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的管理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管室护士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介入手术配合质量和抢救成败。血管内介入治疗器材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应了解其作用和性能。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饮食,注意疾病的早预防和治疗。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培训,提高导管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对消毒灭菌、标准预防等工作的管理,把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更好地配合介入手术。

一、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

1.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反应灵敏,动作迅速,热爱本职工作,能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差异、心理特点等采取不同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配合治疗,消除顾虑。

2.业务素质 介入放射学的工作面较广,既要有临床知识、医学影像学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导管室护士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介入手术配合质量和抢救成败。由于手术技术不断地向更细微、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对介入导管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在进入导管室之前等待上台手术前和下台拔管时,出现一些病情变化和意外,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过敏和出血等。导管室没有固定医生,要求护士迅速判断病情。

(1)熟练掌握各科手术护理操作配合,包括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的观察等方面的知识。

(2)熟练掌握导管室多功能监护仪、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心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器等仪器的设备性能、操作程序、一般故障判断和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维护措施等。

(3)血管内介入治疗器材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应了解其作用和性能。根据开展手术的种类和数量,适时适量地准备好各种器械和设备,以保证各种手术能够按期完成。

(4)熟悉常见术中严重病症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及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动过缓、过敏反应、穿刺局部大量渗血及血肿、输液反应、循环和(或)呼吸骤停。再者介入治疗新技术不断出现,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熟练的操作能力,熟记熟递各种器械(鞘管、导丝、导引导管、球囊、支架),熟练操作心电除颤仪、临时起搏仪、血流动学分析、主动脉球囊、血管内超声仪。

3.身体素质 介入治疗是在X线下工作,对身体有损伤,护理人员要有奉献精神,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和体格检查,允许从事放射工作者才能从事导管室工作。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营养饮食,注意疾病的早预防和治疗。

4.敏锐快捷的应急能力 在介入治疗中,由于患者自身条件因素及术者操作方法等因素,时常有再灌注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脏压塞等引起低血压、心室颤动,医师期望配台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及时报告、沉着快捷的给药进度,迅速改善患者的不适应状态,灵活自如地传递应急器械,处理突发事件。介入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随时处理预见性的紧急事件和抢救,在配台手术中密切观察手术的进行,和患者有效地沟通,及时应对术中的并发症。抢救患者时,能有效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作为导管室的护士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吸氧,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提高心率等药物;如患者血压升高,需遵医嘱给予口服或静脉给予降压药;如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时,介入护士应当在保持无菌的条件下给予除颤、吸氧,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提高心率等药物,及时准确地备好需要的抢救药物。

二、器械品种及用途

导管室护士应该精通各种器械的性能特点,准确传递到位。常规器械有:①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器械有动脉鞘(桡动脉、股动脉)、造影导管(左造影管、右造影管、多功能)、猪尾型导管等;②冠状动脉治疗的输送管道,要满足输送、支撑、测压和注药4个要求;③导丝的尖端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分为有亲水涂层的和无亲水涂层的2种;④球囊分为普通球囊、双导丝球囊、高压球囊3种;⑤支架有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之分;⑥旋磨导丝及微导管(用于高度钙化者);⑦血管内超声导管IABP球囊(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心功能不全时改善心排血量);⑧心电生理诊断及射频消融治疗器械;⑨各种记录电极和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用电极;⑩各种消融导管及连线等。

外周动脉病变(腹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介入治疗器械:带膜大动脉支架。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漏)治疗器械:封堵器。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对导管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导管室护士对导管室科学合理的监控操作和管理手段,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关键人和物的管理,完善防护管理体系,制定一整套包括组织、技术及医学措施的防护方案。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定期组织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培训,提高导管室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对消毒灭菌、标准预防等工作的管理,把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更好地配合介入手术。

