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熏蒸熏洗法

中药熏蒸熏洗法

时间:2022-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如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每年3次。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第二章 冬病夏治方药百用

一、中药穴位贴敷10法

(一)中药贴敷第1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消喘膏

【方药组成】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上药(除生姜外)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非法定计量单位,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本书保留,下同)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然后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化痰平喘。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二)中药贴敷第2方

【运用处方】天灸膏1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1份,斑蝥1份。

【制用方法】称取等量药物,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会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化痰平喘。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三)中药贴敷第3方

【运用处方】天灸膏2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延胡索等量,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固定3~4小时后揭去。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每年治疗4次,即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肺助阳,补益肺气。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四)中药贴敷第4方

【运用处方】白芥子泥丸

【方药组成】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制作时可用食用清油少许涂于操作者的手上和药饼表面,使其光洁不粘手。取好穴位后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如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因初、中、末伏各相隔10天,“中伏”至“末伏”有的年份相隔20天,北方地区可提前10天治疗,以免气温转凉影响贴治效果。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每年3次。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阳通络,宣肺化痰。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五)中药贴敷第5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1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阳益气,舒筋通脉,祛痰平喘,活血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六)中药贴敷第6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2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祛痰平喘,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七)中药贴敷第7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3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

【制用方法】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所使用的药物应该在当天配制,决不可使用前日剩余或储藏于冰箱的药物。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此方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因素和个人用药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方药功效】温通经脉,祛痰平喘,活血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八)中药贴敷第8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4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

【制用方法】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时,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时,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方药功效】温阳益气,祛湿化痰。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九)中药贴敷第9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5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

【制用方法】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方药功效】温经通络,祛痰平喘,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十)中药贴敷第10方

【运用处方】冬病夏治膏6方

【方药组成】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

【制用方法】取上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方药功效】活血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二、中药热敷热熨10法

(一)中药热敷第1方

【运用处方】热敷膏

【方药组成】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

【制用方法】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所制的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然后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和部位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贴3个疗程,一般连续贴治3年。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感冒,头痛,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肾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免疫功能低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痛经、白带、慢性盆腔炎;小儿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冻疮,硬皮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二)中药热敷第2方

【运用处方】热敷散

【方药组成】麦麸皮1 500克,食醋250克。

【制用方法】将麦麸皮1 500克在铁锅内炒糊后,再加食醋250克,速搅拌均匀后,装入自制布袋内,然后放置在患处及疼痛部位,布袋上加热水袋热敷,用被子盖好保暖。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三)中药热敷第3方

【运用处方】姜葱软膏

【方药组成】生姜120克,葱子120克,川乌18克,麻黄18克,北细辛18克,白芷18克,羌活24克,肉桂20克。

【制用方法】后6味药共为细末,生姜、葱子共捣成绒,用酒水各半调匀,炒热分装2个布袋,轮番熨敷患部,每次热敷0.5~1小时,以局部微微出汗为度,每天1~2次。

【方药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四)中药热敷第4方

【运用处方】温经止痛散

【方药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制用方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储瓶备用。具体应用有以下4法:

(1)取药末500克,加60°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天1~2次,每次2~4小时,3天后更换新药。

(2)取药末250~500克,加60°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钟,3天后更换新药。

(3)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杯火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引燃碗内药酒,用手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并迅速用手掌拍熄,再涂再拍熄,同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4)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病症】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本方对一切寒邪所致之痛症,均有良效。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元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方则不宜用。本方切忌内服。

(五)中药热敷第5方

【运用处方】二乌散

【方药组成】生首乌20克,生川乌20克,山奈20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然后用热水袋在棉垫外热敷。患者可每天敷1次,15天为1个疗程。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关节灼热肿痛者忌用。

(六)中药热敷第6方

【运用处方】湿热敷方

【方药组成】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苏木20克,海桐皮20克,嫩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2克,鸡血藤12克,白芷12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乌9克,草乌9克,秦艽9克,全当归9克。

【制用方法】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 000毫升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 ℃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 ℃。患者每天可敷1~2次,每治疗1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1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七)中药热敷第7方

【运用处方】桂附热熨方

【方药组成】附子20克,海螵蛸20克,肉桂25克,川牛膝25克,羌活25克,海桐皮25克,防风25克,当归25克,赤芍25克,杜仲25克,川断25克,川芎25克,乳香25克,没药25克,透骨草25克,川椒5克,红花5克,血竭5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粗末,加入桃仁泥25克,细食盐15克,黄酒800毫升,共拌匀后装入纱布袋中,将药袋放入锅内,隔水蒸30分钟左右取出。于每晚先在患处垫上干毛巾1条,再将热药袋热熨患处,每天热熨30分钟左右。每剂可连用7次。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八)中药热敷第8方

【运用处方】石蜡热敷方

【方药组成】石蜡。

【制用方法】将石蜡熔化后装入28厘米×21厘米的两橡皮袋内,或将石蜡装入袋内再行熔化,蜡液占袋容积的1/ 3左右,温度控制在60~70 ℃,置于患者患部,每次治疗热敷30分钟。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九)中药热敷第9方

【运用处方】除痹散

【方药组成】荆芥20克,防风20克,秦艽20克,丁香20克,肉桂20克,草乌20克,没药20克,胡椒20克,细辛2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并混匀。先用凡士林在腰背痛处涂一层,然后将药末撒于腰痛部位,用数层醋浸透的纱布盖在上面,在纱布上洒95%的酒精或高度白酒少许,用火点燃,当患者觉得腰背部热烫时立即熄灭,外加温水袋保温。

【方药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十)中药热敷第10方

【运用处方】袪寒蠲痹散

【方药组成】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细辛20克,花椒40克,白芥子30克,吴茱萸30克,元胡30克,甘遂2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为粗末,加60°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袋。将药袋置于身体疼痛部位热敷,外以“神灯”或“周林频谱仪”照射患部。每天1~2次,每次热敷0.5~1小时,以患部或全身微微出汗为度,2天后更换新药。

【方药功效】温经通脉,祛湿蠲痹。

【主治病症】寒湿痹证,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无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瘫痪,痿证,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慢性腹泻,胸胁痛,疝痛,痛经,白带,盆腔炎等。

三、中药洗浴淋渫10法

(一)中药洗浴第1方

【运用处方】淋渫乌头散

【方药组成】乌头(生用不去皮)30克,木鳖子(去壳)30克,白芥子30克,鳖甲30克,杏仁(生用)40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研为粗末,加水3 000毫升,煎数沸去渣,乘热淋渫患处,冷后再加热,复淋渫。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化瘀通络,祛痰止痛。

