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元前景析论

欧元前景析论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元前景析论裘元伦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与硬币正式投入流通。为此,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包括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欧元区各成员国中央银行,自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账面货币问世三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欧元区其他国家至迟也将在2月28日做到这一点。欧洲迫切需要改革。
欧元前景析论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欧洲研究所卷

欧元前景析论

裘元伦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与硬币正式投入流通。为此,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包括欧洲中央银行以及欧元区各成员国中央银行,自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账面货币问世三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印制了价值6330亿欧元的纸币,铸造了价值160亿欧元的硬币,合计近6500亿欧元。其中40%的纸币和2/3的硬币已在2001年12月13日前运抵各商业银行,合计约2600亿欧元。[1]据欧洲中央银行统计,到2002年1月17日,已进入流通领域的现钞价值2049亿欧元,同时还有价值1487亿欧元的旧币尚未被收回。[2]目前,欧元已普遍成为欧元区内的主要交易中介,其中荷兰已于1月28日,爱尔兰于2月9日,法国于2月17日正式宣布原“国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欧元区其他国家至迟也将在2月28日做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欧元的国际化步伐也不算慢,即使是欧盟成员国中还没有正式使用统一货币的英国,大约也有30%的大型零售店愿意接受欧元付款,支持使用欧元的人已经超过半数。[3]目前,在欧元区之外,有50多个国家将本国货币的汇率与欧元挂钩。

尽管欧元正式流通起始状况相对顺利,世人仍有不少疑虑,他们主要担心:长期欧元会不会倒台,中短期欧元能不能站稳——特别是对美元汇率,这些疑虑不无理由。因为历史上欧洲1865年的“拉丁货币联盟”协议和1874年的“斯堪的那维亚货币联盟”协议都曾因在艰难时刻缺乏中央协调和政治决心而归于失败(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如1815年的德意志联盟和1859年的意大利货币联盟);[4]在“二战”后的现实中,欧洲人为统一货币已经苦苦奋斗了三五十年,其间虽然逐步取得进展,但同时也屡屡遭受挫折,尤其是1999年1月至今,三年欧元似乎一直还缺乏“人气”。

我们认为,欧元现状基本上是正常健康的,至于它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三项因素,首先是“欧洲建设”事业的进展状况;其次是欧洲、欧盟、当然首先是欧元区本身的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最后是外部环境,尤其是来自美国及其货币美元的影响。

“欧洲建设”事业的进展状况是欧元长远前途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所说的“欧洲建设”事业进展状况主要是指:欧洲经货联盟(其核心是欧元和内部统一市场),对欧洲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对欧洲的进一步联合甚至走向全面一体化(包括外交、安全、内政、司法等),以及对欧洲改革(在欧洲一级、在欧盟—欧元区成员国关系中、在各成员国内部三个层面上),究竟能起到多大的积极作用。

1.欧元将促进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而欧元自身也需要得到后者的支持。

“冷战”后欧洲的政治稳定主要取决于欧洲联盟的健康发展。欧元正式流通象征着欧洲联合事业的巩固与进步,意味着欧洲联合与欧洲改革将得到有力的推动,预示着欧洲联盟吸引力的进一步增强,欧洲将比过去更加牢固地聚集在欧洲联盟的金星兰旗之下。欧元问世以来对美元汇率的上下波动并没有使欧洲国家四分五裂,反而令它们更加协调一致和互利合作。

至于欧元促进欧洲经济繁荣,这首先来自它的直接影响:欧元区内货币汇率风险的消失、兑换费用的节省、财务成本的降低,各国遵守“马约”规定条件而形成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欧洲中央银行推行的低利率政策、自欧元诞生三年以来欧洲经历的一段难得一见的货币稳定时期、欧元区已成为近些年成功躲过金融市场危机冲击的避风港,等等;其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欧元正式流通,始于1993年的欧洲统一市场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欧洲金融市场也将逐渐统一建立起来。

然而,究竟欧元能在多大程度上长远促成经济繁荣,关键还在于它在推动欧洲联合与欧洲改革两方面能起多大作用。世界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在这一问题上几乎观点一致。格林斯潘在谈到欧元今后作为国际货币前景问题时指出:“欧元区国家必须消除它们在法律和法规方面存在的差异。”[5]蒙代尔认为:“未来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将取决于这些货币克服各自弱点的情况。美国的主要弱点是国际收支逆差,欧元的弱点则在于欧元区各国政府‘过度开支’的倾向。”[6]平托则强调了欧元难以抗衡美元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存在着政治与金融两大“真空”。[7]但在解决办法方面,观点则不同。仅就欧元对区内贸易影响而言,由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罗斯主持的一项研究认为,建立单一货币会使欧洲内部贸易增加两倍;而法国经济学家郎冈认为,由边界造成的多种不连贯性(包括行政规章与标准、社会与宗教现象、地理与自然资源等能力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信息差异、语言障碍等)不会随着货币统一而自然消失。[8]欧洲人还需要作出许多努力。

