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于细微末节看日本文化

于细微末节看日本文化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细微末节看日本文化日本——这个依恋在海的怀抱中的美丽国度,举目是浩瀚的大洋波涛,腹背与广阔的欧亚大陆隔海相连。今年2月,在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中,日本文化,尤其是渗透日常生活的表现形式引起了我格外的关注。他们认为日本是太阳神所造,大和族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大和族有一种原始信仰,就是日本是神眷顾的国家。
于细微末节看日本文化_与守望同行

于细微末节看日本文化

日本——这个依恋在海的怀抱中的美丽国度,举目是浩瀚的大洋波涛,腹背与广阔的欧亚大陆隔海相连。小小岛国,资源匮乏。台风海啸、火山地震,光顾频繁。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日本人坚忍不拔——明治维新,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一步步走向世界。然而就在20世纪,也曾两次震惊世界。一次是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和东南亚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一次是六七十年代日本人民在战后的废墟上,经过顽强的努力,仅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就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我一直在想:这是怎样一个民族?它与中华民族既有生活习俗的许多相似,又有秉性脾气的巨大不同;既有友好交往的历史,又有残酷战争的记录。对于这个民族,我既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又有挥之不去的疼痛。我按捺住自己复杂的情感,尽量理性地去看待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它曾经历苦难,却不被困难压倒;也曾步入歧途,却能默默地从失败处爬起,咬紧牙关继续前行。它对待历史的态度伤害了我们民族的情感……但它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还是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值得我们去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推动因素,值得我们去关注别具一格的大和族文化,弘扬和提升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今年2月,在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中,日本文化,尤其是渗透日常生活的表现形式引起了我格外的关注。日本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喜爱,对传播自己民族文化的热衷,对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用心,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到达名古屋已是晚上9点多钟,下榻在市区的花园宾馆。进入房间,见到床上放着熨得整整齐齐的和服。我想入住者虽然知道,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服和樱花、武士、清酒等作为大和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但是穿在身上,不扣纽扣,只用一条腰带系住,非常舒适,就又是一种文化体验。我诧异的是,大小长短正合我身。而且每天一换,次次好像都是一个尺寸,就像专门准备的一样。后来住在别处,也是如法炮制,只是尺寸略有不同。

第二天,爱知大学中国学国际研究中心宴请我们。晚餐开始宾主互相致意后,坐在我对面的著名的中国学专家、加加美教授认真地问我,你知道大和族吗?我答知道。他可能认为我是一般性了解,还是给我娓娓道来。我一边品尝着美餐,一边了解着大和族的来历:大和族(又称大和民族)是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约占总人数的99.9%。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大和族的先人也是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想象来解释他们的起源和世界的。他们认为日本是太阳神所造,大和族是天照大神的子孙。第一个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公元前660年加冕的传奇人物,他是日本的保护神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长孙。大和族有一种原始信仰,就是日本是神眷顾的国家。这也可能是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渊源吧。

离开名古屋市前,我们去了三越百货大楼,这是名古屋知名的百货公司。楼下有广告,但不是商品广告,而是广而告之一个画展的消息。我觉得挺有意思,商场办画展,看看去。到了7楼,只见与衣服货架隔开一段距离处,有一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办画展。主办画展的单位是两个财团法人:名古屋美术院和中日新闻社。宣传品和横幅上都标明是第92回画展,这次展出的是一位现代画家的作品,主题好像是介绍丝绸之路。有一幅名字是“丝绸之路的天空”的画,让我心灵受到震撼。画面表现的是夜空,巨大夜幕笼罩下的丝绸之路是那样壮美,传递着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宁静、辽阔和凝重的神秘。这使我联想到宁夏固原丝绸之路的夜空,联想到各路英雄演绎的传奇故事。画展是既展览又出售,作品被精心制作成各类文化工艺品,有多种尺寸的画框、画页,有纪念册、画册、书签、明信片、手帕,还有一些装饰品。我仔细观察,看到观众不论是观看,还是挑选或购买,神情都是在欣赏着文化。