【主治病症】颈椎病,项强直及上肢疼痛挛急,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二)中药洗浴第2方

【运用处方】蠲痹沐方

【方药组成】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马钱子10克,酒白芍20克,透骨草15克,细辛10克,莪术15克,制乳没各15克,制南星12克,威灵仙15克,桑寄生15克,淫羊藿10克,皂角刺15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研细末装入布袋内,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50分钟,制成溶液。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浴液中,要略加活动,或用毛巾蘸取溶液擦洗腰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溶液的温度,不能过热烫伤皮肤,亦不可凉,凉时加热。然后再将药渣袋趁热外敷患处,每天治疗1~2次。每剂药可使用2天。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等。

(三)中药洗浴第3方

【运用处方】祛寒温阳药浴方

【方药组成】巴戟天30克,桂枝10克,艾叶30克,制附子10克,淫羊藿30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放入大沙锅内煎煮40分钟,将药汁倒入大木桶内,兑水至适宜温度,人进入木桶内浸泡,木桶上口用物围住,头露在外,每次浸泡30~40分钟。

【方药功效】补肾壮骨,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各种风寒湿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四)中药洗浴第4方

【运用处方】五藤汤

【方药组成】海风藤15克,石南藤15克,宽筋藤15克,鸡血藤15克,四方藤15克,十大功劳15克,桑枝12克,苍耳子10克,艾叶10克。

【制用方法】上药放入2 0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约25分钟,熏洗前药汤加入适量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浴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若病情顽固难愈者,可将本方水煎内服,药渣复煎后再行熏洗,以增强疗效。

【方药功效】补益肝肾,强筋通络,祛风活血。

【主治病症】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五)中药洗浴第5方

【运用处方】骨赘洗剂

【方药组成】生山楂25克,五味子25克,川椒25克,赤芍15克,红花15克,生川草乌20克,甘遂10克,芫花10克,透骨草20克,苍术15克,陈醋500毫升。

【制用方法】上药切碎,用纱布包裹,放入2 0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约25分钟,纳入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浴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45分钟左右。

【方药功效】软坚散结,祛痰止痛,舒筋活络,除湿散寒。

【主治病症】骨质增生,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六)中药洗浴第6方

【运用处方】祛风活血洗方

【方药组成】羌活9克,独活9克,桂枝9克,当归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秦艽9克,路路通9克,川红花9克。

【制用方法】上药研粗末,装入布袋内,以清水浸泡1小时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以上。温浴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每剂可用2~3天。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七)中药洗浴第7方

【运用处方】腰腿痛浴方

【方药组成】艾叶120克,川椒3克,透骨草30克。

【制用方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取煎液2 500毫升,水煎好后降至适宜温度泡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钟。每剂药可用3天。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病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下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八)中药洗浴第8方

【运用处方】行痹熏洗方

【方药组成】八角枫鲜叶30克,香樟树叶30克,紫苏30克,水芹菜30克,薄荷叶18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汤,煎后趁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洗浴1~2小时;每剂药可用3~4天,每次用时均须加热至适宜温度。

【方药功效】舒筋活血,散风活络。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畏风之行痹,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

(九)中药洗浴第9方

【运用处方】强脊炎浸浴方

【方药组成】川椒目30克,海藻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半夏15克,昆布15克,木瓜15克,桂枝15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5克。

【制用方法】上药纱布包之,用水煎20分钟,倒入浴缸温水中,水量以能浸泡整个人体为度。每次浸浴30分钟,每周2次。

【方药功效】温通经络,化瘀止痛。

【主治病症】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疼痛,晨僵、夜间翻身困难、起床费力,脊柱功能活动受限等。

(十)中药洗浴第10方

【运用处方】淋洗方

【方药组成】野菊花12克,土茯苓12克,川芎12克,元胡12克,荜澄茄10克,白芷12克。

【制用方法】将药物放在沙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趁热装入小喷壶内,待温度适宜后不断地淋洗头部,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可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药汤不要过夜,以免发生变质,影响治疗效果。每天2次,每次1~2小时。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清利头目。

【主治病症】顽固性头痛,风寒头痛症见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偏于湿盛者更宜。在熏洗过程中,如感到头晕不适,应停止操作,卧床休息。若熏洗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有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肾脏病的头痛患者及实火头痛者,均不宜使用。

四、中药熏蒸熏洗10法

(一)中药熏蒸第1方

【运用处方】祛除风湿方

【方药组成】麻黄24克,木瓜24克,五加皮24克,防风24克,三棱24克,鸡血藤24克,泽兰叶24克,伸筋草24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生乳香18克,生没药18克,文术18克,钩藤18克,桃仁18克,牛膝18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血竭10克,甘草12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粉碎成粗末,装入熏蒸治疗床容器内,注水,水煮沸后患者即可上床治疗,熏蒸病变部位。每天蒸熏1次,每次30~40分钟,12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每剂药可用3~5天。

【方药功效】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挫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二)中药熏蒸第2方

【运用处方】除湿通络方

【方药组成】苏木100克,羌活100克,独活100克,威灵仙100克,秦艽100克,防风100克,桂枝100克,木瓜100克,伸筋草100克,艾叶100克,松节100克,透骨草100克,制川乌100克,制草乌100克。

【制用方法】将药倒入特制蒸浴箱内,加热水20千克,令患者去衣仰卧于蒸浴椅上,用塑料浴罩覆盖,使头露出罩外,加热蒸浴箱,使罩内温度升至38~45 ℃,蒸浴20~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主治病症】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尤其对慢性腰肌劳损效佳。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体弱者不宜用本法。

(三)中药熏蒸第3方

【运用处方】化瘀止痛方

【方药组成】威灵仙60克,生甘草6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土元20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粉碎成粗末,装入熏蒸治疗床容器内,注水,水煮沸后患者即可上床治疗,熏蒸病变部位。每天蒸熏1~2次,每次30~40分钟。每剂药可用3~5天。

【方药功效】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病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重者收效较佳。

(四)中药熏蒸第4方

【运用处方】祛寒温阳方

【方药组成】葱白3~5寸,花椒10余粒,生姜3~5片。

【制用方法】将药倒入洗脸盆内,加水煮沸10多分钟,先熏蒸病患部位,后浸泡病患部位。

【方药功效】温阳祛湿,散寒止痛。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对各种阳虚寒盛之颈、肩、腰、腿痛具有较好疗效。

(五)中药熏蒸第5方

【运用处方】三枝熏洗方

【方药组成】樟树枝120克,桑树枝120克,柳树枝120克,艾叶120克。

【制用方法】上药加水50千克,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一只,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高低小木凳各一个,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后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避风盖被静卧。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经止痛。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六)中药熏蒸第6方

