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党功能的基本含义:政党功能的内涵及逻辑分析

政党功能的基本含义:政党功能的内涵及逻辑分析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党的功能往往是泛指的,是对所有政党作用的基本价值指向和共性做出的规律性总结,是政党这类政治组织性质的内在要求决定的。政党上述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是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民主政体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

一、政党功能的基本含义

1.政党功能的内涵

政治学研究认为,一定的政治结构必然产生一定的政治功能,作为政治主体的政治组织或政党,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就一定具有相应的功能。功能是政党的必备属性,政党或组织的功能可以发挥好或不好,可以有强弱之分,但没有功能的政党或政治组织是不存在的。政党的功能往往是泛指的,是对所有政党作用的基本价值指向和共性做出的规律性总结,是政党这类政治组织性质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一般而言,当代政党主要承担以下功能:

(1)利益的代表

在政党政治的条件下,政党集团或阶级利益的代表,是公民向政治系统输入信息的最为重要的渠道。大众把自己的意愿和主张提给政党,再由政党转达给国家政治系统。这个转达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归纳和输出,而是按照政党本身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取舍与系统化之后,才向国家政治系统输出。这个过程就是利益的集约过程。

(2)制定政策

现代政治的显著特征是,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政治也不断扩大化、精密化和专业化。“为了有效地处理远远超过每个决策者理解力的复杂的政治课题,如果没有保持议员之间的统一和秩序、集中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谋求充实审议内容的组织,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议会则不仅难以实现迅速的运转,而且会完全流于形式。议会把信息的收集和公开活动、政治调查活动、审议讨论活动以及立法活动的命运委之于政党。”[1]

(3)实现政治理想

政党的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就是政党的意识形态,即其政治理想为何。政党的目标、政党政策的价值取向、政党的动员力和整合力,以及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政党的政治理想来体现。政治理想在政党认同中起着灵魂的主导作用,是政党认同形成的意识性资源。政党依据政治理想拟定政纲与政见,争取人民的支持。胜选取得执政,落实其政治理想;即使落选,亦可影响民众的观念。

(4)甄选和培植政治人才

政党向政治系统内的各种职务和机构(例如内阁、议会、法院以及国有企业的领导职位等)输送精英,使之获取政治职位。如果没有在选举中动员众多的选民和把自己推举到领导职位的组织,就等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党是权力渴望者不可忽视的通往权力的运载工具。伯恩斯等人指出,政党可以物色政治领导人。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地方政党不仅是进身之阶,而且是活动的基地。由于政党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来的,地方社团便有助于在地方社区与全国政府之间建立个人和政治的联系。政党通过掌握职位的权力,一直起着一种职业介绍所的作用,在地方一级尤其如此。[2]

(5)组织与监督政府

在西方国家中,赢得竞选的政党往往获得组阁的权力,能够以本政党为主体来组织政府,而没有赢得选举的大党则在议会中起着监督政府的职能,在议会之中一般会有一个稳固的“反对派”。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起着组织政府的主要作用,而各个民主党派则在其中起着监督执政党和执政党政府的责任

(6)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指个人经由各种社会化媒介,获得与政治有关的知识、态度、价值与行为模式,以适当地扮演其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在有宣传媒介为政党和公民增加接触机会的今天,政党已成为公民的政治信息源、党派精神的培养者和行动指向的提供者。一方面,政党向公民宣传本党的思想、政治态度和意见,往往更多是为了取得永久性的支持基础。另一方面,政党对公民的这种有意的信息输入,并非政党单方面的需求,公民对政治问题的决策也越来越需要政党提供依据。这样,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就得以不断强化。

(7)政治发展

政党的政治动员功能,能够有效地使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同时,政党的权威替代功能有利于政治权威化,为政治发展提供新的政治认同。另外,政党的政治创设功能有利于现代政治体制的建立。亨廷顿认为:“许多不同类型的集团——宗教的、民族主义的、阶级的——都能把新的参与者带入政治,但是只有共产党人才一贯表现出有能力去组织和规划这种参与,并由此而创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3]