2.欧元将进一步推动欧洲联合,而欧元自身同样也需要得到后者的支持。

欧元展示了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欧洲同一性,这对促进欧洲联合极其重要。欧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写道,“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欧元是最明显的信号。随着时间流逝,象征着欧洲身份认同的欧元,也将在欧元区形成自己的生活、历史、文化和价值”。[9]

至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具体推进欧洲联合,我们相信,随着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人将会同时重视“三根支柱”的建设。1992年签署的“马约”宣告了“欧洲政治和经济货币联盟”(简称欧盟)的诞生,明确规定欧盟是建立在共同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政与司法三根支柱之上的。这里说的共同体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的合称。内部统一市场的经济货币联盟(包括欧元)都属于欧洲共同体范围内的问题,今后它们还须着力巩固与发展。除共同体事务外,欧盟还有第二、第三根支柱,但这两个范畴的问题目前还只是各成员国政府之间的合作,欧共体委员会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还很有限。这个政治上的“真空”如不认真逐步填补,将会对欧元构成威胁。欧洲人正在朝这些方面努力。

3.欧元将促进欧洲改革,而欧元自身同样也需要得到后者的支持。

在过去的1/4世纪中,欧洲社会渗透着惰性,欧洲经济缺乏活力。欧洲迫切需要改革。它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是欧盟与欧元区一级的机构、机制和立法等方面的改革,目标是适应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的新形势,以进一步推进欧洲联合的进程;其达标手段主要是通过修改欧盟条约。欧盟条约已经在1985年公布的《单一欧洲文件》、1991年通过的《马约》和1997年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三次修改,它们为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建设“三根支柱”指明了方向;目前正准备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举行新一轮政府间会议,它将对欧盟条约作出第四次修改,使欧洲的政治前途更加明确。

其次是欧盟与欧元区国家对欧洲一级的改革作出适应性调整,其中包括把众多的欧盟立法真正转化为成员国的国内法。这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但现状还不十分令人满意。虽然欧盟各成员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经济立法来自欧盟总部,但实际上欧盟范围内迄今尚未建立起真正统一的市场机制。对此,欧委会2001年4月17日发表专门报告,批评成员国经济改革进展缓慢。欧委会在报告中对15个成员国改革市场机制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在可量化的36个项目中,仅有20项,即占55%的项目能在2001年6月前按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最后是欧盟与欧元区各成员国内部的改革。主要涉及五个方面: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多些市场,少些国家;同时,改进国家,改进市场;调整政府与企业关系,适当放松政府限制,减少对国有企业补贴,减税;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保留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排除滥用,节减某些福利项目;调整雇主与雇员关系,增加灵活性、自愿性、多样化,同时继续顾及“社会平衡”;发展“股东文化”。在所有这些方面,欧洲人正在取得进展,但速度与程度似乎还不够。

总之,“欧洲建设”任重道远。这里存在着国家主权壁垒、经济利益分歧、社会文化差异等重重矛盾,但同时也存在着历史发展惯力、国际环境压力、巨大利益引力、主要主体推力、倒退成本阻力、欧洲发展潜力等种种动力。可以预期,“欧洲建设”仍将循着过去半个世纪的轨迹徐徐前进,欧元的长期前景趋向看好。

欧洲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是欧元中短期走向的基本依据

欧元中短期走向,首先是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的经济表现,同时也受到美国主要经济指标的重大影响。其中主要是:

1.经济增长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年均GDP增长率为3.2%,欧元区11国(当时希腊尚未加入)为2.0%,[10]明显落后。2001年欧美经济均处低迷状况,增长率均为1.5%上下。2002年欧洲经济将继续不振,而美国经济前途不明。有人认为美联储降息4.75个百分点,将使美国2002年GDP增长2%;加上财政刺激总额近2002亿美元,也可使经济增长2.5%。[11]当然,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例如克鲁格曼认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将呈双谷底。但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仍有可能稍高于欧洲。

在经济增长率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欧美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的10年中可能会相对接近一些。美国经济过去十年一路领先的风光已经不再。据世界银行2000年所作的预则,1999~2008年美欧GDP年均增长率均为2.8%[12](而据美国《总统经济报告》2002~2012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可达3.1%);其次是欧洲经济虽然活力不及美国,但比美国相对稳定。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定因素众多,包括股市发展、消费状况、债务沉重、美元政策等;而欧洲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经济惰性,对统一市场与统一货币的适应还远未完成,同时又缺乏“牵引国家”和“牵引部门”。但是欧洲既没有美国那样的巨额外部赤字——经常性项目逆差占GDP的4%,也没有日本那样的巨额内部赤字——中央和地方累计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130%。可以说,欧盟是目前世界上的相对经济稳定区。

