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本质决定领导者必须不断创新
过去很多领导者曾经认为,如果他们能将事情保持在一个基本平稳的状态,他们的事业就会相当成功。保持稳定被认为是一种节省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的运作方式,而变革则被认为会扰乱组织的运作,还会浪费资源。(11)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保持稳定反而是在失去领地。领导作为组织的排头兵,作为率领、引导组织向既定目标前进的领军人物,其本质决定领导主体必须不断创新。
领导是目标的实现过程。首先,领导总是与一定的领导目标相联系,而领导目标并非是全然重复的,而常常是变化发展的,它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其次,领导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领导者需要针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创造性的方法加以解决;最后,领导活动的效果也应是进步的,表现为既定目标的实现和新成果的形成。同时,领导者要为组织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并引领下属开始新的实践活动。所以从领导活动的起点直至领导活动的终点是一个个创新的环节,也是持续创新的过程。
实现新目标需要领导创新能力。创新目标,是指领导创新主体在某一创新领域内要达到的成效,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它是创新领导行动的导向因素和衡量标准。创新是一种价值活动,没有任何价值的活动,不是创新。进行创新,无目标或目标不明确,目标过高或过低、过远或过近、过于抽象或过于琐碎,都会影响创新主体的行为和能动作用的发挥。创新目标应有战略意识。战略是领导活动的首要问题,处于各个层次上的现代领导者都要重视战略研究和战略创新,要有强烈的战略创新意识,并将基于战略创新的战略目标作为全部领导活动的核心问题。
现实中的一些变化是值得注意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决策主体日益多元化和分散化,领导力呈现出下移和扩散的趋势。领导决策也不再意味着领导独自垄断决策,而是让更多的公众、经济组织、志愿者、下属参与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公民表达自己意志和愿望的途径和渠道更加多元。被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对领导者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例如过去是领导者激励被领导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被领导者学会了自我激励。此外,工作任务的结构化、程序化、常规化,细致入微的规章制度以及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健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领导者的权力和作用。领导者权力的被替代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客观现实,但这并不是说领导者的作用大大降低。相反,它将领导者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关注组织环境的变化,从宏观上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长远战略,引导并率领组织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