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辨体质论治

中医辨体质论治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其中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比较密切。湿热质是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最常见体质,而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患者或不同时期可呈现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几种体质特点。中医认为,长期嗜酒无度者会导致湿热内蕴,日久迁延会形成“湿热体质”,而这种“湿热体质”是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体质基础”。痰湿质者虽然其发病与湿热质者有差异,但其表现与湿热质者有相似之处。

体质是人的个体在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在生长发育、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体质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但也容易受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均有自己的体质类型和特点。体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禀赋特点及对疾病的易感性。中华中医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类型,各种体质的判定标准,详见书后《附录A》及《附录B》。而其中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比较密切。湿热质是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最常见体质,而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患者或不同时期可呈现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几种体质特点。

(一)湿热体质

1.酒精性肝病与湿热体质

酒乃体湿性热有毒之品。中医认为,长期嗜酒无度者会导致湿热内蕴,日久迁延会形成“湿热体质”,而这种“湿热体质”是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体质基础”。中医将酒归属于湿热有毒之物,如《本草衍义补遗》中就记载:“湿中发热,近于相火”。若饮酒量小,则脾胃尚可将此“湿热”运化清除;若嗜酒无度,脾胃运化不及,则易导致湿热酒毒内蕴,日久必然形成“湿热体质”,进而也形成了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基础。且先天即为湿热质者更易受酒毒湿热之气所累。

2.体质特征

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可呈现出共同的特点:体胖,面垢油光,易生疔疮粉刺,口干口苦,或伴胁肋胀痛,易患火热及黄疸之症;焦躁不安,心烦倦怠而失眠,对湿热环境及气候难以适应;男性阴囊潮湿不爽,女性带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而腻。酒精性肝病之湿热质者易并发疮疖、黄疸、衄血等。

但在酒精性肝病的不同阶段,湿热之症表现不尽相同。在发病早期,脾胃困阻,虽有湿热之症,但多不甚严重;在中期,脾胃困阻日久,体内之湿热之气蕴结而不得清化,则以湿热之症为主;到后期,湿热蕴结日久,故在湿热基础之上多生变证。

3.辨体论治

湿热质酒精性肝病患者治疗当以分消湿浊,清泻伏火为原则。

常用药物:龙胆、茵陈、大黄、藿香、石膏、山栀子、茯苓泽泻、苦参、地骨皮、甘草等。

方剂:龙胆泻肝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前方清泻肝胆湿热,后方清热解毒化浊。

随症加减:若面垢油光,易生疔疮粉刺者,属肺热明显,湿热之气泛溢肌肤,可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瓜蒌皮,蒲公英、重楼、牡丹皮等药物;若口干口苦,红苔黄而腻,或伴胁肋胀痛明显,易患火热及黄疸之症,属于湿热熏蒸肝胆,可重用龙胆、山栀子,并加用黄芩、通草等药物;若见阴囊潮湿不爽,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属湿热下注之症,可加用柴胡胜湿汤和清热通便之品如大黄、厚朴、枳实等;若在夏日感受暑热之邪者,可加用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等。

4.调体要点

(1)清热之中加以宣透:在清热之剂中可加以藿香、防风、白芷等宣化之品,所谓“火郁发之”,使湿热之气从肌肤而走。

(2)清热之中佐以通利:在清利湿热的同时佐以通利之品,如木通、白茅根、薏苡仁、车前子、灯心草等。

(3)慎用辛温助火之品:湿热者,宜用苦寒之品以燥之。宜戒烟酒,少食辛辣,多食冬瓜、绿豆、瓜果等。

(二)痰湿体质

1.痰湿体质与酒精性肝病

痰湿质多由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厚腻等所致。“痰”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成的一种病理产物。人体内水液之代谢与脾胃的运化息息相关。脾为生痰之源,痰湿质者素体湿盛,加之酒毒湿热,湿气困阻脾胃,脾胃功能失调,水失运化,停聚而为痰。若痰湿停聚日久,则亦可化热,以助酒毒湿热而发为酒精性肝病。痰湿质者虽然其发病与湿热质者有差异,但其表现与湿热质者有相似之处。