【运用处方】五枝熏洗方

【方药组成】桃枝250克,杨枝250克,柳枝250克,桑枝250克,槐枝250克,石菖蒲250克,老葱250克,生姜250克。

【制用方法】先把石菖蒲、老葱、生姜捣烂放桶内,再把其他药物共煎煮倒入桶内熏洗患处。每天3次,每次30~6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方药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七)中药熏蒸第7方

【运用处方】二乌熏洗方

【方药组成】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透骨草15克,莪术15克,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威灵仙15克,桑寄生15克,皂角刺15克,生马钱子10克,北细辛10克,淫羊藿10克,酒当归20克,制南星12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内,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煮30分钟以上即可。先熏后洗,使用药袋熨患处,洗浴时略加活动关节,以利血行。每次熏浴、热熨半小时以上,每天1次,每剂可用2天。

【方药功效】祛风利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下肢麻痹、无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等,以疼痛较甚者收效为佳。

(八)中药熏蒸第8方

【运用处方】干姜熏洗方

【方药组成】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宣木瓜25克。

【制用方法】上药加清水2 000毫升,煮沸30~40分钟,趁热熏蒸患处,待温后将药液倒入盆中用消毒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如此反复擦洗,热敷2~3次,每天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2天。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下肢麻痹、无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等,以寒重者收效为佳。

(九)中药熏蒸第9方

【运用处方】熏洗方

【方药组成】晚蚕沙30克,川芎15克,僵蚕20~30只(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岁再加1只),白芷15克。

【制用方法】将药物混合加入锅内,加水2 500毫升,待用文火煎至1500毫升左右时,遂用牛皮纸或其他厚纸封锅口,并在其中剪一小孔,嘱患者将疼痛部位对准纸孔进行熏蒸。如果整个头部疼痛,锅口不盖纸,这时只需两目紧闭(亦可以热毛巾包遮眼部),然后罩盖2条毛巾,让热气连续熏蒸便可。熏后速用毛巾擦拭患部,注意避风。每天2次,每次熏蒸l~2小时。

【方药功效】活血搜风,除湿止痛。

【主治病症】顽固性头痛,风寒性头痛风偏重者。症见头痛连及背项,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十)中药熏蒸第10方

【运用处方】溻渍方

【方药组成】白芷15克,当归15克,杭菊花15克,金银花l5克,川芎l0克,姜黄l0克,苏木l0克,元胡15克,透骨草l0克。

【制用方法】将药物装入纱布袋内扎好,放在沙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煮开后再武火继续煮10~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把药汤倒入木盆中,再于盆上放上带孔的横木架,将头放在横木架上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汤敷患处,稍凉时再换热药汤。每天2次,每次熏蒸l~2小时。

【方药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温经止痛。

【主治病症】顽固性头痛,风寒头痛证见头痛连及背项,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五、中药酒酊涂擦3法

(一)药酒涂擦第1方

【运用处方】温经止痛酊

【方药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制用方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 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身体疼痛部位,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疼痛部位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以寒湿性者取效最佳。

(二)药酒涂擦第2方

【运用处方】消尔痛酊

【方药组成】川乌60克,马钱子40克,乳香60克,细辛40克,栀子40克。

【制用方法】上药泡入700毫升高度白酒中,密封,15天后备用。用纱布蘸取“消尔痛酊”外涂患部,每天3~5次。

【方药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以关节疼痛肿胀者疗效最佳。

(三)药酒涂擦第3方

【运用处方】冻疮酊

【方药组成】当归50克,红花50克,王不留行50克,干姜30克,桂枝30克,辣椒30克,细辛10克,樟脑10克,冰片10克。

【制用方法】取上药浸泡于95%酒精750毫升中,一周后用纱布过滤,收集药液,储瓶备用。用时将局部洗净拭干,以棉花蘸药液每天3~5次涂擦于患处,治愈为止。

【方药功效】温阳散寒,活血祛风。

【主治病症】冻疮。受冻部位皮肤先呈苍白、麻木、冷感,继则水肿或青紫形成淤斑,自觉灼痛、瘙痒;有的则局部水肿,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自觉疼痛微痒,如无感染,水疱逐步干枯,结成黑痂,不久脱落而愈。

六、中药汤丸膏散36法

(一)中药内服第1方

【运用处方】哮喘夏治方

【方药组成】制附子9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半夏7.5克,炙枇杷叶15克,炙款冬花15克,甘草3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或隔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培补脾肾,化痰利肺。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本方妙在冬病夏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要比发病后求治高明的多。冬病夏治,尤其补阳,亦符合《内经》“春夏养阳”之旨。本方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功擅温补脾肾,脾健则痰湿无以生,肾强则哮喘无以作,诚为治本之方。方中制附子温肾强心、驱阴寒之邪;党参、半夏燥湿化痰,止咳;炙枇杷叶、炙款冬花宣肺平喘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肺、脾、肾以绝痰源;宣肺化痰饮以定喘咳之功,从而预防发作。

(二)中药内服第2方

【运用处方】冬病咳喘膏

【方药组成】潞党参120克,炙黄芪120克,焦白术120克,青防风45克,大熟地120克,山萸肉90克,怀山药120克,天冬9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黑附块90克,川桂枝30克,云茯苓120克,炙甘草45克,净麻黄45克,紫苏子90克,苦杏仁90克,淡干姜24克,北细辛24克,益智仁90克,西砂仁45克,广陈皮45克,上沉香15克,银杏肉60克,胡桃肉60克,生晒参(另煎汁)50克,蛤蚧(去头足研末)1对,驴皮胶(陈酒烊化冲入收膏)300克。

【制用方法】精选道地药材,放入大紫铜锅内,水浸一宿,浓煎2~3次,滤取清汁去渣,煎膏浓缩到一定药汁,将烊化驴皮胶倒入锅内,最后冲入参汤、蛤蚧末和冰糖500克收膏,以滴水为度。每天早晚各服一大食匙,开水冲服,如遇伤风停食勿服。服膏期内忌食虾、蟹、海味、萝卜、红茶、牛羊肉及一切酸辣食物。此膏冬夏皆可服用,夏季服之效果更佳,唯注意储藏,防其变质。

