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与融合性

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与融合性

时间:2022-09-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冲突是指在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过程中,不同范式的异质文化之间由陌生、差异所引发的碰撞或对抗的文化现象。论及文化冲突问题,不能不涉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文化冲突来源于文化差异,即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文化冲突根源于利益冲突,即利益集团的利益特殊性。同样,文化冲突反映了政治诉求的差异性。当代世界文化冲突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增强。当今世界,文化冲突的“当事方”相当复杂。

()当代世界文化的冲突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及联系亦愈来愈紧密,民族间、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由此必然产生多样性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文化冲突是文化交流中的现象和过程。

文化冲突是指在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过程中,不同范式的异质文化之间由陌生、差异所引发的碰撞或对抗的文化现象。文化冲突既是一个现象,也是一个过程,包含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文化冲突是一个多种异质文化由接触交流、到冲突融合的复杂过程。在形式上,文化冲突表现为同一种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纵向冲突、同一文化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和不同特质文化之间的横向冲突;在内容上,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方面的冲突。论及文化冲突问题,不能不涉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他们与自己有共同根源或文化的国家合作或结盟,不同文化的国家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因此,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会是对抗性的;冲突的根源主要也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因素,而是文化上的差异。虽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优越”的欧美文化征服世界其他文明的“文明征服论”,有其局限性,但是它也告诉我们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事实,即在当今世界,不同范式文明的文化价值观,对国际行为体的行为方式有着明显的指导制约作用,成为不同文明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冲突来源于文化差异,即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我们知道,文化多样性是以差异性为依据的,是文化差异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的文化标记。文化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文学和艺术、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差异导致冲突。具有差异性的不同文化在全球化大潮中,开始频繁交往接触,文化冲突随之而发。

文化冲突根源于利益冲突,即利益集团的利益特殊性。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现代新科技革命进入信息革命时代,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加之联合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跨国公司更大规模的渗透,资本的国际流动借助网络工具而快速扩散,因此,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国际化程度普遍提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所主导的“半球化”经济瓦解了。这些国家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成为新的带有全球化特色的经济成分。而由美国所主导的另一个“半球化”经济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欧盟的扩大、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和欧元的使用,欧洲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调节发展能力增强了,这势必会与美在欧的利益发生冲突,甚至挑战美的主导地位,由美所主导的欧洲市场大有离美而去的趋势。这意味着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运动及过程,在表面上看是“一超独霸”,但在实质上是“群雄四起”。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市场世界同样是多元并存。即使同是资本经济,或都属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其市场同样不是单一的。如果我们再考虑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因素,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及亚洲一些国家仍处在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的边缘地带,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仍没有实现,各国经济上的差异仍然是相当大的,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需求的差异性也是巨大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利益需求及实现自身利益能力上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经济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反映到观念形态的文化上面来,并通过文化冲突的形式彰显出来。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代世界的经济格局当中,尽管是“群雄四起”,但依旧是“一超多强”。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国家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文化扩张的手段,推行文化霸权,不能不引起发展中国家甚至比较发达国家的不满和抵制。此外,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主导力量实际上是少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深深地隐藏着一种资本扩张的“文化霸权主义”。正是这种文化霸权对其他文化的文化侵略,导致了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这种情况在“一超”与“多强”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再加之严重的两极分化,贫苦在发展中国家积累,财富流向发达国家,国际利益分配格局极其不合理,经济矛盾诱发出政治矛盾和文化冲突,导致部分文明之间的深层矛盾和剧烈冲突。

同样,文化冲突反映了政治诉求的差异性。由于经济利益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政治诉求的差异性亦必然会反映到观念形态的文化上面来,并通过文化冲突显性化。特别是在21世纪,随着经济交往和政治接触的加速和加深,文化冲突的性质、内容及形式亦有了新的特点。

当代世界文化冲突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文化冲突的复杂性增强。当今世界,文化冲突的“当事方”相当复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即所谓的“强势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美、欧、日一改过去“高度统一”的“冷战意识”,出现了意识分离、文化分裂的趋向。为了确保自身的根本利益,在制定和调整对外战略的过程中,它们各自以自身的价值取向为行为导向,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产生文化摩擦,引发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文化冲突与经济冲突、政治冲突的关系变得多样而微妙起来。一般而言,三者之间是线性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冲突必然反映到政治冲突和文化冲突方面来。但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主导民族国家利益主要因素的背景下,文化似乎成为维系国际关系的“润滑剂”,充当着文化使者的友好职能,使得经济冲突与文化合作、政治冲突与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第二,文化冲突表现形式的新变化。20世纪末以来,由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一致性方面的内容增多,加之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使得文化冲突中意识形态的色彩有被淡化的倾向,尽管同质文化自身发展阶段的纵向冲突和异质文明之间的横向冲突仍然存在,但是,同质文明之间的横向冲突显得格外突出。比如,同一宗教内部不同的派别之间、同类社会制度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冲突的主要形式。这与此前文化冲突主要是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异质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大为不同。

