,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易引发更大的危机。所以,当公共危机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控制并解决危机,要最大限度降低危机对于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同时,对引发或者影响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防止危机的衍变和扩散。

(3)主动公开原则。在公共危机发生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公共危机沟通,及时公布公共危机的发生变化情况和应急处置救援情况。因为公民拥有知情权,有权利知道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进展情况、实际效果以及处置措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政府及时、如实公布相关信息,能有效地减少公民的疑虑和消灭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能够安抚人心,有利于民众配合政府的应急工作,也有助于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4)科学应对原则。也就是要尊重和依靠科学,强化专业处置,在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各种高科技成果,发挥应急专家“外脑”的作用,避免不顾科学地蛮干。同时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装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现公共危机的专业处置,使公共危机处置能够依法、科学、有序地进行,进而减少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否则会适得其反,公共危机的危害就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5)统一指挥原则。公共危机的危害是综合性的,常常涉及多个领域,所以,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需要跨部门甚至跨地域调动各种应急资源,因而必须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实现资源的整合,避免各自为战,确保政令的畅通。其中,统一领导的关键是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应急的合力

(6)社会参与原则。公共危机往往因其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超出了某个政府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而且公共危机危及社会公众,在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政府单打独斗的效果一般是不理想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同心协力来应对公共危机,其效果才是最好的。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形成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的网状化格局,实现公共危机应对效果的最大化。在全球性公共危机如极端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的应对中,还必须强调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7)次优选择原则。由于很多公共危机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决策者是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有限信息的情况下制订应对措施,本质上是非程序化决策,决策风险非常大,而且与决策者的个人判断能力和相关经验密切相关,这时候的危机决策难以做到全面性、正确性,决策失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危机决策与应对措施一般是一种次优选择。为了保证应急处置和救援的有效性,必须在平时培训和提高危机决策人员的领导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