【方药功效】温肾纳气,健脾化湿,益肺固卫,散寒涤饮。

【主治病症】老年阳虚气喘、肺气肿。本方为老人咳喘和哮病恢复期证属气虚阳虚患者而设。全方取参附汤、六味地黄丸、生脉饮、玉屏风散、苓桂术甘汤、杏苏散、小青龙汤、人参蛤蚧散等方加减,合诸方于一炉,肺脾肾三经兼顾,温补脾肾为主,宣肺散寒为辅,标本同治,符合病机,冬夏进膏调治,每多获得预期疗效。本方堪称大方,但大而不杂,有法有度,又以膏剂缓图,故收效颇著。老年虚喘,可自配备用。

(三)中药内服第3方

【运用处方】补虚平喘汤

【方药组成】生地150克,熟地150克,山药120克,山萸肉45克,巴戟肉60克,淫羊藿90克,白术90克,党参90克,灵芝9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再用鱼腥草30克,佛耳草15克,野荞麦根30克煎汤代水泛丸,每服6克,每天2~3次。常于每年夏季来临时服用,连服3个月。

【方药功效】健脾补肾。

【主治病症】脾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每年夏季来临时服用3个月,可改善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当天气转冷,寒潮来临时具有很强的抗御能力,能减轻发病或不发病。

(四)中药内服第4方

【运用处方】纳气定喘汤

【方药组成】路党参10克,淫羊藿15克,紫石英15克,沉香4克,紫河车9克,生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9克,陈皮6克,炒白芥子9克,炒莱菔子9克,炒苏子9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常于每年夏季来临时服用,连服3个月。

【方药功效】益肾扶脾,降逆平喘。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对脾肾阳虚型阻塞型肺气肿患者,于夏季服用本方2月左右,可获显著效果。

(五)中药内服第5方

【运用处方】人参蛤蚧散

【方药组成】蛤蚧1对,红参30克,葶苈子30克,川贝30克,茯苓30克,海浮石30克,紫丹参30克,黄芪30克,黄芩30克,紫河车25克,桃仁25克,橘红25克,生甘草25克,光杏仁2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

【制用方法】将药物晒干,粉碎过100目筛,每次服散剂5克,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常于每年夏季来临时服用,连服3个月。

【方药功效】补肺清热,化痰定喘。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习惯性感冒,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容易罹患疾病者。

(六)中药内服第6方

【运用处方】益气固本汤

【方药组成】制附子15克,黄芪20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8克,淫羊藿16克,杜仲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0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炙甘草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常于每年夏季来临时服用,连服3个月。

【方药功效】补脾益肾,益气固本。

【主治病症】脾肾阳虚,正气不足所致的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气虚水肿,咳喘或慢性疾病伴有细胞免疫低下,免疫功能紊乱。

(七)中药内服第7方

【运用处方】培元固本散

【方药组成】全胎盘2具,坎气(脐带)100克,鹿茸片50克,红参50克,五灵脂50克,三七30克,沉香30克,蛤蚧6对,人工灵脂孢子粉10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粉,每次1~1.5克,饭前热黄酒或温开水调服,每天服2~3次。于每年“夏至”节起至“末伏”结束,服药2个月左右,连续3年。服用时,初期宜采取小量缓补,用药30天食纳大增,可使体质增强,不再罹患感冒。第2阶段,每天2次,每次3克,饭前服,切忌不可贪图速效而用大量。

【方药功效】培元固本,平喘纳气。

【主治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慢性咳嗽,习惯性感冒,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容易罹患疾病。尤其对脾肾阳虚型哮喘,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

(八)中药内服第8方

【运用处方】壮本丹

【方药组成】肉苁蓉(酒洗、焙干)15克,杜仲(酒洗)15克,巴戟天(酒浸、去皮)15克,青盐15克,核桃3克,补骨脂(盐炒)3克,小茴香3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为末,用猪腰子1对,剖开去白膜,入药在内,扎住,再用面包紧,入火内烧熟,然后去药与面。每服1个,酒送下。

【方药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病症】习惯性感冒,慢性腰肌劳损,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容易罹患疾病。

(九)中药内服第9方

【运用处方】益气固表汤

【方药组成】生黄芪10克,炙黄芪10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当归10克,酒白芍7克,桂枝7克,陈皮5克,熟附片5克,炙甘草3克,淡生姜3片,红枣3枚。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甘温益气,卫外固表。

【主治病症】习惯性感冒,慢性咳嗽,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虚弱容易罹患疾病。

(十)中药内服第10方

【运用处方】过敏煎

【方药组成】防风10克,银柴胡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卫外固表,抗过敏。

【主治病症】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十一)中药内服第11方

【运用处方】消荨汤

【方药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芷10克,白藓皮10克,栀子10克,地骨皮10克,苦参10克,竹叶10克,大黄2~3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慢性荨麻疹,症见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

(十二)中药内服第12方

【运用处方】扶脾助运汤

【方药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青陈皮各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调肝理气,扶脾助运。

【主治病症】肝气犯脾型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脘腹疼痛。

(十三)中药内服第13方

【运用处方】温阳利水方

【方药组成】桂枝10克,炮附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方药功效】温阳补肾,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慢性肾炎,水肿。

(十四)中药内服第14方

【运用处方】黄米饮

【方药组成】黄花30~50克,薏苡根50克,生薏苡仁30克,芡实30克,红枣6枚,白果15枚。

【制用方法】先将白果打碎,分离仁、壳,再将黄芪、薏苡根、白果壳用纱布包后与他药共同加适量清水浸泡,待诸药泡透后文火煎,煮沸5分钟后滤取汁,加水再煎1遍,然后将纱布袋内药物去之,余如薏苡仁、芡实、红枣、白果肉、药汁等作点心。每天随饭服适量,长期服用。

【方药功效】益气固涩,利水退肿。

【主治病症】慢性肾炎尿蛋白流失长期不止,伴腰酸疲乏、遗精等肾气虚衰者。

(十五)中药内服第15方

【运用处方】参黄降糖方

【方药组成】大黄6~12克,桂枝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12~15克,生地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400~5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清热导滞,益气养阴,散瘀活血。

【主治病症】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口渴,易饥饿、消瘦、疲乏无力。

(十六)中药内服第16方

【运用处方】温阳散偏汤

【方药组成】川芎2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制附片15克,桂枝12克,补骨脂10克,鹿角胶10克,细辛6克,炙甘草1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顽固性头痛。

(十七)中药内服第17方

【运用处方】天麻半夏汤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后下),制半夏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川芎15克,玄胡粉6克(冲服)。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化痰降逆,熄风止痛。