2.体质特征

痰湿质者多表现为形体肥胖,面色萎黄而暗,头昏朦,胸闷身重,肢体不爽,口黏痰多,苔多滑腻,脉滑或弦滑。多为脾虚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运化,湿浊留滞,水湿停聚之症,并且痰湿为有形之邪,容易阻滞气机,故常易伴有气滞等症。酒精性肝病痰湿质者多易并发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喘咳等症。

3.辨体论治

痰湿质之酒精性肝病患者当以健脾利湿,化痰泄浊为治疗原则。

常用药物有: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黄连、法半夏、苍术、陈皮、厚朴、藿香等。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前方燥湿健脾,理气化痰;后方利湿健脾益气,以助脾胃运化水湿之功,两方合用共奏健脾利湿、化痰之功。

随症加减:若见腹胀痞满,口淡不渴,恶心纳呆,身重倦怠等明显痰湿困脾之症者,可加枳实、紫苏梗,重用苍术、白术、薏苡仁、砂仁等以助利湿化痰理气之功;若见气逆不降,嗳气不止,恶心呕恶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枳实、沉香等降气化浊;若见痰浊阻肺者可加三子养亲汤;若痰浊上扰神窍,见头昏头重等,可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若痰湿郁久化热,而见口苦,口干,苔黄腻者,可加用黄连温胆汤;对水浊内留者,加泽泻、猪苓等利湿。

4.调体要点

(1)健脾化痰中加以温化通阳:痰湿之邪,乃为阴邪,其性黏滞,治疗当以温化为上。因此,根据痰湿质酒精性肝病者的病情可适当加用桂枝、干姜、淫羊藿等温化之品,但不宜温化太过。

(2)化痰利湿兼以活血化瘀:痰湿黏滞,易阻滞气机,易见气滞血瘀之症,因此当细察痰瘀互结之症,根据病情,在化痰利湿的同时适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3)少用甘润滞湿之品:甘润酸甜之品,容易滞湿困脾而生痰,用时当慎重,且日常饮食也当少食肥甘厚腻、甘润之物。

(三)气虚体质

1.酒精性肝病与气虚体质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酒精性肝病与气虚质关系密切。其原因有二:其一,酒为体湿性热而有毒之品,嗜酒无度者,容易伤津耗气,对于先天禀赋即为气虚质者,易受酒毒之害;其二,酒毒湿热内蕴脾胃,阻滞气机,日久则脾胃气虚,运化失常,酒毒湿热更易蕴结于内,如此反复,则气虚表现更加明显。这也是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基础之一。

2.气虚质的特点

气虚质主要表现为体形虚胖,乏力倦怠,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唇色偏白无血色,毛发不华。偏于脾虚者,面色萎黄或㿠白,食少纳呆,大便稀溏;偏于肺气虚者,咳嗽无力,反复感冒,流涕,自汗,畏寒,舌淡,脉细弱。酒精性肝病气虚质者易并发感冒、哮喘、眩晕等症。

3.辨体论治

气虚质酒精性肝病者治疗当以培补元气,健脾益气为原则。

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苍术、升麻、当归、柴胡、白扁豆、砂仁、薏苡仁、陈皮、甘草等。

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参苓白术散等。两方都可培补元气,健脾益气。

随症加减:若偏脾气亏虚者,常见食少纳呆,大便稀溏,面色萎黄者可加大上方之剂量,重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等;若肺气亏虚为主者,常见反复咳喘无力,哮喘,自汗不止,易受风寒,可加用玉屏风散;若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便溏,属心脾气虚者,可加用酸枣仁汤以养心安神;若伴有胸闷,泛恶纳呆,属痰湿内盛者,加法半夏、厚朴等;若湿热明显者,加黄芩、山栀子、黄连等。

4.调体要点

(1)补气中配以益肾温阳:根据“气之根在肾”,故在选用党参、黄芪、甘草等调补气虚的同时,加用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补骨脂等益肾温阳之品。但须把握剂量,不可峻补。

