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制社会的道德目标和要求

法制社会的道德目标和要求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法律也常常把一些道德规范,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直接转化为法律规范。因此,我们要建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社会,不能脱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培养人们树立“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

三、法制社会的道德目标和要求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法律刑罚整顿、约束民众,虽然暂时可使民众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德治与法治就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从一定意义上看,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道德建设则是重在教育那些还没有违法犯罪的人,使之知道哪些行为是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从而避免其违法犯罪。有些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只能由法律来调整,由国家机器来监督实施,违者必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些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由社会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良知来监督实施,违者受到相应的道德谴责。比如,在“非典”时期,有的医务人员临阵辞职,在汶川地震中,有的老师发现地震自己立刻逃之夭夭,弃学生于不顾。这些行为,从法律上不好追究责任,但道德上要受到人们谴责的。有些道德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所信服和遵循时,法律便成为保障道德失范后的社会秩序的盾牌。如缺乏诚信的经营意识,制作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此可见,在法制社会中,首先道德是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的基础。从古到今,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总是息息相关、互相渗透的,有些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基本道德规范,往往就是法律规范的直接渊源,国家也往往把某些道德规范直接赋予法律效力,确认为法律规范。社会主义法律也常常把一些道德规范,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直接转化为法律规范。

其次,道德是实行法治的基础。法治是人类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法律化的产物,它的使命是为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提供一套健全的、科学的“游戏”规则,实现法律对社会的统治,即法治。但是,实行法治并不是简单地指制定大量的法律法规,也不是仅仅指依法办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法治能把无数个王宝森、成克杰送上断头台,却无法培养出一个孔繁森。因此,我们要建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治社会,不能脱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必须要培养人们树立“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道德情操。

思考题

1.社会如果没有法律会是什么样子?法律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自己在道德和法律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