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心理疏导“七个要领”在养老护理中的运用

注意心理疏导“七个要领”在养老护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老护理中的心理疏导,更多的需求是心理陪护和家庭关系调适。养老机构可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增加心理疏导专业服务岗位,以提高机构整体的养老服务能力。
注意心理疏导“七个要领”在养老护理中的运用_心理疏导技术

1. 主体特征和能力要求

在我们国家,养老护理既要关注机构养老,也要关注家庭养老;养老护理心理疏导同样如此。养老护理中的心理疏导,更多的需求是心理陪护和家庭关系调适。

1.1 养老机构中的心理疏导

对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来说,如果同时兼具生活上的护理和心理陪护,可能是一项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工作。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同时又是机构管理的执行者。很多老年人在机构中体验到自我控制感的消失,变得抗拒起来。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执行管理规则,一方面要关怀老年朋友的心理需求,同时又要应对老年人生理功能消退或缺损导致的各种行为能力问题,他们自己可能没有这么强大的心理能量来应对这项工作。

所以,养老护理中的心理疏导,不仅仅是对护理对象的服务,也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有必要帮助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

第二,在初期阶段,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尚不能达到具备足够心理关怀能力的水平。护理人员学会一些心理知识和疏导技巧,可以提高其自身护理能力,增加在护理中关注到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能力。

第三,对于养老机构中出现比较严重心理不适应的老年人,应当有更加专业的心理疏导人员予以服务帮助。养老机构可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增加心理疏导专业服务岗位,以提高机构整体的养老服务能力。

1.2 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心理疏导

对居家养老人员的心理疏导服务,其提供者可能是专业心理机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社区管理志愿者,也可能是现代家政服务工作者。他们虽然都可能掌握了心理疏导技术,但是他们的社会角色不同,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关注重点和服务方式也不尽相同。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对居家养老人员的心理疏导,当然社区管理志愿者和现代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也可以是具备心理疏导能力的专业工作者。

专业心理机构工作人员,更多帮助对象解决他们的家庭人际互动缺陷和家庭成员心理问题,这在家庭养老中是导致养老困难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它往往被种种生活矛盾事件所掩盖。需要专业人员从“家庭治疗”角度入手予以“家庭心理疏导”,情况严重的要转介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家庭心理疏导工作过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联合式疏导,指由一个心理疏导工作人员,对家庭全体成员分别进行疏导。可以一对一和一对多分别进行,最终要实现全员沟通调整。联合式疏导有利于疏导者对服务对象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实现整体解决方案。它的缺点是,比较受疏导者个人能力的限制。

第二种,合作式疏导,家庭成员由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者承担疏导,心理疏导工作者定期相聚,交换各自信息和交流分析,彼此合作来完成最终整体调适。合作式疏导的优点是:不同的家庭成员由不同的心理疏导者对接,有利于发挥各有所长,也有利于增加家庭成员的适应性。它的缺点是,可能导致由于认知差异和沟通不对称带来的信息失真,影响整体性。

也有人开始在探索第三种“项目式疏导”,即对一个家庭实施由一个主要心理疏导者负责,其他疏导者或志愿者乃至家政服务人员配合的项目管理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对心理疏导有比较深入的把握能力,还需要有调用和管理其他关联资源匹配工作的能力。

2. 对象特征和主观诉求

养老护理心理疏导的对象一方面只是老年人个体,同时又往往是老年人所在家庭成员。通常看来,这两者的诉求是比较一致的;但确实也存在老年人个体和其家庭成员的诉求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时候。这给心理疏导工作乃至生活护理工作都带来了困扰。

老年人和其家庭(主要是子女)在养老问题上的诉求不一致,主要是双方对老年的看法不一致。李奶奶案例中,双方对老人诉求的看法是如何不一致的?(讨论)

心理疏导要注意老年人的被边缘化倾向,包括在家庭里被边缘化。

【课堂练习】

案例延续,该如何帮助李奶奶及其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