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体蛋白病

受体蛋白病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内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的结构、功能和数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受体蛋白病。受体蛋白病的发病机制是胆固醇合成脱抑制假说,细胞膜上LDL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LDL受体缺陷主要有四种:①受体合成数量减少;②转运不良,即不能将受体从粗面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③受体与LDL结合能力下降;④与LDL结合的受体向细胞内移的功能异常。

第4节 受体蛋白病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内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现已发现30多种受体,其中包括多肽类激素受体、固醇类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前列腺素、免疫因子、脂蛋白受体等。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的结构、功能和数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受体蛋白病(receptor protein disease)。下面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MIM143890)为例说明这类疾病的发生机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00,特征是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黄色瘤和早发心肌梗死。

正常人代谢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内吞进入细胞,然后被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水解,生成的游离胆固醇可激活酯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fatty 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因而游离的胆固醇可被酯化生成胆固醇酯而储存;另一方面,游离的胆固醇可抑制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 CoA reductase)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图9-22)。

受体蛋白病的发病机制是胆固醇合成脱抑制假说,细胞膜上LDL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LDL受体缺陷主要有四种:①受体合成数量减少;②转运不良,即不能将受体从粗面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③受体与LDL结合能力下降;④与LDL结合的受体向细胞内移的功能异常。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明显增高,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反馈紊乱,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

LDL受体基因定位于19p13.1-p13.2,为单拷贝基因,跨度约45kb,由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组成。突变有缺失、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插入四种。其中缺失最为多见,缺失长度3bp~13kb不等。

img236

图9-22 纤维母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作用示意图

LDL:低密度脂蛋白 HMG CoA还原酶: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ACAT:脂酰辅酶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