这里我们仅以股市为例来比较欧美经济。美国股市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欧洲。美国股市市值为欧元区的3倍(13.8万亿美元对4.3万亿美元);[13]美国股民占50%,德国17%,法国20%;[14]美国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占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70%,欧洲企业约为30%。因此,美国股市波动对经济影响较大,而导致波动的因素又在进一步增加,包括一系列的大公司制作假账。但是,由于欧美经济的关联性,例如美国股票11%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15]而欧洲股票40%由盎格鲁—撒克逊投资者控制,[16]欧美股市相关系数在非技术领域约为0.5,在信息技术股领域高达0.8,[17]因此,美国股市波动对欧洲也会有不小影响。虽然如此,股市波动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总不及美国。不过,欧洲股市相对不发达并非一定是好事。70%外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是欧洲企业缺乏活力、缺乏冒险精神的因素之一,欧洲需要发展“股东文化”。

2.成本—投资收益率—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成本之间的关系。

欧洲主要由于劳工成本高致使生产成本高于美国,这是导致美国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欧洲的因素之一,而美国公司的高回报率又激励它们采用新技术,最终使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欧洲。这里,投资收益率特别重要。格林斯潘认为,欧元今后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元区国家能否达到美国的投资收益率(1997年高峰年10%,2000年6.5%,[18]欧元区一般为3%~4%)。这也是欧洲资本大量流向美国的主要原因。据洛杉矶“企业兼并统计研究所”资料,在过去的三年中,外国公司已经接管了2779家美国公司,其价值总额为7660亿美元,这些资金当中有3/4来自欧洲。[19]这种资本流向将来可能会有所改变。

3.通货膨胀率。

一种货币的强弱从长远来说主要取决于通货膨胀,从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起,欧洲的通货膨胀率总的说来低于美国(大约为2%对3%),这是人们对欧元走势作出乐观估计的依据之一。

总之,美国经济较具活力却充满不确定性,欧洲经济较为平稳却缺乏朝气,它们的主要经济指标今后将如何表现尚需拭目以待。看来中短期内形势未必会迅速变得对欧洲有利。但风向转换是随时可能的。法国《回声报》2002年2月18日刊登了一幅欧元兑美元比价的曲线图,称二者现在的理论汇率应是1∶1.02,而实际上是1∶0.87,低了14.69%。这种美元强势,不仅仅取决于美欧的主要经济指标,而且还取决于各自的特别是美国的汇率政策。强势美元政策究竟还会维持多久值得关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美国大力高捧美元、下半期又拼命压低美元的政策世人仍记忆犹新。

外部环境是影响欧元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欧元自1999年问世以来,已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各方面的业绩,同时也将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1.欧元现有的国际地位。

欧元已经是主要国际货币之一。欧元区人口3亿,加上欧元区周边国家的居民,大约已有5亿欧洲人经常与欧元打交道。欧元区已有2/3~3/4的对外贸易开始以欧元结算。全球贸易的15%已用欧元结算。欧元已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12.5%。欧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货币,欧元债券已达7.5万亿,最近几乎约占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的1/3~1/2。[20]

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欧洲经济—货币自身的表现,特别是要加强欧元的稳定性,它将减少这种货币形式持有人的资金风险;坚挺的汇率,它将避免投资者的资本损失;建立流动性好的巨大的金融市场,它将使股东能够清理股份并使之多样化;强有力的管理,使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同时,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也将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主要是美国及其美元,此外还有英国、日本和其他地区国家对欧元的信任支持程度。

2.美、英、日对欧元的政策。

自1999年以来,美国对欧元一直采取挤压政策。美国学者对欧元持有不同意见:有的十分重视(伯格斯腾等),有的表示冷淡(如平托等),有的至今依然认为“欧元是一个错误”(弗里德曼等)。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认为,随着欧元的诞生,美元的地位将受到挑战;欧元对世界政治的冲击力也是很大的,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制将被分别以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两极货币体制所取代。[21]耶鲁管理学院院长、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加腾认为,欧洲建成一个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的联盟将是全球经济的一个最重大的变化,这一事件将比人们可以想象到的任何其他经济事件所产生的影响都要大。欧元于2002年1月正式流通,初期可能会产生一些政策混乱和技术问题,但一旦尘埃落定,欧洲货币联盟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强大的经济区。使用欧元将对欧洲与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在欧洲边界之内,购销便捷、竞争加剧、公司重组、新的欧洲大公司出现、欧洲资本市场走向统一、促进劳工市场等等改革将对欧洲产生积极影响;在欧洲边界之外,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和交易资本来说欧元将成为美元的强有力的对手,俄罗斯和所有东欧国家将迟早都被吸引加入欧元区,是它们处于西欧的政治影响之下。在这些背景下,美国政府实际上已从中得出严肃的结论。可以预期,美国将对欧元继续采取挤压政策,直至欧元发展强大到一定程度,美国才较为同时重视与之合作。