我们到东京后,参观了东京政府大厅。一楼大厅有一个展厅,里面有出售的商品,但主要是东京观光的介绍。有多种文字的小册子,介绍概况、风光、购物等旅游者需要的情况,还提供东京地图、交通图和旅游图。所有印制精美的文图都是免费的,根据需要可自由取放。这样既方便了旅游者,又宣传了自己。而且把客人想了解的和主人想告诉客人的紧密结合了起来。我们取了几种中文版的地图、地铁图和小册子,很实用。

我们乘坐观光电梯来到45层楼,这是政府大厅的最高一层,也是指定的观光场所。我走到窗前,俯拍高楼林立的街景。一位老者走过来,手指相机,又指对面的窗外。我不解,他又重复一遍,那样子执意让我们听明白。陪同我们的学者高桥走过来询问,才知道是推荐我们拍富士山,并热情地把我们引领过去,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举目远眺,远处的富士山不是很清晰,似乎被晨雾笼罩,别有一种如梦如幻朦朦胧胧的美。当时是逆光又隔着玻璃,不会有理想的拍摄效果。但老者期盼的眼神一直盯着相机,我选了角度,拍了两张,老者高兴地连连点头。

转身不远处,我看到几排展板。我走过去,一位胸带标牌的男士微笑着迎接着我,映入眼帘的是孩子的画和作文。这是世界联邦协会举办的美术作文展,我想应该是民间组织。在1~6年级学生中开展征文比赛,以“世界和平地球环境”为主题进行创作,评选出来的作品进行展出。孩子们用童真的心灵构思,用期盼的情感涂色,用稚嫩的小手创作的一幅幅、一篇篇,让我驻足,让我品味,让我感到小学生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还有对保护环境一些充满理想色彩的新奇想法。在我观看的过程中,那位身着笔挺西服、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的男士,一直与我保持着适度距离陪同我。既不影响我独自观看,又能在我需要解答的时候及时提供,我两次询问都得到了较为流利的汉语回答。

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皇宫出售的纪念品、商场景点的各类商品,还是各种宾馆餐馆、公共场所,日本人都变着法地往上面加文化的元素,而且加的是那么随意,那么不留痕迹,让你忍不住赞叹他们的独具匠心。例如,扑克就是日本的浮世绘绘画。还有,只要能与文化沾上边的地面上的附着物,都要说明和保护。在我们下榻的宾馆所在街道,有好几处高耸的现代建筑群中,保存着类似中国亭子的低矮建筑。从颜色和外观看,也许有几百年的历史吧。在名古屋的主要街道上,我们看到路边一棵不起眼的小树上挂着一段文字,好像在说七夕鹊桥的故事。民间的祠堂,凡是有些年代的都保存完好,且有郑重的说明。

就拿日历来说吧。日本使用的历法是日本历。日历上有日期,但不说这个日子是星期几,而是把一星期的日子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表示。乍一看,日历上五行学说在眼前晃来晃去,挺有意思的。查资料才知道,其实中国也曾采用过星期日作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大约是在唐朝之前,中国从波斯引进了一种历法,叫做“七曜历”,一星期七天,分别用日月金木水火土表示。星期天是“日曜日”,星期一是“月曜日”,等等,后来唐朝政府禁止了“七曜历”。这个称呼中国不使用了,从欧洲引进了“星期”,但是“七曜历”被日本人延续下来了。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我看到日本现在使用着,有一种自己的东西被人家用的感觉。但转念一想,就释然了:唐朝之前,我们的先辈不也是引进的吗,日本大概是又从我们这引进而已。

短短的几天,我在不经意间在细微末节处,触摸着、感知着日本的文化,比较着自己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思考着我们传播文化的方式……。

滋养了我们民族,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中华优秀文化,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如同一座绚丽多彩的宝库,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的富矿,传承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呈现于当代的时空中。我们拥有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珍视,还缺乏精心的传播。

日本之行,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一连串的关于文化关于传播的思考,更意识到沉甸甸的一份责任

原载《思想财富》2008年4月28日,被中国社科院网站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