【主治病症】风痰上扰之头痛,头痛昏沉,纳呆恶心,甚至呕吐。外感头痛忌用。

(十八)中药内服第18方

【运用处方】温阳通脉汤

【方药组成】桂枝6~9克,熟附块9~12克,丹参15克,瓜蒌皮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2克,红花4.5克,川芎6克,枳壳6克,清木香6克,降香3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温阳活血,行气通脉。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痛、胸痹。

(十九)中药内服第19方

【运用处方】逍遥降压汤

【方药组成】丹皮15克,栀子15克,黄芪15克,菊花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当归12克,薄荷9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开始服,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主治病症】高血压。尤其对控制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发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十)中药内服第20方

【运用处方】身痛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地龙2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制乳香6克,五灵脂10克,秦艽10克,香附12克,羌活10克,牛膝12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慢性腰肌劳损。

(二十一)中药内服第21方

【运用处方】少腹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元胡15克,没药5克,生蒲黄9克(包),五灵脂9克,小茴香5克,干姜3克,桂心3克(后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二)中药内服第22方

【运用处方】当归止痛汤

【方药组成】当归3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甘草9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行血理气,缓急止痛。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原发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三)中药内服第23方

【运用处方】益肾通经汤

【方药组成】山药30克,巴戟天15克,香附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柴胡15克,白芍18克,郁金12克,丹参21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益肾疏肝,行血止痛。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功能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四)中药内服第24方

【运用处方】菟杞地黄汤

【方药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0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2克,制香附12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调补肝肾,理气和营。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功能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五)中药内服第25方

【运用处方】蛤蚧酒

【方药组成】熟地50克,首乌50克,黄精50克,肉苁蓉50克,巴戟天30克,杜仲30克,川断30克,鹿角胶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附子15克,淫羊藿15克,肉桂15克,蛤蚧1对,狗鞭2条,麻雀4只,广西米酒3.5千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浸泡50天以后即可饮用。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早晚各服15毫升。上方各料可以连续浸3次,第2、第3次米酒量递减0.5千克。

【方药功效】具有补肾壮阳,固精止泄。

【主治病症】肾虚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六)中药内服第26方

【运用处方】补肾填髓丸

【方药组成】鹿茸1克,人参3克,仙灵脾30克,蛇床子10克,巴戟天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制首乌10克,山萸肉10克,当归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益肾添髓,补肾填精。

【主治病症】先天精气不足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七)中药内服第27方

【运用处方】兴阳丹

【方药组成】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韭菜子15克,淫羊藿15克,巴戟天15克,黄柏15克,白芍20克,蜈蚣4条,鹿角胶10克,胎盘粉10克,海狗肾1条,精硫黄3克,制马钱子1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次7~10粒,每天2次,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戒房事。

【方药功效】补肾益精,兴阳起痿。

【主治病症】精气不足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八)中药内服第28方

【运用处方】温肾固精汤

【方药组成】附子10克,肉桂6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怀山药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芡实10克,诃子肉10克,莲子肉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温补下元,回阳固精。

【主治病症】下元虚寒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九)中药内服第29方

【运用处方】益肾蠲痹丸

【方药组成】生熟地各150克,全当归100克,鸡血藤200克,淫羊藿100克,鹿衔草100克,淡苁蓉100克,炙乌蛇100克,炙全蝎20克,炙蜈蚣20克,炙蜂房100克,炙僵蚕10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克,每天2次,食后服用。

【方药功效】益肾壮骨,蠲痹通络。

【主治病症】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四肢关节疼痛。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泡茶饮服。

(三十)中药内服第30方

【运用处方】补肾袪寒治尪汤

【方药组成】熟地24克,川断18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l2克,炙山甲9克,防风10克,制附片l2克,骨碎补20克,桂枝15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知母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松节10克,土元10克,麻黄6克,苍术10克,威灵仙12克,伸筋草30克,牛膝15克,豹骨或熊骨l2克另煎兑入(如豹骨、熊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9克醋淬先煎,三药同用代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400~5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服药2~3个月(或更长)收到显著效果后,可将此方2~3剂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天2~3次,温开水送服,以防复发。

【方药功效】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病症】尪痹,肾虚寒盛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

(三十一)中药内服第31方

【运用处方】五痹止痛丸

【方药组成】麻黄12克,苍术12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乳香8克,没药8克,炙川乌10克,炙草乌10克,当归12克,炙马前子1克,山甲珠12克。

【制用方法】上药粉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天服2次,早晚各1丸。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病症】各种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

(三十二)中药内服第32方

【运用处方】痹痛宁

【方药组成】鹿角霜12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细辛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己15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生薏苡仁30克,广地龙10克,蜈蚣3条,乌蛇肉10克,生甘草12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每半年为1个疗程。可根据具体病情,服2~6个疗程。

【方药功效】祛风胜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补益气血,强筋壮骨。

【主治病症】肢体肌肉关节冷痛,关节肿胀或变性,屈伸不利,腰膝酸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老年人腰腿疼痛等。

(三十三)中药内服第33方

【运用处方】乌头桂枝汤

【方药组成】制川乌9克,制草乌9克,炙甘草9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独活12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桑寄生15克,细辛3克,蜂房9克,红花9克,肉桂9克,菟丝子12克,川断15克,杜仲1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制川乌、制附子先煮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诸药再煮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可连服数剂。

【方药功效】温补肾阳,活血祛风,理痹止痛。

【主治病症】各种痛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屈伸更甚,痛有定处;骨节寒凉,得温则减,遇寒更甚。

(三十四)中药内服第34方

【运用处方】乌附麻桂姜辛汤

【方药组成】制川乌10~60克,制附子10~6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桂枝30克,干姜10~30克,甘草10~30克,蜂蜜30~120克。

【制用方法】制川乌、制附子先煮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诸药再煮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可连服数剂。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病症】各种痛痹证。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屈伸更甚,痛有定处,自觉骨节寒凉,得温则减。

(三十五)中药内服第35方

【运用处方】独活寄生汤

【方药组成】独活9克,桑寄生6克,杜仲6克,牛膝6克,细辛6克,秦艽6克,茯苓6克,肉桂心6克,防风6克,川芎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当归6克,芍药6克,熟地黄6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头伏”第1天始,每7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服至“末伏”最后1天。

【方药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病症】肩周炎,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四肢麻木不仁,畏寒喜暖,心悸气短。

(三十六)中药内服第36方

【运用处方】骨赘散

【方药组成】乌梢蛇50克(寒重者改用白花蛇4条),全蝎30克,土元30克,血竭30克,当归30克,豹骨30克,丹参100克,威灵仙100克。

【制用方法】上药晒干,共研成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次服l0粒(10粒约4克,必要时加至6~8克),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必要时服2~3个疗程。

