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已经发布了多个重要文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的规范体系。
现在,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基于“基本道德规范”,把“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道德方面的基本特征,从而把它提到了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目标价值的突出地位。这对于已经形成的规范体系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先来看“诚信友爱”的基本特征。胡锦涛总书记的阐述是:“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我们看来,他给出的不是一二个基本规范,而是一种基本的道德状况、一种基本的社会精神和道德和谐的理想状况。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分属于不同层次,“诚”指的不是“诚实”,而是“尽心”或“尽己”。如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涉及的是天人关系,达到了天人合一就是诚。因此,诚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信”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思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对他人许下的诺言应当履行,但这个“信”只限于特定的人即朋友,如《论语》中曾子一日多次反省的那样“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是以互以对方为重的朋友关系为前提和本位的。至于陌生人之间,因为不存在这种关系,所以也不存在“信”的义务。
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要求来看,传统天人合一的诚,属于个人道德理想层次,不是社会和组织对个体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朋友本位的传统诚信,一方面排斥陌生人关系、偶然的市场交易关系,另一方面也有碍熟人之间的公平交易,因此要有适用于现代经济关系的诚信规范。对传统诚信所做的现代性转型的结果就是:舍弃传统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之诚作为基本道德要求,将传统狭隘的朋友之信扩大为适合非熟人社会的普遍之信,按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尊重和信守来重新界定诚信,即把诚信理解为是对维系社会、市场和各种交易的法律法规契约准则的尊重和信守,使之适用于所有公民、所有市场主体。这种诚信又叫规则诚信。我们现在讲的“诚实守信”所要求的就是规则诚信。不过,这种诚信还是有局限性的:它所尊重和信守的是规则、是合同,因此实际上相信的是法律法制机构,因此这种诚信是不用讲“关系”的。
从胡锦涛总书记对诚信的阐释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来看,他所说的不仅仅是对规则的信守,还要求有类似于善良人们之间的友谊这样的关系:互帮互助,因此还依赖的是社会成员的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尽管没有法律保证,信赖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因而不确定,但人的品质却是持久的经受得住考验的。一个具有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的人,是一个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同类具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人力不能左右的原因,是不可能做出不守信的事来,更不可能故意欺骗失信,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而反之则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对诚信的这样理解,还含有对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谅解、理解的要求。这对于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他对诚信的阐述中,与学术界对诚信的解释不同,首先提到的是全社会的互帮互助,然后才是诚实守信。
关于“友爱”中的“友”,原指的是“兄弟相敬爱”,如《尔雅·释训》中:“善兄弟为友。”后来“善”也用于朋友之间。尽管朋友一词用得非常广泛,也包括生意上的朋友。但是同“信”一样,“兄弟相敬爱‘这样的’爱”,一般也不真正用于非朋友陌生人。此外,尽管“善”兄弟为“友”,友善也可以理解为友爱,但在日常用法中,友爱与友善也不完全相同。友善主要指与人为善的态度,友爱还包括友善的情感,它具有构成一种深情的关系即友谊的潜力。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友爱的使用也发生类似“信”的变化,即更为广泛,而不限于同胞手足和好朋友之间,例如扩展到对海啸受害地区灾民的慰问救助等。同“诚信”一样,胡锦涛总书记对“友爱”的解释也包括多重含义:“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首先讲的是“友爱”,而不是“友善”,因此突出的不只是友善的态度,而且包括友善的情感。其次,这种友爱还是平等的、对所有人的、普遍的。应该理解,它并不否定亲人之爱、熟人之爱、情人之爱,这些爱对于各自的关系都非常重要,不是要用“兼爱”去否定这些特殊的爱,而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需要有一种普遍的、基本的、彼此友善相待的态度和情感,这种友爱使非亲非故者也能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善待。最后,融洽相处、友善的态度和感情有助于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了解和保持融洽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平等友爱的前提是承认人都是平等的,有平等对待的权利。因此,尽管友爱动之以情,但基于的还是理性,要求以承认人的权利的普遍平等为前提。这种普遍平等、与人为善的态度和情感方式,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诚实守信是对自己所承诺的事情的信守,平等友爱是用友善的态度和情感对待所有他人。涉及个人社会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就是自己如何行为,另一个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互帮互助和融洽相处也是个人社会生活最需要的人际交往价值。因此,用诚信友爱来要求自己是社会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诚信友爱的社会,也是个人最需要的社会价值。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经常持久的行为方式。诚信友爱成为人的道德品质,社会大多数人都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成为社会经常持久的行为方式。它们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保证。人的职业可以变动,居所可以迁徙,但是只要有这种品质在,就有了社会生活可持久依赖的行为基础。所以,诚信友爱作为个人道德品质是社会最需要的,作为社会价值是个人最需要的。它们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所有现代社会都认可的基本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