第三,文化冲突方式的新特点。在社会结构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是政治手段的继续,文化则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反映。因此,文化冲突必须以某种外在的显性形式得以表现和实现。大体说来,新世纪之前的文化冲突以战争这种暴力方式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和平的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往来愈益密切和深化,文化冲突的方式也更多的是以和平的方式体现出来,而辅之以战争的方式。

第四,文化权利的冲突格外引人注目。随着文化冲突在全球冲突中地位的上升,文化安全问题、文化权利问题,成为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维护人权和主权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权利是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一道精神屏障。“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精神屏障一开,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精神堤坝就会坍塌,民族精神就会瓦解,精神家园就会失落,国将不国,民族也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因此,文化权利是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继续,是国家主权在文化上的反映。由于“强势文化”的扩张,势必对相对“弱势文化”的文化生存权、文化发展权和文化参与权形成冲击甚至威胁,文化权利的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自主能力的提升,权利意识的增强,发展中的民族国家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关注自身的文化权利。文化权利的自觉是合理而健康地解决文化冲突问题、实现文化融合的必要条件。

第五,文化冲突的融合性增强。事实上,文化冲突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动力,文化冲突是实现文化融合的方式或途径之一。或者说,文化冲突往往就是文化融合的前奏。在当今世界,随着民族国家文化权利意识和文化自主能力的增强,文化选择的气度和能力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们能够在非根本制度文化、价值取向的非核心观念和科技文化等层面,对异质文化采取宽容甚至吸纳的态度。这与冷战时期的一味对抗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选择态度,有利于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有利于生成新的世界文化。

()当代世界文化的融合性

与文化冲突相伴随的是文化融合。文化交融与融合是文化碰撞冲突的结果。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呈现出大交流、大交融、大融合的发展态势,因为“只有多样性是构不成一个世界的;它充其量只构成一种由一个个碎片凑成的镶嵌品,形成一个有趣而非真正相互影响的图案。如果人类家庭相互依靠的世界要在和平与繁荣中生存下去,它就必须有某种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建立则要求在彼此了解与和睦相处的情况下采取实际行动”[20]。建构统一的世界文化的实际行动就是多样性文化彼此都有意识地实现融合,而实现真正融合的原则是彼此了解与和睦相处,因此,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文化的交融与融合是利益一致性使然。胡锦涛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全球经济保持总体增长,各类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生机勃勃,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建构和谐世界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思维方式及和谐实践理念。和谐文化、和谐思维方式及和谐实践理念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并实现人类共同利益的观念保障。

文化融合必须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第一,交流对话原则。彼此了解、和睦相处与平等对话是实现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20031210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著名演讲,提出了世界文化融合共存的问题。他说:“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人类因无知或偏见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加可怕。我们主张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正如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样,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文化也不应区分强弱,而应该一视同仁。事实上,不同文化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必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建立在共同提高基础之上的世界文化理所当然地具有和谐世界必需的文化品格。

第二,共同发展原则。调整策略,健全心态,尊重多样性,承认、尊重并宽容地对待外来文化、异质文化,积极主动地吸纳外来文化、异质文化中符合人类进步精神的有益成分,减少不同文化间的误读、误解和误伤。“由于其多样性和相互影响,所有的文化构成属于全人类的共同遗产的组成部分。……文化合作应该有助于各民族之间建立稳固和持久的关系,避免在国际关系中可能产生的紧张。”文化合作“是加强各社会之间相互容忍和理解并最终确保和平的理想工具”[21]。因此,应该摒弃冷战思维、非此即彼的极端对立思维,树立共赢、多赢的思维方式,避免出现文化的多样性在所谓强势文化的“统一”中被消解、被同化、被吞噬的危险局面。暂时处在“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应该有选择、有步骤、有限度地引进外来文化、异质文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第三,创新发展原则。文化融合需要多样性文化共同创新,“如果我们要进化成一个全球性物种,我们就必须发展一种全球性文化——一种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丰富多彩、在容忍、合作和共同目标方面一致的全球性文化”[22]。人类文化当中有许多超越狭隘的少数利益集团特殊需要的价值观念,有许多超越社会制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应该成为多样性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资源。吸收这些思想资源,结合新的实践的文化营养,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必将有新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我们现在面临一种最终的抉择:我们的未来可能是生存、公平和满足的未来,也可能是堕落、两极分化和灭绝的未来。”[23]未来世界的文化发展是生存还是毁灭,关键就在于今天人们的选择。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文化自身发展演绎的规律及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规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前途:多样文化,创新未来;多元统一,文化和谐!

[思考题]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统一。

2.文化冲突及其主要原因。

3.文化融合的原则。

【注释】

[1]转引自《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www.unesco.org

[2]转引自《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www.unesco.org

[3]《关于文化政策的墨西哥宣言》(1982),转引自[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4]参见[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参见[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7][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8][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9][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10]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5915),《人民日报2005916日。

[1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中文版)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14]转引自[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15]转引自[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16][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17]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270页。

[18]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78280页。

[19]转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www.unesco.org

[20][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

[21][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22][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210页。

[23][美]欧文·拉兹洛编辑,戴侃、辛未译:《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2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