【方药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主治病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各种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较著者取效较佳。

七、中药饮食调养60法

(一)中药饮食第1方

【调养食方】四仁鸡子羹

【制用服法】白果仁1份,甜杏仁1份,胡桃仁2份,花生仁2份,共研末。每天清晨取20克,鸡蛋1个,煮羹1小碗服用,连服半年。

【药食功效】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

(二)中药饮食第2方

【调养食方】黄芪乌骨鸡

【制用服法】黄芪60克,乌骨鸡1只。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沙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为3~4次食用。坚持服用1个月,能显著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药食功效】益气养肺,固表防感,滋肾养血。

(三)中药饮食第3方

【调养食方】虫草炖老鸭

【制用服法】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于老鸭腹内,加水炖熟,食用1个月左右即可见效。

【药食功效】补虚损,益肺肾,止喘咳。

(四)中药饮食第4方

【调养食方】人参蛤蚧粥

【制用服法】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热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

【药食功效】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

(五)中药饮食第5方

【调养食方】山萸肉粥

【制用服法】怀山药50克,山萸肉40克,粳米100克。将怀山药、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每天1~2次。

【药食功效】补肾益精。

(六)中药饮食第6方

【调养食方】枸杞羊肾粥

【制用服法】枸杞叶500克,羊肾1对(细切),葱白14根。上3味细切,加五味调料与粳米煮粥,空腹食之。

【药食功效】补肝肾,益虚损。

(七)中药饮食第7方

【调养食方】羊肾馄饨

【制用服法】五味子、山萸肉、干姜、川椒、桂心各30克,诸药过细罗为散,每天取羊肾1对,去脂膜细切,入药散6克,木臼杵如泥作馅用,和面捻作馄饨,以水煮熟,和汁食之。

【药食功效】温肾阳,益虚损。

(八)中药饮食第8方

【调养食方】樱子蜜汁

【制用服法】金樱子100克,蜂蜜200克。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2小时出汤后,再加水煮,如此4次,榨汁,将4次汤混合后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浓,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每天服2~3次,每次服10毫升。

【药食功效】固肾涩精。

(九)中药饮食第9方

【调养食方】泥鳅豆腐汤

【制用服法】泥鳅500克,豆腐250克。泥鳅去鳃、肠、内脏,洗净放入锅中,加食盐少许及适量水、料酒,清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即可,吃泥鳅和豆腐并饮汤。

【药食功效】补肾虚,固肾精。

(十)中药饮食第10方

【调养食方】青虾韭菜

【制用服法】青虾250克,韭菜100克。虾洗净,韭菜洗净切段。先以素油炒青虾,加黄酒、酱油、姜丝等调料,再加韭菜煸炒,嫩熟即可。

【药食功效】温壮肾阳。

(十一)中药饮食第11方

【调养食方】煸炒猪腰

【制用服法】猪腰500克,黄花菜50克,姜、葱、蒜佐料少许。猪腰切开,剔去筋膜和臊腺,洗净,切成腰花块;黄花菜水泡发切段。炒锅中置素油烧热,先放大葱、姜、蒜佐料煸炒,再爆炒猪腰,至变色熟透时,加黄花菜、食盐、糖煸炒,再入芡粉和汤汁,明透起锅。

【药食功效】温阳补肾。

(十二)中药饮食第12方

【调养食方】甲鱼药汤

【制用服法】怀山药20克,桂圆肉15~20克,甲鱼1只。先用滚水烫鱼,方便其排尿,再切开洗净,掏去内脏,然后将甲鱼肉、甲鱼壳、怀山药、桂圆肉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用。吃肉喝汤,每周炖食1次。

【药食功效】滋阴壮阳。

(十三)中药饮食第13方

【调养食方】黄芪米粥

【制用服法】黄芪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米做粥,晨起空腹食之。非气虚而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药食功效】益气补虚。

(十四)中药饮食第14方

【调养食方】羊肾韭菜粥

【制用服法】羊肾1对,羊肉100克,韭菜150克,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将羊肾对半切开,去白色筋膜和臊腺,切成丁状;羊肉、韭菜洗净切碎。先将羊肾、羊肉、枸杞子、粳米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粥,待快煮开时放入韭菜,滚沸后出锅。准备食用时可以加少许盐和味精调味。

【药食功效】温肾壮阳。

(十五)中药饮食第15方

【调养食方】补肾鸭肉汤

【制用服法】冬虫夏草10克,老雄鸭1只,料酒、生姜、葱白、胡椒粉、食盐适量。将鸭宰杀,去净毛和内脏,清洗干净,剁去鸭爪,在开水中过一下,捞出晾凉。冬虫夏草用温水洗干净,生姜、葱切好待用。将鸭头顺颈劈开,取冲下曹和生姜、葱白一起装入鸭头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冬虫夏草和生姜、葱白一起装入鸭腹内。再炖时立加入清汤、食盐、胡椒粉、料酒调好味,用湿棉纸密封盆口,约3小时后去掉棉纸,捞出生姜、葱白即成。

【药食功效】温肾壮阳。

(十六)中药饮食第16方

【调养食方】灵芝双鞭

【制用服法】灵芝10克,枸杞子10克,肉苁蓉6克,牛鞭100克,狗鞭10克,母鸡肉500克,花椒、生姜、黄酒、味精、猪油、食盐、葱、姜适量。微火炖烂。

【药食功效】暖肾壮阳,抗老延年。

(十七)中药饮食第17方

【调养食方】雀儿药粥

【制用服法】麻雀5只,菟丝子30~45克,覆盆子10~15克,枸杞子20~30克,大米100克,食盐、葱白、姜各适量。把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一同放入沙锅内煎取药汁,去掉药渣。将麻雀去毛及肠杂,洗净用酒炒,然后与大米、药汁加适量水一并煮粥,快熟时加入细盐、葱白、生姜,煮熟即可。每天服2次,温热食。

【药食功效】补益脾肾。

(十八)中药饮食第18方

【调养食方】鸡蛋三味汤

【制用服法】鸡蛋1个,芡实、莲子(去芯)、怀山药各9克,白糖适量。将芡实、莲子、怀山药熬煎成药汤,再将鸡蛋煮熟,汤内加入适量白糖即可。吃蛋喝汤,每天服1次。

【药食功效】补脾益肾,固精安神。

(十九)中药饮食第19方

【调养食方】龙骨粥

【制用服法】煅龙骨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龙骨捣碎,入沙锅内,加水200克,煎1小时,去渣取汁,入糯米,再加适量水、红糖,煮成稠粥。早晚空腹热食,5天为1个疗程。

