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语传播的技巧

口语传播的技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法人代表就成了口语传播中的一般服务人员。“说什么”是口语传播的主要环节,信息也大部分集中于此,因此在口语传播中,这一环节上的技巧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口语传播的媒介主要是口语,口语的特点是稍纵即逝,不留痕迹。按照“齐夫定律”,在口语传播中,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副语言在口语传播中能够起到制造、强化、改变气氛的作用,并且
口语传播的技巧_公共关系学

二、口语传播的技巧

口语传播技巧是传播者在了解和认识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对口语传播的特点加以艺术性的运用。在口语传播中,传播者根据各自实践活动的效果,把一些符合传播规律和口语传播特点的成功做法总结出来,加以提高,它们就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口语传播技巧。这些技巧在口语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所表现。

(一)口语传播的传播者环节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角,由于口语传播通常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因此,在口语传播中,传播者对传播技巧的运用就最能体现他的能力和水平。从一般的情况来看,传播技巧在这个环节上有这样几个要点。

1.首先要明确即将开始的口语传播的目的。如目的是建立双方的感情,那么就要用适合感情交流的言语;如目的是推销产品,那么就须具有介绍产品情况的语气和语调。只有在明了口语传播目的的前提下,传播者才有可能在交流开始时找到最佳的“进入点”,为取得传播效果开个好头。

2.要认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最通俗地说来就是要知道“我是谁”。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担当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与其在传播中所担任的角色是一致的,如工厂的厂长是法人代表,他在传播中的言谈举止也要符合法人代表的身份;如你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部门的一般工作人员,那么你在口语传播中就没有法人代表的地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口语传播的传播者角色与其社会角色地位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出租汽车公司经理亲自为顾客开出租汽车的车门,以示尊重顾客。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的法人代表就成了口语传播中的一般服务人员。所以在口语传播中,传播者既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又要明确自己的传播角色,如此才能掌握传播中的主动权。

3.在传播中不仅要用口,而且要投入自己的身心。在口语传播中,口语占有主要的地位,因此,口的作用也是最为重要的,如是,传播者要具备较好的口才,较强的遣词造句能力,甚至雄辩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传播者还应以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口语传播,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如果只借重于良好的口才而忽视真情投入,那么,口才越好,越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或花言巧语的印象,其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传播者只有声情并重,才能给受传者良好的感受。

4.要克服不适当的言语习惯和口气。比如在口语传播中要谨防“居高临下”的言语习惯和口气,诸如“我认为必须……”、“一定要……”、“你(们)应该……”、“你(们)不应该……”等等。老练的传播者在言谈中总是尽量避免使用此类不适当的言语习惯和口气。

(二)口语传播的传播内容环节

在讲到传播规律时,我们曾经说过其中有一条是传播活动要具备“5个W”,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这里说的传播内容环节,就是“5个W”中的第二个W,即“说什么?”“说什么”是口语传播的主要环节,信息也大部分集中于此,因此在口语传播中,这一环节上的技巧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一般说来,传播者在这里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确定口语传播的主题。传播主题是根据交谈的目的和性质来确定的,有事先约定的口语传播活动,一般有比较明确的交谈目的,传播的主题也比较容易确定。但有时口语传播活动并非事先安排的,这就需要传播者随机应变。一个有经验的口语传播者将会巧妙地探问、了解受传者的背景和意向,然后迅速确定交谈主题,以便有的放矢、不失良机。

2.发言要围绕主题、紧扣主题。传播主题确立后,在交谈中就要努力紧扣主题。当然紧扣主题并不意味着只谈主题,必要时也可以从主题生发开去。如你的交谈主题是介绍产品质量,但必要时也可介绍一下本厂的管理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发言或对话内容要同主题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第二,发挥出去后还得收回来,要像写文章一样,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散出去并非要淡化主题,而是为了强化或烘托主题。任何会使主题走样的发挥都是不必要的,都有可能弱化传播的效果。

3.要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力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交谈要言之有物,要尽量把主题内容陈述清楚。语言通俗化是口语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尤其是对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说话时,语言通俗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有的传播者说话时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殊不知受传者很快会被他的卖弄而心生不快、或者因不得要领而拂袖而去;还有的传播者热衷于过分的形容描写,结果把听者的注意力分散到华丽的词藻上去了。这些都是口语传播的忌讳。

(三)口语传播的媒介环节

传播媒介环节也可称“传播渠道”环节。口语传播的媒介主要是口语,口语的特点是稍纵即逝,不留痕迹。除口语外,还有一些非言语因素也是口语传播的媒介因素。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传播者除了要把握口语技巧外,还要运用非言语交往的技巧。

1.用语准确、简洁。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口语的研究指出:在口语交谈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话者也是对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词来理解最为省力,因此在口语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这就是传播学中著名的“齐夫定律”。按照“齐夫定律”,在口语传播中,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语词和文学气太浓的语句,比如可以多用“生日”少用“诞辰”,多用“去世”少用“亡故”等等;不用令人费解的语词、绕口令式的长句;容易引起误解的或同音异义的词语也尽量避免使用。总之,所用词语,要使听者易于理解,听来轻松。如果听者在理解词语上要花大量的精力,那么这种口语传播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要注意口语的流畅和连贯。正因为口语在时间上的停留短暂,所以它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就更显重要。有的传播者不注意这一点,他们往往在做文章时反复推敲每一个词句,而在口语交谈中则忽视了流畅和连贯。其实在口语中,过多的词语重复、词语遗漏、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杂糅别人不习惯的口头禅等等,同样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在这方面,关键的问题是要传播者自己加以注意,如果传播者经常留意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那么不是不可改进的。

