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稳粮增收为“十三五”开局“播种”

稳粮增收为“十三五”开局“播种”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会议出台了多项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如果不及时出台稳粮增收的政策措施,随着眼下秋粮大范围入市,粮农可能面临“卖粮难”问题。会议确定的稳粮增收措施十分及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切身利益。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根基”,必须切实调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稳粮增收又是为“十三五”开局“播种”。
稳粮增收为“十三五”开局“播种”_悦读政策. 2015年第4辑

中国青年网 蔡恩泽

国务院常务会议2015年11月11日确定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种粮收入的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会议指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今年再获丰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为此,会议出台了多项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入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三大主粮小麦、玉米、水稻价格全线下挫,其中玉米尤甚,农户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高达30%。

造成今年国内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当然首先还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直下跌所致。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公布的粮食价格指数显示,8月份指数环比下跌5.2%,创2008年12月以来近7年最大跌幅。世界银行最新一期《粮食价格观察》公布,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这期间,小麦、玉米、大米价格分别下跌18%、6%、14%。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国际市场粮价下跌势必要传递到中国市场。

再从国内储存来看,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在部署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的通知中,用两个“前所未有”来表述当前粮食的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国内库存积压,供需失调,供大于求,粮食形成买方市场,价格下跌也是市场调节的必然。

而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可能实现“十二连丰”,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心理,很可能再逼粮价下跌,农民“多收了三五斗”,增产却不增收,“丰收的烦恼”或许会成为农民心头的纠结。如果不及时出台稳粮增收的政策措施,随着眼下秋粮大范围入市,粮农可能面临“卖粮难”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正值秋收冬种,要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会议确定的稳粮增收措施十分及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切身利益。其中最值得点赞的是,要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既给粮农吃定心丸,同时也释放新的政策信号。

2015年12月3日,前来售粮的种植户在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食堂吃免费午餐。今年秋季以来,全国粮食价格普遍下跌,每斤谷子(未加工的小米)的市场价格徘徊在2.5元左右。为保护种植户的利益,当地最大的小米生产加工企业沁州黄小米有限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合同保护价,向110多个种植基地的13000余户“沁州黄”种植户收购谷子,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沁州黄”种植户亩均收入达2000多元。截至目前,该公司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收购谷子近4000吨,种植户如期拿到了卖粮款。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从历史上看,连续实行多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确实保护了粮农积极性,但持续的托市收购也推升了价格猛增,给市场带来粮价刚性上调的预期,导致粮价越来越高,国内外价差扩大,也增加了粮储的压力。从长期来看,扭曲了粮食的市场价格机制,削弱了中国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粮食稳产和农民增收。会议提出的“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很有前瞻性,也势在必行

目前,一种叫目标价格补贴的试点正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启动。国家根据国内外市场预测,对大豆和棉花先设定目标价格,如果上市时低于目标价格,国家再进行补贴,粮食风险由国家“买单”。这样做,既符合价格市场的形成机制,又能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积极性。目标价格一旦全面推开,有望最终解决当前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难题。

此次会议还对粮食的传统政策进行修补和完善,归纳起来是切实解决卖粮难、努力消化库存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向主产区倾斜、休耕和种植结构调整。

目前正值冬种时节,这其实是为明年播种。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根基”,必须切实调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稳粮增收又是为“十三五”开局“播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