(8)政治稳定

政党的秩序供给功能有利于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稳定。通过提供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的渠道,通过领导权更替和吸收新集团进入政治体系的程序规范化,政党就为稳定和有秩序的变革打下了基础,使动荡无从发生。在竞争性政党制度下,通过政党轮流执政实现政治稳定;而在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中,通过一个强大的政党来维持政治稳定。

(9)政治协调

政党能够在幕后对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做出统一和协调。政治学家古德诺指出,由于三权的分离,使得权力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控制,而协调各个中央权力在客观上又是必要的。政党作为一种超越三权之上的机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矛盾。“过去,由于宪法为行政首脑和行政官员规定了独立地位,一直不可能在正式政府制度内部发展政治对行政的必要控制。这种控制因而就在政党制度内部发展起来了。”[4]

政党的上述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并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稳定的政治体系。政党上述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是政治民主化的基本内容,也是民主政体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

2.政党功能的逻辑分析

在上述政党的各种功能中,何种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何种功能是其衍生功能?即政党功能的逻辑如何?西方学者罗塞尔·达尔顿和马丁·P.瓦滕博格等人认为,政党存在三个面向:选举中的政党(即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组织中的政党(即政党自身作为一个组织的作用)、政府中的政党(即政党在政府中的作用)。选举中的政党的作用包括简化选民的选择、教育公民、塑造政党认同、政治动员。作为组织的政党的作用包括录用培训政治精英、争取政府职位、表达及整合各种政治利益。政府中的政党的作用包括获得政府多数组织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确保政府多数和政策的稳定性。巴托里尼和梅尔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将政党的上述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代表性功能与程序性功能。代表性功能包括利益的表达、整合,政策的制订等;程序性功能包括政治领导的录用、议会和政府的组成等。这为我们考察政党功能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分析视角。

(1)利益代表是政党功能的基础和根本

马克思曾讲:“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的产生只能是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因此,政党存在的基础和根本就是利益表达,首先表达的是本阶级的利益。当然,政党要想获得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必须在代表好本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和照顾到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利益。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进行利益整合,只不过是如何将代表本阶级利益与代表其他社会阶级利益结合起来的问题。西摩·马丁·李普塞特在《一致与冲突》中就鲜明地指出,政党是“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6]。在他看来,政党作为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由于政党是作为“部分”来行动的,它要维护所代表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并为了这种利益和其他政党斗争、讨价还价。由此而论,政党是社会中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相抗衡的代表,扮演着冲突的角色。第二,政党又是起整合作用的力量。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目标,政党会想方设法把各种有用的力量都动员和利用起来。从政治系统论的角度而言,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是政治系统的输入过程,而当政党执掌政权或者能够影响权力而输出政策或决策时,则是政治系统的输出过程,是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的结果体现。

(2)影响权力是政党功能的直接目的与显著体现

在英美政治学教科书中,权力说在政党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有学者指出,政党是“一个持续性的、为官方正式确认的(identified by official label)组织,它的首要目的是竞争选举和在政府中赢得权力。政党行使许多其他功能,包括在政治中动员公众参与、精英录用和代表(部分的)公共机构(the public)。但是,赢得选举和控制国家权力机器是首要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7]因此,追逐权力成为政党功能的最直接的目的和最显著的体现,在林林总总的能够影响权力的政治集团中,政党对权力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大、最直接的。需要指出的是,政党对权力的追逐应该是利益表达的途径和方式,利益表达才是根本和基础。政党表达自己的利益需要制度支撑,也需要渠道和途径,而执掌权力无疑是表达利益的最佳途径。另外,并非所有的政党都是以执掌权力为自己的直接目的,有些政党仅仅是表达诉愿、影响决策,比如一些单一问题党、一些后现代主义政党等。因此,“影响权力”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涵盖大多数政党的直接目的。为了影响权力,政党就需要使自己的政治理想更加具有号召力,需要甄选和培植自己的政治领袖和党务人才,需要控制政府、影响政府或者监督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利益代表和整合更加直接。