3.要学会控制声音。口语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等变量并不是语言本身,但如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和运用,就会产生极大的语义效果,因此有人把它们称“副语言”。副语言在口语传播中能够起到制造、强化、改变气氛的作用,并且也更易于在感情传递上起作用。如人们常说的“嗲声嗲气”、“轻声细语”,即多少表示“多情”之意。这就不仅仅是语言的内容了,而更多的是通过语言的声调、语气这些副语言因素来传递自己的感情。所以,要使传播有感染力,就应学会控制声音。

4.注意发挥非言语因素的传播作用。口语传播不能光靠有声语言起作用,它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方式和辅助手段,以使传播媒介“立体化”、“全效能化”。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特说,口语信息交流中,55%体语+38%声音+7%词语=口语传播要素构成。姑且不论他的这个公式是否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否准确,但至少应使我们注意到口语交谈的多重性和多面性。

事实上,口语传播中的非口语因素或无声因素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像时间和空间有时也会成为无声的语言:如约会迟到,除非有可原谅的原因,否则就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又如交谈中彼此靠得很近,意味着亲热。服饰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讲解员在博览会上介绍自己的产品时,总是衣冠楚楚,给人良好形象。至于表情,那更是一种独特的无声语言,抬头扬眉之间,无不表达一种意思。美国心理学家德惠斯特尔指出:人的脸能做出25000种不同的表情。动作常能取得比语言更好的效果,如前述出租汽车公司经理亲自为顾客开车门这一动作所产生的效果,就远远胜过只是喋喋不休地向顾客介绍自己公司如何如何开展优质服务的言语表白,所以有时一个动作能胜过十次交谈。再如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眼神表达出来,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会大大地有助于口语传播的顺利开展。总之,非言语因素运用得好,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理想效果,从而使口语传播获得最大的成功。

(四)口语传播的接收者环节

接收者扮演的是口语传播的受者角色,口语传播的成功与否,最后取决于接收者是否接受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要想让受者最终接受自己传播的信息,口语传播者应该在受者这个环节上掌握如下几点。

1.要了解接收者。口语传播的接收者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还可以是一群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对象要采用不同的传播,所以无论是单个人也好,几个人也好,一群人也好,传播者都须事先对对象有所了解,包括了解对象的现状和背景,甚至嗜好等生活细节。一般说来,对单个人的了解比较方便,对一个群体的了解难度会高些。当然,口语交谈也可能在根本不可能事先了解对象的情况下开始的(如陌生人的突然来访),那么,传播者就应当在交谈开始后设法逐步了解对象,并在了解对象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交谈的内容,以适应对象的情况。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传播者本身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现象的良好把握,比如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突然提问时,传播者应立即发现或根据自己事先掌握的知识把握该记者及其所代表媒体的社会倾向,以便能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2.要尊重接收者。在口语传播中,无论接收者是什么人,无论他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在人格上都要平等对待,传播者必须尊重他。尊重不仅要表现在礼貌用词上,如多用“请”、“对不起”、“谢谢”等词句,避免使用“你(们)应该”、“你(们)不应当”的口气,采用“您看如何?”、“这样做好吗?”等商量口气,等等;而且还表现在表情、服饰、动作,甚至时空上。待人要热情,服饰要整洁,动作要客气,时间上要准时,空间上不能离得太远。即使是在交谈前发生过矛盾或在交谈中产生了矛盾,也要做到自我克制,尽量尊重对方,不能因为“交易”不成,就丢失自己的仪态,不能既丢了“买卖”,又失了“仁义”。

3.要聆听接受者。在口语传播中,听话者往往也是说话者,说话者也常常是听话者,因此,注重聆听也是口语传播的重要一环。聆听在口语传播中至少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因此要防止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或漫不经心地插话,而要尽可能地激发对方的谈话热情,使之对谈话本身感兴趣。有人说,如对方本身对谈话有热情,口语传播就成功了一半。二是通过对方的谈话内容,进一步了解对方,以便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因此在谈话中,要认真注意对方谈话的每一句话,捕捉每一个有关信息。聆听是一门艺术,不仅包括注意对方谈话的语句,还包括注意对方在谈话时的表情、眼神等因素;不仅包括自己用语言表达的聆听态度,如直接说明自己对对方谈话感兴趣,而且也包括自己洗耳恭听的各种神态。

(五)口语传播的传播效果环节

这里所说传播效果是现场效果,即口语传播的现场即时气氛和传播者的现场控制效果。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一般认为现场效果与一般传播效果是一致的,即现场效果好,一般传播效果也好,反之亦然。因此,如何制造现场气氛和控制现场效果,也是口语传播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

1.注意谈话的知识性和启迪性。口语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交流,要把握好信息量的大小,所谓信息量的大小,不仅指其面的广度,而且指其新鲜和深刻的程度。所以谈话内容应富有知识性,并须给对方有新鲜感和启迪性。

2.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我们知道,就是要好朋友对话,也难免会引起紧张的状态,以致影响到对话的效果。所以要尽可能地让谈话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这样即使原来有紧张和戒备心理,也会在新的气氛中消弭。这就要注意适当运用富有幽默感的话语和风趣的表情等等。

3.要不断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即时反馈调整。当对方对谈话表现出兴趣时,一面可予以鼓励,一面可促使自己更为投入;在对方显露不耐烦时,应及时调整话题,或谈话的形式、时间和环境。

4.要选好谈话的场景。谈话要有一个较理想的场景,这样谈话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一般说,相对封闭的安静环境、空间较小的温馨场所适宜作较长时间的深谈。口语传播是一种技巧,当这种技巧被运用到公共关系的活动中时,就成了公共关系实务人员必须用心感悟的一门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