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标和原则·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

目标和原则·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反映了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会保障不能就社会保障谈社会保障,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确定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规范。

第二节 目标和原则·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一方面是广义的,着眼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性,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为此,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狭义的,即社会子系统的良性运行。为此,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公平与正义,完善社会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反映了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会保障不能就社会保障谈社会保障,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来确定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规范。

一、社会保障要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

社会保障是构建市场经济功能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于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需要有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且更需要有政府的调控,尤其需要将市场机制与政府适当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使社会保障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要使社会保障的发展不能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因过分追求社会公平而严重损害经济效率的现象。

(二)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国家必须保持供求的均衡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要求有巨额的资金作保证,因此,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能够很好地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当经济处于强劲增长时,失业率下降,社会保障的支出相应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存规模因此而增大,从而抑制社会需求的膨胀;当经济处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相应增加,从而加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扩大消费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刺激消费,推动内需,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在消费之余免去为生老病死进行积累的后顾之忧,从而保持社会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社会保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储蓄率,继而影响投资规模,从而改变资本积累速度

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一种个人的经济行为,也是整个经济运转的结果。个人储蓄可以汇成宏观储蓄,为社会积累提供货币资本条件。储蓄是投资的物质基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手段。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资金筹集的影响,因为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会直接减少个人和企业的收入,从而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其次是社会保障资金的储存过程对储蓄的影响;最后,社会保障费用的支付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必须减少储存量,但同时会增加公民个人的购买力,促进消费的增加。此外,社会保障对投资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基金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消费基金,在发放给遭受风险的劳动者以前,它是一笔重要的投资资金,能够为资本市场提供巨大的动能,从而成为影响社会总投资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保障要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就是对社会分配的参与,通过其分配机制的特有功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所造成的影响,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会保障贯穿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全过程,在分配机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调节器作用。在现实经济生活巾,由于人的智力、体力不同,以及分配准则和机会的不等,社会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形成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通过强制手段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一些特殊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或者是以向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费或征税的方式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统筹使用,对于有困难和需要的人予以救助。

社会保障通过对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影响。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生产保障,维持其基本生活,使劳动力的再生产成为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必须随市场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要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适应这种变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社会保障要为社会成员在遭受各种风险时提供必要的保障。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风险,从而失去基本生活来源,使生存陷入困境。建立社会保障,能够为遭受风险的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社会保障要促进社会公平。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来说,由于其能力、背景、拥有的资源和信息的不同,在分配领域中必然会出现差异,并出现贫富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分配的不公。要实现社会公平,需借助国家力量,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别。社会保障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转移支付,使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低收入者倾斜,从而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维护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要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主要取决于人们心态的稳定,而心态稳定又来源于人们的安全感。社会保障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能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尽可能地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能够创造一个公平和合理的社会环境,最终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社会保障制度中获得利益,并对未来的生活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社会保障要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问题,而且也应该注重社会发展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保障要努力促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在经济建设上,促进解决机遇和挑战的矛盾,速度和质量的矛盾,促进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二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加快社会建设;三是促进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促进各个地区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五是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六是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七是以人为本,将人民利益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