【药食功效】收敛固涩,镇惊潜阳。

(二十)中药饮食第20方

【调养食方】莲子百合煲猪肉

【制用服法】莲子30克,百合30克,猪肉200~250克。将莲子、百合、瘦猪肉入锅,加适量水,置文火上煲熟。调味后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交通心肾,固摄精气。

(二十一)中药饮食第21方

【调养食方】胡桃仁炒腰花

【制用服法】胡桃仁20克,猪肾1只。胡桃仁洗净,剖碎;猪肾洗净,剖开,开水浸泡2小时,去浮沫。起油锅,胡桃仁、猪腰同炒,加黄酒、姜、葱、食盐调味即成。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补肾益气,涩精。

(二十二)中药饮食第22方

【调养食方】羊肉芡实汤

【制用服法】羊腿肉250克,芡实50克。羊腿肉洗净,切成小块,开水浸泡1小时,去浮沫;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芡实,加黄酒、葱、姜、食盐、味精,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煲30分钟。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补肾,益气,固精。

(二十三)中药饮食第23方

【调养食方】麻雀炖河虾

【制用服法】麻雀2只,河虾50克。麻雀活杀,去头、爪、皮毛及内脏,洗净;河虾洗净,去壳。麻雀、河虾同置碗中,加黄酒、葱、姜、食盐、味精等,隔水清炖30分钟。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补肾益气,固摄止泄。

(二十四)中药饮食第24方

【调养食方】杞子乌梅鸡肠汤

【制用服法】枸杞子20克,乌梅10克,鸡肠30克。将鸡肠洗净,用食盐腌制10分钟,然后洗净,切成小段;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枸杞子、乌梅,急火煮开,去浮沫,加黄酒、葱、姜、食盐,改文火煲30分钟。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补肾固精。

(二十五)中药饮食第25方

【调养食方】龟肉益智仁汤

【制用服法】龟肉200克,益智仁50克。将龟活杀,去壳甲、内脏,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益智仁,再加葱、姜、黄酒、食盐,急火煮开,去浮沫,改文火煲30分钟。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补肾气,固肾精。

(二十六)中药饮食第26方

【调养食方】莲子煲猪肚

【制用服法】莲子90克,猪肚200克。莲子劈开去芯,猪肚洗净切小块,加水适量煲汤,加少许盐、味精。佐餐服食。

【药食功效】益气补肾,补虚健脾。

(二十七)中药饮食第27方

【调养食方】胡桃仁炒韭菜

【制用服法】胡桃仁60克,韭菜150克。胡桃去壳取仁,韭菜洗净切1寸长。加麻油下锅炒熟,用食盐少许调味。佐餐服食。

【药食功效】益阳补虚,固肾涩精。

(二十八)中药饮食第28方

【调养食方】莲肉糕

【制用服法】莲子肉、粳米各200克,茯苓60克。将莲子肉、粳米、茯苓共研粉末,并加白糖适量拌匀,压成糕,蒸熟即成。每服30克,1日2次。

【药食功效】滋补元气,固敛精气。

(二十九)中药饮食第29方

【调养食方】山药茯苓包子

【制用服法】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猪油、青丝、红丝少许。将山药粉、茯苓粉放碗内,加水浸泡成糊,蒸半小时,调入面粉、白糖、猪油、青丝、红丝成馅。取发酵调碱后的软面,包馅成包子,蒸熟即可。

【药食功效】调心气,止泄遗。

(三十)中药饮食第30方

【调养食方】山药汤圆

【制用服法】生山药、白糖各150克,糯米粉250克。将山药洗净蒸熟,剥去皮,放碗内,加白糖、胡椒面少许,压碎成馅。将糯米粉加开水揉软,再与山药馅包成汤圆,煮熟即成。随意服食。

【药食功效】补益脾肾,固精止遗。

(三十一)中药饮食第31方

【调养食方】鸡肠饼

【制用服法】公鸡肠1具,面粉250克。先将鸡肠用剪刀剪开,冲去污物,再用少许盐反复揉搓,然后用水洗净,焙干,研成极细粉末,与面粉混匀,加水适量,和成面团,可稍加油盐佐料,如常法烙成小薄饼。1次或分2次服食,连服10天。

【药食功效】收敛固精。

(三十二)中药饮食第32方

【调养食方】锁阳粥

【制用服法】锁阳30克,粳米50克。将锁阳洗净切碎,加粳米及清水适量,煮粥调味。随意服食,锁阳可不吃。

【药食功效】兴阳固精,强阴益髓。

(三十三)中药饮食第33方

【调养食方】韭菜子粥

【制用服法】韭菜子30克,粳米90克。先将韭菜子洗净,晒干,微炒一下,研成粉。把粳米用水洗净,加水煮,煮至半熟时,加入韭菜子粉,搅匀,煮熟即可。随意服食。

【药食功效】补肝肾,暖腰膝。

(三十四)中药饮食第34方

【调养食方】芡实粉粥

【制用服法】芡实粉60克,粳米90克。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用粳米煮粥,煮至半熟,倒入芡实粉,煮熟和匀即可。随意服食。

【药食功效】益肾精,固下元。

(三十五)中药饮食第35方

【调养食方】金樱子炖冰糖汤

【制用服法】金樱子15克,冰糖60克。金樱子洗净,加冰糖和水放碗内,隔水蒸1小时即成。去渣服汤,每天1次。

【药食功效】补中益气,固肾涩精。

(三十六)中药饮食第36方

【调养食方】猪腰药膳

【制用服法】猪腰1对(剖开去臊腺),将胡桃仁10克,山萸肉9克(或杜仲10克),补骨脂8克纳入肾内扎好,煮熟食用;或将肉苁蓉10克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煮熟,食肉饮汤。

【药食功效】温肾阳,补肾虚,固肾精。

(三十七)中药饮食第37方

【调养食方】猪肉鳝鱼羹

【制用服法】黄鳝250克,精猪肉100克,葱、姜、盐、料酒、醋、胡椒粉各适量。将精猪肉剁成肉末,放入锅内加清水烧沸,再将黄鳝洗净切成段,与葱、姜、料酒一起倒入锅内,煮至鳝鱼酥烂,加醋、胡椒粉、精盐即可食用。

