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辨证脉学的三维动态理解

系统辨证脉学的三维动态理解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辨证脉学的理解。辨证脉学确实很贴合中医临床,所以经常反复研习。辨证脉学中25对脉象要素很直观地教大家诊脉识脉,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是否在思考?辨证脉学中脉象要素构成了三维动态空间模型。三维动态模型有本身固有的特性和运动的态势。此外,生理状态下脉位的变异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理脉象。上方继续服用7剂,水煎服,日1剂。

主讲人 李京凯

在此和大家分享脉体三维动态化模型。首先大家应了解现代脉学在继承传统脉学精髓的同时,更多借鉴系统论、物理学、心理学等,亦更微观化、直观化。所以我们的理解方式和学习视角理应转变。现在网络从3G到4G转变的时代,空间从三维到四维更立体化。而对研究和学习的对象的视角是不是也应有所转变?

当然在其他脉学书籍上也有脉体的三维化理解,许跃远老师的《大医脉神》,金伟老师亦很微观化。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辨证脉学的理解。辨证脉学确实很贴合中医临床,所以经常反复研习。

全身的血管是一个共振系统,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个血网和血球,所以当机体发生病变时,整个共振系统会失去原有的平衡而发生改变,而这个改变是从寸、关、尺所得。

辨证脉学中25对脉象要素很直观地教大家诊脉识脉,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是否在思考?传统脉学精华结合现代科学让大家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是怎么做到的?辨证脉学中脉象要素构成了三维动态空间模型。这需要你对脉象要素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得配合你手指的所有感觉。

脉体、脉管壁、脉搏波、血流所有的综合理化特性构成了这个三维动态模型。通过培养手指的位置觉、率律觉、压力觉、张力觉、流利度觉、黏稠度觉、脉体势能变化觉、枯润觉、温度觉、速度觉、均衡觉、质地觉及有无附脉来很好地掌握脉象三维动态特征。进而把握机体心理、生理、病理的信息。结合中医的基础理论来完成整个疾病过程流,以便于病因、病机、病症分层次治疗。

首先脉体分左右,其理化性质如下:脉体与周围组织的联系,周围有无“附脉”,桡侧、尺侧脉壁张力大小,脉管曲直、寒热、清浊。脉管壁有厚薄、刚柔之别。脉搏波动静、来去、长短、高深、浮沉、上下、怠驶、粗细、敛散、迟数、结代、强弱。血流稠稀、滑涩、进退、凹凸、枯荣。首先应明白理化性质代表什么应(在教材中都一一详述),再去用手感知。

三维动态模型有本身固有的特性和运动的态势。而这种态势和固有性质表征机体的气血阴阳的所在状态和发生发展的趋势。病机层面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亦能在其中提取。

一、三维动态模型的影响因素

(一)固有属性

体质和个性,已相对固定并稳定下来,称为机体的固有属性。机体的这种先天固有的属性通过脉象表达出来,形成相对固定的脉象信息。个体固有属性的不同造成了脉象的个体差异性。性别不同,体质有异,年龄差距,身体的高矮胖瘦差异,其脉象亦随之各异。此外,生理状态下脉位的变异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理脉象。

(二)后天的生活状态

成长经历、疾病的困扰都会对人的体质和个性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个体固有的属性,进而改变脉象的固有特征,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安逸、劳作、酗酒、压力过大、思虑过度及所生活的环境差异都会在脉象上相应地表现出来。

(三)应激状态

恐惧、兴奋、忧虑、紧张等情绪的变化常导致脉象的变化,当情绪平静之后,脉象亦随之恢复正常。

其实以上浅谈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小小体会。因为脉诊需要规范的操作、平静的心态、灵敏的指感。如何做到全面把握脉象?我们应转变视角和思维,抛弃老思想,在自己脑海里处理脉象信息时要分清主次。

下面列举一个病案和大家分享一下辨证脉学的魅力所在。

二、脉案分析

李某,男,68岁。2013年10月20日就诊。

主诉:头晕半年余。现头晕,走路不稳、且乏力,入睡困难,夜间盗汗,胸闷,口干、口苦,眼干,纳可,二便调。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舌质瘀红,苔黄腻。脉象:

(1)整体脉象:热、稠、涩、进少退多、来疾去缓。

(2)左三部整体脉象:上、细、刚、热、滑、强、来疾去缓;右三部整体脉象:下、热、稠、涩、郁动、内曲、进少退多。

(3)局部脉象:左寸脉:热;左关脉:敛;左尺脉:枯。右寸脉:涩、郁动;右关脉:稠、周围界限模糊;右尺脉:细、敛。

脉象分析:重按脉体热说明体内有热邪,阳热性体质代谢旺盛。整体脉稠、滑,右关界限不明显,说明痰浊壅阻有湿邪。左脉整体上、且强于右侧说明机体上下阴阳平衡的破坏,气机逆乱在上。左尺脉枯表示肾阴不足。右尺脉细、敛说明缺乏心理支持,内心孤独,从而易烦躁恼怒。来疾去缓,上实下虚,来势强劲有力,冲击而上,去势不及,主风火鼓动于上,故出现头晕。进少退多说明大脑供血不足。脉象谐振波郁动、动跃不稳,患者烦躁、害怕、情绪不稳定。双腿无力,走路不稳,上实下虚,同时说明邪窜经络。右关脉有盐涩波说明此病患平常饮食过咸。微观脉象A1点有凸起说明甲状腺功能异常。

诊断:眩晕。病机:肝肾阴虚,火热上扰,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处方:天麻30g,钩藤30g,石决明30g,栀子9g,杜仲12g,桑寄生12g,川牛膝15g,黄芩12g,夜交藤12g,茯神15g,益母草12g,防风20g,远志12g,羚羊角粉2g,沙参30g,荆芥15g,川芎15g,牡丹皮20g,知母15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3年10月28日二诊:服药效可,头晕减轻,双腿较以前稍有力,耳及脑部发热,偶有耳鸣,睡眠有所改善,纳可,二便调。上方继续服用7剂,水煎服,日1剂。

分析:患者为烦躁易怒之心理层面因素引起的火热、痰热互结体质。治病求因,先从病因治病,再从病机调理。本病案很好地说明了脉证相应,指下了了,治病亦了了。25对脉象要素从单一到层次及系统很好地把病因病机表现出来。从个性到体质一一分析,像一段故事情节一样把疾病的整个过程展现在眼前。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都一目了然。所以在诊病过程中要探求疾病本源。此外患者二诊脉象略沉且来疾去徐也预示着疾病转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