(3)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应该是政党角色的基本定位

政党的功能既表现为一种作用,也表现为一种角色。从根本意义上说,政党就是一种沟通国家与社会的桥梁。政党的利益表达本质就决定了政党的角色就是一种桥梁。1942年,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欧内斯特·巴克对于政党给出了一个经典的评价,“政党具有双重性格或性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政党就是把社会中思考和讨论的水流导入政治体制的水车,并使之运转的导管和水闸”[8]。如果从公共选择的理论来看,政党实际上是公民为了政治参与而节省交易费用的产物,是民主政治既有发展但又发展不够充分的产物,是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李景鹏认为政党政治是“人类的政治发展已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得社会上的多数人(以劳动群众为基础的多数)能够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多数人还没有成长到能够直接管理社会(即不需要借助于凌驾在社会之上的组织而由全体社会成员直接管理)的程度”[9]。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就是这种桥梁角色的典型体现。政党的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协调功能也无疑都是在强化这种桥梁的角色。

3.政党功能的多元性

政党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一方面取决于政党自身条件,如组织结构、成员构成及运行机制等;另一方面取决于政党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由于每一个政党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不同,因而政党所具有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千差万别,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政党作为普遍存在的政治事物,有其相同的共同属性,如政党有特定的理论和纲领,有特定的组织和成员,以获取和掌握国家权力为目标等,因而政党一般具有相同的功能作用,如利益表达功能、制定政策纲领功能、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推举政治候选人功能等。但实际上政党在不同的社会生态环境里,其具体的功能作用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和不同内容。

在实行多党制和民主直选的国家里,政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是不确定的,政党必须通过参加选举才有机会获得国家权力。所以,通过推举政治候选人以达到选举的目标便成为西方政党的主要功能。相对传统专制体制而言,通过政党来选拔和录用政治领导人是当代民主政治体制的一大进步,是民主政治体制赖以运作的重要基础。在西方的国家中,政党往往扮演“政治中介”的角色,也起到上连政府下连民众的作用。当然在选举的过程中,政党的利益表达也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政党就是为表达利益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政党就是利益的表达者、维护者、体现者、综合者、集约者及实践者。从历史上看,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存在和表现着维护现存政治制度的功能作用,任何资产阶级政党都试图通过政党的行为改善、强化政治制度,而不是削弱、变换政治制度。英美两国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是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壤里生长发展起来的,都有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使得作为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的力量在“泛化”。资本主义在英美两国,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而且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所以,两国执政的政党,都是在现存的体制下运行的,在宪法的框架内活动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现存制度,其行为是“改良而非革命”。两国制定的法律,旨在完善现存的制度,有利于现有政党制度的发展。虽然英美两国经济发展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人口构成多元化,但两国“两党制”的政党制度始终不会改变。

共产党作为一个有其特殊性的政治组织,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及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与西方一些政党相比,由于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同,代表的阶级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为表现不同,决定了它对自身有特殊的内在要求。对西方“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政党功能的概括,并不完全适合于对中国共产党这种“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功能的概括。中国共产党是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政党,是在马列主义建党原则指导下建立的政党,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定政治框架之中,因此,中国共产党除了具有利益表达、输送精英、政治社会化、制定政策纲领等政党的一般功能作用外,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功能作用。其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第一,社会导向。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如何选择等问题,众多政治力量必须做出回应与抉择,客观需要强大的能矫正社会发展走势的导向力存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现代化导向的新型政党,保障了中国社会有全新的发展范式和方向,解决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进程、力度等问题,从而保证和加快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事实上发挥了巨大的有效的社会导向功能。

第二,社会组织。现代化是组织动员社会各力量诸要素参与、融合、释放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力量是社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社会,后发工业化国家,需要有效综合一切有利发展的要素,利用一切有利发展的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发展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需求。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严密健全的、自上而下的、覆盖面宽的组织体系,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而又优秀的成员构成,有善于组织动员的工作经验等条件,所以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力。