三、术中的配合

(一)护士的术中配合

1.物品准备 导管室护士要熟悉各种导管的型号和用途,能准确及时地递送导管,全面考虑并准备好术中可能用到的一切物品。除常规准备介入包、一次性用品、导管导丝及配件外,还要准备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临时起搏器、一次性使用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吸氧及吸痰装置、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备好抢救药品,如阿托品多巴胺、硝酸甘油、利多卡因、胺碘酮、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术前使所有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尤其是除颤器要处于充电状态,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布包好,危重PCI患者术前先把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抽吸在注射器内备用。

2.观察病情及配合 PCI整个治疗过程均在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内压力严密监测下进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建立并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导管室护士要熟悉患者的病情,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力,能预测到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并发症积极熟练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关注手术进程,特别在球囊扩张、支架释放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等,还应注意再灌注心律失常或扩张后冠状动脉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经桡动脉途径PCI,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更需加强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因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分支有窦房结动脉和房室结动脉,防止导管插入过深导致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等。

导管室做CPI时通常配备两名护士,一名护士观察患者的神志和面色,负责呼吸、除颤、给氧、传递导管;另一名护士负责监护、输液通路及用药。危重患者抢救时再向其他导管室调配1~2名护士参与抢救。

3.桡动脉痉挛的预防 预防桡动脉痉挛包括3个方面:即心理、药物、操作。前两者跟护理密切相关。

(1)保暖:保暖是心理护理的基础,保暖可以防止桡动脉痉挛,保暖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心理干预:具体措施有①营造温暖轻松的介入室氛围,用“拉家常”式介绍介入室环境及手术医师,实施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②让刚做好手术的患者谈感受,现身说法缓解患者的紧张、惧怕心理;③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递给他(她)自己有力温暖的手,让患者有安全感;④穿刺前站在患者头端,用双手拇指指腹反复轻柔地从眉间至太阳穴向两侧给患者按摩,并把手术的每一步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如打麻药会有点疼,送鞘管时有胀痛感,注射扩血管药时会有烧灼感等,避免患者不自觉地活动术侧肢体。

(3)术前准备好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扩血管药,术中及时给药。

4.压迫止血 桡动脉位置表浅,压力较股动脉低,出血机会少,术后立即拔除鞘管,用纱布块分别叠成小方块压迫穿刺点,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桡动脉止血。为避免穿刺部位压迫过紧,应注意观察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及肢体是否青紫肿胀,感觉有无麻木,局部有无渗血、疼痛,嘱患者术肢抬高至胸前,限制腕关节活动24h,4h后拆除绷带。如患者手指发绀并诉手部麻木,则提示压迫过紧,应适当放松。

(二)导管室放射技师的配合

导管室放射技师应受过医学影像机器操作技术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种造影机、刻盘机、数据后处理机器的操作;熟悉高压注射筒的使用,具备排除简单机器故障的能力。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①术前检查机器,确保机器的正常工作;②术中配合术者调节投照体位;③术后进行信息资料的处理与保管。

导管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放射技师的配合

(1)术前:①机器的准备。放射技师应对机器设备进行测试,特别是对高速换片机和高压注射器的测试,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否则,一旦插入导管后才发现机器设备故障,就严重影响插管的正常进行。②各种资料的准备。要把患者做的各种检查资料,特别是X线片、CT片和以前血管造影片准备好,供医师参考、定位。③协助导管室护士做好导管室的卫生消毒工作。

(2)术中:①透视机的配合。放射技师调整好透视机的条件以及监视器的对比度,确保透视清晰。另外,要随时改变透视野,符合插管要求。②快速换片机的配合。根据造影部位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并根据病情和医师的要求,制定出快速照片的曝光程序,装入适量的快速片,等待造影开始。③高压注射器的配合。按照常规要求抽入适量的造影剂,设计好注射速度和压力。④造影时的配合。当导管插入靶动脉后,马上摆好患者的体位,由插管医师连接好导管与高压注射器,再检查一遍注射速度和压力的设置是否正确,打开注射器准备开关,嘱患者停止呼吸,然后按下快速照片曝光按钮。曝光时,高压注射器同时工作;曝光停止后,嘱患者正常呼吸,然后马上冲洗胶片。插管医师断开导管与注射器的连接,待胶片冲洗出来满意后,再注射化疗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