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把谦斋归纳的辨证法则分为两类。仅以“寒”纲为例,只列证候和治法。统计的结果是6个证候,总共81个证状,其中不重复的证状48个,重复的证状33个,重复率为40%。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辨证法则,曾一度使笔者对辨证论治的可信性发生怀疑。但其他脏腑辨证的内容,多见于谦斋的诸多论著里。病因十四纲要辨证是侧重病因、联系脏腑,脏腑辨证是侧重脏腑、联系病因,二者相辅相成,成为病因病位辨证的基本法则。

目前的情况是:同一疾病在中医辨证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仅以《中医诊断学》为例,常用的辨证法则就有8种之多,依照这些法则去分析同一疾病,就必然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诸多的辨证法则是产生辨证分歧的根源。谦斋在辨证法则的规范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些工作是开创性的。笔者把谦斋归纳的辨证法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法则,如病因辨证、脏腑辨证,是诊断疾病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辨证法则:另一类是复杂法则。由于疾病发生的病因病位往往不是一个,必须多方考虑,这就需要运用复杂的辨证法则进行诊治。

1.2.1.1 十四纲要辨证

早在1932年,谦斋在《治疗新律》一书中,把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加以合并补充,提出了十三个纲要,即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气、血、虚。纲下统律,律下统法。如“痰之治疗律”包括宣散化痰、清热化痰、肃气化痰、燥湿化痰、温化痰饮、清降痰热、攻逐痰积、消磨痰核八法,基本上概括了痰证的各种治法。谦斋以此书曾一度教授他的从游弟子,再试教于中国医学院、中医专门学校,颇收事半功倍之效,初学者常把它比作临床经典。1961年,谦斋又删掉“虚”纲,增补“精”“神”两纲,系统提出十四纲要辨证,即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精、神、气、血[3]。仅以“寒”纲为例,只列证候和治法。“寒”纲分伤寒、中寒、虚寒3个证候。①伤寒治法:辛温发汗法、生津解肌法。②中寒治法:辛热祛寒法、逐寒通阳法、蠲阴敛阳法。③虚寒治法:温中扶脾法、温暖肾命法。谦斋为什么要删掉“虚”纲?笔者分析:在各纲辨证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虚实的辨证方法,如在“寒”纲中就有虚寒证候及治法,再单列“虚”纲,难免有叠床架屋之嫌。十四纲要辨证,以病因为横向排列,八纲为纵向联系,把八纲、六淫、三焦、卫气营血、气血津液辨证兼收并蓄,融为一体,执简驭繁,深入浅出。由于该文最初发表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见到此刊的人不多。加上体例不合而未能收入《谦斋医学讲稿》一书中,因而流传不广,这实在是个遗憾。病因十四纲要辨证是比较成熟的病因诊疗体系,也是中医病因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2.1.2 脏腑辨证法则

脏腑辨证中的重叠现象,是中医教科书和参考书普遍存在的问题。仅以《实用中医内科学》为例,书中关于脏腑辨证一节,笔者对肝病条文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该书将肝病分为肝阴虚、肝血虚、肝气郁结、肝火上炎、风阳妄动、寒滞肝脉等证候。统计的结果是6个证候,总共81个证状,其中不重复的证状48个,重复的证状33个,重复率为40%。假如这种统计的方法是合理的,其结果是惊人的。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辨证法则,曾一度使笔者对辨证论治的可信性发生怀疑。但后来在《谦斋医学讲稿·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一文里,看到这样一段话:形瘦、舌质淡、面色无华常见于一般血虚证,确诊为肝血虚时,必须结合目眩、筋惕肉等肝证状的特征[4]。“特征”一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谦斋在这部书里多处提到特征,于是笔者就推断:谦斋提出特征辨证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脏腑辨证的重叠现象,应当深入挖掘。他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一文里,紧紧围绕着肝病的特征,指明了脏腑辨证模式,在医界广为流传。但其他脏腑辨证的内容,多见于谦斋的诸多论著里。如能从这些著作里把脏腑辨证的特征都归纳出来,那一定是一件非常实用而有临床指导意义的事情。为此,笔者曾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查阅,收集到许多有关资料,经过筛选、摘要、分析、考证,终于整理出《谦斋脏腑辨证法则浅解》一文。例如:关于肝气与肝郁、肝阳与肝风,是中医理论的难解之题;阴虚与血虚、脾虚与中气虚,看一般医书也不易分清,但经他指点,十分明了。病因十四纲要辨证是侧重病因、联系脏腑,脏腑辨证是侧重脏腑、联系病因,二者相辅相成,成为病因病位辨证的基本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