(2)补气须防虚中有实:气虚者常兼有湿热、痰湿、血瘀等实邪,故补气之时当酌情兼顾实邪。

(3)补气与理气同行:气虚者,推动无力,易致气机运行不畅,并且补气调体之品易于壅滞气机,故补气之时也要注意加理气之药。

(四)阴虚质

1.酒精性肝病与阴虚质

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多与先天体弱,后天久病,积劳伤阴有关。先天阴虚者,体内已有阴虚发热之症,酒属体湿而性热,故嗜酒之人,更易耗伤体内之阴,而助长体内之热;并且嗜酒无度,脾胃功能受损,日久,酒毒湿热必蕴结于内,此湿热之邪亦易耗伤阴液,而出现阴虚之症。但若阴虚之质为后天所致,一般都为酒精性肝病之中晚期才出现,在早期出现多为先天,即为阴虚质。

2.体质特征

阴虚质酒精性肝病患者多表现为形体偏瘦,面色潮红,身体潮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口干咽燥,失眠多梦,不容易适应较热环境,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酒精性肝病阴虚质者,多属肝肾阴亏之症,故心烦易怒,脾气暴躁,腰膝酸软,耳鸣等症易见。酒精性肝病之阴虚质患者平素易并发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症。

3.辨体论治

阴虚质酒精性肝病患者应以滋补肝肾为治疗原则。

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当归、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

方剂: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前方主要滋补肾阴,后者着重滋养肝阴,两方合用,肝肾同补。

随症加减:阴虚质者有精、血、津、液亏损不同,故养阴之时,当酌情滋养。精亏者,多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明显,故以填精益髓为主,可予左归丸加减;若阴血亏虚者,则以养血为主,多见面色苍白,唇甲不荣,疲乏无力,心慌心悸等症,可加白芍、川芎、黄芪、白术等药;若津液亏虚,出现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等,可加用沙参、百合、麦冬、玉竹、生地黄等滋养肺胃。除此之外,酒精性脂肪肝,常有湿热之症,若较明显者,也当加清热利湿之品。

4.调体要点

(1)滋阴与清热同用:阴虚有内热,酒毒之湿热亦可伤阴,故滋阴可清热,清热亦可存阴。

(2)精、血、津液当酌情而补:酒精性肝病,可伤精、可耗血、可损伤津液,故在调治过程中当酌情结合填精、养血、生津三种疗法。

(3)养阴不忘利湿清热:湿热乃为酒精肝病的共性,阴虚之时可伴有湿热,故治疗也需要兼顾利湿清热,健脾。

(4)养阴兼顾他证:酒精性肝病阴虚质者常伴有其他证候,如气滞、气郁、血瘀等证,治疗时当兼顾之。

(五)阳虚质

1.酒精性肝病与阳虚质的关系

酒精性肝病之阳虚质者多属后天所致,多为酒毒湿热所伤,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食少纳呆,生化无源,阴阳不调,耗竭正气,到晚期可出现阳虚之质;或为后天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老年,阳气衰败,加之酒食内伤,日久阳气更衰,而出现阳虚之质。酒精性肝病本不为阳虚质,而由它质转为阳虚质,多在疾病之末期,已病入膏肓,药石难验。

2.体质特征

酒精性肝病之阳虚质者主要表现有畏寒怕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无光,性情沉寂少言,甚或出现全身水肿,蛙腹之症,大便稀溏,小便无或清长,舌淡胖,苔薄滑脉沉迟。酒精性肝病之阳虚患者易并发痰饮、臌胀、泄泻、阳痿等症。

3.辨体论治

酒精性肝病之阳虚质者,当以温补肾阳为主,兼顾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制附子、枸杞子、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肉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怀牛膝、巴戟天、补骨脂等。

方剂:金匮肾气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前方温补肾阳,后方活血化瘀。

随症加减:酒精性肝病出现阳虚之质,则多变症和兼症。若出现肌肤甲错,胁肋刺痛,夜间为甚,腹壁青筋暴露多为血瘀之症,当重用活血化瘀药;若有腹胀如鼓,尿少,水肿,属于阳虚水泛,当加用茯苓、猪苓、白术、生姜等药。

4.调体要点

(1)阴阳互补:在温阳之时加以养阴之药,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调。

(2)活血不宜过于攻伐:活血不可少,但不宜过于峻猛。

(3)温阳兼顾脾胃:调护脾胃,使脾胃健运,生化有源,气血才能充盈,阳气才能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