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 敖廷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也就是说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信息。人事信息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常用功能得以实现,从而确保了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为实现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高等学校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_青年学术论坛

高等学校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 敖廷华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之一在于劳动日益智能化,也就是说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而且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信息。人事工作,绝大多数为信息工作,传统的手工作业,严重地束缚了人事工作的发展。实现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对提高人事信息质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人事信息特点,选好主题,是创建人事信息现代化的前提

人事信息种类繁多,涉及到与人有关的方方面面。按其性质分为宏观信息和基础信息。宏观信息是人事工作在实践中的信息反馈、经验总结、前景预测等等;基础信息则主要包括个体具有的人事特征、职业倾向、专业特长、个人爱好等等。

在创建人事信息现代化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正确把握人事信息特点,选好主题,优化信息。一是要加强人事信息基础建设,特别是动用基础信息建设的两种主要手段——“人事档案”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从而建立准确、适时的人事基础信息。只有把人事基础信息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宏观信息建设才会有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二是从党委和行政工作的要点着手,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出台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采编上报信息。譬如:人事部门是如何积极贯彻落实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有何新措施等。三是把握当前人事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例如:引进人才、机构设置、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等,既是教职工关心的焦点,又是领导关心的难点。如何搜集和整理校领导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并抓住这些问题,积极撰写一些有分析、有对策的高质量信息反馈报告,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二、理顺人事信息采集渠道,优化人事信息内容

人事信息现代化的关键是搜集、整理、优化基础信息。基础信息是反映人员情况的最基本信息,它是一切信息的灵魂。它具有信息量大、准确性要求高的特点。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基础信息形成规则以及材料甄别制度。让每位教职工了解基础信息的重要性,在形成基础信息时,坚决做到真实细致。

第一,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开发。最初传输到人事部门的信息,大多是原始信息、初级信息和零散信息,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加工、过滤”功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综合开发,使初级信息、零散信息通过加工得到增值。要善于发现初级信息的闪光点,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信息的潜在价值。

第二,在信息与调研结合上求突破。信息工作、调研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要通过信息和调研的结合,促进信息的拓展和深化,加大信息研究力度,提出对策和建议,使信息得到转化增值。

第三,实现由靠个人向靠集体收集信息的转变。如果单纯依靠人事部门生成信息,由于受人员数量、工作精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很可能使信息在辐射的广度、开发的深度等方面大打折扣。对此,要充分发动院(系、部),处、室人员广泛收集、整理、提供人事信息,建立健全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信息的工作机制。

三、开发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人事信息管理现代化

针对人事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保密性强,更新周期短,异动频率高,保存时间长等特点,市场上出现过不同版本的“人事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简单易学,曾受到众多人事管理部门的青睐。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在人事管理部门工作的编程人员开发的软件,面临着部门分模块失效,新政策无法实现等一系列问题,只好不断升级。为此,一方面,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软件生命周期短,无利可图;另一方面,人事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怨声载道。

上述矛盾的存在,最终导致人事管理部门做出三种选择:①继续采用原系统,等待开发商的升级补丁;②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改版,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③自行研发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的信息管理软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选择后两项的为绝大多数,而且多为在人事管理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

人事统计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事工作的一个棘手的难题。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完成一项统计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周期长,过程繁琐,而且准确性、时效性差,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成效。笔者刚刚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时候,曾做过一张人事信息统计表,其中一项要求为:“统计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教师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男教工人数”。仅此一项,我曾对照花名册翻过四遍,并且在最后汇总时由于一项有误,导致统计表的横向和纵向项无法平衡,前功尽弃。人事信息的查询和统计是人事工作的日常工作,如此这般,整天忙乎的都是查询或统计,无法开展其他工作,更谈不上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工作无法上质量,思想无法与时俱进。

为使我校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开发,加大人事管理力度,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由人事科牵头,组织在人事一线工作的同志,建立了人事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在建库的过程中,我们对全校教职员工的个人档案信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普查和登记,数据库基本含盖了查询、统计和报表所需的基础信息。笔者大学时所学专业为计算机应用及技术,在得到领导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利用自己计算机知识比较丰富的专业特长,加班加点,开始了艰苦地建库和编程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各项模块功能的设计,开发出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款适合高等院校通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是自行开发的信息管理通用系统,升级容易,操作简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事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利用效率。对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也可进行长效、安全地保存。并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人事信息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常用功能得以实现,从而确保了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高效地运行,为实现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注意到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只有确保人事信息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优化信息工作机制,推动人事信息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实现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才能促进高校人事工作开创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