第三,稳定社会。现代化有不同的形态,具体要求各异。中国社会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平衡性,域差、群差甚大,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再加上在“大国型”政治体系中还涵盖着众多政治主体等因素,如何保证国家的有序发展是一大要务。社会实践表明,强大的政党能够创造和保证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局面。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统摄力、整合力等功能作用,有利于中国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稳定机制,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四,行为示范。社会存在伦理的、法律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事实上,人的行为也存在示范和导向作用。因为人的行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行为互动会产生群体效应。中国共产党是以建立“先锋队”性质为目标指向的政党,其成员标准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种本质属性和标准特征必然要求党员要成为社会人、职业人、家庭人的楷模。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有效示范,有利于社会思想道德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客观需要。

第五,权力监督。执政党关键是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并监督权力。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对自身监督。党内监督的本质是党内监督特有的内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一种党内的控制行为,是党内民主的政治行为,是党内有目的明确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党内制约机制之上的,同时还具有对国家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作用。根据党政职能分开的原则,党组织并不直接运作行政权力,但可以作为监督的力量存在。通过党组织的监督,保证权力的性质不会改变,保障权力能够正确行使。

第六,思想教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特别重视思想建党的政党,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根据时代要求对思想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党不仅要提高自身主体素质,而且还担负着提高民众素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广泛和深入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

第七,关系协调。社会这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集团,存在着性质各异的不同类型的社会要素,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政党处在各种关系的交织中,能否协调好各种关系是政党能力强弱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的党,这在实际上已规定了党具有的协调资格,同时协调也是领导客体对领导主体提出的要求。这是因为党的领导制度在事实上已确定了这种功能。如我国的政党制度,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领导体制实行的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因此,党的协调功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求。

结构决定功能是结构学中一个基本观点。不同的政党组织结构和成员构成,其功能作用也不同。一个松散型政党与紧密型政党相比,松散型政党具有一般的推举政治候选人的作用,而紧密型政党不仅具有推举政治候选人作用,而且还具有对社会的有效组织动员功能作用。一个由社会上层成员构成的政党与社会下层成员组成的政党,其利益表达功能作用不同,其明显存在利益表达的对象和层次的差异,一个强调优秀分子组成、发挥先锋队作用的政党与主要为了选举而不严格成员标准条件的政党,前者更有利于在思想行为上示范、导向、引领社会。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存在的差异性之一就是成员的构成区别。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无产阶级政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其成员是“优秀分子”“先进分子”,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先锋队”性质和发挥“先锋队”作用的条件之一。此外,无产阶级政党还十分重视自身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还提出努力掌握和不断创新先进的思想理论,坚持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建设党等。正因为这样的组织结构存在,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政治上可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对社会可以起到有效的组织、协调、教育、动员等作用。显然,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里与资产阶级政党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里的功能作用存在很大区别。

此外,从西方政党的发展状况来看,执政的党与不执政的党在功能作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在利益表达上,不执政的党,其利益表达往往是选择性表达、排斥性表达和取舍性表达,以在民众面前标榜自己的正确,从而达到取代执政党的目的。而执政党则不同,在利益表达上,必须尽最大可能整体性、全面性表达,只有如此,才能赢得更多阶级、阶层、群体的支持,执政的基础才广泛和牢固。在权力关系上,不执政的党与国家权力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不存在执掌和发挥权力作用的问题。不执政的党不存在面临权力腐败问题的威胁,而执政党始终面临着如何执掌权力和维护权力的问题,面临消除权力腐败问题,特别是对长期执政的党更加艰巨。在目标取向上,执政与不执政的政党差异甚大。对工人阶级政党来说,它既是政党而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旨在打破资产阶级政党活动规则的全新的政党,其使命就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实现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目标。在活动方式上,由于不执政的党所处的地位及其处境,其影响表现出局部性和有限性。对革命党而言,其行为还表现出隐蔽性。而执政党则能以“国家的名义”公开行事,政党的行为具有公开性,而且其行为的影响具有全局性,等等。总之,政党在执政的前后功能作用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