英国对欧元继续采取旁观政策。最新民意测验表明,80%的英国人认为英国最终将加入单一货币,毕竟英国同欧洲国家的贸易额是同美国贸易的3倍;[22]但考虑到英国社会的“欧洲怀疑主义”甚盛,56%的人认为英国应当在欧元运作成功之后再加入。老练的英国人一贯如此。

日本对欧元采取应对政策。欧元正式流通后,日本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谈话,对欧元诞生表示欢迎,并称要加速日元国际化。日本的GDP虽居世界第二,但不论在世界外汇储备还是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日元只占5%。[23]日元的作用不仅不能与美元相比,将来也难以与欧元平起平坐。日本现在所说的日元国际化是力争在国际上保留一席之地。

3.其他外部因素,主要是能源、原料市场价格和国际金融波动状况。

2001年欧盟15国的能源消费为8亿吨石油和5亿吨天然气,其中5亿吨石油和2.5亿吨天然气依靠进口。石油价格每上涨10%,欧洲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个百分点。[24]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对欧元产生复杂影响。例如最近的阿根廷债务危机就对欧元产生了利空影响。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西班牙各银行因阿根廷债务而蒙受的损失排名第一,为183亿美元,美国第二,112亿美元,德国第三,88亿美元,汇市把阿根廷无力偿债当作抛售欧元的一个原因。[25]

总之,欧元诞生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长期看,欧元终将取得成功;从中短期看,欧元还难以强力挑战美元,但欧元会逐渐发展壮大。这不仅是一个市场力量发展的过程,而且也将是严格政策演变的过程。对此,伯格斯腾2002年1月4日在美国经济联合会年会的书面发言中所作的分析,与本文作者多次发表的观点,几乎是不谋而合。他说,现存的国际货币秩序是有惰性的;如果再考虑到经济“总量”与“规模”,即GDP目前欧美大致相当,欧元区比美国暂时少20%左右,对外贸易欧元区已比美国多20%左右,而且发展趋势对欧洲有利;欧洲一体化一些重要领域目前存在的落后和日后可能取得的进步;美国在国际收支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的弱点和今后很可能出现的决策失当,所有这一切,到达一个“时点”时,美元出现20%甚至更大的汇率下跌,其概率是很大的。届时,欧元将与美元一起真正成为平起平坐的国际主导货币。

(原载《欧洲》2002年第2期)

【注释】

[1][英]英格兰银行:《关于欧元的实际问题》2001年12月号。

[2]吴晶:《欧元潜在问题初见端倪》,转引自《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2月1日。

[3][日]《读卖新闻》2002年2月5日。

[4][美]转引自《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年12月29日,《欧元唤起欧洲统一之梦》。

[5]参阅“美英日看欧元”,载[法]《欧中经贸》杂志2002年第1期。

[6]蒙代尔2002年1月9日对法新社记者谈欧元。

[7]丹尼尔·平托:《缺乏欧洲主权的欧元作用不大》,载[美]《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年12月19日。

[8][英]《经济学家》周刊2001年12月1日一期刊登欧元系列文章之五《边界与壁垒》。

[9]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赫:《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载[法]《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

[10]《European Economy》,No.70(2000),p.178.

[11]严恒元:《美国经济像要熬出头了》,发自纽约的报道,载《环球时报》2002年1月31日。

[12]世界银行:《Global Economic Prospect 2000》。

[13]转引自张纪康、吴凤丹《欧元区银行业:市场结构及其变动》,提交给中国欧洲学会欧洲联盟分会第八届年会论文,2001年11月。

[14]罗伯特·塞缪尔森:《复苏为何如此缓慢》,载[美]《新闻周刊》2002年特刊。

[15]转引自《深圳特区报》2001年8月21日。

[16]丹尼尔·平托:《缺乏欧洲主权的欧元作用不大》,载[美]《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年12月19日。

[17]德维特·钱伯斯:《欧洲经济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载[日]《选择》月刊2001年6月号。

[18]王建生:《美国公司利润锐减的影响》,发自华盛顿的报道,载《经济参考报》2002年2月19日。

[19][美]《商业周刊》2001年7月9日。

[20]本文作者根据《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有关文章资料整理汇编。

[21]本文作者根据《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有关文章资料整理汇编。

[22][法]《费加罗报》2002年2月19日。

[23]本文作者根据《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有关文章资料整理汇编。

[24][法]《费加罗报》2001年9月27日。

[25]转引自储平《欧元低位徘徊》,载《国际经济消息》2001年12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