【药食功效】补肾虚,除风寒。

(三十八)中药饮食第38方

【调养食方】烧烤鲫鱼

【制用服法】鲫鱼1条,约重250克,剖腹去内脏洗净,装入大蒜末10克,外包干净白纸,用水湿透,放入谷糠内烧熟。鱼、蒜全食,每天1条。

【药食功效】健脾利水。

(三十九)中药饮食第39方

【调养食方】三皮饮

【制用服法】葫芦皮30克,冬瓜皮30克,西瓜皮30克,红枣10克,同放锅内加水约400毫升,煎至约150毫升,去渣即成。饮汤,每天1剂,至浮肿消退为止。

【药食功效】利水消肿。

(四十)中药饮食第40方

【调养食方】圆肉党参炖猫肉

【制用服法】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将党参、猫肉、桂圆肉共置盅内,隔水炖熟服食。吃肉饮汤,隔天1次。

【药食功效】健脾益心。

(四十一)中药饮食第41方

【调养食方】雄鸭米粥

【制用服法】青头雄鸭1只,粳米适量,葱白3茎。将青头鸭肉切细煮至极烂,再加米、葱白煮粥,或用鸭汤煮粥,温热食,5~7天为1个疗程。

【药食功效】补益脾胃,利水消肿。

(四十二)中药饮食第42方

【调养食方】黑芝麻茯苓粥

【制用服法】黑芝麻6克,茯苓20克,粳米60克。茯苓切碎,放入锅内煎汤,再放入黑芝麻、粳米煮粥即成。每天2次,早晚餐服用,连服15天。

【药食功效】补脾和胃,益智提神。

(四十三)中药饮食第43方

【调养食方】生姜大枣粥

【制用服法】鲜生姜12克,大枣6枚,粳米90克。生姜洗净后切碎,用大枣、粳米煮粥。每天2次,做早、晚餐服用,可常年服用。

【药食功效】益气和胃,健脾消肿。

(四十四)中药饮食第44方

【调养食方】木耳汤

【制用服法】白木耳30克,鹿角胶7.5克,冰糖15克。将白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煎熬,待木耳熟透时,加入鹿角胶和冰糖,使之烊化,和匀,熬透即成。可分次或1次食用。

【药食功效】暖肝补肾,滋养精血。

(四十五)中药饮食第45方

【调养食方】莲子百合炖瘦肉

【制用服法】莲子20克,百合20克,瘦猪肉50克。将莲子、百合洗净,瘦猪肉洗净,切成丝状,同置锅中,加葱、姜、黄酒,隔水炖30分钟。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滋阴降火,补心益肾。

(四十六)中药饮食第46方

【调养食方】银耳百合米粥

【制用服法】银耳3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银耳、百合洗净,同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药食功效】滋阴益肾。

(四十七)中药饮食第47方

【调养食方】杞子炒肉丝

【制用服法】枸杞子20克,猪肉丝50克。枸杞子、猪肉丝洗净,起油锅同炒,加黄酒、葱、姜、食盐调味即成。随意服用。

【药食功效】滋阴壮水。

(四十八)中药饮食第48方

【调养食方】薏苡仁粥

【制用服法】薏苡仁150克,薄荷15克,荆芥15克,葱白15克,豆豉50克。将薄荷、荆芥、葱白、豆豉加清水1 500毫升,烧沸后文火煎10分钟,滤取原汁盛于碗内,倒去药渣,将锅洗净,再将薏苡仁洗净后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薏苡仁开裂酥烂即可食用。

【药食功效】除风湿,通经络。

(四十九)中药饮食第49方

【调养食方】乌头粥

【制用服法】生川乌头3克,粳米30克,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乌头捣碎,碾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煮沸后加入川乌末,改用文火慢煮,待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

【药食功效】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五十)中药饮食第50方

【调养食方】皂角粳米粥

【制用服法】皂角刺20克,先煎20分钟,弃渣,放粳米50克,煮成稀粥,即可作点心常服。

【药食功效】清利下焦,泻热解毒。

(五十一)中药饮食第51方

【调养食方】鲜苋蛋清汁

【制用服法】鲜马齿苋洗净捣烂,滤汁60毫升,生鸡蛋2枚去蛋黄,蛋清和汁搅匀,每天开水冲服。

【药食功效】滋阴补肾,清热祛毒。

(五十二)中药饮食第52方

【调养食方】桂浆粥

【制用服法】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煮服食。

【药食功效】散寒湿,通经络。

(五十三)中药饮食第53方

【调养食方】胡桃栗子泥

【制用服法】取胡桃仁30~50克,栗子30~50克,白糖适量。先将栗子炒熟去皮,再与胡桃仁同捣如泥,加入白糖拌匀即可,不拘时服。

【药食功效】补肾益虚。

(五十四)中药饮食第54方

【调养食方】栗子糕

【制用服法】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将栗子加水煮熟,剥去皮,再蒸半小时,加入白糖,研成泥。把栗泥压成饼状即成,随意服食。

【药食功效】补肾健脾。

(五十五)中药饮食第55方

【调养食方】鲜虾黄酒

【制用服法】鲜河虾500克,黄酒500克。将河虾洗净后浸于黄酒15分钟,捞起,放于水中炖服,分次食用,黄酒与河虾可同食。

【药食功效】温肾壮阳,舒筋止痛。

(五十六)中药饮食第56方

【调养食方】壮阳药酒

【制用服法】淫羊藿60克,沙苑子30克,鹿茸1.5克,烧酒500毫升,食盐适量同浸7~15天后服用。每晚1次,每次喝2盅,约20毫升。

【药食功效】温肾壮阳。

(五十七)中药饮食第57方

【调养食方】桂圆酒

【制用服法】取桂圆肉200克放入细口瓶内,倒入60°白酒400毫升,封闭瓶口,15天后可饮用。每天2次,每次10~20毫升。

【药食功效】温肾阳,通血脉。

(五十八)中药饮食第58方

【调养食方】杜仲酒

【制用服法】杜仲30克,白酒500毫升。将杜仲入酒中泡7天后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3次。

【药食功效】补肝肾,通经络。

(五十九)中药饮食第59方

【调养食方】淫羊藿血藤酒

【制用服法】淫羊藿30克,巴戟天30克,鸡血藤30克,白酒1 000毫升,冰片60克。上药与白酒、冰片共泡7天后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天2次。

【药食功效】祛风通络,补肾壮阳。

(六十)中药饮食第60方

【调养食方】龟龄集酒

【制用服法】鹿茸10克,人参10克,熟地15克,甲片10克,生地15克,石燕10克,地骨皮15克,枸杞子15克,急性子10克,薄荷10克,冰糖50克,蜻蜓5只,蚕蛾5个,雀脑3个,海狗肾1具,驴肾1具,黄狗肾1具,大曲酒1 000毫升。上药一起泡制而成。口服,每次量不超过50毫升,佐膳更宜。

【药食功效】补气养血,填精益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